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04  2020-12-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4]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十)古代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十)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多再迁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膩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称“春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风斜雨细、晓寒顿生的早晨,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
C.上阕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有意“媚”之;眼前入淮的清洛,亦仿佛渐流渐广远。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词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②。长记平山堂上③,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当时作者被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②湿青红:指漆色鲜润。③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1).这首词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阕却写起了平山堂上的景色?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被迫从故乡山东济南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情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浏览完整试题2).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4.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上巳召亲族: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祛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之后。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了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李清照南渡以后,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她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
B.“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两句写词人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一个“空”字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安于半壁江山的不满。
C.“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已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
D.本词题是“上巳召亲族”,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本词写出词人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①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辛弃疾闲居多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的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登楼所见及由此触发的联想。“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二句暗指西北大好河山的沦陷,只有“万里长剑”才能力挽狂澜,扫荡金人,寄托了词人光复神州的雄心抱负。
B.“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由实入虚,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情感基调由前面的热烈浪漫转到清冷幽凄,表面上是写月夜中双溪楼给人的感觉,实际上是借景喻事,暗示时下局势的险峻。
C.“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人惊心动魄的境界,暗喻当下虎虎的生机。
D.“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写眼前的流水本欲飞奔畅流,一泻千里,可受到高峡夹逼,只得收敛势头。这是词人以流水受制暗喻自己屡次受制于主和派,隐含壮志难酬的无奈。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处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帘芳桂散余香”写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
B.“枯荷难睡鸭”两句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C.“罗巾”句是说泪水打湿丝帕,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D.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情的?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是一首________(体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是题目,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英雄人物刘备、孙权和曹操的赞颂与怀念。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起笔两句写作者登临北固亭,发出呵天一问,意谓中原土地已非我有,涌起千古兴亡之感。
C.“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
D.“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实写史事.周瑜“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表现了周瑜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3).词人借赞美周瑜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藦①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②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荼藦:落叶灌木,花白色,有香气。②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藦如雪,这是从视觉上表现春天的明艳;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流莺娇声唤友,这是从听觉上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欣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绪。
C.下片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这个典型意象来烘托词人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伤感。
D.这首词上片即景抒情,没有选取落花飞絮、凄风苦雨的画面来表现愁情,而是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描写,也有环境点染。
2).本词写的是思乡愁情,词中却说这是“古今遗恨”。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对《书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B.首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C.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字,沉痛至极。
D.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说明了诗人屡遭挫折,意志消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书愤”的“愤”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作简要分析。(3分)
2):“出师一表真名世”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化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AC
2.)含义: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情感:寄寓着作者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作用:以此作结(卒章显志),照应全篇,极富哲理,为全篇增添了诗味和理趣。
解析:1).本词前面的小序表明该词是写苏轼和友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B项,“‘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说法牵强,晓寒只是实写天气之寒。词的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已表明作者此时内心的情绪。词人抒发的是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态的态度。D项,该词中苏轼是“隐逸者形象”,说法错误,本词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E项“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不妥,该句既是比喻,又是夸张。
2).首先理解该句的意思,“清欢”是关键词,意思是清淡的欢愉,该句意思是说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理解全词,词人所说的清淡的欢愉的内涵,在前面的几句写景画面中。前几句描写的画面内容是: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的清洛,亦仿佛渐流渐广远;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春盘。从中可以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该句的作用是卒章显志。
2.答案:1).写平山堂的景色,既是记忆之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2.)本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奇特景观。
解析:2.)上阕虚实结合,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接着,“长记”五句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下阕开头五句,动静结合,先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忽然”两句,写一阵大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景忽变动景,广阔壮美,极富震撼力,为下文议论和抒发豪情张本。
3.答案:1).B;
2).“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的不习惯,而是一种飘零沦落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漂泊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结尾就这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解析:1.)应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
2).要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理解“北人”的意思,“北人”在这里应理解为“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再结合全词的内容分析,可知结尾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余地,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答案:1).C; 2.)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土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表明欢情减少。表面上是伤春,其实是感伤自已年华已逝,寄托忧国伤时之感。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错,这两句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看起来词人对美酒佳肴满意,但“草草”二字点明了宴席准备得不充分,结合时局的动荡,可知词人满意实是因为美酒和佳肴在国破家亡之时已经不重要了,而酸梅酿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透露了女主人公并无心过好这个上巳节。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意思是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表面上好像是词人在调侃自己,其实有一种春将逝、人将老、国将丧的无奈之情。
5.答案:1).B; 2).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廉颇老矣”两句,借廉颇已老,还有人要起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元龙老矣”三句,则是借陈元龙代指自己已经年老,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示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由实入虚”错,应为“由虚入实”。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词句所表达的情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教材所学内容,在学习中应明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含意,即表达了词人的无人问津、报国无门的慨叹。本词中,联系注释可知,“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句以淡静之词明说因年老而不如归隐,实是在不得重用的情况下勉强抑遏自己的壮志,隐藏在词句背后的,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无法报国的感慨。故两词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6.答案:(1)B;(2)【答案示例】❶表现了女主人公独对秋景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❷①通过“手捻黄花”“行尽回廊”“罗巾浥泪”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伤感;②通过“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的自然景色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情感;③通过“无意绪”“却思量”等词语直抒胸臆。
解析:(1)“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理解不当,应是疏雨打枯荷发出的声音。
(2)【诗歌鉴赏】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飘泉时。“等闲”是平常、随便之意,与“无意绪”照应,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特定心境。“卷帘芳桂散余香”是说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意思是荷叶枯萎了,疏雨打枯荷发出的声音,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难”字和“暗”字,俱是静中段寂寞心情的体验。“忆得”两句说明昔日携手同游的人,现在已经隔着万水千山了。“罗巾浥泪别残妆”是说丝帕被泪水打湿,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云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词从情感来看,表现了女主人公独对秋景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展开余下试题7.答案:1).怀古词; 2).A; 3.)(1)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解析:没有刘备和曹操。
8.答案:1).A
2).①思乡愁情是古往今来常见的情感,但词人比常人多了一份思乡难归的遗憾,更显出这份情感的深度。②词人执着于抗金恢复大业,却遭排挤,壮志难酬,乡愁中融入了“国恨”,堪为古今之大恨。
解析:1.“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不属于听觉描写。
2.作答时,要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分析出思乡难归的遗憾、“乡愁”中融入了“国恨”以及个人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等要点。
9.答案:D
解析:“说明了诗人屡遭挫折,意志消沉”错。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10、
解析: 1):
试题分析:
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试题分析:
尾联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闲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