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烛(zhú) 百舸(ɡě) 着(zhuó)恼 拥护(yōng) B. 情景(jǐng) 情境(jìng) 遒(qiú)劲 讪(shàn)笑 C. 滚动(gǔn) 木讷(nè) 洪涛(tāo) 滔滔(tāo) D. 狂飙(biāo) 寰宇(huán) 甘霖(lín) 灼热(zhu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 A项,“着恼”应该读“zhe”,意思是“生气,发怒”。 故选A。 2.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峨日朵雪峰之侧》) D. 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本题: A项,赐于一赐予; C项,锲入一揳入; D项,消溶一消融。 故选B。 【点睛】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从去年开始考纲在作文部分第一次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恐怕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与去年一样,许多词语出自课本。 3. 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B.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 C.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化常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A项,“你好呵,欢乐的精灵!”是雪莱《致云雀》中的句子; B项, 《致云雀》应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应为“《峨日朵雪峰之侧》”。 故选D。 【点睛】文学常识类题目考查内容较为广泛,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在做题时,也要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做到仔细甄别。 4. 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浏览完整试题B. 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 语言。 C. 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 D. 大景与宏伟 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把握意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意象”的概念有所了解,然后分析每个选项,辨明正误。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C项,“或非独创意象”错误,选项前面已经明确说明“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后面又说“多用……非独创意象”,二者矛盾。 故选C。 5.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C项,“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 故选C。 6. 下列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 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号角。 C.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 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错误,这是一首自由体诗,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自由体诗每一行的字数,每一节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 故选C。 7. 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 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 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D项,“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错误,应该是“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8. 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此刻”和“仅”意蕴丰富,虽历经艰难,可“我”并没有到达最高峰,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终点。 B. 诗人描写的是他在雪峰之侧目睹的一次高原落日美景,用比喻的手法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写得精彩绝伦、如在眼前。在视觉之上,诗人又叠加了听觉描写,滑坡的石砾制造的声响如军旅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诗中所写落日更显壮观。 C.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意象,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D. 诗歌的最后,诗人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一同默享快慰!诗人为一只渺小的蜘蛛而不是雄鹰或者雪豹和自己一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而遗憾,深感无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诗人为一只渺小的蜘蛛而不是雄鹰或者雪豹和自己一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而遗憾,深感无奈”理解错误,诗人没有任何鄙视蜘蛛的意思,相反,在作者眼中,小小的蜘蛛代表着微不足道却不断奋斗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同样值得人们去赞美,去热爱。 故选D。
展开余下试题9. 下列对《致云雀》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第一节是全诗的总括,作者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其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云雀欢乐歌声的神圣,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B. 诗歌第二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的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习性。第三、四节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云雀的歌声中。 C. 在诗歌中,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的美雨之类的意象,描绘云雀歌声给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等意象概括云雀明朗、清新,欢悦的特点。 D. 诗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欢欣指的是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 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错误;作者在诗歌的最后是直接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故选D。 【点睛】读懂一首诗歌,一般先从诗歌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使用的典故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10. 下列对小说《哦,香雪》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 “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 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 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 B项,“‘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分析错误,台儿沟的姑娘们仿照城里姑娘的样子武装自己,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艳羡,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认可,是自卑而非谦卑好客。 故选B。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威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ロ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オ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C.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 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1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 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C. 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 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 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 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