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敏《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工匠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工匠是我国古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阶层,深受人们重视,因而被称为“百工”。 C. 精益求精是对工匠最高要求,甚至被推演至其他领域,成为治学立德的哲学态度。 D. “物勒工名”指在器物上铭刻工匠名字、监造者、生产机构等信息,以便于考核绩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指出“我国 传统工匠古国”,再从古代说到当下,自然引出观点。 B.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C. 文章运用例证、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将道理阐述得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十分注意联系当前社会现实,体现出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班、李冰父子、张衡、祖冲之等“能工巧匠”被后人传颂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地位的重视。 B. 当今社会仍存在不尊重工匠、轻视劳动的错误观念,以及敷衍了事、急功近利、浮躁气盛等不良心态。 C. 由《考工记解》中相关记载可知,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不断追求技艺精进,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D. 如今,要杜绝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必要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 【答案】1. D 2. C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杨同卫《城镇化中乡村记忆的保护与保存》) 材料二: 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方面,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乡村文化站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34340个、从业人员达101970人,整体上延续了从2011年开始的稳步增长态势,符合了全国乡镇文化站的评估标准要求,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有效运行。2016年农家书屋藏书量达10. 84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发生较大变化,从2006年书屋实施前后的0.13册增长到1.25册,增长近10倍。2017年到文化站活动的人次达20177万,近年来群众主动参与、学习各种文化实践形式的热情越来越高,人数总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不断创新,如文化服务流动平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史化长廊等,系列文化工程使得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覆盖区城更加广阔。但也应看到,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依然不平衡,发展体系尚需完善;文化形式方面缺少创断,远远不能满足群众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李钢《建设乡村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三: 新形势下,应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努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以更好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应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从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传统村落基本格局的保护,加强对乡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以及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等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如乡村优秀传统曲艺、民间工艺美术、传统节庆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等。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应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统筹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让乡村居民能够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力量,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目的。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应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城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摘编自范建华《有的放矢: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乡村文化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B. 乡村文化以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为表现形式,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影响。 C. 乡村文化有着独特作用,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的现代仍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 D. 乡村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都需要我们加大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2011—2016年间我国无论是乡村文化站还是从业人员数量均稳步增长,2006—2016 年间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也增长近10倍。 B. 近年来,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丰富、覆盖区域更广阔,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形式不够新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C. 在乡村文化中,传统村落、传统曲艺、传统建筑及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等属物质文化,传统节庆活动、体育活动等属非物质文化。 D. 某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开发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形成品牌、带动就业,这是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6. 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答案】4. D 5. C 6. ①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延续乡村文化血脉。②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③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尤其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床棉被 胥得意 这是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郑大嫂把三个女红军迎进贴着大红喜字的院门时,太阳正在落山,燕子正在归巢。那时的郑大嫂还是一个刚刚被人称作大嫂不足一个月的新媳妇。 郑大嫂在围裙上搓着手对女红军说:“将就一点吧,总比睡在外面强。” 最小的女红军亲昵地拉住郑大嫂的胳膊:“大嫂,咱们是一样的姐妹,也都是穷人。” 郑大嫂笑着摸了摸小红军的头说:“你这年纪,该是做我妹妹呢。”然后便飞快地卷到了灶间。 红红的灶膛里干柴旺旺地燃烧着,几个女人憔悴的脸上有着掩不住的愉悦。随着锅里飘出淡淡的野莱的香味,“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谣在灶间萦来绕去。 郑大嫂收拾下几只粗瓷碗以后,问年纪稍大一些的红军:“红妹子们,今天就住下吧,反正你们已经落队了,何况那个妹子还有了身孕,明天再赶路吧。” 女红军摇摇头:“咋能行呢,你男人一会儿就回来了,还没过完蜜月呢。再说,我们只能赶夜路,敌人白天追得紧呢。”说完,最大的女红军走到床边,一只手提起背包放在床上,然后让郑大嫂找一把剪子来。 郑大嫂疑惑地递过剪子,她们把仅有的一床旧被子剪成了两半。女红军捆起一半,把另一半塞到了郑大嫂怀里:“你们刚结婚,家里什么也没有,这是我们送你的礼物。将来我们打胜仗了,咱穷人就都会有被子盖了。” 郑大嫂的泪水涌了出来:“不行,你们为我们打敌人,我们怎能收你们的东西呢。再说,你们还要走很远的路呢。” 最小的女红军说:“收下吧,大姐,做个纪念,指不定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呢。” 郑大嫂叹气:“唉,盼亲人,等亲人,亲人来了咋又走呢。咱留不住,但咱可以送一送。等一会儿,他采石就回来了,让他送你们过山吧。我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部队,你们会胜利的。” “大姐,不用了。”女红军齐声颤巍巍地叫了一声,再也说不下去了。 “不行,不送你们是过不到山那边的,白天人都有落崖呢。” 一会儿,郑大哥回来了。喝了两碗野菜汤后,郑大哥就把马灯擎在了手里。郑大嫂走过去,悄悄地接过来,回转身又续满了油,灯光更亮了。 郑大嫂说:“崖上的路太陡了,把这三个妹子送好,把她们送到大部队上再回来。” 高高的山上,一盏如豆的灯火在夜幕中緩缓地移着。郑大嫂拥着半床温暖的被子倚门望着,她的耳边一遍遍地回响着女红军“胜利了我们就来看你们”的话语。 天亮了,郑大哥没有回来。 天又黑了,郑大哥没有回来。 几年过去了,郑大哥和女红军还是没有回来。有人说他也参加了红军,也有人说他为了给女红军照路落下了山崖。郑大嫂哪个也不相信。每一天的傍晚,郑大嫂都会抱着那半床棉被,站在门口望着新婚丈夫和女红军一同走上的崖路。 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郑大嫂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大娘。几十年里她一直相信丈夫会回来,红军妹子也还会回来的,更是相信红军的队伍会打胜仗。她说,共产党的军队就是有一床被子也要分给老百姓一半的军队。 直到去世,郑大娘也没舍得盖一次那半床棉被,但是那半床棉被却温暖了她的一生。她的眼前一直闪烁着一盏在黑夜中指引前进道路的灯。 (选自《小小说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本以虚构为特点,但本文开篇特意强调“这是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写有助于凸显主题的严肃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B. “红红 灶膛”、“旺旺地燃烧着”的干柴、“淡淡的野菜的香味”……渲染出一种温暖安恬的氛围,给艰苦冷酷的战争环境增添几分亮色。 C. 郑大哥究竟是参加了红军还是落下了山崖或是有别的结局,小说中没有明说。这样反而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D.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新媳妇郑大嫂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大娘,却一直没有等到丈夫和红军妹子回来,只能在失望中狐独地离开人世。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郑大嫂的形象特点。 9. “半床棉被”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善良亲切,有同情心:把陌生的女红军迎进院内,请她们吃饭,留她们住下,还“笑着摸了摸小红军的头”。 ②热爱红军,热爱共产党:把红军当作亲人,嘱咐丈夫护送女红军,信任、拥护共产党及其部队。 ③信念坚定,忠贞不渝:每天傍晚都站在门口望着崖路,几十年里一直相信丈夫和红军妹子回来,相信红军会打胜仗。 9. ①作为叙事线索:小说主要是围绕“半床棉被”的来历与结局展开叙述。 ②折射人物形象:通过女红军送被、郑大嫂爱被,折射出人物各种的性格特点。 ③富有象征意义:“半床棉被” 象征着军民鱼水深情,蕴含着红军对老百姓的关爱以及老百姓对红军的信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曰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 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展开余下试题B.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C.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D.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指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故又称“表字”。 B. 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六朝指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 C. 长短句:此为词的别称。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长短句”。 D. 赠:赐予在世或已故官员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此指辛弃疾死后被赐光禄大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处变不惊,遇事镇静。僧人义端窃取大印逃走,耿京迁怒于他;他请求耿京宽限三日,准确判断义端的去向并将其抓获,斩首后向耿京复命。 B. 辛弃疾英勇无畏,活捉叛徒。在他奉表归宋期间,张安国杀掉耿京投降金国,他得知消息后带人直扑金军大营,活捉张安国并献给宋朝,斩首示众。 C. 辛弃疾积极建言,持论劲直。他曾论述南北形势及前代人才,言论正直,毫不迎合;并向朝廷献文,详细地阐述当时的形势等,受到朝廷各方的肯定。 D. 辛弃疾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他崇尚气节,所结交 都是海内名士;同僚吴交如死后没有棺殓,他不仅赞叹吴交如清廉耿介,还赠送钱财助办丧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前来,不料事情有变化,拿什么复命呢? (2)辛弃疾曾说:“人生 于勤劳,应当把努力耕田放在首位。”所以用“稼”来命名书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余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①日,更动北梁②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故称秋日为西候。②北梁:北边的桥,代指送别之地。《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紧扣“别”字,用“千里”状路途之远,以“百年”写时间之长。 B. 颔联紧承上联,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的凄切氛围。 C. 由“深恩”、“怀德”可以推知,王长史曾受恩于作者,故而对其心存感激。 D. 诗中虽无一个字写到“秋”,却在景物描写展现浓浓秋意,凸显秋日特色。 15. 请从景与情关系角度赏析诗歌颈联。 【答案】14. C 15. ①颈联描写别路所见景色:野色、寒雾,山光、暮烟,共同构成了一幅苍茫凄寒、黯淡凝重的画面;②诗人将离别时悲伤而凄凉的心情蕴含于这凝重而凄寒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感人至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示自已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点明全诗主旨。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转为抒情。 【答案】 (1). 山不厌高 (2). 海不厌深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江山如画 (6). 一时多少豪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总面积10.3万公顷,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熔岩地貌、奇峰峡谷、湖泊温泉,冰雪森林、河流湿地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组合,造就阿尔山成为鲜见的全国生态多样性旅游胜地。 清晨,乘坐游览车进入森林公园,眼前群岭逶迤,林海浩瀚。满山的白桦树亭亭玉立,树下开满了 的鲜花,仿佛给白桦树穿上了花裙。 的崇山峻岭上,樟子松傲然挺立,遒劲的松枝举向天空,冬夏苍翠。细雨过后,森林和草地上钻出了木耳、花脸蘑、小黄蘑、榛蘑、猴头蘑、元蘑等菌类。黄花、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______,这些都是林区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当地的水资源也极其丰富,哈拉哈河、阿尔善河、柴河、洮儿河等13条河流穿越森林,漫过湿地。这些河流中,最著名的是哈拉哈河,它宛如玉带,从大兴安岭的最高峰——摩天岭上飘然而下。跨过哈拉哈河转向西南,便能抵达樟子松林。樟子松是世界珍稀树种,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每年春季,风沙_ _而来,一排排高大的樟子松昂然挺立,抵挡风沙,堪称绿色屏障。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组合,造就阿尔山成为全国鲜见的生态多样性旅游胜地。 B. 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组合,造就阿尔山这个鲜见的全国生态多样性旅游胜地。 C. 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组合,使阿尔山成为鲜见的全国生态多样性旅游胜地。 D. 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组合,使阿尔山成为全国鲜见的生态多样性旅游胜地。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颜六色 连绵起伏 漫山遍野 铺天盖地 B. 五颜六色 蜿蜒曲折 铺天盖地 漫山遍野 C. 五彩斑斓 蜿蜒曲折 漫山遍野 铺天盖地 D. 五彩斑斓 连绵起伏 铺天盖地 漫山遍野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 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 “是我的——” 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 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D. 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答案】17. D 18. A 19.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蛇能吞象么?当然不可能。“蛇吞象”是讽刺①__________________,然而,蛇能吞下比自己的头大得多的动物。专家发现蝮蛇能吞食比它的头大10来倍的鸟儿,在我国海南岛的蟒蛇竟然能蚕食整头小羊和小牛!②__________________,蛇嘴巴的夹角能张大到130度,而其他动物如人类的嘴巴的夹角只有30度。蛇嘴巴两边的骨头可以连接成活动的榫头,可以向两侧张得很大,而且左右都不受限制。这样一来,③____________。 【答案】 (1). 那些贪心不足而不自量力的人 (2). 蛇的嘴巴和其他动物的不同 (3). 它就可以吞食比嘴巴还要大的食物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