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35 2020-12-1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接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降,国人反思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人归咎于儒家文化,以为其缺乏或限制了勇武精神,难于造就阳刚的国民性格、坚定的国家意志。其实,这种认知主要是由于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在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应该而且必须矫正这些认识的偏失,理解和发扬中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
第一,仁者必有勇,“文”“武”相反相成。文武双全、文成武德、“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些习语无不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两大范畴之间相反相成的密切关系,显示了文武并举对于修齐治平、公共治理的重要意义。诚如《礼记》所言:“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后世意蕴丰富的“文”“武”两大概念,其含义的源头便脱胎自孔子所尊崇与追慕的古圣先贤——周文王与周武王。而孔子及儒家作为周代文明的自觉传承者,我们对其认识却明显地偏重于“文”的一端。
第二,“文”优于“武”、先“文”后“武”。相比于具体的政治功业,孔子所开辟的儒家学说,更为久长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化。自“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定位而言,儒家强调在道德理性统摄下的“文”优于“武”、先“文”后“武”,这正是中华勇武精神的基调。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仁”为精神核心,始终对人性的后天可塑性抱有乐观的期待,对人世的温情和道德充满信心。因此在“修仁德”与“修甲兵”的抉择中,儒家天然即持反战的立场而首择乎前者。
第三,“武”之德要求智仁、勇的统一。智、仁、勇是早期儒家最为着力提倡的君子所应具备的三种德目。“仁”作为儒家的精神核心,也应当统摄暴力活动的始终。以“仁”为根柢的规定性力量,既为行武的前捉,又是行武的目的与归宿,唯其如此,“武”的使用才有意义。“智”与“勇”是扩张暴力效能的重要方式。在烽火连天的东周之世,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愈发深入,人们谋求以最少物质投入取得最大效果,“智”与“勇”之德便愈发受到世人的推崇。孔子则超脱出当时实用主义的时代风气,指出“智”与“勇”本身并不具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
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中,孟子更加强调“仁”的核心地位,标举“仁者无敌于天下”的王道政治理想。孟子将直接性的暴力置换为王霸之辩、天爵人爵之辩批判与抗议精神、大丈夫人格与浩然之气,面对冲突和矛盾,拒绝苟且或残暴而指出向上一路。学说特质偏重经验与推证的荀子,则更为关注解决现实中具体的暴力问题,将刑罚提高到与文教同等重要的地位,正视武力与战争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必要性,进而对其进行细致分梳。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诸方面的矛盾冲突同时加剧。中华武德精神强调以“文”为先而不忘战、智、仁、勇统一的特质,根本上起到了划定边界、协调冲突、规训具有破坏性力量的暴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所用的导向性作用。重新重视与传承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武德精神,以其智慧化解矛盾冲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不仅必要,而且正逢其时。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杨甜、杨传召《儒学中的“武”》)
1.下列对于“文”和“武”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武”相反相成,文武双全、文成武德等词语便是印证,也显示了文武并举对于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
B.“文”先于“武”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修仁德而反对修甲兵,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中华勇武精神的基调。
C.仁、智、勇的统一是“文”的基本条件,也显示了“武”之仁德,唯其如此,对“武”的使用才显得更加具有意义。
D.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不再重视“文”的核心地位,他们提高对“武”的认识,正视武力与战争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必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驳后立,先指出近代以来对儒学中勇武精神的偏颇看法,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要理解和发扬。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三个小分论点并列的结构,论述了儒家学说中的勇武精神,构思极为严谨。
C.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引用《礼记》原文的目的是说明“文”和“武”含义的源头,显得真实而具有说服力。
D.文章结尾再次总结观点,呼吁人们在当代社会,更要重视和传承中华勇武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认为中华民族落后挨打是几千年来所尊崇的儒家思想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
B.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学者始终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施行“仁”既是行武的前提,又是行武的目的和归宿。
C.孔子认为,“智”与“勇”本身并不具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只有和“仁”一起,才能成为“武”之德。
D.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崇尚中华武德精神,可化解冲突,阻止妨碍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这是对经典作品特色与价值的高度凝练,也为新时代创造文艺精品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的文学经典作品序列中,有一部分属于红色文学经典。何谓“红色文学经典”?按照“常念为经、长数为典”的概念界定,红色文学经典就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历史积淀和千锤百炼的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总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新光彩、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
(摘编自《谈“红色文学经典的价值:彰显超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中新网”2020年4月8日)
材料二:
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及认知来源情况
(图片中国图库)
材料三:
《青春之歌》《上甘岭》《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阿诗玛》《上海的早晨》《创业史》……这些文学经典犹如鼓舞斗志、蓬勃激昂的华彩乐章,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回荡。
11月16日,“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融媒诵读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些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朗诵直播的形式走进观众视野。整场活动将以历时近8小时的全天候全媒体直播形式,面向全国广大观众,展示红色经典手稿及这些经典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经典作品所承载的永恒文学魅力。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具体实践。
网络直播红色经典诵读,能够让受众重温一段段红色历史与革命往事,引领读者深刻感受到作家创作红色文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进一步了解珍贵手稿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目前网络上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红色经典诵读上载网络传播;主流文化渗透到新媒体,占领网络平台,以受众喜爱的形式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红色经典力作,意义重大。
(摘编自《探寻初心找寻价值:红色经典文学以朗诵直播形式走进观众视野》)
材料四:
文学写作不会在真空中存在,它必然要受到各种力量的制约。如果说红色经典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干预,那么当今的文学写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力”的操纵。我们的文学世界里时常失去理想、信仰、乐观、进取、诚信、友爱、优美、崇高、典雅,却让自私、享乐、权谋、诡计、暴力、仇杀、乱伦、荒诞、无耻、丑恶泛滥。这里并不是彻底肯定或者否定某一年代的文学,而是主张要以科学的态度,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视角观照不同时代的文学,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自觉的文学精神,繁荣中国当代文学。在当今挣脱“经济力”对文学的束缚时,需要在红色经典中积极地汲取已经获得的那些宝贵的精神营养。红色经典是现代汉语的文学写作达到历史高度的代表作,它对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它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式,它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丰富与雅正,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文学在一个时代的文学符号。
(摘编自《红色经典的当下意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色文学经典包含着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长期被人们传颂。
B.红色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积淀和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
C.青少年对红色经典的认同度还算很高,对它们的认知主要有影视剧、网络媒体两大途径。
D.红色经典诵读以网络直播形式出现,有利于读者深刻感受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重要讲话是对经典作品的特色与价值的高度概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做法是对探寻经典作品价值的具体实践。
展开余下试题
B.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红色经典文学诵读,让主流文化渗透到新媒体,对于如今网络上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C.在写作方面,红色经典曾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干预,当今文学则受到了经济力的操纵,各有不足,我们应以科学态度对待。
D.传承红色经典,汲取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就会形成自觉的文学精神,起到繁荣中国当代文学的作用。
6.当今社会,我们该怎样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学经典?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煮雪烹茶
聂鑫森
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
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
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
何洁说:“你昨夜总是翻身,睡不实。”
石上泉笑了,说:“这样的大雪,隔了十年才下一次,稀罕哩。天气预报,分毫不差。我们的北斗卫星,真是个好玩意儿。’
“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去园子里把那块青石板用清水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
“对。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
“也学《红楼梦》里的妙玉?”
“那学不了。园子里有梅树,也开了花,但要搭梯子去采撷梅蕊里的雪,一点点地收集。可儿子一家都在外地;我敢登梯取雪吗?古稀之人,不敢为风雅而冒险,伤了腿脚,不是苦了夫人吗?”
何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该去舀雪了,你再休息会儿。”
“我得去为你备早餐了,这叫同起同落。”
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职称是正研究员,得到同行赞誉的学术著作是《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与净化》。退休十年,石上泉不再管所里的事,侍花种草,读些闲书。他虽是学工的,但兴趣却很宽泛,也练字也写诗。
曾有一家《老年报》的年轻记者打电话来预约采访,一听石上泉问是“哪位”,以为是他的儿子,忙礼貌地说:“请你爸爸接电话。”石上泉一听,将错就错,说:“爸爸来不了啦!”记者又问:“他怎么啦?”石上泉说:“他早归山了,我是他的儿子石上泉!”记者一听,笑得差点儿掉了下巴。
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
何洁说:“老来俏啊!”
“谢夫人谬奖。我往园子里的梅树边一站,也是一棵老梅树,铁干虬枝,开着黄的红的花。这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这是职业习惯使然——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活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企业迁走了,留下的少数企业也在治污上花了血本,变得天清气朗了。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巳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青石板有两米长、半米宽,高约三十厘米,形如床。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这雪真是白净,没有任何杂质,他忍不住抓了一点放入口中,凉且爽。过会儿回到室内,他会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以防有异物),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
红泥小炉里燃着木炭,火苗子如舌,吐得长长的。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蓋上壶蓋,静候沸声。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
何洁说:“你对吃茶也很里手,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
“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古人云:‘鉴者不写,写者不鉴。’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自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
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
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
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上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这茶不能喝。”
何洁问:“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
“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未除净的气味,掺在雪里了。”
“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
“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
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地搁到炉火上。
“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
“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
“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气预报夜降大雪,分毫不差,体现了石上泉对北斗卫星等科技发展的自豪,活剥陶渊明诗句则体现了石上泉的职业良知。
B.石上泉身着黑色大衣、黄色围巾和枣红色老人帽,与雪的洁白形成强烈反差,并自比是一棵老梅树,以外在特征写出石上泉的高贵高傲、孤芳自赏。
C.文章中石上泉夫妻二人的对话,为读者呈现了石上泉夫妇生活中的风趣幽默,也使小说情节更为紧凑,叙事更为集中。
D.以“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结尾,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写出了石上泉大费周章煮雪烹茶,却因污染之雪告终的遗憾和愤然。
8.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小说结构严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至十四年,为约所使诣太祖,太祖厚遇之,表拜犍为太守。行因请令其父入宿卫,西还见约,宣太祖教云:“卿始起兵时,自有所逼,我所具明也。当早来,共匡辅国朝。”行因谓约曰:“行亦为将军,兴军以来三十余年,民兵疲瘁,所处又狭,宜早自附。是以前在邺,自启当令老父诣京师,诚谓将军亦宜遣一子,以示丹赤。”约曰:“且可复观望数岁中!”后遂遣其子,与行父母俱东。会约西讨张猛,留行守旧营,而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及约还,超谓约曰:“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行谏约,不欲令与超合。约谓行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乃东诣华阴。及太祖与约交马语,行在其后,太祖望谓行曰:“当念作孝子。”间果行。及超等破走,行随约还金城。太祖闻行前意,故但诛约子孙在京师者。乃手书与行曰:“观约所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县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约闻行父独在,欲使并遇害,以一其心,乃强以少女妻行,行不获已。太祖果疑行。会约使行别领西平郡。遂勒其部曲,与约相攻击。然行不胜,乃将家人东诣太祖。太祖表拜列侯。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约所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B.观约所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C.观约所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D.观约所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本意指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文中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如拜犍为太守。
B.宿卫,指在宫禁中值宿守卫,也可指皇帝的警卫人员,文中“人宿卫”指的是阎行父亲去曹操所在地。
C.华阴,地名,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所以“华阴”的得名缘由就是在华山之北。
D.部曲,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文中是指阎行的家仆,失败后随他投奔曹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阎行少有名气,勇武强悍闻名。他刚开始作为小将跟随韩约,在韩约与马腾发生冲突时,他与同样以勇武出名的马超搏杀,占了,上风。
B.阎行效力韩约,劝说韩约归曹。他去拜见曹操,被曹操成功笼络,回来后打算让父亲人京,并劝说韩约派儿子去做人质,以示忠诚。
C.阎行苦力劝谏,无法阻挡韩约。马超要与韩约结盟抗曹,并要认韩约为父,韩约也认为联手是天意,阎行苦谏,终无果,但依然紧随。
D.阎行屡遭怀疑,最终投奔曹操。曹操没有处死阎行的父亲,阎行因此遭到韩约怀疑,又因韩约使计,曹操对阎行起疑心,后阎行强攻韩约,归顺曹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
译文:
(2)约闻行父独在,欲使并遇害,以一其心,乃强以少女妻行,行不获已。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立A.诗歌前两句用字精炼,“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农民的辛酸。
B.三、四句写农民生病,濒临绝境;无钱医治,只得用心头肉疗眼前疮,其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C.“君王”之“烛”只照地主豪绅,不涉及逃亡的农民,反映出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
D.本诗内容丰富,把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描写得历历如绘,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15.本诗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4(1)《逍遥游》中,庄子在写到大鹏鸟展翅奋飞时,不禁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产生疑惑的两个句子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中,作者采用色调冷暖相间、写景远近结合的手法,用“ , ”两句写尽了九月的山光水色。
(3)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归去来分辞》中,“ , ”两句写出了他辞官归家之后喝酒的喜悦与悠然自得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纪录片创作中,航拍已从 的“奢侈品”成为一种常态化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什么才是好的航拍?除了精美的构图与画质之外,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必不可少,这也是纪录精神的应有之义。在湘西,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使凤凰古城扬名于世,航拍镜头于沱江的烟波中勾勒出偏远边陲的景象, 。今天的凤凰已成为一座度假天堂,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旅行者,飞机场将其与外界紧密相连。纪录片用这样的对比提示着,身处都市文明的人们仍然需要湘西的青山绿水、吊脚楼,因为那里 着《边城》中所描述的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憧憬。湖湘文化的担当与沉思,均 于天际遨游之中。《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传达着精神动力。它以鸟瞰影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一个精彩的索引,壮阔的航拍被赋予了人文内涵,( )。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高在上 别具洞天 寄予 流淌 B.高高在上 别具匠心 寄托 流动
C.高不可攀 别具洞天 寄托 流淌 D.高不可攀 别具匠心 寄予 流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图景,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动力。
B.《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动力。
C.《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图景,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传达着精神动力。
D.《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源源不断地为今日中国的发展传达着精神动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吸引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影像之中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
B.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的影像,吸引着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
C.观众被吸引潜入影像之中细心品味,因其饱含了文化自信的表达
D.影像之中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吸引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结构之一——“南极墙”。“南极墙”位于南天的天顶方向,包含了数十万个星系、长达14亿光年。像“南极墙”这样的巨大字宙结构,虽然罕见,① 。2003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史隆长城”的巨大丝状结构,长度可达13.7亿光年。2013年,天文学家意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结构,其长度可达100亿光年,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宇宙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主导的,② ,目前不得而知。而如“南极墙”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③ ,是研究宇宙演化历史的重要探针。正因如此,对于“南极墙”的研究既关乎银河系,也可能为我们寻找暗物质指路。
21.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请根据下面所给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联系《三国演
上一篇: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重点”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