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05 2020-11-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5]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三校生)试题
贵溪实验中学高中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三校生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命题人: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 还酹(lèi) 吟啸(xiào) 訇然(hōnɡ)
B.笺注(qiān) 商贾(ɡǔ)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天姥(m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雕零 扶将 戍边 相形见绌 B.憔悴 被水一战 漂泊 窈窕
C.凄残 萧瑟 娇健 功亏一篑 D.甘霖 良辰美景 淘气 公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应该明白,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__①__有诸多方面的原因,__②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__③__,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__④___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__⑤__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 B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B.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风云变幻莫测,局势急转直下,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D. 这些小报的撰稿人,捕风捉影,妙笔生花,炮制桃色新闻,毒化社会风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导弹装上了“鹰眼系统”,就能像雄鹰一样,自动识别、寻找、追踪目标。
B.晚会上,他们神采奕奕,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C.为了提高青年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所以我们举办了这个诗歌朗诵会。
D.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学校,穿梭于宿舍和教室之间。
6.下列问句中,属于反问的一项是( )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B.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
C.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关红玫瑰的传说?
D.没有绿色哪有生命?没有生命哪有爱情?没有爱情哪有歌声?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老人说:“你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
B.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花中。
C.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D.我想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他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指男孩15岁成童。
D.“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1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浏览完整试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9.选出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凄清)猿啼
C.列缺(缺少) 鸾回(回旋)车
D.觉(睡觉)时 向来(助词,不译)
10.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D.虎鼓瑟兮鸾回车
11.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D、其孰能讥之乎 孰:谁。
13.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其可怪也欤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距其院东五里
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5. 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四、(5分)
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5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②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③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④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五、(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2分)
渐
丰子恺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17. 丰子恺的散文擅长形象说理。文章第1段用农夫抱犊跳沟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18.第二段“乘火车的旅客”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19. 分别说明结尾处引用两处诗句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共同作用?(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出光的话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胶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 18英寸或 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l/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节选自《神奇的极光》
20.简要分析下面两个语句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4分)
(1) 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
(2)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
21.结合第一段简要概括极光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里。每点不超过10个字。(6分)
22.第二段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文章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说说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24.应用写作(10分)
一群爱英语的同学到校学生会找到学生会主席李华,希望成立英语角,李华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因为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关于指导老师,他们认为英语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都可以,他们都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和活动组织经验。
请你代李华向校团委写一份关于成立学校英语角的请示。
要求:注意格式,语言表达得体,不超过200字。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远方的憧憬。陶渊明为此构筑了桃花源,哥伦布为此勇渡大西洋;农民工为此离乡背井到了繁华的都市,挥汗如雨;志愿者为此远赴穷乡僻壤,送教送医……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远方在召唤?那也许是个神秘的国度,也许是一种向往的生存方式。也许是一个人生目标。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贵溪实验中学高中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三校生语文试卷答题卡
考场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 考生答题前,在规定的地方准确填写考号和姓名。
2、 选择题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应使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卷。
3、 非选择题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严格按照答题要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黑色边框的答案无效。
4、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5、 保持卷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卷折叠,弄破。
高三三校生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5ADBCD 6-10DBDAB 11-15DBBCC
16.渺沧海之一粟 凌万顷之茫然 别有幽愁暗恨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 红藕香残玉簟秋
17.作者用抱犊跳沟的故事,说明事物已经渐变,而人们往往不知不觉,从而证明渐的作用是隐含的、不易察觉的,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蕴含的时间概念,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索。
18.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达、谦让、平和不计较得失,但时间久长,就很少有人做到。这段话含蓄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明达之人”的崇敬。19.①和无限的时间相比,人的寿命如同击石之火光般短暂,不应在短暂的光阴里争名夺利;(2分)②但如果有看待时间和人生的正确态度,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完全可以收缩在方寸的心中。(2分)作用:这两处引用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形象生动,意蕴更深刻。(2分)
20. (1)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2)运用口语和比喻,通俗、形象地介绍了极光色彩的丰富和变幻,并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21.亮度变化大;景象瞬息万变;色彩异常丰富
22.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作用在于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23.“不完全”和“目前”分别说明数据统计的抽样性和截止时间,体现了说明事物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4.25略
上一篇: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贵溪”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