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任务艰难,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不曾却步,而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火星曾经有水,甚至现在还存在水的若干证据,极大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而这也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虽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对火星进行了很多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和全面。因此,我们根据国外的研究情况,结合中国对火星的认识,专门选取对火星的大气、气象、地质等方面进行探测,并配备相应的科学载荷。”刘继忠介绍。 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火星车均可开展探测,环绕携带7台科学仪器,包括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次表层雷达等;火星车携带带6台仪器,包括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通过这些科学仪器,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有利于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对火星的探测和研究不仅局限于火星本身,还包括火星与太阳系的演化,以及对地球的认识。“我们虽然在地球上,但仅仅在地球上去认识地球肯定是不够的。”刘继忠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天问一号能顺利抵达火星的基础上。此刻,我们只能等待。等待7个月后,天问一号从火星给我们带来问候。 6. 根据“材料一”,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延:火星和地球,相距遥远,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需要时间。从地球上每向火星探测器发布一道指令,探测器都要在20多分钟以后才能接收到信号,这个接收时间的延后就是“时延”。 B. 窗口:指用运载火箭来发射航天器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范围。窗口有大有小,探测月球的窗口大,探测火星的窗口小。 C. 黑色7分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时需要降温、减速,而且由于地球与火星距离遥远,整个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这是探测火星任务中最难的地方,被人们形容为“黑色7分钟”。 D. 地火转移轨道:运载火箭从绕地轨道转移到绕火轨道,需要借助于与两个轨道相切的椭圆轨道,这就是“地火转移轨道”。 7.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此次“天问一号”飞行过程的一项是( ) A. 探测器太阳翼和定向天线相继展开 B. 探测器的飞行方向被不断地调整修正 C.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D. 环绕器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环绕火星巡视探测 8. “材料一”认为,火星距离地球远,发射窗口小,探测器着陆难度大,所以说火星探测很难。那么,作者在“材料二”中,说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难上加难”的根本原因是( ) A. 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发射探测器风险大,成本高,所以难上加难。 B. 基于现有航天能力,航天器飞行约7个月才能到达火星。 这7个月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说难上加难。 C. 别的国家进行火星探测,都是分几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而我国的“天问一号”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这几项目标,所以很难上加难。 D. 地球离火星距离遥远,为了确保探测数据能有效传回地球,我国现有的为探测月球而建的测控站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还得在短期内快速多建测控站,这真是难上加难。 9. 根据“材料三”推断,下列不属于环绕器和火星车将要完成的探测任务的一项是( ) A. 传送火星图片 B. 探测火星表面物质成分以及内部地质结构 C. 采集岩石和土壤,并带回地球 D. 探测火星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 10.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星上有水存在的明确证据,引发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热烈猜想。 B. 和火星探测比起来,探月工程相对容易些,以往的经验、技术,火星探测完全用不上。 C. 火星探测成功率低,火星上特殊的环境、地火之间遥远的距离,给火星探测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知难而上,逐个解决。 D. 发射成功仅仅是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后续科研工作人员还将再接再厉,为顺利完成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离轨着陆、科学探测等一系列关键任务继续拼搏。 11.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总结我国发射“天问一号”探索火星的意义。 【答案】6. A 7. D 8. C 9. C 10. B 11. (1)如果“天问一号”能够顺利着陆,将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通过发射实施火星探测“环绕”“着陆”“巡视”的国家。 (2)我们将对火星建立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3)我们将探寻是否存在地外生命。 (4)我们将加深对太阳、地球的认识,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A项,“探测器都要在20多分钟以后才能接收到信号”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火星离我们最远时,从地球发一个指令,要20多分钟才能到达火星。即使在距离最近时也要几分钟才能到,远比从地球上发指令到月球上的时间长得多”,并非“都要在20多分钟以后”。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环绕器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环绕火星巡视探测”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着陆后,火星车与着陆平台解锁分离。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后,环绕器进入中继轨道,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兼顾科学探测”,所以应是“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材料二“火星探测很难,要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以下简称‘绕、着、巡’),难上加难”可知,C项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的表述是“通过这些科学仪器,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有利于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ABD三项均在可完成任务的范围内,而C项“采集”“带回”已超出了探测的范围,尚不能实现。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以往的经验、技术,火星探测完全用不上”错误,文章写“即使火星离我们最近时,也要比月球远一百多倍”“以前我们探月,最远是到地月轨道,处于地球的引力圈。现在要到火星,不仅有地球,还有太阳和火星的引力影响,因此这次火箭系统有很大的变化”“不像在月球上探测,不用降落伞,用反推发动机就可以,在火星上着陆需要用变推力发动机”等内容只是说明和探月工程相比,火星探测更困难,不能说明“以往的经验、技术,火星探测完全用不上”。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此次任务要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即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成功着陆火星,以及火星车进行巡视探测。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但不是一次实现,而是分几次任务实现的”可概括为:如果“天问一号”能够顺利着陆,将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通过发射实施火星探测“环绕”“着陆”“巡视”的国家。 依据“虽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对火星进行了很多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和全面。因此,我们根据国外的研究情况,结合中国对火星的认识,专门选取对火星的大气、气象、地质等方面进行探测,并配备相应的科学载荷”可概括为:我们将对火星建立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依据“……发现火星曾经有水,甚至现在还存在水的若干证据,极大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而这也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可概括为:我们将探寻是否存在地外生命。
展开余下试题依据“对火星的探测和研究不仅局限于火星本身,还包括火星与太阳系的演化,以及对地球的认识”可概括为:我们将加深对太阳、地球的认识,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辞:推辞,拒绝,躲避) 物有以盖之矣(盖:遮蔽,蒙蔽) B.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把守,守住) 释舟辑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用,使用) C. 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烈:功业) 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吊:怜悯,伤痛) D. 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比:接连)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适:刚刚)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是谓求祸而辞福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 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D. 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 作者到胶西一年之后,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 作者登台远望,联想到古人功业,可见作者虽然身在西胶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在。 D. 正因为作者能够“超然于物外”,所以其弟才以“超然”二字命名此台。 15. 翻译下面句子。 ①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16. 苏轼的“超然”之“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 【答案】12. B 13. D 14. B 15. (1)以此类推,我到哪里去不感到快乐呢? (2)在园子的北面,有一个在城墙上修筑的高台已经破旧不堪,我就略加修理,使它焕然一新。 16. 乐于民风淳朴;乐于生活简朴;乐于游赏。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识记能力。 B项,“守:把守,守住”错误,应改为“守:做知州,任知州”,这句话的意思为: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服:用,使用”错误,改为“服:承担,承受”,这句话的意思为: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乎”,相当于“于”,介词“在”的意思;第二个“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连词,“却”的意思。 C项,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介词,“把”的意思。 D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B项,“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可知,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并不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能够过这样田园般无拘无束的生活才是他最大快乐。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翻译句子的能力。 需要注意以下重点词语: (1)“安”,哪里;“乐”,感到快乐;“吾安往而不乐”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 “吾往安而不乐”。 (2)“因”,靠近;“葺”,修理;“新”,使……焕然一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根据文本“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可知,苏轼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所以他乐于民风淳朴;根据文本“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可知,苏轼在此过着简单纯朴的生活,所以他乐于生活的简朴随性;根据文本“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曰:乐哉游乎”可知,苏轼在这里经常与朋友结伴而游,寄情山水,所以他乐于游赏。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