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12  2020-12-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2021届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60余年历史并两度兴衰的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又再度兴起,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的再度兴起,人们的反应比较复杂,有人特别兴奋,认为智能时代人类可能获得全面解放;有些人则悲伤,认为人工智能是潘多拉魔盒,一旦将其打开人类就将成为受害者。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者对人工智能是乐观的,而人文学者和人民大众对人工智能持悲观态度的更多。人们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妖魔化呢?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还刚刚开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人们对它的未来发展还缺少科学认知。
第一,未来人工智能会很快超越人类的聪明才智吗?
这只是简单的外推结论,其实不甚可靠。依靠数据和计算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叫做理性能力,智能机器在理性能力方面的确进步神速。但是,构成人类综合判断能力的除理性能力外,还要非理性的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智能机器芯片目前还缺乏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此外,人类还有灵活的行动能力,而智能机器目前即使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其行动能力的灵活性依然还不如三岁孩童。因此,仅仅凭强大的计算智能,智能机器还不可能与具有综合判断能力、充满生活智慧的人类相抗衡。
第二,智能机器逐渐代替人类劳动是人类不幸的开始吗?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人类解放的开始。智能机器逐渐取代人的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渐退场,在短期内的确会带来一部分人的失业,而且在按劳分配的今天可能失去必要的生活资料。但是,智能机器代替人的劳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全面解放的过程。智能机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无须休息而全天候为人类创造财富,这海量的财富并不会被智能机器本身所消费,而人类的财富将因智能机器的劳动而大量、快速地增加,这为社会福利的改善和分配制度的变革打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所以人类部分劳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并不是什么坏事,人们没必要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
第三,智能机器将成为不受人类控制的“新物种”吗?
事实是,智能机器并不那么容易成为自主的物种。人工智能的反对者往往说机器一旦有了智能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命令,成为具有自主意识的物种,不会再受人类的控制。其实,人工智能的反对者只看到了机器的强大智能,但没有看到智能机器的终极控制权依然掌握在人类手中;因为无论如何,智能机器的最初设计者和控制者是人类。智能机器并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身的利益和目的,人类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及比智能更高级的智慧能力仍然可以握有终极的控制。再说,机器学习所使用的经验数据本身就是包含许多反映人类意志和目标的数据,机器的学习只能让机器更加理解人类的意图和目标,更加能够为人类服务。


浏览完整试题第四,假设智能机器真比人类聪明,人类就一定会成为智能机器的奴隶吗?
其实智能机器根本没有这样做的理由。我们很容易发现,人类所感兴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智能机器并不感兴趣;而智能机器感兴趣的电力、网络和数据虽然人类也需要,但这些东西并不完全排他;因此,从生存需求来说,智能机器和人类是错位的,没有需求重叠,人机之间不存在为生存而竞争的基础。再说,智能机器只是智力有可能超越人类,而人类主要是依靠更加复杂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机器的智慧还远不如人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害怕。换句话来说,论单项冠军,飞机、火车以及各种机器都比人强;但人类是具有智慧能力的全能冠军,任何技术或机器都无法与人类相媲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使人类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选自黄欣荣《对待人工智能,要抛弃“杞人忧天”式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者是乐观的,人文学者和人民大众是悲观的。
B.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劳动被取代不是坏事。
C.尽管智能机器在智力上超越了人类,但其芯片目前还缺乏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
D.人类感兴趣的,智能机器并不感兴趣,而智能机器感兴趣的,人类并不完全排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时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一一批驳了人工智能反对者的四大观点,指出人工智能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B.文章第三段通过阐述人类与人工机器在理性与非理性上的不同优势,论证了未来人工智能快速超越人类的这一结论不可靠。
C.文章第九段通过分析人类与智能机器的生存需求和智慧差异,论证了智能机器会奴役人类的这一观点没有科学依据。
D.文章论证了智能机器由于自身行动能力的灵活性和对待事情的意志力不如人类,因而不会变成不受人类控制的“新物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不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对立面,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将会创造很多财富。
B.智能机器在计算方面的超强能力可能让人类自叹弗如,但人类的综合判断能力并不输于智能机器。
C.总体来说,作者是积极乐观地看待人工智能的,认为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和谐共生。
D.智能机器再强大,它仍然还是受控于人类,相当于被打上了人工的烙印,人类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网上购买进口奶粉、进口婴幼儿辅食,网上找人代购家乡特产煎饼、奶皮子……一些在很多互联网“原住民”看来再正常不过的销售、购买行为,其实背后危险重重。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涉食品安全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网购食品安全纠纷案件占到该院受理的全部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数的64.4%。已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仍然公开销售、销售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自制食品、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等问题比较突出,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备受关注。(《光明网》)
材料二:
图一:2014-2017年中国网购食品交易规模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二:2014-2017年中国B2C食品电商交易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遇到难以解决的消费问题,不少市民会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遇到与食品药品有关的问题,您则可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
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当市民遇到有关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简称“三品一械”)的质量安全问题,全天均可拨打“12331”进行举报投诉和咨询。
如今网购食品、化妆品等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如何维权?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要妥善保存产品图片、购买记录截图及购买网址链接等信息,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投诉举报机构反映。
另外,对于大家咨询较多的“进口食品如何认定一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一是通过查看食品包装标识,获取原产地、境内代理商、进出口日期等来判断是否为进口食品;二是通过食品溯源,追溯食品进货渠道,查看有无海关通关证明等,判断是否为进口食品。
(《洛阳晚报》)
材料四:
面对网购食品潜在的安全风险,职能部门一直积极履行监管执法职责,然而遗憾的是,艰辛的付出有时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以致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悬在消费者心头的“魔咒”。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网购食品安全之所以长期令人不放心,关键在于对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还缺乏必要的大数据思维。
网购食品基于互联网技术而生,交易过程会产生拥有海量信息的大数据,只要让这些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实现共享,网购食品的相关信息可以轻松地被锁定,监管职能部门就可以按图索骥对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精准进行监管。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网购食品进行安全监管,不失为事半功倍的上策,理当推而广之。
目前,经营网购食品的商家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客观上为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网购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严峻现实,监管职能部门更要运用大数据思维,积极探索适应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线上手段,进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织密网购食品安全的监管之网。
(《北青报》)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该院受理的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数占网购食品安全纠纷案件的35.6%。
B.材料二图表显示,在我国,网购食品交易额和B2C食品电商交易额从2016年开始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
C.网购的食品、化妆品等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投诉举报机构反映、维权时,需要提供所购产品相关信息。
D.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网购食品潜在着安全风险,关键在于对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还缺乏必要的大数据思维。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上购买食品存在着风险,降低网购食品潜在风险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网络食品经营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展开余下试题B.网购食品大数据管理平台应至少包括网购食品质量监管平台和网络经营商家建立的相应的网络平台两大基础平台。
C.根据材料三的提示,如果我们在网上购买了质量不合格的服装,可以拨打“12331”进行举报投诉和咨询。
D.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食品包装标识和食品溯源两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认定是否是进口食品。
6.面对网购食品存在极大风险的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对监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D.“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8.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大统,松以从龙恩,迁锦衣副千户。累官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事。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佐尝保持张鹤龄兄弟狱,有贤声。寅亦谨厚不为恶。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后仇鸾得宠,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
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三十三年命入直西苑,与严嵩、朱希忠等侍修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二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万历三年,绎上章乞免。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谋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D.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
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C.伯:爵位,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
D.三孤:三孤是指周成王时立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无固定员额,而作为荣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炳身形伟岸、为人凶狠。他健壮沉稳,像鸷鸟一样凶猛,身高面红,走路有如鹤步。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他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曾经捶杀了一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陆炳不畏权势、揭发李彬。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走工所的物料,营建坟墓,超越规制,遭陆炳揭发,李彬与同党杜泰三人都被处死。
D.陆炳折节有礼、照顾良善。他对因皇帝制造大案要案而受牵连的人多方保全,对士大夫也很有礼,不曾陷害过一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代古诗歌,完成14~15题。
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①有桓子②,赋就一篇怀马融③。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注]①三弄:指《梅花三弄》。②桓子:晋朝的桓伊,音乐家。③马融:汉朝人,有《笛赋》一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询问吹笛之人,将“画楼”与笛声相互映衬,创造了一种轻灵的艺术境界。
B.颔联集中笔墨描摹笛声的特点,既有句式上的对仗工整,又有情感上的交融递进。
C.本诗虽只有56个字,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
D.诗歌以“闻笛”为题,扣“笛声”而作,内容丰富充实,给读者以真切的艺术感受。
15.本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吹笛人技艺高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从渔歌中体会山高峡长、山猿哀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调,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B.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C.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D.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B.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C.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20.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多处不正确,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作修改。(5分)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明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路遥“平凡的世界”,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21.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84岁钟南山院士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泸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