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47  2020-12-0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长 春 市 第 五 中 学
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 刘亚洲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俗造成的死亡。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
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常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
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历史上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发背后都有瘟疫的影响。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发现和报道。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是重要原因。少量的可能与文献记载的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进行多学科对照研究,较少关注古代人类遗骸上体现的古代疾病甚至瘟疫现象。因此,目前不多的有关瘟疫的考古学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考古背景、随葬品、葬式葬俗、埋藏学等间接线索上,通过证据链的方式判断遗址形成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具有唯一性的解释。考古遗址中出现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和埋藏现象,可能是一种对生前病患者的隔离方式,也可能是为避免瘟疫的进一步传播而对病逝者采取的措施。我们据此可推测,史前居民在受到瘟疫威胁时,不排除对病患人群或区域进行了隔离。通过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可能有效控制了瘟疫,也为我们留下了可能与瘟疫相关的考古遗存。
21世纪以来,科技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015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他们在欧亚大陆5000年前的数个遗址的人骨材料中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这是最直接、最确凿的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的有关瘟疫研究。相信这种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中国考古学,推进中国古代瘟疫的考古学研究。
(《摘编自王明辉人类战“疫”的考古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浏览完整试题A.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等可见痕迹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证据。
B.瘟疫考古较难,引发瘟疫的原因复杂多样,瘟疫的流行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都有关系。
C.经考古发现,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
D.为了提高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1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地将科技引入考古学研究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先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分析古代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以此引入瘟疫考古确认之难。
B.文章以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证明剧烈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在考古发现中屡见不鲜。
C.文章引用《周礼》等相关的史料记载论证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D.文章据考古遗存推测:史前居民受瘟疫威胁时,曾用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控制瘟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的瘟疫也有可能是由《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非时之气”造成的。
B.文字记载中瘟疫频发,后果严重,但考古发掘的偶然性等因素使其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被发现报道。
C.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会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古代瘟疫考古学研究当中各方面材料数量不足的问题。
D.因对瘟疫的考古学研究目前都建立在间接线索上,所以想办法获取有效的直接证据才是当务之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耧 车
李锐
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
下了整天春雨。一夜醒来,太阳把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布谷鸟叫声远远传来,忽隐忽现,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脑袋,心里一阵发软。
“牛牛,你累吗?累了就歇歇吧。”
孙子牵了牛,侧着头,脆生生回答:“爷,走吧,我不累”而后,又反问:“爷,你累吗?”
老福田笑起来:“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爷爷更不累。”
翻耕过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软。镶了铁犁铧的三条耧腿插进松软的黄土,随着老福田晃动的双手,三行谷种顺着空芯的耧腿,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随即,又被翻落下的黄土轻轻覆盖。正是开耕下种的好日子,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爷孙俩在蓝天黄土之间,两个人,一头牛,一架耧车,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垄三行,一去一回,渐渐地,播种好的行垄宽阔起来。
爷爷又问:“牛牛,咱歇歇吧?”
孙子不回头,脆生生回答:“爷,再走走吧,爷。”
老福田说:“咱们不累,花摇摇可是累了,它肚里还有个犊子呢。”
孙子熟练地拉住牛绳,停下来:“那就让花摇摇歇歇吧。”
歇下来的母牛放松了身体,甩着尾巴,有滋有味儿地反刍,大眼睛一眨一眨。黄牛身后,爷孙俩在梯田边的石塄上坐下来,也放松了身体。布谷鸟叫声又响起。
牛牛说:“爷,好听。”
老福田说:“是呢,怪好听。”
牛牛说:“爷,你说是谁告给它的,为啥它种谷的时候就叫呀?”
这个问题有点难,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爷告的,山上树绿了,连翘花开了,布谷子就知道自己该叫了。”
牛牛叹了口气,说:“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还有没有布谷子叫了?”
老福田心里一动,孙子说的是拆迁并村的事。这一带勘探发现了大煤矿,开始修桥、修路,还要修建采煤厂,洗煤厂,焦炭厂,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要把偏远、人少的小村,合并到大村去,给煤矿腾地方。说是要建设新农村,新房都盖好了,每家一幢院子。到了“新农村”,每家每户另外分地,大多数年轻人还要安排到矿上工作。为这事,南柳村还扩建了新学校。拆迁的村子全部撂荒,除了煤矿要占的地以外,剩下的退耕还林。老林沟也一样,人一走,村子就荒了。
孙子担心老福田答不上来。老福田自己也不知道,开了煤矿的南柳村有没有布谷鸟。老福田只好把青筋暴突的老手伸出来,轻轻地放在孙子圆圆的小脑袋上。
牛牛忽然转了弯儿:“爷,花摇摇为啥会驾耧啊?”
老福田捏下孙子衣服上的一片草叶:“都是慢慢调教的。你小时候不是也不会说话,不会干活儿,后来大人们慢慢教,就会了。”
牛牛又拐了个弯儿:“爷,咱的耧是你做的吗?”
“不是。”
“那是谁做的?”
看着孙子困惑的眼睛,老福田笑了:“爷爷今天就跟牛牛说说,耧车到底咋来的”老福田边说边点起一根烟。
“从前,存不下粮食,遇上灾荒年,饿死的人成千上万。有一天,鲁班爷坐在地头上正为这发愁,想着想着睡着了,做了一场梦。第二天,鲁班爷就照着梦里的提示,造出这个好使的三脚耧车,一架耧车能顶三架犁,快多啦!从此往后,天下百姓春天摇耧,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屯粮,年年如此,就这样,大人教孩子,师傅教徒弟,子子孙孙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重复了几万几千年。”
牛牛眨巴着眼睛“爷,完啦?”
“完了。”
牛牛朝着梯田扭过头去,阳光下,椴木做的三脚耧车投射出短短的身影,稳稳插在黄土里,轻巧,精致,简直就像一个精灵。
老福田掐灭烟头,撑着地塄上的石头站起身来招呼孙子,“牛牛,来,歇好了,还得把咱的地种完。这块地可再没有千年万年了,世世代代种它,收它,种了千年万年,收了千年万年,现在就剩下今年这一回啦,今年种了谷子,明年就没人种了,就变成荒地了,变回几万几千年前那个模样,荒林遍野,猛兽横行呀……”
“爷,你说的是啥呀,爷?”
老福田摆摆手:“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
蓝天黄土之间,那支小小的队伍又走动了,牛铃声,又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老福田抬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温暖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抚摸着群山。布谷鸟又在叫,东一声,西一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老福田关于拆迁并村的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林沟即将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展开余下试题B.“耧车”这一传统农具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是农耕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让故事本身来呈现主题,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静、冷峻的色调。
D.老福田和孙子之间关于“ 耧车”制作者的对话,只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
5.有评论家认为李锐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己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和卫星的使用寿命。
(摘编自“央视网”)
材料三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正在进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7.下列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要素组成,充满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B.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的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C.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D.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也寓意着它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成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
B.2018年7月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
C.我国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D.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①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②,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着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班:朝官上朝。②班行:上朝的位次。③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会元”。
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展开余下试题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4.“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求谏设立了上中下三赏,下赏的要求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6.下例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为运动员加油。
B.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艺术家“心有灵犀一 点通。”
C.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D.她的书柜里摆放着《西游记》《水浒传》《童年》……等名著。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生活需要保持仪式感。美学家说:“ ①神话不存在了,②仪式的圣洁性还在。”再小的事,③ 带着仪式感去做,④能保持一份敬畏感, ⑤ 获得一些超越性的价值。我们唯有在时间的坐标系中保持生活的仪式感,⑥能让仪式发挥承载文化符号的功能。这,或许能涵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或者 便
B 因为 所以 凡是 都 或者 则
C 尽管 可是 只要 就 甚至 方
D 虽然 但是 既然 就 甚至 才
A.A B.B C.C D.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从来都是一个难以准确形容的概念,却从不影响人们用一生去感受和追求。望着襁褓里的婴孩,父母嘘寒问暖是爱,为之计深远也是爱;看着奋笔疾书的学生,老师恨铁不成钢是爱,______________也是爱;搀着白发苍苍的老人,______________是爱,善意谎言也是爱……无论爱的方式如何,都是一种直达心底的情感、一股充满感召的力量、一个终身受益的能力。
内敛的爱,往往悄无声息、细若微尘。意志消沉时,父母的一句鼓励就能驱散阴霾;单调枯燥时,恋人的一个眼神就能心动不已;误解争执时,陌生人的一个笑容就能握手言和。其实,爱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心中有爱,何处不是春意盎然?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园?摒弃浮躁,洗尽铅华,用爱去对待生命的每一次际遇,生活也将报之以歌,世界也将报之以爱。
( )。我们看到,无论是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激动,还是走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自豪,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_________。犹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国上下欢腾雀跃;莫敢忘,汶川地震中华儿女_________。胸怀大志,心有大爱,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投身置于时代洪流,方能书写时代篇章,成就个人前途。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口耳相传 直言不讳 焕然一新 风雨同舟
B.口耳相传 心直口快 焕然一新 休戚与共
C.耳提面命 直言不讳 历久弥新 风雨同舟
D.耳提面命 心直口快 历久弥新 休戚与共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奔放的爱,亦可气吞山河、惊天动地 B.奔放的爱造就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C.气吞山河、惊天动地往往是奔放的爱 D.气吞山河、惊天动地造就了奔放的爱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心有大爱,胸怀大志,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投身置于时代洪流,方能成就个人前途,书写时代篇章。
B.胸怀大志,心有大爱,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心置身于时代洪流,方能书写时代篇章,成就个人前途。
C.心有大爱,胸怀大志,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投身时代洪流,方能书写时代篇章,成就个人前途。
D.心有大爱,胸怀大志,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投身时代洪流,方能成就个人前途,书写时代篇章。
22.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欧元集团东山再起——欧元集团经济于2014年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是德法两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希腊也放慢了衰退的步伐。这是令人高兴的信号,表明欧元集团正在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
B.中国订单拯救英国生猪业——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猪蹄的喜爱拯救了英国的生猪产业。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英国养猪业再度进入了繁荣时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