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只就正义或公道而言,在别的人际关系中,也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正义或公道,但是只有在家族社会结构中,产生公正(公道)的可能性才会达到最大值。因为在家族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道义上来说,都承认所有的其他家族成员是亲人、是自己人。通常情况下在亲人和自已人中的利益分配是比较公正的,更何况家族结构中的最高权威往往是父母或最年长者或德高望重者,他们在家庭或家族成员间如何进行财产分割、权力分割、矛盾调解方面,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比之别的成员或别的社会结构的成员显然具有更大值的公正性。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家族社会结构,所以,这个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并非是孔子一个人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的大家族社会结构在解决利益分配、权力地位、弥合纷争等方面时应对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对策后凝聚而成的必然结晶。 (摘编自辜正坤《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发达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与国家之间并非二元对立,更多的是内外呼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 B. 对于中央的防疫号令,全国人民的配合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最能彰显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 C. 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基层社区严防死守,是因为党中央态度鲜明、坚定有力,各级党委政府高效调度全国各地物资人员。 D. 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家本位的文化传统,家国同构成为基本特征,家国关系也构成了社会稳定的基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的空间流动性和结构变动性非常剧烈,家庭对于中国社会稳定的结构性力量就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了。 B. 中国人不觉得防病毒不出门限制了个人自由,是因为中国文化以家为核心,中国人关注家人安全,也能体谅他人同样的感受。 C. 中国在应对疫情时把经济的考虑放在--边,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升华。 D.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理顺家与国的关系。因为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家国关系内外呼应、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发展。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家族社会结构产生的价值体系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的一项是 ( ) A. (孔)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B.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遂烹彘也。 C. 魏武又尝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 D. (汉文帝)初封于外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下一个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D 2. A 3. C 4. 在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和家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中国人形成的“国家政治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万家疾苦为重,人民群众以爱国爱家为美德、以家齐国治为己任”的对家国共同体高度认同的思想和理念。 5. 材料一先提出“家国关系”是内外呼应的关系,然后从“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传统”和“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两个方面分析这种关系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具体表现,最后强调“家国关系”形成内外呼应关系的重要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中“在中国发达的家庭关系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是社会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而且,中国的这种社会与国家之间并非二元对立更多的是内外呼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可知“中国的这种社会的核心内容包括发达的家庭关系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选项遗漏了信息。 B项,“最能彰显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错误。根据原文中“对于中央的号令全国人民的配合范围之广、程度之高体现了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可知“最能彰显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说法绝对且于文无据。 C项,“……是因为……人员”错误。根据原文中“我们的一些关键做法也呈现出家与国相依相偎的关系……上下呼应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有效局面”可知这二者构成了家国一体、上下呼应的抗疫格局但“党中央态度鲜明、坚定有力各级党委政府高效调度全国各地物资、人员”不是“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基层社区严防死守”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了”错误。根据原文中“在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时期即便整个社会的空间流动性和结构变动性都非常剧烈家庭的作用也只是在默默地发挥”可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庭对于中国社会稳定的结构性力量还没有“明显地显露出来”。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家族社会结构所以这个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A.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不仅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充分展示了“我”内在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同时也使读者充分相信故事是真实的。 B. 小说前半部分提到主人公养了一只叫包福的狗来做伴,狗常在家耐心等候主人公回家,为下文主人公收养流浪狗作了伏笔与铺垫。 C. 小说花了大段篇幅来描写售票员与“我”之间的对话,展现两个陌生人在面对一只流浪小狗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D. 售票员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使主人公陷人矛盾与纠结之中,故事的高潮也就在这一矛盾化解的同时出现了。 8. 小说的故事背景选择在地铁站,这有什么作用? 9. “摇摆”是小说情节运行的一种方式,本文的“摇摆”体现在哪里?请分析“摇摆”在本文中的作用。 【答案】6. B 7. A 8. ①地铁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是这个故事成立并且合理的必要条件。②地铁站是城市人与人关系得以体现的最好缩影,既是一个小的环境,同时也能反映出这个城市里的人情冷暖。 9. ①本文情节的摇摆指的是,“我”收养小狗从为难到最终答应的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②首先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使情节有波澜,故事充满了悬念。③其次借此将人物内心的犹豫展开,从而丰富了“我”的形象,充分展现了一个爱狗人士,一个看似冷漠的人,突破重重障碍的心理,在矛盾之中爱心的难能可贵,不仅真实也更加厚重。④再次增强读者意识,引人入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的能力。 B项,“讽刺了当下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荒唐可笑”错误。这种前后对比并非是为了讽刺人与人关系的荒唐可笑。表现疏离是因为地铁站的人们在午夜时分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近并没有讽刺意味。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同时也使读者充分相信故事是真实的”错误。第一人称视角可以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并不会使读者充分相信故事就是真实的。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背景作用的能力。 故事主要讲“我”在地铁站买票时与售票员的对话,关于是否收养那只流浪狗,后来我收养了那只流浪狗,平时地铁站上的乘客都埋头做自已的事,根本不会多看别人一眼,但是今天却不一样,都鼓起掌。地铁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是这个故事成立并且合理的必要条件。 结合“我必须在半夜时分搭地下铁回家。经过一些时日我有了心得:表现疏离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我总是避免和其他人有眼神接触”“所以当我买车票时对戴着厚眼镜的售票员没有太注意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他却很注意我”“突然,所有人都鼓起掌,一时之间,我有点走错地方的感觉。平常,所有乘客都埋头做自已的事,就像我一样,多数人都会看书或看报纸,根本不会多看别人一眼,但今天却完全不同——每个人都在拍手,脸上还带着笑容,或是对我竖起大拇指”等分析,地铁站是城市人与人关系得以体现的最好缩影,能反映出这个城市里的人情冷暖。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 结合“我有一点吓到,但身为动物爱好者,又有一些为难”“我的理智告诉我,领养这只流浪狗是善良的,但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我带它回家,那包福怎么办”“我开始犹疑,售票员和狗都感觉到了。老天,我该怎么做”“我摇摇头,意志不太坚定地说:‘可是我没有狗链’”“我和那只狗开始互视着对方”“同时用轻柔的语气对我的新朋友说话:‘不会有事的,你会很好的’”等分析,本文情节的摇摆指的是,“我”收养小狗从为难到最终答应的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 运用情节“摇摆”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使情节有波澜,故事充满了悬念。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结合“我有一点吓到”“又有一些为难”“我的理智告诉我,领养这只流浪狗是善良的,但却是不可能的”“我开始犹疑”“最后我叹了一口气”“我摇摇头,意志不太坚定地说”“时用轻柔的语气对我的新朋友说话”等分析,将人物内心的犹豫展开,丰富了“我”的形象,一个看似冷漠的人,突破重重障碍的心理,收留了流浪狗,不仅真实也更加厚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再迁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俄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嶝、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嶝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佐李光弼讨贼。 代宗立,改尚书右丞。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载衔之。时载多引私党,畏群臣论奏。载乃曰:“每论事皆先白宰相,宰相详可否以闻。”真卿上疏曰:“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而今天下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载诛,杨绾荐之,擢刑部尚书,进吏部。 真卿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钧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兴元元年,宰相卢杞构之,使其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遂缢杀之,时年七十六,赠司徒,谥文忠。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 B. 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 C. 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 D. 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擢:在原职上提拔。与“迁”“陟”“加”一样都有“提升官职”的意思,文中即用此义。 B. 疏:臣子向帝王进呈意见的文书,又称“奏章”“奏议”。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 吏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谥:是古代帝王、公卿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追封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他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被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B. 颜真卿足智多谋,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 颜真卿正直敢言,恪尽职守。在元载提出由宰相宣布进奏或取或舍时,他直言上疏,分析实情,希望朝廷能广“开言路。 D. 颜真卿文勇兼具,宁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