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9  2020-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9]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选择题采用顺延填涂。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浏览完整试题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央视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彻底火了。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引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
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的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认同,这种强调中华文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
(节选自《<国家宝藏>火爆背后,博物馆与综艺娱乐》,《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1期)
材料二:
“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
“基于史实合理虚构”的剧本,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顾问专家团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不同,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都是“90后”,在博物馆领域,还必须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节选自凤凰网《如何解读<国家宝藏>》)
材料三:
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眼下,我们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少争看《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这里面反映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科学,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不仅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也应该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西方博物馆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就是教观众怎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真理。但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依然被视为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地方,并给观众们营造出这些文物非常珍贵,一般人很难看得到的感觉。
(节选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物馆学宋向光教授就《国家宝藏》节目答记者问)
4.下列对上述三段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
B.《国家宝藏》的剧本创作是由负责撰写剧本的编剧团和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
C.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应该保证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
D.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知识,也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培养。
5.下列对上述三段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B.《国家宝藏》节目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了普通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C.《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新精神。
D.《国家宝藏》剧本创作的顾问专家,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展开余下试题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母亲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鲜明。如“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母亲的坚强的性格却凸显出来了,并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8.文中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②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注①忮:zhì,刚愎。②儇:xuān,轻浮。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B.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C.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D.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名与字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对,或用典等。介,古代传说为凤凰站落之石。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庆历、嘉祐、元祐,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入“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谥,即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安石喜好读书,文思敏捷。他少年时读书过目不忘,写的文章看似不经意,实则非常精妙,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后来他中了甲等进士。
B.王安石淡泊名利,不喜奢华。朝廷曾屡次征召他进京任职,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他穿衣不讲究,但苏洵认为他不近人情,是个奸邪之人。
C.王安石很有才干,政绩卓著。他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他晚年在金陵写的《字说》一书,官府用作录取读书人的标准。
D.王安石倔强刚愎,善于辩论。他曾经上万言书,洋洋洒酒阐述变法的主张。他在当宰相期间不用老成持重的人,而用轻浮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5分)


展开余下试题②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1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广袤宇宙发出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短歌行》中诗人表达人生短暂,光阴如晨露易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用用典的手法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思慕渴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短歌行》中诗人表示人才来投奔,将以礼相待、宴请人才的句子 , 。
(5)《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共6小题)
16.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烧沸(fèi) 耕耘(gēn) 家谱(pǔ) 躯体(qū)
B. 灵魂(hún) 边缘(yuán) 殴伤(ōu) 脂膏(gāo)
C. 捣破(dǎo) 干涉(shè) 开辟(bì) 残风(cán)
D. 慰藉(jiè) 蜕变(duì) 狂飙(biāo) 创造(chuàng)
17.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沧海桑田 虔诚 层林尽染 出类拔萃
B. 橘子州 忸怩 挥斥方遒 王侯将相
C. 怅寥阔 雕琢 漫江璧透 峥嵘岁月
D. 竟自由 臻于至善 视若粪土 怒不可遏
1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的305篇诗歌。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风指的是民间歌谣,雅指的是宫廷乐歌,颂指的是祭祀音乐。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C.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的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情感,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人们面对英雄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颂扬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传递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中,而且体现在 的执着坚守中。在日常工作中 ,在普通岗位上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有人说:“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彻底地遗忘。”“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还在继续。无论是 的知名英模英烈,还是普通网友讲述的“年老失聪的外祖父”“沉默寡言的父亲”“当年小学的代课教师”,都将在人们自发参与、互动传播中,凝结为一份独特的全民记忆。去发现,去传承,去效仿,正是这个活动的最大意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一种风尚,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面对英雄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颂扬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B.面对英雄,人们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传递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C.人们面对英雄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传递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D.面对英雄,人们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颂扬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累土聚沙 殚精竭虑 与世浮沉 口耳相传
B.经年累月 殚精竭虑 与世浮沉 耳熟能详
C.累土聚沙 恪尽职守 埋头苦干 口耳相传
D.经年累月 恪尽职守 埋头苦干 耳熟能详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西瓜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等作用,因此枝称为盛夏佳果。西瓜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①__________。西瓜含有多种美容化学成分,用西瓜汁擦脸成西瓜片敷脸,可以使你的皮肤保持洁白亮泽。②__________,而钾是美丽双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多喝西瓜汁会让你获得漂亮的腿形。除此之外,③__________。头发掉落或因烫发而发质干枯的人,不妨多吃一些。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到:“那是因为你们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C 分析:A项,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文章只说了“强调以群体为本”;D项,张冠李戴,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故选C。
2. B 分析:B项,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文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唐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