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95  2020-12-0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7次周考语文试卷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2021届第7次周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文化区隔等对于文学活动有不同影响。这些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上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北方《诗经》和南国《楚辞》的不同文风,认为前者“辞约而旨丰”,后者“瑰诡而惠巧”。法国丹纳的《艺术哲学》明确将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并列为文学生成“三要素”。
关于文化地理差异带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做过阐述。他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事实正是如此,地理环境以及据此而来的综合性人文氛围,不仅影响到区域习俗、文化传统、作家性格等,而且还会作用于文学文本的传播路径和接受方式,而这一切都将以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为核心。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造就了郭沫若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凤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沈从文敏感柔弱的个性心理。
地理区隔所造成的重要文化延异表征之一,便是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语际交往实际上指的是不同语种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其中自然包含了不同区域不同语种间的文学对话。语际交往过程中的非对称原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语际交往中暂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语种对相对弱势语种的强迫性渗透,二是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的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文学语际交往中存在着“语言霸权”问题,比如西方的主流语种——英语对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种的霸权。我们有理由预期,英语霸权地位还将持续下去,据此进行的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讨论也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牵制。
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是经济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实力强大或较强的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主流语种文学在文化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财大气粗”的交往原则的文化效应古今皆然。其次是政治原因。说到底,政治影响力仍以经济增长力为基础。经济发展了,政治强大了,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语言的广谱性常常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符号。其三是文化原因。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准确地说,所有语种的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
跨语际交往通常隐含着跨文化对话机制的“异地原理”。犹如巴赫金所言:“在文化方面,异地是理解最有力的手段。只有通过另一种文化的视点,一种外国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被绝对翻译,文学语言尤其如此。法国的舍普等人则认为,文学语言的翻译未必要追求绝对性,不饱和翻译或许正是语言艺术交往互动的诗意所在。他明确指出,“文化有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技术相反,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这种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语言论转向之后或许会变得更加突出,并可能由此加剧全球化时代文学语际交往的挑战性。
(摘编自龚举善《文学本质多向生成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是由其所处的地域决定的。
B.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地理环境以及综合性人文氛围。
C.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和凤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分别影响了郭沫若和沈从文,而前者的作品比后者的作品风格更鲜明。
D.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具有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即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全球化时代将逐渐消失。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列举中国刘勰和法国丹纳的著作观点,论证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等对于文学活动的不同影响。
B.文章第二段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相关言论,论证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思维影响。
C.文章第四段论述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按经济、政治、文化的顺序进行的,论证结构严谨。
D.文章先指出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接着从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进行论证,把论证逐步推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文学本质的各种观点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影响,这个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与英语作为西方主流语种的霸权地位有关。
B.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共同制约着这个地域主流语种的特性,影响这个地域的主流语种在文化交往中的地位。
C.异地是理解一种文化的最有力手段,一种文化只有找到最能解释自己的另一种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
D.法国的舍普等人认为,如果一味地追求文学语言翻译的绝对性,可能会破坏文化中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桑斯坦认为当某一突发事件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时,一些较为激进、冒险的观点往往会更受网民的追捧,并集结为一种充满风险甚至叛逆的群体性话语。福柯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的背后意味着权力,在网络群体极化的趋势下,一些群体都意图在网络话语空间占据主导地位,掌握话语主导权,成为网络话语生产、传播和评判者。为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他们更加渴求自身话语内容的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以期影响或主导网络话语议题和舆情发展方向。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多例话语内容失真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在湖北省个别党政干部由于“失职” “脱离岗位”等原因被免职或给予相关纪律处分时,网络上针对党和政府的话语攻击或谣言层出不穷。部分以“异见者”身份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群体,利用不同方式在媒体平台或自媒体账号打着自由式反权力话语口号,裹挟民意,生产和传播有损政府权威话语身份的网络谣言,意图主导舆论话语导向。
(摘编自朱佳欣李云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及其治理》)
材料二
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数字信息海量增长的现象之下是受众往往无法获取有用信息的窘境。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被认为是解决这一悖论行之有效的方案。算法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用户在数字空间中的各类浏览痕迹,从中挖掘出用户对媒介内容的偏好,并实现定制信息的精准推送,迎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能算法看似遵循着“数字化”与“标准化”的算法公式,所谓的“个性化定制”下隐藏的却是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来源。同质化的信息来源让用户无法接触不同立场的声音,蕴含着统一而固化价值立场的信息流将受众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信息孤岛”中的群体在内部交流中固化了既有的偏执价值,并形成了网络“偏见共同体” 。当这种价值偏见遭遇“孤岛”外的其他价值理念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而引致相互诋毁与抨击,形成价值分裂格局。“意见的自由市场”由此淹没了理性讨论的声音,侵染了理性交往的网络公共空间,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理性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摘编自方正叶海涛《智媒时代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三点思索》)
材料三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有了生存的空间,加大了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就目前来看,弥散在网络空间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不下十余种,如: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等。它们以看似中立的态度发表看法,凭借似是而非的言论宣扬其主张,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难度增加。与此同时,互联网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虚假主体的混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辨识度。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介的一个突出特点,多元社会思潮以不必呈现全貌的方式潜藏其中。虚假的网络主体则意味着秉持某种信仰的网民能轻而易举地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将带有某种意图的信息通过包装后发布到网络空间。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我们难以准确判断信息源,也无法做到对所有信息逐一审查,这无疑为多元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基于上述原因,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再是仅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便可为之,其难度明显加大。
摘编自王永贵路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其路径创新》)
4.下列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见者为了主导舆论的话语导向,在网络上生产和传播信息,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B.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并不能真正解决受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难题。
C.网络同质化的信息会固化受众既有的偏执价值,使受众群体形成网络“偏见共同体”。
D.网络空间会助长多元社会思潮传播,加大人们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性话语的网络空间话语,具有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的特点。
B.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利用算法技术虽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却也将用户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不利于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C.网络媒介容易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一些掩盖真实意图的信息,众多混杂的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辨识度。


展开余下试题D.网络空间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会影响到人们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政府应该打压网络空间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6.请针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庙里的男人
林扶霄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杨桥县暴发了瘟疫,县令见疫情严重,便请南塘县名医杨福亭前来救急。
杨福亭带着徒弟阿世来到杨桥县,见过县令后,便去浮螺山采药。两人从山腰一直采到山顶,药材足足装了一箩筐。此时,两人觉得有些累,见山顶建有一座庙,便进去休息。
刚进大门,只见院子里烧着一堆火,两人正纳闷,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抱着一捆干柴,从屋里走了出来。那男子的注意力全在那堆火上,根本没发现杨福亭师徒二人。然而杨福亭的神色却变了,一种恐惧与惊慌从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来。阿世刚想问他怎么回事,杨福亭便拉着阿世,匆匆走了出去。
阿世从没见过师父有如此狼狈的神色,好奇地问道:“师父,你这是怎么了?”
杨福亭有些气急败坏地说道:“你不要多嘴。我们采药的任务已经完成,赶紧下山去吧。”就这样,阿世稀里糊涂地被师父拉下了山。
几天后,他们采来的药材眼看就要用完,而杨福亭因为诊务缠身走不开,阿世便自告奋勇提出由他去采药。杨福亭点点头,又叮嘱道:“你去也行,不过快去快回,不要耽搁。”
就这样,阿世重新来到了浮螺山,不过他没心思采药,因为他想先到山顶的那座庙里去看看。
还没走到庙中,一股香味便已扑鼻而来。进去一看,原来是庙里的那个男人在烤野兔。阿世先在庙中供奉的神像前磕了几个头,接着便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不时看着那男人的动静。
男人转头看看阿世,突然问道:“你是大夫?”阿世浑身一激灵,回道:“你怎么知道的?”男人笑了笑说:“不是大夫,背着药筐干吗?”阿世不服气地说:“也有可能是采药夫啊。”男人笑道:“采药夫可没你这么细皮嫩肉的。”
阿世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沉默了一会儿,问:“你是干吗的?怎么一直在这庙里住着?”
男人苦笑道:“我从外地来,因为身上一文钱也没了,只好先在浮螺山采几天药,等卖药赚了钱,再继续赶路。”
阿世点点头,劝道:“那你可要小心点,杨桥县正闹瘟疫呢。”
听到“瘟疫”两个字,男人的脸上突然显出兴奋的神采,也没兴趣烤兔子了,径直来到阿世身边,神秘地往四处看看,确定没人之后,这才重新问阿世:“你真的是大夫吗?”阿世有些生气,道:“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我来杨桥县,就是为了消灭这场瘟疫的。”
男人一拍大腿道:“太好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你听着,我现在有一条发财的好门路,你走不走?”阿世坦白道:“谁不想发财啊?到底是什么门路,你倒是说来听听啊。”男人小声地说,他想跟阿世合作,让阿世利用大夫的身份,在治疗瘟疫的药中做手脚,使得瘟疫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消灭。而他可以从某位道教宗师那里弄到一批符咒,待人们陷入了瘟疫蔓延的恐慌之中,那些符咒定能卖出高价,而阿世要做的,无非是不要过早使用有疗效的方子罢了。最后所得的钱财,两人平分。
男人说完了他的计划,得意地看着阿世,问阿世意下如何。阿世气得脸都红了,当场表示自己做不出这种卑鄙无耻的事来,并警告对方,小心天打雷劈。说完起身就走,不料却被男人叫住了。
男人嬉皮笑脸地说:“你装什么清高?这年头谁不爱钱?我问你,你可听说过南塘县的名医杨福亭啊?”
阿世心中一惊,不知男人提到师父作甚,便含糊道:“杨福亭的大名自然听过,怎么了?”
男人冷笑道:“五年前,寿湖县大疫,我与杨福亭联手,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要不是我这几年染上赌瘾,我还是富人一个。不瞒你说,我此去南塘县,就是为了找杨福亭要点钱来花花。如果你愿意与我合作,我也不用跑去南塘县了。怎么样,心动了吗?连杨福亭这样的名医都不拒绝这种赚钱的捷径,你个小大夫还装什么?”
阿世彻底震惊了,也终于知道师父为什么害怕见庙里的这个男人了,原来是有把柄落在他的手里。
男人见阿世迟迟不动弹,便催促道:“怎么样,考虑清楚了吗?”
阿世不屑地白了他一眼道:“你还是去找杨福亭吧,他就在杨桥县。我就不奉陪了。”说完,阿世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刚一出门,却迎头撞见了杨福亭。阿世也不打招呼,径自往前走,直到杨福亭喊了声“站住”,他才停下脚步。
杨福亭淡淡地问:“你知道‘非人不传’是什么意思吗?”
阿世没好气地答道:“如果一个人品行不良,那么,就不要把技艺传给他。”
杨福亭微笑着说:“过去三年中,我只教了你一些简单的药学知识。但从今天起,我打算教你真正的医术。过来,先见过你师叔。”
阿世惊讶地转过头,只见庙里的那个男人正笑嘻嘻地看着他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庙里的男人”为题目,赋予该人物以神秘色彩,有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庙里的男人作为故事的线索,也串联起了小说的情节。
B.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如写阿世警告男人小心天打雷劈后“起身就走”,这一细节凸显了阿世对这种“卑鄙无耻”的人和行为的强烈憎恶。
C.小说写庙里男人的“赚钱计划”时,没有用对话形式,而是用第三人称概述,这样就减省了笔墨,交代了计划内容,吸引读者关心以后的情节发展。
D.小说前面写男人“嬉皮笑脸”,最后写男人“笑嘻嘻”,两处“笑”内涵不同,前者是假装出来的,后者是清楚阿世品格后的欣慰,是真情流露。
8.庙里的男人和杨福亭的行动,有几次是他们事前商量好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9.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展开余下试题(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B.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D.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以后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而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B. “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 “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高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低的职务。
D. “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
B. 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C. 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 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2) 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欧阳修为庆历新政中的政治革新人物范仲淹、杜衍等被贬而鸣不平,引起朝中保守派的极大不满。后在保守派打压下他被贬知滁州。
14.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二句从听觉与视觉角度描写了画眉鸟在林间千啼百啭,高低飞舞,自由自在的景象。。
B. 本诗后二句以对比的写法对画眉鸟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评价。
C.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借画眉鸟对友人范仲淹、杜衍遭贬而抒发了同情之心。
D. 这一首七言绝句,情景结合,描写生动形象,全诗的语言含蓄凝练而寓意深远。
15. 司马光曾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请从意象角度分析本诗的“言外之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有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或居室。如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斋”取意于《荀子》“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现代诗人柳亚子有一书房曰“磨剑室”,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书屋“人境庐”则取意于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这是一个大流动的时代。大流动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挑战,是非户籍人口的高度聚集形成的主客替代。高度集聚的流动人口出现了主客替代现象,也制造了潜在的矛盾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果。对于流动人口,本地人多持 的眼光。在城市人口规模控制的宏大叙事之下,城市的管理者如何 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冲突,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_ ,是一个考验其管理能力的大问题。
现代城市发展的灵魂在于开放。一个开放的城市,才能够在高流动性的时代,以其独特的魅力源源不断地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们。面对激增的人口规模、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多元的阶层、主体、诉求,城市的发展越发需要更高水平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支撑。这种_ 的社会治理,( )。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主客替代现象使高度集聚流动人口形成了潜在的矛盾问题
B. 主客替代现象及其潜在的矛盾问题是由流动人口高度集聚制造的
C. 流动人口高度集聚形成的主客替代现象及其潜在的矛盾问题
D. 流动人口高度集聚形成 主客替代现象及制造的潜在的矛盾问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异样 平衡 权力 精准化
B. 异样 平衡 权利 精细化
C. 另类 平衡 权力 精准化
D. 另类 权衡 权利 精细化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技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则在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B. 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技术,其归宿点和出发点则在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C. 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其归宿点和出发点则在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D. 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则在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20. 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1) 描述画面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4)
(2)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2分)
21.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针对东北当时鼠疫的烈性传染,伍连德发明了一种更加有效的针对性的口罩——“伍氏口罩”,它用双层纱布缝制而成,能够相对有效地防止飞沫的传染,达到了隔离病毒的作用。伍氏口罩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经过不断地推广,被当时东北疫区的医护人员纷纷使用。最终实践证明,这种口罩能够降低鼠疫扩散过程中的死亡率和传染率。“伍氏口罩”由此一战成名,受到世界各地医界人士好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攀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