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22  2020-11-2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2]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等三县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潍坊市、高密市等三县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中国自古有丰富的政治思想但无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学科,因此百年来传入中国的有欧洲制度主义政治学和美国个体权利政治学等。客观地说,这些外源性学说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势,但并不能回答、更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西方模式”危机证明了“历史终结论”[注]的终结,西方政治学也随之陷于困境,迷失了方向。与此同时,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政治中格外引人注目,而这显然不是既有的西方政治学所能解释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最有资格拥有自己的政治学。
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历史政治学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那么,什么是历史政治学?历史学和政治学都是古老的学问,二者的事实性组合也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学科意义上的“历史政治学”是一个新概念新范畴。在一般意义上,历史政治学就是以政治学视野去研究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发现中去丰富和发展政治学。具体而言,在认识论上,历史政治学研究政治问题的情景论;在方法论上,重视问题的时间性和时间进程;在本体论上,历史政治学研究过去与现在的直接关联性并从中提出解释性概念或理论。
历史政治学能够进一步解释政治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重大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国治理模式的历史文明基因。比如当代中国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形态与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历史的血脉和基因并未因此而隔断,历次的制度变化依然没有割断5000年文明史。再比如,改革开放前后的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前后是连续、统一的。在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视阈中,不仅要看到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连续性,更要认识到改革开放前的制度安排是改革开放后制度变迁的基本框架和方向,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变迁强化了改革开放前建立起来的制度结构与基本制度。
历史政治学不但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独特视角,还是发展政治理论的重要路径。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以及政治理论,自然应该是“历史——实践——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或者说政治学的知识理论应该来自历史研究、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政治理论中的国家理论、政体(民主)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几乎都是特定国家特定历史经验的产物。国家概念、民主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无不来自西方国家的历史与实践;而对于中国和很多非西方国家来说却是非历史性的,甚至与这些国家的历史经验存在巨大张力乃至冲突性关系。这意味着,建设自主性政治学或中国特色政治学必须回到中国历史,在研究历史中发现和提炼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
能够连续性存在几千年的政治文明体,自然蕴含着政治学理论的宝贵资源,是发掘历史政治学的富矿,但中国历史上的丰富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未能被系统表述为学科化、概念化的政治学理论。未来,需要结合中国政治史或比较历史重新界定相关概念,推进政治学的方法论研究,这应该是中国政治学的努力方向。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杨光斌《扎根中国大地的历史政治学》)
[注]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材料二:
历史政治学不是历史学,它的学科主体和本体性是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有几个维度需要注意。
一是可界定的政治学维度。有边界才有学术分工,才能形成学科的主体性。中国历史学也已做得那么丰富了,我们再添一块砖一块瓦,没有意义。历史政治学一定要注意它的本体性是政治学。它与历史学有什么区别呢?历史学重在摆事实,政治学重在讲道理,在于分析和解释。
二是可标识的政治学命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核心对象和要素,政治学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国家及其相关问题。只有从政治学的命题入手,它才能够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当然也有交叉的地方,比如说赵鼎新老师研究历史,也研究国家,也研究历史社会学。这个有交汇,但是还是要有分工。
三是可通约的政治学概念。为什么政治学起源和发端于古希腊,中国有丰富的政治实践却没有能形成一门学科,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明确定义的、超越个别经验的、可通约的政治学概念。中国路径是独特的,中国经验是独到的,中国故事是独家的,但是从中国路径、经验和故事提炼出来的概念应该是可交流的、可传播的、可意会的。历史政治学要从中国之治中提炼出让他者听得懂的中国之理,你要让人家听得懂你的故事,而不是只能自己听得懂。
四是可整合的政治学范式。历史政治学重在讲道理,寻找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把碎片化的历史现象和事实连接起来,就要通过特定分析框架和范式加以解释和分析,有方法、有范式,才能自成一家,才有学说。历史政治学是不是能够作为一门学科成立,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甚至解释世界,就看其有没有独到的分析框架和范式。一门学科,包括历史政治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于叙事。历史学的优势在叙事上的精细、考据,但问题在于它不注重说理。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一事讲一理。一个事情里面有一个道理,能够从中国叙事当中提炼出中国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中国人自己听得懂的理论。我们现在一事讲一理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最缺的是万事皆一理,也就是从中国叙事当中有所发现,从中国道理当中有所启示、有所超越,形成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和框架。这是第三个层次。
(摘编自徐勇《从历史变迁的视野研究政治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政治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源性学说不能回答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在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视阈中,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是有连续性的,改革开放前后的制度也是一致的。
C. 历史政治学与历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否从政治学的命题入手进行研究,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D. 历史政治学应从中国之治中提炼出让中国人能听得懂的中国之理,而不应只有研究者自己能听得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政治学。
B. 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是历史政治学肩负的使命。
C. 在新时代,学者再做历史学的意义已经不大,当务之急是发展历史政治学。
D. 从中国道理中形成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和框架,是历史政治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史政治学研究主要任务的一项是( )
A. 基于外国历史研究,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
B. 基于中国历史研究,发现和提炼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
C. 基于中国历史研究,重新界定政治领域中相关概念。
D. 基于中国历史研究,讲好中国政治发展的故事和道理。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政治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答案】1. C 2. C 3. A
4. 示例一:历史政治学是一种以政治学视野去研究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发现中去丰富和发展政治学,并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新的政治学。
示例二:历史政治学是一种研究政治问题的情景论,研究过去与现在的直接关联性并从中提出解释性概念或理论,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新的政治学。
5.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阐明历史政治学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于阐明历史政治学研究应注意的维度。
写作目的:前者是为了从总体上指明中国政治学的努力方向,后者是为了明确历史政治学研究领域内部的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项,“根本原因”错。根本原因应是适应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时代需求。
B项,“改革开放前后的制度也是一致的”错。改革开放的制度发生了变迁,而基本框架和方向一致。
D项,“让中国人听能得懂”“而不是只有研究者自己能听得懂”错。根据语境,原文中的“他者”“人家”是指外国人,“自己”是指“中国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学者再做历史学的意义已经不大”错,“学者”一词缩小范围,材料二说的是“中国历史学也已做得那么丰富了,我们再添一块砖一块瓦,没有意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历史政治学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故A项不属于其研究主要任务。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具体的方向指向“下定义”。
解答这种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如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政治学下一个简要定义。考生需要到论述文中找到有关“历史政治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的信息——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中提到“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历史政治学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在一般意义上,历史政治学就是以政治学视野去研究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发现中去丰富和发展政治学。具体而言,在认识论上,历史政治学研究政治问题的情景论;在方法论上,重视问题的时间性和时间进程;在本体论上,历史政治学研究过去与现在的直接关联性并从中提出解释性概念或理论”,历史政治学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新的政治学,本质特征是在历史研究的发现中去丰富和发展政治学和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考生需要把这些信息连贯起来作为属概念的定语,最后注意格式:被下定义的对象+是+限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是“新的政治学”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分别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作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关注各则材料的标题等信息加以组织答案。
侧重点:
材料一,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历史政治学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历史政治学能够进一步解释政治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重大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国治理模式的历史文明基因”“历史政治学不但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独特视角,还是发展政治理论的重要路径”分析可知,材料一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历史政治学的价值和意义;
材料二,结合“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有几个维度需要注意”以及标题“从历史变迁的视野研究政治学”分析可知,材料二侧重于阐明历史政治学研究应注意的维度。
写作目的:
前者,结合“未来,需要结合中国政治史或比较历史重新界定相关概念,推进政治学的方法论研究,这应该是中国政治学的努力方向”可概括出:是为了从总体上指明中国政治学的努力方向;
后者,结合“一是可界定的政治学维度”“二是可标识的政治学命题”“三是可通约的政治学概念”“四是可整合的政治学范式”可知,这些是政治学研究的内部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九江印象
丰子恺
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华氏度),还是可爱。我们一到招待所,听说上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但这也还在其次。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对外来人尤其客气。这一点最为可贵。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好客。”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也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的原故。不管相识不相识,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向人问路,他恨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之巨大。萍乡和九江,相去很远。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我觉得江西人的“好客”确是一种美德,是值得表扬,值得学习的。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主要点正在于此。
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别多,除了瓷器店之外还有许多瓷器摊头。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外还有许多瓷器玩具:猫、狗、鸡、鸭、兔、牛、马、儿童人像、妇女人像、骑马人像、罗汉像、寿星像,各种各样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在这种玩具中,可以窥见中国手艺工人的智巧。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学校雕塑科,都没有学过素描基本练习,都没有学过艺用解剖学,全凭天生的智慧和熟练的技巧,刻划出种种形象来。这些形象大都肖似实物,大多姿态优美,神气活现。而瓷工比较起泥工来,据我猜想,更加复杂困难。因为泥质松脆,只能塑造像坐猫、蹲兔那样团块的形象。而瓷质坚致,马的四只脚也可以塑出。九江瓷器中的八骏,最能显示手艺工人的天才。那些马身高不过一寸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胳都很正确,姿态都很活跃。我们买了许多,拿回寓中,陈列在桌子上仔细欣赏。唐朝的画家韩幹以画马著名于后世。我没有看见过韩幹的真迹,不知道他的平面造型艺术比较起江西手艺工人的立体造型艺术来高明多少。韩幹是在唐明皇的朝廷里做大官的。那时候唐明皇有一个擅长画马的宫廷画家叫做陈闳。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韩幹向陈闳学习画马。韩幹不奉诏,回答唐明皇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我们江西的手艺工人,正同韩幹一样,没有进美术学校从师,就以民间野外的马为师,他们的技术是全靠平常对活马观察研究而进步起来的。我想唐朝时代民间一定也不乏像江西瓷器手艺工人那样聪明的人,教他们拿起画笔来未必不如韩幹。只因他们没有象韩幹那样做大官,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因此终身沉沦,湮没无闻;而韩幹独侥幸著名于后世。这样想来,社会制度不良的时代的美术史,完全是偶然形成的。
我们每人出一分钱,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烟水亭去乘凉。这烟水亭建筑在像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样的一个小岛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陆。这小岛面积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树木甚多。树下设竹榻卖茶。我们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滟滟,风声猎猎,九十度(华氏度)以上的天气也不觉得热。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这光景真可入画。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预料明天这时光,一定已经身在山中,也许已经看到庐山真面目了。
(摘选自丰子恺《庐山游记》)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一句,既写出古人对九江的喜爱,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
B. 第二段“绝不”“恨不得”等词语,极写九江人的和气与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人情的赞美。
C. 作者联想到唐代韩幹学习画马的故事,其用意在于赞美九江手工艺人善于观察研究、极具天才的特点。
D. 文章结尾从人物与环境两个角度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从风俗人情、人的聪明才智和环境等方面叙述了对九江的所历、所见、所感,呈现了对九江的美好印象。
B. 文章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写出了九江瓷器工艺的复杂性和形象的多样性,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C. 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写到的出行方式、中间段落写沿途接触到的九江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等,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常见写法。
D. 本文的语言只用平常的字句,不加粉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一种朴素而又明亮的味道,体现出随笔体散文的特点。
8. 本文在第二段和尾段都引用了诗句,各有什么作用?
9.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九江印象的。
【答案】6. A 7. B
8. ①第二段引用诗句,体现出历代诗人对九江的赞美,赋予九江以文化韵味。②结尾引用诗句,体现出作者陶醉于九江环境的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
9. ①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九江人的好客之风;②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九江手工艺人极高的智巧;③运用白描、工笔手法,表现出九江的景美、人美的特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错。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是:1.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2.“我们”恰巧有细看九江的机会。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错。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是为了凸显九江的艺术气息,以及九江手工艺的“智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及作用的能力。
结合“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可知,第二段引用诗句,表现了历代诗人对九江的喜爱与赞美,同时赋予“九江”更深的文化底蕴。
结合“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可知,作者引用陶渊明 诗句是要表达他当时如陶渊明般陶醉于环境的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回忆二十年前是虚写,如今的所见所感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九江人的好客之风;
“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九江手工艺人极高的智巧;
③“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这光景真可入画”,作者既有简单勾勒,又关注细节,运用白描、工笔手法,表现出九江的景美、人美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肃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即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及出帝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祖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B.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C.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D.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教授。
B. 登阼,即位。阼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故借指帝位。
C. 伯,古代被君主封赏的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D. 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位高之人专用,后世也指有封爵的大官或大夫之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莹勤奋好学,酷爱读书。他日夜苦读,父母怕他生病,但阻止不了,他常等父母睡下,偷偷地燃火读书,并遮盖窗户,后被发觉,因此深得赞誉。
B. 祖莹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元勰想让王肃再吟咏一遍《悲平城》,由于说错名字而觉惭愧,祖莹随机应变当即诵读《悲彭城》,王肃惊叹,元勰大喜。
C. 祖莹以文见长,世人看重。他在文章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认为写作必须自出匠心,成一家风骨,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探讨,以防文章失去个性。
D. 祖莹博闻强识,辨物准确。皇帝下诏让祖莹与李琰之辨别所挖宝印为何世之物,祖莹说是于阗国王在晋太康时献给皇上的礼物,经验证,果如其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
14. 祖莹博学多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得上的,终将有远大前途。”
(2)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受器重。
14. ①祖莹讲学误拿《曲礼》,能口诵《尚书》三篇,不漏一字;②高祖令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听后赞赏不已;③祖莹诵读《悲彭城》,替元勰解困;④祖莹能够准确识别古代玉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中,“士”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AD;
“时亦以此多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潍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