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51 2020-12-03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阆中中学校2020年秋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带走。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本质精神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浏览完整试题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编自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批判和挑战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民族根性和社会状态,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C.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鲁迅的真实让伪善者暴露,让恶人不能作恶。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要一直努力坚守“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本质精神。
B.作者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普通人具有的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论证中心,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极具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也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造成的。
B.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鲁迅的人格使鲁迅能至死坚守挑战强者并反抗的这一性格。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也会树敌过多,会如鲁迅一样痛苦、孤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库答问·关注网络时代的表达匮乏系列访谈之一
本期嘉宾: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刘运峰: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王灿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访谈内容:
光明智库: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我们的语言到底是越来越贫乏,还是越来越多样?从个人语言运用情况来看呢?
刘运峰: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的很多语言是时代产物,几乎每天都在产生新词语。
个人语言运用是存在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我经常想,同古人相比,我们的科技进步太快了,但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感知能力,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古人可以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描写早春景象,我们大多只能用“春天来了,大地吐绿”或“春风吹来,感到暖融融的”来表达。
王灿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系统。评价一个时代的话语,标准很关键,自从白话文成为书面语言形式以来,从政论文章到文学作品,再到法律文件、科研报告等,都能很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古代的诗词歌赋的确语言优美、韵味悠长,但我们不能仅仅以此为参照来判断说今天语言贫乏。
光明智库:有网友表示,由于互联网时代有着同质化表达的网络氛围,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造成了语言贫乏。您觉得社交软件、网络的应用有没有导致语言贫乏,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是否加剧了这种现象?
李宇明:过去,书面表达是很慎重的事,比如给远方家人寄信,还要专门请教书先生帮忙。现在除了给报纸投稿、撰写论文,其他情况下,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即时表达,这种频率和过去明显不同,也就显得不那么郑重了。
刘运峰:如果说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加剧了语言贫乏,恐怕有些武断。但可以说,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交往空间;另一方面,使人在表达方面变得懒惰、随意。比如,书信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对语言表达的依赖性非常强,写信时,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感受,要字斟句酌、文从字顺,要表述准确、讲究格式,这无疑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训练,但互联网时代的通信太发达了,我们几乎不写信了,逐渐也就变得不会写信了。
光明智库:对于这种语言表达相对匮乏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您是否会忧虑?要扭转这一现实,我们该从何发力?
刘运峰:我所担心的是,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而主观能动的表达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感悟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会下降。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素质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单纯是某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除了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主要靠读书这一途径。
杜甫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笔”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表达上。读书,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命体验,具体到语言表达也是如此。不读书或是读书少,就没有或者少有词汇的积累,就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更谈不上丰富性、形象化的表达。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8日07版,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表达能力、观察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却相对滞后,并没有同步提高。
展开余下试题
B.王灿龙认为,古代诗词歌赋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味,今天的语言虽然贫乏,却能够很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
C.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富帅””白富美”“蓝瘦香菇”等语言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互联网时代通信太发达了,我们变得不会写信了,也不写信了,刘运峰据此认为,时代的发展加剧了语言的贫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宇明、刘运峰在谈话中都以写信为例说明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事例生活气息浓厚,道理深入浅出。
B.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会越来越丰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语言积累也会越来越多,相反地,个人语言运用还会出现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
C.网络时代的社交软件和网络技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交往空间,但同时又会让人们表达变得懒惰、随意,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
D.李宇明认为当下人们都借助通讯工具方便快捷地表达,这使得了人们对书面表达不再看重,导致语言的贫乏。
6.针对网络时代语言表达相对匮乏的趋势和现状,刘运峰认为如何扭转这一现实?
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狗包弟
巴金
(1)我听人讲起过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艺术家的隔壁人家养了只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艺术家被人揪出来,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才走开了。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2)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它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小狗有一位瑞典旧主人,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3)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4)1962年我们在广州过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包弟每天清早守在睡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5)“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6)1966年8月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包袱”,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这些天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7)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这一夜我想了很多,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
(8)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9)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我们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10)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讲述一条小狗的悲惨遭遇,反映出疯狂时代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在呼唤人性的同时,也讴歌人性,倡议人们应爱护动物。
B.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又有瑞典旧主人,容易给“我”招致“里通外国”的罪名,所以成了作者的包袱。
C.文中加点的“解剖”既指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解剖”,又指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
A.本文按“自然流”叙事抒情,没有刻意雕琢的地方,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的变化: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
8.作者要写自己家的“小狗包弟”,为何要从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写起?
9.文章包含了作者的精神之痛,请结合文章谈谈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哪些“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之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
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展开余下试题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之。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公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
B.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
C.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
D.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这里指秦国,是周朝时在中原地区建立的诸侯国,秦国采用郡县制开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制度之先河。
B.国家,国本义指疆域、地域,这里指分封的诸侯国。家本义指家庭的住所,这里无实义,和“国”组成偏义复词。
C.质子,又称“侍子”,指派去他国充做人质的太子或宗室子弟。质子外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纳质为押”。
D.山陵崩,是诸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语。古人对死亡有不同的委婉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不韦善施计谋,由商入政。他奉行利益至上的思想,根据游说对象的处境,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每次都能使对方欣然接受,最终让自己拜相封侯。
B.吕不韦头脑清醒,眼光敏锐。他认为耕种田地、做珠宝生意的赢利远不及建国立君所得到的利益多,便转而投身政治;他见华阳夫人无子,就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遇。
C.吕不韦讲究策略,迂回前进。为了说服华阳夫人,他就先说服更有政治谋略的华阳夫人弟弟阳泉君;为了讨好华阳夫人,他就更异人名为“楚”。
D.吕不韦精于算计,善于言辞。他算计到王后及其弟阳泉君潜在、迫切的政治需要,以子傒执政的弊害为说辞,成功说服了阳泉君进宫劝谏王后,继而使得王后请求赵国让异人返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
(2)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公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史咏怀,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其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
B.全诗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提剑出京、易水送别、登车飞驰、刺秦惜败几个场面,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C.全诗有详有略,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写荆轲之行,以此着力渲染荆轲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慷慨悲壮之举。
D.诗歌最后四句批评荆轲剑术不精,功败垂成,千载留恨,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别具一格。
15. 诗歌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三题作答。)
(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有好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_____是少数,但看那直面困难_____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_____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_____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淡红的血色中,会微茫看见依稀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
B.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C.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
D.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真的猛士淡红的血色中,会微茫看见依稀的希望;苟活者,将更奋然而前行。
B.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C.苟活者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D.真的猛士在淡红的血色中,会微茫看见依稀的希望;苟活者,将更奋然而前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 坚贞不屈 殒身不恤 消失
B.即使 百折不回 身亡命殒 消亡
C.虽然 百折不回 殒身不恤 消亡
D.即使 坚贞不屈 身亡命殒 消失
上一篇: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南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