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313  2020-12-0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3]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专练语文试题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常见文化常识”提升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答案:C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册赠太师”即追加太师职位。
B.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
C.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得到封户的租税。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错误,应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故选C。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答案:B [“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B.《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C.“地皇”,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
D.“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有“擢”“拔”“进”等,而表示降级免职的词语则有“谪”“黜”“除”“免”等。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除”指“授予官职”,不是表示降级免职。
故选D。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答案:C [“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黜”“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答案】B。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黜”为降职,不表示升迁官职。
故选B。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答案:C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满秩”指官吏任期结束。
B.丞,指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也指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府丞、县丞等。
C.殿,后也。古代行军时,处在前面曰启,处在最后曰殿,如殿后、殿军等。
D.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称“甲胄”。
【答案】D。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项,“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错误,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
故选D。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答案:D [“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父”即祖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初期亲的父亲称为大父。文中“曾大父”即为曾祖父。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书》、《礼》、《乐》、《春秋》一起并称“六艺”。
C.“服除”又叫“服阕”,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官员若遭逢父母去世,要为父母守制三年。守制期满,是他们仕途的新起点。
D.“癸丑”为干支纪年,除了干支纪年,古代还可以用年号纪年,如文中出现的“中统元年”、“世祖”,年号也就是指“国号”。
【答案】B。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说法有误。《易经》和《诗》、《书》、《礼》、《乐》、《春秋》一起并称为“六经”,但后来《乐经》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故选B。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庶人” ,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可泛指平民、百姓。
B.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死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
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
答案:B [“薨”指的是诸侯死,而“不禄”指的是士死。]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答案】B。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展开余下试题B项,“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错误,不包括“君王”。
故选B。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
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
答案:D [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以水南、山北为“阴”。]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朔’……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错误,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故选D。
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答案:C [“‘人定’在‘黄昏’之前”错,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
1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
B.“传”,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等。
C.“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
D.“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答案】D。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D项,“‘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错误,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祖父之丧。
故选D。
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月兔”,借指月亮。古代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惠存”是敬辞,指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谨庠序之教。”
答案:B [“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1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本名之外另取的通常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称呼。
B.太祖: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C.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也可以指御史台职司。
D.兵车:又称战车,是载兵的车辆,用于陆上战斗。
【答案】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帝王谥号”错,太祖应是庙号。
故选B。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答案:C [“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答案】A。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项,“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经成书,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
故选A。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