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406  2020-12-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6]
安徽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诗歌鉴赏之鉴赏比较
高考语文总复习模块五: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比较
◎考点十、诗词鉴赏比较◎
★典型考题: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提问变体:两首诗(词),作者在情感心境(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解读:诗词比较鉴赏的角度通常有如下几个方面:⑴思想内容方面(抓相同意象,概括相同内容;找不同意象,分析不同思想,见诗词导引1);⑵语言风格方面(找出诗词中意象,明确作者诗词类型,判断语言风格,见诗词导引2);⑶主旨情感方面(抓住词句意象,分析主旨情感,见诗词导引3);⑷意象意境方面(抓意象,品意境,见诗词导引4);⑸表达技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找准手法,品析情感,见诗词导引5)。
☆诗词导引1: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 耿:微明的样子。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呈现: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解题分析:首先,两首诗都有“村”、“禽(鸡)”→相同点:都写了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其次,《西村》中“乱山深处”“高柳簇桥”“数家临水”“茂林风”“坏壁苔”“细云新月”→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中“农家腊酒”“丰年留客”→乡村人情,“箫鼓”“春社”→古风民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
☆答题示例: 
相同点:由“村”、“禽(鸡)”可见,两首诗都写了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由“乱山深处”“高柳簇桥”“茂林风”“坏壁苔”等可见,《西村》侧重写了自然风光;“农家腊酒”“丰年留客”“箫鼓”“春社”可知,《游山西村》侧重写了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由“山重水复”句可见,《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导引2: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呈现:请简要比较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解题分析:首先,“朱雀桥”“野草花”“乌衣巷”“夕阳斜”借景传情,“旧时王谢堂”,“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表现出含蓄深沉的语言特色;其次,“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抒发亡国之痛,“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发今人伤怀,“旧时王谢,堂前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感慨世事变迁,表现出温婉悲凉的语言风格;再次,“兴,多见些;亡,都尽说”直抒胸臆,论议兴亡,表现出晓畅明快的语言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答题示例: 
①刘禹锡诗为咏史诗,通过今昔对照、寓情于景,表现出含蓄深沉的特色。
②吴激词化用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表现出温婉悲凉的婉约风韵。
③赵善庆曲以议论作结,直抒胸臆,点破兴亡,表现出明快晓畅的散曲风味。
☆诗词导引3: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问题呈现:这两首诗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解题分析:首先,“三十年前”反映了作者岁月流逝,年岁已老,“臂健尚嫌”句则表现出老当益壮的万丈豪情;其次,“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句表现出诗人意气洋洋的英雄气概,“可怜白发生”则流露出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的悲慨。
☆答题示例: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抒发了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诗词导引4: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问题呈现:“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意境)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分析:首先,“百般”表程度,十分之意,“红”强调花的艳丽,突出了经雨的红花更加清丽明艳;其次,“峥嵘”突出树木的高大,“明”形容月光的清辉,表现出乔木沐浴在月光中的深邃幽远。
☆答题示例: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了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营造出清丽明艳的特点。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了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营造出深邃清幽的意境。
☆诗词导引5: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其一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其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问题呈现:比较两首诗叙事上有何特色(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解题分析:首先,“试说”句、“十口”句皆叙事兼抒情;其次,“寝园”句既用到了比拟、对偶的修辞,也进行了前后对比;再者,“十口”句,前后对比,兼用比拟修辞,“甲第”句对偶工整。
☆答题示例: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两首诗都将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显得更真实、自然;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
③从修辞手法上看,“泣”将铜驼拟人化,“独雁飞”把人拟物化,两首诗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更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国破家亡的凄凉与孤独。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14-15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早行 陈与义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星斗阑干分外明。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寂寞小桥和梦过,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14.下列对这二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二诗正文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描写,都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颔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 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早行》第一句写寒意袭人,游子穿的“驼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湿,但游子却感到 “晓寒”,可见其上路之早。
E.“寂寞小桥和梦过”,将梦与“寂寞小桥”结合,采用拟人手法,使意象丰满,情感丰富。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
15.《商山早行》的“凫雁满回塘”和《早行》 的“稻田深处草虫鸣”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各有什么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4: AB.A项温诗没有触觉。B项温诗的时令不是初春。
15.①两首诗的诗句都采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② “凫雁满回塘”想象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画面,通过梦中家乡的温暖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的孤独和浓浓的思乡之情。③“稻田深处草虫鸣”通过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反衬出淸晨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二)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14-15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荼。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展开余下试题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15.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B项中“些许欣喜与慰藉”错误。颔联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15.①情感内容不同:《书愤》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闲适生活,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
②意境氛围不同:《书愤》的意境是沉郁雄浑顿挫;《临安春雨初霁》的意境是明艳恬静闲适。
③语言风格不同:《书愤》的风格是沉郁雄放;《临安春雨初霁》的风格是清新隽永,优美自然。
④表达技巧不同:《书愤》表达技巧之一是虚实结合,前四句回忆往事是虚,后四句着眼现实为实,虚实对比,相得益彰;《临安春雨初霁》表达技巧之一以乐景衬哀情,以恬静闲适的生活反衬落寞无聊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今甘肃临潭。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眼前实景,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采用了单纯实写的手法;②《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 ……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从标题也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听闻所得。可见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 晁端友的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5分)
2. 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时间为线索写的。全诗由黄昏写到夜晚再写到深夜。②首句写到“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愔愔,诗人不能入眠而听到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时间是半夜。
2.①晁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单寂寞、前路茫然之情。“寒林残日”、乌鸦归巢、油灯明灭,营造出冷清的气氛,从“假寐”“卧听”的动作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体现了诗人孤寂、纷乱惆怅的情绪。②郭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住宿渔家所感受到温暖愉悦之情。灯前笑说,描绘出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在渔家感受到的温暖愉悦。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忆王孙・赠别 【清】沈凝之①
西窗昨夜是清秋,星汉迢迢只一舟。
读罢《离骚》不自由②,望牵牛③,半束折花算酒筹④。
忆王孙・赠别⑤ 商鋆
西风红叶下江潮,忍看浮名一笔消。
强把愁情付浊醪⑥ ,读《离骚》,拍遍栏杆是寂寥。
【注释】:①当时作者要去福州游幕谋生,出发后填此词寄给妻子。②不自由:不由自己做主。③牵牛: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望,民间亦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④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的筹子。⑤作者作此词时,因受小人构陷,被贬出京。⑥浊醪:浊酒。
(1)“西风红叶下江潮”一句中的“下”字很有韵味,请赏析。
(2)两首词都写到了“读《离骚》”这一动作,但表现的心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下”字在这里有“飘下”和“流下”两重意思。②红叶随西风飘落于江潮之上,而随着江潮的起伏,红叶又会随流起伏,最后随流而下。③一个“下”字将红叶的不能自主,任他物摆布之态描摹得非常生动,也暗隐喻了作者身不由己,被贬出京的人生经历。
(2)①沈词表现出的是一种相思不舍之情:诗人于行舟中读罢《离骚》,不由自主地抬头遥望牵牛星斗,可见心中之愁当是因怀人而发。②商词则表现出一种抑郁难平,怀才不遇之情:读《离骚》前浮名全消,借酒消愁;读后猛拍栏杆,发泄自己的寂寥不平之意,可见诗人当与屈原有知己相惜之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参考:
两首诗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③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阳关图二首 黄庭坚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①《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②龙眠:指龙眠居士,画家李公麟的号。、
考题: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的表达技巧上的不同。
答案参考:
⑴其一诗三、四句运用了虚写(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由画图想象行者出阳关西去蛮荒之地,以此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之情,拓展了是个的意境。⑵其二诗三、四句运用了设问修辞。自问自答,指出离别感伤是离人的情意,与柳色无关,在反弹琵琶中显出新意和理趣。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诗均写马,仅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
B.第一首诗前四句正面实写马的风骨,后四句虚写,侧重表现马的品格。
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
15.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6分)
答案参考:
14.B(后四句虚实结合,其中“所向无空阔”“骁腾有如此”正面实写战马所向无碍、骁勇奔腾的英姿。)


展开余下试题15.①第一首中的战马骨相奇伟、骏健奔逸,是将士们驰骋沙场的良驹、值得托付性命的伙伴;诗人以马自喻,展现了胸怀大志,可堪重用,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的青年杜甫形象。②第二首中的病马出现在天寒地僻的环境中,尽管老迈多病、气尽力疲,却对诗人不离不弃,驯良忠诚;诗人以马自比,展现出饱受战争、疾病折磨,仍对国家朝廷忠贞不二的晚年杜甫形象。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15.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参考:
14. A
15. ⑴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⑵不同点:①“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4.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 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15.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参考:
14.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5. ⑴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⑵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两首诗歌表现出的都是诗人人生悲惨命运的体现,人生遭遇各种各样的贬谪,如“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以及“一片冰心在玉壶”,与好友短暂相离,又无奈的分别,如“君去若逢相识问”“平明送客楚山孤”,展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人生不舍情怀。王昌龄的诗歌意思是: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们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蒙蒙细雨不觉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树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一点响声。薄暮时你离开了,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作者通过“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展现出自己的高洁志向,即便是遭受贬谪,却仍然不改内心的高洁情操,极其鲜明的展现出不屈从于恶势力,凸显出一种顽强的斗争意识。刘长卿的诗歌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全诗充满着一种牢骚,诗歌通过直接抒发自己怨天尤人的情调,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满腹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内心极为不高兴。)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安徽省2021”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