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2  2020-11-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
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浏览完整试题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曲解文意。原文内容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故选B。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致敬,女排精神!
央视网消息:今天,十几亿中国人再一次被远在里约的十几位中国姑娘和她们的教练感动。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3∶1战胜强大的塞尔维亚女排,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胜利,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这一场冠军争夺战打得惊心动魄,对手塞尔维亚队在本届奥运会中展示出了绝佳的实力和超强的斗志,在小组赛中,她们就以3∶0的大比分击败过中国女排,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女排能够赢过她们。
然而,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中国女排姑娘们并没有泄气,正如队长惠若琪赛前所说,我们就算有1%的希望也会尽100%的努力。
最终,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姑娘连扳三局。时隔12年,重返奥运之巅!
回看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小组赛中,中国队被分到了“死亡之组”,首战2∶3输给了荷兰队,以2胜3负的成绩排名小组第4,艰难出线。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女排遭遇了上届冠军、东道主巴西队。这是一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赢的比赛。巴西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的每一次发球,全场都发出震耳欲聋的嘘声和口哨,每一次巴西队得手却是震天响的欢呼和掌声。然而,尽管巴西观众呐喊愈加强烈,尽管巴西女排依然扣杀凌厉,尽管中国女排先输一局,尽管现场已经有记者写出0∶3中国女排完败的标题。但郎平和姑娘们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他们越嘘我们,我们越要打好球,狠狠地打。最终,中国女排以3∶2赢得比赛,华丽逆袭。
有人戏称,里约奥运会上女排获得的这枚金牌,似乎比别的金牌个头儿都大。这有一定道理,因为这枚金牌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神奇崛起,到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五连冠”的巅峰,中国女排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而女排的拼搏精神也成为激励国人的最强音。虽然后来中国女排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根植于这支队伍的拼搏精神的基因始终存在。这次奥运会,小组赛女排就遭遇开门黑,之后无论是对阵巴西还是再次对阵荷兰,每一场比赛都是惊心动魄,常常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一分一分追,最后成功实现逆转。或许这才是女排精神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用一个体育比赛的项目来命名一种精神,这也许是一个项目、一支队伍所能获得的最高的荣誉了。女排,正是这样一个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体育项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日本大阪市举办的第三届排球世界杯赛中,战胜了被称为“东洋魔女”、曾经六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日本队,首次获得了世界冠军,女排姑娘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的全民偶像。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都和世界强国有一段距离。在这之前,曾有外国人断言,中国人只能玩小球,大球要想走向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前,中国人在大球项目上,从来没有拿过世界冠军。中国人渴望胜利,也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
1981年到1986年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球历史上第一支连续五次夺魁的队伍。
2004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就开始滑坡。到2013年4月,跌入低谷的中国女排又一次迎来了郎平。再到2015年亚锦赛,冠军!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令人感动,这是一种绵延了35年的感动。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起,女排精神就一直深植于这支光荣的集体,并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
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又何止在赛场,这同样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致敬,中国女排!致敬,女排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央视网2016年08月21日《焦点访谈》,有删改)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被分在死亡之组,先后败给了荷兰队和塞尔维亚等队,在小组赛垫底的情况下艰难出线,不被人看好能够夺得冠军。
B.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女排无法战胜上届冠军——占尽地利人和的东道主巴西队。但女排姑娘敢打敢拼,以3∶2战胜对手,成功逆转。
C.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因为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体育水平与世界强国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在大球项目上还从未获得过世界冠军,所以中国人渴望以女排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D. 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从80年代神奇崛起到达到巅峰之后,也曾经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低谷,是郎平的回归,女排才得以重返奥运之巅。
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从2013年郎平接手后,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先后夺得2015年的亚锦赛和世界杯的冠军,并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实力之强,无与伦比。
B. 之所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的冠军分量显得更重,是因为中国女排曾经在20世纪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C.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连续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荣获世界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球历史上第一支五次夺得世界冠军的队伍。
D. 以体育项目来命名一种体育精神,这应该可以算得上是对这个项目以及这支队伍的最高荣誉,中国女排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
6. 为什么说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概括。
【答案】4. A 5. D
6. ①女排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实力和体育水平与世界强国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中国人因女排的胜利证明了自己,找到了自信;②女排精神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A项,“在小组赛垫底的情况下艰难出线”理解错误。中国女排是以小组第4出线,并非小组垫底,从2胜3负可看出有6个队。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项,“实力之强,无与伦比”理解错误。从小组赛的失利以及决赛的艰难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现在的实力不一定是最强,状态也不一定是最好,选项夸大其词。
B项,“是因为中国女排曾经在20世纪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理解错误。冠军分量重的原因不止一个,且主要原因应是根植于这支队伍的拼搏精神的基因始终存在。
C项,“成为世界女子排球历史上第一支五次夺得世界冠军的队伍”理解错误。中国女排是历史上第一支连续五次夺冠的队伍,从前文可以看到,日本队至少已经夺得过6次世界冠军。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概括为什么说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结合“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都和世界强国有一段距离。在这之前,曾有外国人断言,中国人只能玩小球,大球要想走向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前,中国人在大球项目上,从来没有拿过世界冠军。中国人渴望胜利,也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分析,可概括出:女排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实力和体育水平与世界强国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中国人因女排的胜利证明了自己,找到了自信;
结合“中国女排令人感动,这是一种绵延了35年的感动。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起,女排精神就一直深植于这支光荣的集体,并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分析,可概括出:女排精神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8.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展开余下试题B.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 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答案】7. B 8. D 9. B
10. (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有脚疾”意为“脚有病”,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一门生”“二儿”为并列成分,在句中都做“使”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元嘉,宋文帝的庙号”说法错误,“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双亲去世”错误,原文说“亲老家贫”,由此可见,应是双亲年迈。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得分点:去,离开;与,给;悉,全部、都;稍,逐渐地、渐次;就,靠近、前去。
译为: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
②得分点:安,安于;其,代词,代指陶渊明;“同志”,志趣相投。
译为: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
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道济离开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姑且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隐居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费用,难以供给自己生活。现在派给你一个仆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儿坚持要求种稻子,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天就交出官印辞去官职,写了《归去来兮辞》。
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离开之前,
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曾经于(某年)九月九日在房边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捧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就抚琴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再在后一朝代委屈自己,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却东西门行
曹 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表达愁、苦类主观情感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 “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 “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深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