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25  2020-12-0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5]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第三模拟)
2021年名校试题重组
语 文(第三模拟)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穿越千年、蜿蜒万里的长城静穆矗立、巍峨壮丽,它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奋勇顽强、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长城的认识,从更高层面保护、利用长城刻不容缓。
②长城是一张闪亮的“北京名片”。由于具有拱卫京师的重要战略作用,北京段长城历来受到重视并多次加固,明代更是将修筑北京段长城当作国家大事。我国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长城分布,目前北京段长城是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也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之冠”。
  ③包括长城在内的各种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而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责任。北京有浩大壮观的明长城,也有分布在门头沟、密云等多个地点的北齐长城城堡遗址,北京段长城沿线有“威震边关”的杨令公庙,至今回响着杨家将喋血沙场、舍身报国的感人事迹。北京长城更留下了长城抗战的铁血烙印,长城抗战最激烈的古北口战役中,中国军队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
  北京长城沿线还有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纪念地,包括门头沟区八路军宋邓支队会师地旧址、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平谷区将军关抗战时期战道遗址、鱼子山抗战遗址等。北京长城不仅饱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传承着雄浑激越的红色基因,长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播工作大有可为。
   ④包括长城在内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依法修缮保护,也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开发利用。北京段长城除少部分进行旅游开放外,目前相当一部分处于自然状态,在长期风吹雨打、灌木滋生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影响下,多数墙体损害严重,抗自然损毁能力减弱,有的甚至濒临倒塌、消失。此次北京市建立长城保护员管理体系,保护员职责包括巡视、险情监测、环境清理、劝阻游人攀爬野长城等。接下来,有关部门在加强对长城本体修缮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利用工作。比如,结合长城自身险峻程度和观看角度,架设一些辅助性栈道及观景台,既可以让游人近距离感受长城的魅力,同时让其免遭攀爬破坏。
   ⑤“照顾”好身边的长城,才能筑起心中的“长城”。包括长城在内各种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才能既守护过去的辉煌,也守护未来的希望,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更好地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才能更好地传承文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新的辉煌。
(摘编自《保护好身边长城才能筑起心中长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北京段长城是“万里长城之冠”,所以北京市建立保护员队伍,加大对长城的保护力度,正当其时。
B.北齐长城城堡遗址、杨令公庙、古北口长城、鱼子山抗战遗址,它们都可说明长城的保护是大有可为的。
C.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包括长城在内各种宝贵的历史和文化的遗产就都能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浏览完整试题D.身边的长城是过去的辉煌,心中的长城是未来的希望,“照顾”好他们才能够铸就民族文化新的辉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针对长期以来长城保护不容乐观的状况,论证了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对长城保护力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B.文章列举了长城沿线很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既见证了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C.北京市成立了长城保护员队伍,建立起管理体系,架设了栈道和观景台,体现出以科学态度保护和利用长城。
D.长城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文章从传承文明、守护精神家园的高度,论证了保护和利用长城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旋律指引我们读懂长城的伟大,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去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B.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最初的动力便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
C.要使长城这张“金名片”更加灿烂辉煌,就要把长城保护做实;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是最重要的。
D.穿越千年、蜿蜒万里的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了这种情怀就能地传承长城文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1.【答案】B
【解析】A项,错置因果,曲解文意;C项,光有科学的态度还不足以让历史和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条件不充分;D项,曲解“身边的长城”和“心中的‘长城’”的逻辑联系,“照顾”的对象表意不明。
2.【答案】C
【解析】成立队伍、建立体系是已完成的论据,架设栈道和观景台尚未实现,不宜并列来论证分论点。
3.【答案】D
【解析】只有情怀不足以支撑传承文明,增强自信,论证不充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①乡愁之“乡”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区域地理概念,因此乡愁之“愁”不是无缘之愁,而是有根之愁。乡愁是基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产生的,其承载着主体浓烈的情感记忆,蕴含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皈依。乡愁中的“乡”是对乡愁主体生活过的故乡的地理泛称,是乡愁地点的代名词。
②乡愁的“愁”一方面指主体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情感,另一方面指一种对故乡的情感文化,包含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③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这些承载和唤起主体情感的物质载体富有生动的内容情节和情怀,与主体过去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即使主体离开故乡多年依然能对其产生情感驱动,慰藉游子的思乡、精神失重等情绪。
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价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乡愁价值通过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理性疏导乡愁发生主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一,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⑤乡村作为乡愁载体是最值得利用和发掘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摘编自马蕾《乡愁价值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愁理论价值研究))
材料二:“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人们过年回乡骤然感觉到年味逐渐消失,富有传统内涵的农村习俗也淡出农民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大面积被搁置的土地的荒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乡村文化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本土文化。尽管受着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乡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乡村文明的价值包括载体性文化价值、主体性需求价值和客体性生产价值,它的载体性文化价值可以团结乡村振兴的多元主体力量。无论是有形的乡村文明还是无形的乡村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而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比如说,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是乡村人民遵循共识所建立起来的。正因如此,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也是乡村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的,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乡愁”情怀如此浓郁了。对“乡愁”,我们应意识到乡村在现代化浪潮中是无法被替代的,尽管城市化在不断地冲击着乡村的发展,但我认为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存在意义。
(摘编自钟晨《“乡愁”下的乡土情怀与乡村价值思考》
材料三:①乡愁包括乡“愁”和“乡”愁,前者凸显“愁”的语义,将焦点指向了关乎故乡的现实问题;后者凸显“乡”的语义,落脚于故乡的范畴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解决了乡“愁”和“乡”愁的问题,也就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包含了现实中“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乡愁话语语境,“山”“水”成为环境资源元素的隐喻而与乡愁直接关联,这种预设使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首先关联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③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规划中优先考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友好环境的建设与体验,以融合落实社会福祉,改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三元结构,柔性化解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半城镇化等城市病影响,这是乡之“愁”的内在诉求。
④无论生态文明还是城乡共荣指向的乡之“愁”,都是群体性问题,对于个体而言,乡愁更多的是“乡”之愁。在这个维度下看,故乡首先是一个出生地,“山”“水”常在;这个故乡又由出生地界定了群族,这个意义上“乡”愁因群体性意义与乡“愁”部分重叠。其次,当故乡处于物质世界与人的关系视角之下,它是人的存在之乡,“乡”愁包含了对个体终极存在之乡的向往,这使乡愁成为了一个普适的范畴,它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具有与国家全面开放格局相融的匹配度。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谭晖《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
4.下列对材料中“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愁之“乡”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向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是乡愁主体的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畴。
B.乡愁之“愁”是一-种情感记忆,指向了故乡的现实问题,包含对故乡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C.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就固定地理区域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D.乡愁常附着在与主体曾经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等的上面。
5.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乡愁的生态价值进行积极引导,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对解决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益。
B.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和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
C.“乡愁”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所以尽管人们每年都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作为物质载体的乡村土地却仍然被大面积搁置荒凉。
D.乡愁具有普适的范畴,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格局有了相融的匹配度。
6.“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请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乡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C
【解析】材料一中就“乡愁的本质”是这样表述的,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5.【答案】C
【解析】材料二是说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说明不只是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且选项前后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造成乡村土地大面积荒凉的原因有很多。
6.【答案】示例:①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②利用乡愁的社会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③“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可以由此引导和加强村规民约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④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利用乡愁的普适性范畴,推动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同构,实现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注意:应从材料中来,或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应以“乡愁”为话语构建建议视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鸟之国
秋田雨雀
在一个湖边,住着一对白鸟夫妇。世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鸟类,但是比我们夫妇更优雅漂亮的,,恐怕不会有了。丈夫用他那红红的长嘴温柔地抚弄着翼上的绵毛。这是肯定的。孔雀虽然号称百鸟之王,但是她那身粗毛,不知有多么难看。跟她比起来,我们的雪白的羽毛,才是无上佳品。妻子一边伸长脖颈饮着湖水,一边对丈夫的话表示赞同。
不错,这对白鸟夫妇的羽毛的确很美,颈子也长得恰到好处。然而,这对白鸟夫妇都只有一只眼睛,他们却丝毫也不觉得自己是独眼。因为丈夫所看到的,同妻子所看到的一样;妻子所看到的,也同丈夫所看到的一样。他们俩都相信,世上再也没有像他们看东西看得这样准确的了。
白鸟夫妇产了四个卵。他们盼望着早一点将卵孵化,生出和自己一样美丽的白鸟。不久,四只可爱的白鸟被孵化出来。白鸟夫妇说不出的高兴。
多漂亮的小鸟啊。但愿他们早点长大,等到自己会捕鱼捉贝就好了。父亲说。是啊,但愿如此。他们生活在这湖边,不知会感到多么幸福呢。何况我们又这样疼爱他们。母亲说。
白鸟爸爸接着说道∶这帮小家伙,生下来既不是低贱的野鸭,也不是粗鲁的骛鸟,他们不知多么庆幸呢。'
然而有一天,白鸟夫妇发现这四只可爱的小白鸟,都多生了一只眼睛。哎呀!这如何是好?……母亲说道,接着发出一声哀鸣。
可不,眼睛生得是有些怪呢?~~不过,不知道长大以后怎么样。或许我们生出来的时候,也都是生着两只眼睛的吧。
父亲毕竞是个男子汉,说话有份量,白鸟妈妈的精神又振作起来了。
但是白鸟夫妇因为自己是独眼,生了四只两个眼睛的白鸟,便以为它们是残废,总耿耿于怀,觉得窝囊。
趁它们还小,索性把一只眼睛弄瞎了吧。白鸟爸爸虽然这样想,但并没有这样做的决心。
四只小白鸟却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些事,他们一天天长大了,疏松的乳毛变成绵毛,绵毛又逐渐变成纺绸一般的羽毛。等到羽毛丰满了,两只眼睛看东西也分明了。他们飞到湖中,随意捉些鱼儿、蚌儿来吃。全然不理会双亲对他们安全的忧虑。
小孩子们的眼睛看到什么东西都是新鲜的。他们看到了湖上的各种情景,有和自己同类的鸟儿,翱翔在高空,整天唱着悦耳的歌声;有伸着可怕的嘴的大鸟;有外形同自己类似,但衣裳非常粗糙的丑鸟;也有终生都站在湖水中默默地看着人世的鸟儿。小白鸟们觉得这世上十分有趣。这就是所谓世界吧!小白鸟们这样想。他们天天都滑动着红红的璞,在湖上到处游玩。
一天,白鸟父亲对白鸟母亲说∶咱们的孩子为什么这样野呢?白鸟的孩子决不该整天和这样粗野的东西为伴,一定是因为眼睛有毛病吧。
白鸟母亲说∶一准是这样吧。因为此外他们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和我们不同。不知道怎样才能治好孩子们的眼睛呢!她将修长的脖颈贴在胸口,悲伤地深深一叹。
恰好就在这时,一只饥饿的老鹰,拍着双翅,发出可怕的声响,从他们头上掠过。白鸟夫妇大吃一惊,连忙躲进草丛深处。要是给这只饿鹰看见,可不得了啊。不知咱们的孩子们此刻在哪儿?白鸟父亲低声说。
然而到了黄昏时候,四只小白鸟都丝毫不以为意,他们精力十足,掠过湖面,回到家中。尽管白鸟父母把孩子们狠狠训斥了一顿,可是第二天,他们又飞到湖中去了。
白鸟父亲反复思忖着怎样才能消除自己的忧虑。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不知想过多少次,索性将他们的一只眼睛弄瞎吧…….现在是非这样不可的时候了…….虽然可怜,但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白鸟父亲说;白鸟母亲只是啜泣。
一天早晨醒来。四只小白鸟感到一只眼睛瞎了,他们痛哭流涕。在他们看来,这世界突然黑暗了。他们每日在湖湾的岸上蹒跚地踱来踱去,恋慕着广阔的湖水,发出声声哀鸣。
某日,两只饥饿的老鹰飞到湖上,用锐利的爪子轻而易举地将四只小白鸟抓去,飞上高空……利爪迅速刺进四只小白鸟的小胸脯……此刻,他们的心脏正在破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鸟夫妇从小就只有一只眼睛,而且丈夫所看到的同妻子所看到的一样,所以他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异常。
B.白鸟夫妇因为小白鸟与自己长得不同,以为他们是残废,于是在小白鸟睡熟后,将每个孩子的一只眼睛啄瞎。
C.小说中或许我们生出来时,也都是生着两只眼睛的等细节暗示白鸟夫妇的眼睛可能也是被其父母啄瞎的。
D.小白鸟用两只眼看到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白鸟夫妇却觉得粗野,二者对比突出了他们的狭隘和固执。


展开余下试题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白鸟夫妇对自己外表的自信,语言和动作是这篇小说常用的手法。
B.作者开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尽力铺陈白鸟夫妇的美丽和自信,然后再揭示了他们的缺陷。
C.小说中所有的语言都由白鸟夫妇说出,小白鸟一句没有,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白鸟夫妇的主角地位。
D.小白鸟们被啄瞎眼时没有感到疼痛,不知不觉地被伤害看似不合理,却恰好体现了这篇小说的寓言特性。
9.有评论家认为:这个简单故事中蕴含着多重悲剧,值得读者反复阅读和深思。请简要概
括,这篇小说包含了哪几重悲剧?(6分)
7.【答案】B
【解析】小白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发了父母对他们安全的忧虑,这才是白鸟夫妇啄瞎孩子
眼睛的主因。
8.【答案】C
【解析】这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小说,影射了人类社会中的教育问题。只让白鸟夫妇说话背后可能含有作者的深意,比如暗示在家庭教育中儿童话语权的缺失等。选项的解释过于肤浅。
9.【答案】
①白鸟夫妇认知的错误和狭隘:他们只有一只眼,却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
②白鸟夫妇用错误的认知制约别人:小白鸟是被深爱自己的父母啄瞎眼睛的。
③白鸟夫妇错误的认知造成的恶果:活泼可爱的小白鸟失去了一只眼睛,最后被老鹰吃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晏殊知应天府,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以泉荐,为秘阁校理。泛通《六经》,长于《易》,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①、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讥切,曰:“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由是罢知饶州。明三正月,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元昊反,延州诸碧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至,大阅州兵,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使更出御贼。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复除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年六十四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①折役茶:用茶叶抵充租税,这种上交的茶叶叫折役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B.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C.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D.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表示其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可以进授爵位。
B.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C.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互市盛衰与政治、军事斗争密切相关。
D.立生祠是指古代老百姓在深得民心的官员在世时,自发为其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借此表达爱戴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崇尚节操,忧心国事。他倡导士大夫勉励品格,磨炼自身。延州险些失守时,他犯险出镇,改变局面。
B.范仲淹刚正不阿,宽仁慈善。抨击权臣吕夷简用人唯亲;戍守西北时,安抚百姓。后来又在家乡修建义庄,养济族人。
C.范仲淹锐意进取,力主改革。他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到延州后,改革边政,提振军心。在中书省实施改革,成效显著。
D.范仲淹能力出众,堪称全才。通晓《六经》,长于《易》学,开士林新风;任职地方,能解民之困;西北戍边,举措有力,稳固了边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5分)
(2)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5分)
10.【答案】B
【解析】
根据句意断句。“又请修”句意不完整,请求修什么没有表述,不能断句,排除AD;“招还”是一个词,指招回,对象是“流亡”,要连在一起,排除C。 译文:上奏请求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逐渐招回流亡百姓,羌族和汉族的百姓,巩固战守的小土城,派出远去探哨的侦察兵,羌族和汉族的百姓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重操旧业。
11.【答案】D
【解析】
有误,老百姓为某人立生祠,也有迫于对方威势,出于谄媚或者畏惧的心理为其立生祠的,如给魏忠贤之流立生祠。
12.【答案】C
【解析】
“成效显著”有误,原文是“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意思是他之前在中书省实施的各项改革措施,也就渐渐因为受到各方阻挠而被废除。
13.【答案】
(1)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自若。(奉:通“俸”,俸禄;食:供养;易:交换;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并且禁止灾区百姓滥行祭祀,奏请免除庐州、舒州的折役茶,江东按人口交纳的盐税钱,并且逐条陈述十件纠正弊端的事情。(淫祀:滥行祭祀;蠲:免除;条上:逐条上奏;救敝:纠正弊端)
【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登进士及第。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上书皇帝请求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游散懒惰之人,裁汰冗员和不安本位的人,慎重选举官员,安抚将帅,这封上书长达万余字。由于得到晏殊的举荐,担任秘书阁校理。通晓《六经》,精通《易》学。学习经学的人大多向他请教,解决疑难问题。他手捧经典,为有疑者答疑解难,不知疲倦。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四方游学之士,而自己的儿子却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每当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时。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