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619  2020-12-0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9]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十五)文言文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十五)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髡钳:古代一种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髡,以铁圈束颈为钳。
B.褐衣: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也指贫贱或地位卑微者。
C.中郎将:帝王侍从官,其职责有护卫、陪从等,苏武曾担任此职。
D.股肱:指大腿和小腿。 意为辅弼,古代常用以比喻左右得力的帮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勇猛善战,深受重用。他骁勇,曾为项羽旧将,屡次陷汉王于困境。在汉时为孝文帝赏识作为肱骨之臣担任御史大夫。
B.季布能屈能伸,忍辱求生。他战功卓著,楚国灭亡后,在濮阳周氏、朱家以及汝阴侯滕公的帮助下最终得以赦免,封为郎中。
C.季布胆识过人,直言劝谏。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众臣阿谀献策,他却冒死力谏。后又直言指出汉文帝的错误,刚直无畏。
D.季布性情疏朗,尚义任侠。他在朝廷之上斥责樊哙,寄书窦长君直言劝他不要与曹丘生交往,传中正面侧面展现了他的性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浏览完整试题(2)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百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陆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5).根据文本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孙权大会群臣,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抑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①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恪以丹杨山险,屡自求乞为官。丹杨地势险阻,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皆仗兵野逸,时观间隙,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
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臼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缚送诸府。恪以伉违教,遂斩以构,以状表上。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於是老幼相携而出。权嘉其功,遣尚书仆射薛综劳军。综先移恪等曰:“功轶古人,勋超前世。主上欢然,故遣中台近官,迎致搞赐,以族茂功,以慰劬劳。”
拜恪威北将军,封都乡侯。恪乞率众佃庐江、皖口,因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
权薨。恪与弟公安督融书曰:“大行皇帝委弃万国,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肝心纪裂。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揍度,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渐惶惶,所虑万端。”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道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烙传》,有删改)
(注)①尚父:亦作“尚甫”,指商末周初时期吕望,即姜尚姜子牙。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B.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C.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D.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酒,在酒席上依次斟酒;一也可指监酒,在席间主持酒政;助兴时有行酒令。
B.道艺,指道德和技能;一也可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C.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D.斥候,亦作“斥猴”,侦察,候望;也指侦察、候望的人或用于晾望敌情的土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恪才思敏捷,使得张昭词穷。诸葛恪以姜子牙九十岁仍带兵作战,而张昭则远离战事、饮食优先来反驳张昭的批评,说明自己并没有不奉养老人。


展开余下试题B.诸葛恪不畏艰难,屡次主动请缨。诸葛恪请求到丹杨做郡守;还请求率众到庐江、皖日屯田,偷袭舒县、掠夺人日;派侦察兵,图谋寿春;十分积极。
C.诸葛恪富有谋略,招引山民出降。丹杨地势险峻,百姓难以约束,诸葛恪围而不攻,并且以割麦绝粮、斩杀胡伉等手段诱使山民出山自首,成效明显。
D.诸葛恪忠心事主,尽心辅佐幼主。孙权死后,诸葛恪唯恐辜负先帝遗命,考虑的事情特别多,任太傅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仁政措施,受到百姓的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幽邃民人,皆仗兵野逸,时观间隙,出为寇盗。
(2)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於是老幼相携而出。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琼,汾州西河人。幼事冯继业,以材勇称。太宗召置帐下。即位,隶御龙直,三迁神勇指挥使。从征太原,以劳补御龙直指挥使。雍熙初,改弩直都虞候兼御前忠佐马步都军头、领显州刺史。淳化中,李顺叛蜀,琼往夔、峡擒贼招安,领兵自峡上,与贼遇,累战抵渝、合,与尹元、裴庄分路进讨,克资、普二州、云安军,斩首数千级。诏书嘉奖,遣使即军中真拜单州刺史。至道初,召还共职。明年,徙知霸州兼钤辖。未几,改防御使,灵庆路副都部署、河外都巡检使。贼累寇疆,琼固捍有功。导黄河,溉民田数千顷。败贼于合河镇北,擒获人畜居多。贼骑五百掠城下,击破之,追北三十里。并赐诏嘉谕。咸平四年,召还,以鄜州观察使充灵、环十州军副都部署兼安抚副使。尝遣使谕旨,贼若寇清远及青冈、白马寨,即合兵与战。是秋,果长围清远,顿积石河。清远屡走间使诣琼请济师琼将悉出兵为援钤辖内园使冯守规都监崇仪使张继能曰敌近重兵在前继无以进不可悉往乃止寇鼓兵攻南门,其子阿移攻北门,堙壕断桥以战。琼遣钤辖李让督精卒六百往援,至则城陷矣。琼却师,退保洪德寨,寇威浸炽,未尝交一锋。事闻于上,传召琼辈,悉系御史狱,治罪当死。兵部尚书张齐贤等议请如律,诏特贷命,削官,长流崖州,继能、守规辈同坐,籍其家业。明年,移道州。景德初,起为右领军卫将军,分司西京。累迁左领军卫大将军、领贺州团练使、知兖州。有州卒自言得神术,能飞行空中,州人颇惑。琼捕至,折其足,奏戮之。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杨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远屡走间使/诣琼请济师/琼将悉出兵为援/钤辖内园使冯守规/都监崇仪使张继能曰/敌近/重兵在前/继无以进/不可悉往/乃止/
B.清远屡走间使诣琼请济师/琼将悉出兵为援/钤辖内园使冯守规/都监崇仪使张继能曰/敌近/重兵在前/继无以进/不可悉往/乃止/
C.清远屡走问使诣琼请济帅/琼将悉出兵为援/钤辖内园使冯守规/都监崇仪使张继能曰/敌近重兵/在前继无以进/不可悉往/乃止/
D.清远屡走间使/诣琼请济师/琼将悉出兵为援/钤辖内园使冯守规/都监崇仪使张继能曰/敌近重兵/在前继无以进/不可悉往/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文中指宋太宗赵光义。
B.迁,官职调动用词,可指平调、升迁、降职,文中为升迁,而“左迁”指降职。
C.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D.卒,指百姓的死。占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如天子死称“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琼少年有名,跟随太宗征战。他小时候跟随冯继业,以其聪明才智和勇敢为人称道;太宗即位后,他跟随征讨太原,因功授官。
B.杨琼讨贼有功,受到诏书嘉奖。当李顺叛乱时,他和尹元、裴庄分路进讨叛贼,杀敌数千名,得到诏书嘉奖并授任单州刺史。
C.杨琼捍卫疆界,关注民田灌溉,任防御使时,贼兵屡次侵犯疆界,他固守捍卫有大功;他关注民生,引导黄河之水,灌溉民田数千顷。
D.杨琼延误时机,被削职流放。贼兵围攻清远时,他没有派兵增援,导致清远城失守,因而被削去官职,长期流放崖州,抄没家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遣使谕旨,贼若寇清远及青冈、白马寨,即合兵与战。
(2)事闻于上,传召琼辈,悉系御史狱,治罪当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展开余下试题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对, 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 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