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307  2020-12-1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一轮练习: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能力训练十 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和陈述古拒霜花①
[宋]苏轼
千株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 芙 蓉
[宋]吕本中②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①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②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呈现出鲜红的色泽。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2)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①
[近代]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②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注①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②胥涛: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高唱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D.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2)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3)本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佳句,请分析其中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杨明叔见饯(其二)①
[宋]黄庭坚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
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②。
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
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
注①杨明叔是黄庭坚贬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收的学生。元符三年(1100)十二月,黄庭坚奉召东归,杨明叔写了十首诗送别。黄庭坚也步杨诗原韵,和诗十首回赠。杨当时正是“求泸州而不可得”之时。②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陈登传》中记载,陈登因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被刘备称许“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1)下列诗句,与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黄庚《夜坐读书》)
C.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D.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杜甫《奉赠严八阁老》)
(2)概括这首诗中杨明叔的人物形象特点。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送  别
[唐]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浏览完整试题别舍弟宗一①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属湖北)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送别》中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2)这两首诗中送别的时间分别是哪个季节?

(3)两首都是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诗人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写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甚至颓放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正月十五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词人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
[清]林则徐②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被“缭垣”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缭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专题能力训练十 古代诗歌阅读
1.(1)B 解析:B项,“夸张”错,由“着意”可知应为“拟人”。
(2)答案示例:①苏诗先从大范围、深程度上写树木在秋风吹来时,一夜之间变枯黄的颓势景象,反衬出木芙蓉凌霜开放、馨香独放的可贵气节,突出了木芙蓉的勇气和骨气。②吕诗用“无言”“一生开落任东风”的桃李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寄寓对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的不满,寓意深刻。
解析:此类题目要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指出表达效果,最后分析手法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两首诗都是在赞美凌霜开放的木芙蓉,不同点在于描写角度不同。苏诗将木芙蓉放在秋天肃杀的背景之下,万物凋零之时,更显木芙蓉的傲霜姿态;而吕诗则是借随春风开落、听任摆布的桃李来反衬木芙蓉的凌霜开放,更能突出它不屈从外界环境、不惧严寒的傲骨。从情感看,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借木芙蓉的傲霜绽放表达自己不屈从于当时社会现实的高洁傲岸的品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1)D 解析:D项,“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错,整首诗慷慨豪迈,无悲哀低沉之气。
(2)参考答案:颈联写天空经过云磨雨洗,青如碧玉,太阳烘烤,大风翻动,水面泛起红色的波浪。“磨”写出了乌云翻滚的动态,“炙”突出了阳光的炙热,“翻”字突出了波涛汹涌之状。云、雨、天空、烈日、海浪,组成了海上的独特风景,境界开阔,色彩明丽。
解析:可从动词运用、意象组合、色彩搭配等角度,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3)参考答案:陈诗“空”字写出了乘船泛海所见景象的壮阔(空阔、辽阔),蕴含了诗人乘风破浪、无所畏惧的壮志豪情;杜诗“空”字写出了黄鹂鸟的悦耳啼唱无人欣赏,表现了诸葛祠无人凭吊的冷清荒凉,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叹惋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感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作答时,注意从整首诗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不同,并从关键字眼分析具体差异。本诗中的“空”是“空阔”的意思,诗句描写的是大海的壮阔景象,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杜诗,从“自春色”“空好音”等语可以看出,这里的“空”是“徒,白白地”的意思,写出了诸葛祠无人凭吊的冷清荒凉。
3.(1)D 解析: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主要是以物喻人。D项,蛟龙: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蛟龙得到云和雨,就会飞腾上天,终究不会待在池中。比喻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充分施展才华。
(2)参考答案:澄澈高洁,不同流俗;一贫如洗,处境艰难;才华横溢,豪气干云。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杨明叔”所生活的环境和作者对他的赞扬来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时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参考答案:①对杨明叔与世无染、坚守高格的赞美;②对杨明叔存养心性、以达高境的教诲和期许;③对庸俗而一时得志的小人的鄙视。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是对杨明叔与世无染、坚守高格的赞美。“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是对杨明叔存养心性、以达高境的教诲和期许。“争光蒲苇丛”,是对小人的鄙视。
4.(1)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也就是“以动衬静”。C项,用“犬吠”衬托“宁静”,与此相同。
(2)高诗写的是秋季,柳诗写的是春尽时分(春夏之交)。
(3)同:两首送别诗都表达了送别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从“离心正郁陶”“唯见归云纵复横”及“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等可以看出。不同点:柳诗还有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愤懑愁苦之情(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漂泊屡遭不幸的人生境遇。
5.(1)B 解析:“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白天与黑夜的承接,一快一慢,写得分外传神。
(2)通过嗅觉和听觉写诗人的感受:夏风吹来,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沁人心脾;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池面上,声音清脆;以动衬静,动中有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烘托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3)前六句通过写夏夜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第七、八句诗人由清幽的景色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了知音,抒发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和惆怅;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有所触动,思念友人之情。
6.(1)D 解析:“热闹非凡”错误,应该是“凄凉孤寂”。
(2)密州的元宵节十分冷清,灯火冷清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3)运用对比(或虚实结合)手法,将记忆中杭州(江南)的元宵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对比,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在现实生活感到的孤独寂寞之情,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充满希望之情。
7.(1)C 解析:“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有误。
(2)前三联描绘雄伟壮阔的自然形胜,气势雄壮。尾联将嘉峪关与函谷关对比,表现阔大的胸襟。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年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