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476  2020-11-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6]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五)语言表达:补写、修辞、标点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五)
语言表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D.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
2).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此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①_______。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②_______。海棠,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里无数次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1).文中画框的句子涉及到顿号的基本用法,下面句子中,顿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浏览完整试题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2).文中使用了4种常见修辞手法,请列举其中3种并举出例句。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入夏,脚下那些冒着白泡泡的碱土。___①___。碱蓬草探出胖脑袋,拱裂头上土盖,一挺身有半柞高,一铺展有巴掌大。用铲刀、镰刀轻剜,连根带叶到了手里,抖抖扔进篮子。掐下梢头鲜嫩的,扔进滚开的水里,翻几个身,入凉水沥干,包饺子。或者拌蒜末酱油,多下半碗清粥。碱蓬草结籽,秋日就到了。慵懒最先落到牛羊身上,走几步愣愣神,才啃上几口。秋日草盛,草盛籽多,多籽的秋日脂膏肥厚,微视下的大野,到处都是草们堆积起来的粮仓。人也吃,缺油少菜的日子,多的是女人孩子提着袋子捋草籽。
碱蓬草肉乎乎的叶子一天一天散失水分,一副嶙峋的样子,而骨架依然硬挺,无衰败相。通体变成红色,赤红,熊熊燃烧,展目望去,天边云彩也变得嘹亮。夕阳匍匐在碱蓬草根间,蚯蚓似的爬,做自己夜间的窝。一只灰兔蹦起来,一道一道波纹,红的,酒红的,赭红的,荡啊荡,漫向远处的林子。秋风吹向纵深,白色芦花招展成一面绵软的旗帜,土路上多了爱钻芦苇荡的孩子,___②___,一大片一大片的苇子倒下去,惊起蒲鸭嘎嘠地叫。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比喻、夸张 B.拟人、通感、比喻
C.借代、通感、排比 D.排比、借代、夸张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一道道的红色、酒红、赭红等各色波纹延伸到远处的林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甲)。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道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乙)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
B.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红了整座城市。
C.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D.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烈焰般的木棉映照了整座城市。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3).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家的吊脚楼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上。楼前屋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开去。出门回家,都要从梯田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走过。___①___,哪块田像一弯新月,哪块田像一条青布腰带,哪块田像一只雄鸡,哪块田像一口天井,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哪条田埂有多少步长,哪丘田里黄鳝泥鳅多,哪块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
___②___。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地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悦耳的乐音,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用灵巧的双手,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比喻、拟人 B.排比、夸张、拟人
C.反复、夸张、对偶 D.顶真、比喻、对偶
2).文中画框的部分可改写成“乡亲们用双手在梯田里栽种了翠绿的秧苗,让贫困的生活有了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鸡鸭。___①___,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响起叫卖声:“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一堆一堆的茅草。菅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___②___。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只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展开余下试题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引用、顶真 B.比喻、拟人、排比
C.排比、拟人、顶真 D.借代、引用、对偶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那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 ① 。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能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可能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黃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资源的贫乏和对风沙的避藏;青砖筑成了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 ② ,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夸张、借代、排比 B.对比、拟人、对偶 C.对比、借代、对偶 D.比喻、拟人、排比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埃菲尔铁塔的底座雄壮,塔身似千万条胳膊交叉缠绕,塔顶微微晃动,高度可以俯瞰全城,这些都在炫耀着大工业时代的力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燕子认得那座新房的主人,他们比去年又老了许多。白发像往事一样缠绕在女主人的头顶,皱纹像枯藤一样爬嵌在男主人的前额。它们在新房内飞了几圈,好似闯入了一间黑屋子里,沉闷和压抑使它们窒息。它们多想看看房梁和青瓦,看看墙角的绿苔和窗框上的蛛网,可这一切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四壁的惨白。月光照不进来,___①___。即使在白天,也是一间暗室,藏满了发霉的旧底片。燕子很失落,它们深知,自己和时光都再难回到从前。
它们窃窃私语一阵,商量着到村里的其他人家去筑巢。它们挨家挨户地选址,发现大多数人家的房屋也都变成了楼房,似一个个的城堡。即使尚有未被改造过的老房子,也都门扉紧扣,没有人住了。它们从窗孔钻进去,像两个光阴的偷盗者,试图盗出那本泛黄的族谱和压在香案下的那册老黄历。遗憾的是,族谱和黄历都被房主的后人投进了炉火,就连祖宗的牌位也变成了黑色的焦炭。
燕子议论纷纷,像两个异乡人在谈论春天的花季和细雨。它们决定唱一支歌就离去,___②___。它们唱黄土是黄的,唱黑夜是黑的,唱叶子飘落地上,唱露水挂在草尖,唱夕阳染红暮色,唱山风催老黄花……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拟人 排比 B.借代 对偶 排比
C.比喻 反复 对偶 D.拟人 夸张 借代
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它们唱黄土是黄的,黑夜是黑的,叶子飘落地上,露水挂在草尖,夕阳染红暮色,山风催老黄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并不是很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 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2).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与划线句“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相.同.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B.“真的?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何建明《落泪是金》)
C.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D.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3).文中画框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具有“图画”美。他将“画境”融入“诗境”,使诗画完美交融。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借自己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和对画理的精深理解,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山光水色,__________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之作。王维善于用丰富的色彩描绘景物。“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钟南山》)云雾缭绕的白云,若有若无的青整幅画面如一幅__________的水墨画。“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舂烟。”(《田园乐》)一场宿雨使得桃花艳丽,绿柳如烟,景物色彩艳丽,又给人以朦胧之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场新雨过后,明月升起,朗照松林,清泉叮咚作响。皎洁的明月和淸脆的泉声让画面富有生机,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王维对自然界的观察__________他以画家的眼光,运用明暗浓淡的色彩构图;以音乐家的听觉,捕捉大自然的声响;以诗人的敏感,抓住自然景物的瞬间变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诗画交融,浑然一体,在唐代诗坛中__________,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创造 淡雅 细致入微 特立独行
B.创作 清淡 无微不至 独树一帜
C.创造 清淡 无微不至 特立独行
D.创作 淡雅 细致入微 独树一帜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维不仅擅长描绘景物的色彩,还能关注到动人的声音和景物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
B.王维不仅擅长描绘景物的色彩,还能关注到动人的声音和景物时空瞬变中的神采
C.王维不仅擅长用丰富的色彩描绘景物,还能关注到动人的声音和景物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
D.王维不仅擅长用丰富的色彩描绘景物,还能关注到动人的声音和景物时空瞬变中的神采。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空中的明月和山间的泉声让画面富有生机,这样的美景不禁令人心驰神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①“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针头被赋予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因粗心煮软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针头变得特别软,插不进皮肤,令皮肤血迹斑斑),②让读者感到针头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①从语体风格看,改句“偷偷地”表达过于普通;原句善用“半掖半藏”的细致动作,表现“我”反复扎针却弄得邻居的皮肤“血迹斑斑”也扎不进的羞愧,形象生动。②词语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难看”的针头只能说明针头由于被煮软一次次变做弯钩的表象;原句“难堪”运用拟人修辞,通过“我”扎不进弯曲针头的难堪,表达对邻居痛苦不堪,却仍默默承受的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省略号作用的能力。文本“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前面内容写在“我”因粗心煮坏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时,她原谅并安慰“我”:“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我”对病人所说的“隔一天吧”既诧异又感动,所以反复回想。C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省略了我对指导员的呼喊。与原文省略号作用相同。A 项,省略号的作用引文的省略,选项省略了《摇篮曲》的部分引用句。B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省略的是各种花的品种。D 项,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小马因没有尝试过自己过河,犹豫害怕不知该不该过河,所以语言断断续续。
2.答案:1).C; 2.)①对偶,例:“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②比喻,例:“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③拟人,例:“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④排比,例:“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
3).①栽后都很后悔;②我最喜欢海棠
解析:1).A项,“十七、八岁”,约数中间不用顿号;B项,并列的几个双引号之间不用引号;D项,顿号改为逗号。
3). 第①处,根据横线后面“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栽后都很后悔”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分号的提示可知,“无香的花中……”与“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存在对应关系,再根据横线后作者对海棠的赞扬,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我最喜欢海棠了”之类的句子。
3.答案:1).B
2.)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语言也更活泼;②原文层次感更加明显,表现出了动态过程;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更口语化,更亲切生动。
3.)【示例】①再也看不分明;②他们割苇子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探出胖脑袋”“一副嶙峋的样子”等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天边云彩也变得嘹亮”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蚯蚓似的爬”“白色芦花招展成一面绵软的旗帜”等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两个句子,找到句子间的差别,分析差别所带来的效果。本题中,原句“红的,酒红的,赭红的”单独成句,具有强调作用,且具有层次性和跳跃性;“荡啊荡,漫向远处的林子”是一种动态描写,似乎让人看到了这个动荡漫延的波纹;语体上更符合上下文语境,短句更符合口语的表达特点,亲切自然。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考生要把握前后文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句式的对称性以及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第一空,横线后的句子“碱蓬草探出胖脑袋,拱裂头上土盖,一挺身有半拃高,一铺展有巴掌大”强调了碱蓬草的高与宽大,在碱蓬草的遮掩下,碱土应该是看不清楚的,所以此处应填写“再也看不分明”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句子“土路上多了爱钻芦苇荡的孩子”分析可知,主体是“孩子”,再结合横线后的句子“一大片一大片的苇子倒下去”可知,孩子们在割芦苇,所以此处应填写“他们割苇子”之类的句子。
4.答案:1).C; 2.)①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文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和“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和阳刚之美。②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木棉花开的热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③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原文侧重描写表达生动形象。
3.)甲: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乙:还是草木一秋;
解析:①表示程度词语的使用。“分外”更符合“木棉盛情绽放”的情景。结构。“感觉”的主语应该是人,而前后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木棉,主语应一致。③语序“烈焰般的”作定语,应修饰“木棉”。④动词使用。“映照”不合语境。
5.答案:1).A
2).①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梯田”比作“稿纸”,将“秧苗”比作“诗句”,生动形象,具有画面感;②原文“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中的“好些”表现力强,更能突出“诗意”,也更能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3).【示例】①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②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哪块田像一弯新月,哪块田像一条青布腰带,哪块田像一只雄鸡,哪块田像一口天井”既是排比,也是比喻;“在微风的弹拨下”“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原文“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梯田”“秧苗”分别喻为“稿纸”“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梯田的整齐和农民的智慧。原句中的“好些”属于程度副词,改句与之相比,减弱了诗意。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补写句子要联系语境。①处,后文对每块田情况的描写,说明“我”对这些梯田非常熟悉,应填写“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之类的语句。②处,结合下文“我”的状态可知,此处应填写“我”的某种性格特点,即“我”喜欢静,喜欢独处。
6.答案:1).B
2).①原文多是短句,句式活泼,语言简洁;②原文层次感明显,先是介绍小河的位置,接着介绍小河的状态“弯弯曲曲”“远远地来,长长地去”。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