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凝心聚力,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摘编自杨建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光明网”2019年6月24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历朝皇帝都是人们憎恨的对象,无论他做什么事,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B. “秘密日记”、口述历史、视频音频、表情包和内涵段子等都是对历史的恶搞。 C.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割裂言行要严厉打击,依法追究其责任。 D. 网络上,一些争议性事件,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渲染群体情绪而刻意制造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介绍“塔西佗陷阱”的出处,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逻辑及其意义。 B. 文章列举了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增强了批判的针对性。 C. 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揭露了其实质。 D. 文章末段指出了警惕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塔西佗陷阱”正确有效的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决反对,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消解、否定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B. 毋庸讳言,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 C. 只有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才能有效降低历史虚无主义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 D.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桑斯坦认为当某一突发事件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时,一些较为激进、冒险的观点往往会更受网民的追捧,并集结为一种充满风险甚至叛逆的群体性话语。福柯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的背后意味着权力,在网络群体极化的趋势下,一些群体都意图在网络话语空间占据主导地位,掌握话语主导权,成为网络话语生产、传播和评判者。为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他们更加渴求自身话语内容的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以期影响或主导网络话语议题和舆情发展方向。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多例话语内容失真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在湖北省个别党政干部由于“失职” “脱离岗位”等原因被免职或给予相关纪律处分时,网络上针对党和政府的话语攻击或谣言层出不穷。部分以“异见者”身份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群体,利用不同方式在媒体平台或自媒体账号打着自由式反权力话语口号,裹挟民意,生产和传播有损政府权威话语身份的网络谣言,意图主导舆论话语导向。 (摘编自朱佳欣 李云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及其治理》) 材料二 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数字信息海量增长的现象之下是受众往往无法获取有用信息的窘境。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被认为是解决这一悖论行之有效的方案。算法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用户在数字空间中的各类浏览痕迹,从中挖掘出用户对媒介内容的偏好,并实现定制信息的精准推送,迎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能算法看似遵循着“数字化”与“标准化”的算法公式,所谓的“个性化定制”下隐藏的却是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来源。同质化的信息来源让用户无法接触不同立场的声音,蕴含着统一而固化价值立场的信息流将受众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信息孤岛”中的群体在内部交流中固化了既有的偏执价值,并形成了网络“偏见共同体” 。当这种价值偏见遭遇“孤岛”外的其他价值理念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而引致相互诋毁与抨击,形成价值分裂格局。“意见的自由市场”由此淹没了理性讨论的声音,侵染了理性交往的网络公共空间,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理性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摘编自方正叶海涛《智媒时代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三点思索》) 材料三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有了生存的空间,加大了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就目前来看,弥散在网络空间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不下十余种,如: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等。它们以看似中立的态度发表看法,凭借似是而非的言论宣扬其主张,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难度增 加。与此同时,互联网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虚假主体的混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辨识度。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介的一个突出特点,多元社会思潮以不必呈现全貌的方式潜藏其中。虚假的网络主体则意味着秉持某种信仰的网民能轻而易举地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将带有某种意图的信息通过包装后发布到网络空间。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我们难以准确判断信息源,也无法做到对所有信息逐一审查,这无疑为多元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基于上述原因,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再是仅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便可为之,其难度明显加大。 摘编自王永贵路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其路径创新》 ) 4.下列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见者为了主导舆论的话语导向,在网络上生产和传播信息,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B.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并不能真正解决受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难题。 C.网络同质化的信息会固化受众既有的偏执价值,使受众群体形成网络“偏见共同体”。 D.网络空间会助长多元社会思潮传播,加大人们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性话语的网络空间话语,具有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的特点。 B.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利用算法技术虽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却也将用户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不利于凝聚社会价值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