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00 2020-12-0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辽宁省鞍山一中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鞍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21 届)一模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活。
③推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防控?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④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四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⑤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浏览完整试题
⑥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1日 05 版)
材料二:
汲取抗战精神的奋进力量
①“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劲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漓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
③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75年来,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⑤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1日04版,有改动)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B.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C.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
D.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清晰明了文章的观点态度。
B.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的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
3、根据材料二第④段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一项是(3分)
A.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中国政府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打赢贸易战。
B.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
C.南三龙铁路福建龙岩站改造9小时完成,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由7个多小时缩短至一
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创造了221天完成外海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这是中国的建设速度!
D.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4、“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5.材料二的论证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还乡
路遥
①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展开余下试题
②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③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儿再走。
④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⑤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⑥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⑦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⑧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⑨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⑩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恐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当他走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
他猛然发现,德顺爷爷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顺爷爷是什么时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静静地蹲着,抽着旱烟锅。
“爷爷,我心里难过。我现在也知道,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样扔了。我现在觉得活着实在没意思,真想死……”
“胡说!”德顺爷爷一下子站起来,“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我栽下一钵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
德顺爷爷大动感情地说着,像是在教导加林,又像是借此机会总结他自己的人生。他那只拿烟锅的,衰老的手在剧烈的抖动着。
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
【注】①《人生》以上世纪70年代黄土高原作为故事大背景。把在当时社会中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交叉地带”中的人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得非常充分。②小说节选前的情节概括: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好不容易进入县委大院工作,却被人揭发走后门找工作的事情,最后只得离开县委大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走出县委大院的高加林相当失落,听到孩子们的歌谣,被孩子们耻笑,感到羞愧难堪。
B.村里的人们围在高加林身边问长问短,真诚安慰,这完全出乎高加林意外,使他热泪盈眶。
C.高加林再次迈步走向村子,抬头望着庄稼和村庄,内心涌起了对故乡田地深厚的情感。
D.在高加林遇到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时,德顺爷爷用朴实的话语动情地教导高加林,使其痛心悔恨,走出了低谷。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神态麻木”,背微驼,眼睛失神,头发蓬乱,“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等,细致刻画出高加林失魂落魄地走出县城的形象。
B.第③段中描绘出色彩斑斓、露珠晶亮、土路潮润的初秋图景,这些景物富有生机,清新自然,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生活总要向前。
C.第⑤—⑥段孩子们唱起的信天游,歌词中巧妙地交代出高加林走出农村、“卖了良心”又灰溜溜回来的内容,也为后文高加林内心变化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D.第⑫-段人物之间的对话,运用了方言口语,语言质朴真诚,高加林不由自主融入与他们的交流,从中可以看出纯朴的故乡民风,淳厚的家乡民情。
8、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9、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安排孙少平最后回到了大牙湾煤矿,在《人生》中安排高加林回到了农村,都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请结合节选内容,探究小说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泰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类,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3分)
A.名,古人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在自称、对厌恶轻视的人、为人作传等情况下,一般称名。为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
B.魏惠王,是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封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C.大梁,古代河南洛阳的别称,战国时是魏国国都,当时中国大都市之一。魏惠王也因此别称梁惠王。
D.《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拜见孝公,陈述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厌,十分欣赏他。
B.商鞅说服孝公变法。他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C.商鞅严格推行法治。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新法推行之后,就出现治安状况改善的局面。
D.商鞅辅秦强国挫敌。孝公派商鞅将兵伐魏,致使魏国战事失利,割让河西之地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遗憾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4、结合原文,思考商鞅变法成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概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①别业
岑参
郭外山色瞑,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注】①严给事:严武,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唐肃宗至德初年,宰相房琯以严武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②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借指朝廷。③沧州:临水的地方,借指隐士居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秋天傍晚清寒之景,写出严给事的别墅隐于山中,周围环境幽深寂寥。
B.颔联采用视听结合和虚实结合手法,渲染别墅内的幽静氛围。同时“疏钟”“片月”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C.颈联“惜”有遗憾、惋惜的心情,“殊”即“犹”、“仍然”之意,描写出主宾相谈甚欢、至半夜仍意犹未尽的情形。
D.与岑参边塞诗奇丽峭拔风格不同,这首诗清静淡雅,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与“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意思相似的两句是: , 。
(2)《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 , 。
(3)《拟行路难》中,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① ,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上,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热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种?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自莱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②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组织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B.“我爱你——”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C.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
D.这幅画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窝头、腌萝卜、酱萝卜,就甚满足,再无需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请对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4分)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020年9月22日电: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22日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12月将不再举行传统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颁奖仪式将改为线上举行。
海肯斯滕当天在接受瑞典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获奖者将不会按惯例被邀请至斯德哥尔摩,而是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
海肯斯滕说,今年的获奖者将在瑞典驻相关国家的大使馆或其从事研究的大学被授予诺贝尔奖章和证书,而主办方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线上直播颁奖仪式。
诺贝尔基金会7月宣布,将于10月照常宣布诺贝尔奖各奖项名单,但受疫情影响,12月将不再举办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晚宴。
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依照惯例,当年各奖项获奖者会前往斯德哥尔摩出席颁奖仪式和晚宴,并参加获奖者讲座、音乐会等一系列诺贝尔周活动。
22、我校将举行高三毕业典礼。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 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21年6月20日9:00在一中礼堂举行2021届高三毕业典礼,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高中毕业,意味
上一篇:
江苏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鞍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