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7  2020-12-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长庆高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20年11月11日
考试说明:
1.本卷考查范围为高中语文必修⑤内容,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信息和作答,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和作文纸。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赍jī发 央浼měi 睇眄miǎn 鹤汀 tīnɡ凫渚 命途多舛chuǎn
B. 叨dāo陪 潦水láo 遄飞chuán 白云出岫yòu 舸kē舰迷津
C.坳āo堂 晦朔huì 逋bū慢 决起而飞jué 茕茕孑立qióng
D.傩nuó送 轻飏yáng 泠lěng然 门衰祚薄zuò 终鲜xiān兄弟
2.选出对作品出处、作者及相关情况说明准确的一项(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一百二十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第十回,这是清初金圣叹的删节本,作者为施耐庵。《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B、《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用夸张手法写成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的中篇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已是惧怕变革、保守僵死的代言词。契诃夫与马克•吐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作者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谈创作动机时提到“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D、“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寻找。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美好。
B.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特别。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C. 奚惆怅而独悲 奚:为什么。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接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D.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D.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此小大之辩也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问征夫以前路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尝从人事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至于成立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高朋满座 奚惆怅而独悲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7.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① 刘病日笃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 乐琴书以消忧⑥谨拜表以闻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察臣孝廉 ⑨猥以微贱
A.①②/③⑧⑨/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⑨
C.①③⑨/④⑤⑥/⑦/②⑧ 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⑨
8.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A.去以六月息者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千里逢迎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
9. 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茕茕孑立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11.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
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请根据内容将其张贴到对应的地方( )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
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D.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三、课内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阅读《说“木叶”》选段,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而古诗中也有用“高树”的,如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可是“高树多悲风”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担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岂不正有“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又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半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有着一般“木头”“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具有繁茂的枝叶,与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这是“树”与“叶”的形象之间十分一致的地方,也正因为此 “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多带来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它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与叶还是比较相近的;而“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窣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 “木叶”的干燥之感,也就缺少飘零之意。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空阔,它连“叶”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然“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和“高树多悲风'的“树”的“饱满”形象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 “木”具备秋风落叶的形象,诗句意境更加空阔清冷。
B.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并交织组合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
C. 相较于“树”暗示的颜色而言,“木”就显得有些枯黄和干燥,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也具有了这个特点,能给人带来疏朗的秋天的气息。
D.“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形象和“木叶”不同,它没有干燥、微黄、疏朗的秋季的特点,它饱含着水分且较繁密。


展开余下试题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及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自屈原把“木”准确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中,“木”似乎就带有一层浓厚的秋意,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就能传达出萧瑟、凄凉的秋意。
B.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木”在中国古诗中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的主要原因。除“木”字外,古诗中“月” “水” “柳”等也具有暗示性。
C.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很常见,但少有“树叶”这个词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树”“叶” 二字意蕴较相一致,连用起来便使语言显得重复啰嗦。
D.“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是疏朗与绵密交织而成的一个迢远情深的美丽形象,就空阔疏朗之意的传达上,“落木”远远不及“木叶”。
(二)阅读《滕王阁序》选段,完成14—16题。(每题3分,共9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B.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都是更加的意识
C.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
15.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 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C. 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 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16.《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02分)
四、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共18分)
1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4分,共8分)
(1)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2)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0分)
① 《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
②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 两句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③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 。
⑤ 《陈情表》用“ , 。” 两句形容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9—20 题。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徳平镇,皆海滨也。”②蕲(qí):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化用了《左传•储公四年》中“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的句子,“谢不能”三字表明诗人与友人音讯难通,对大雁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直入主题,道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他们两地遥隔、音书难通的慨叹,渲染出一开片浓烈伤感的情思。
B. 颔联笔锋一转,由第一联写相距千里之苦转到写回想当年的欢聚和悲叹现在漂泊江湖的凄凉,凄风苦雨为诗人感慨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C. 颈联诗人转向表现好友的品格和才干,不仅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友人的赞誉之情,也说明了朋友之间相知甚深。
D. 尾联在结构上与首联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关切和想象。该联虚实结合,在凄凉的猿声中结束,这是诗人对朋友处境的担忧和不平之鸣。
20.请简要赏析颔联中对比手法的运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展开余下试题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21.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城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城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城营的黑暗现实。
E. 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2.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 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这段话曾被当作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段山寨感言,但仍有大批网友点赞。请谈一谈你对这段话或者这件事的理解或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 2. B:3. C ;4.C ;5. D; 6. C 
7. B 解析:①“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②“南”,名词作动词,南行、南飞;③“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④“屈”使动用法,使……屈;⑤“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⑥“闻”使动用法,使……闻;⑦“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⑧“孝廉”名词作动词,为孝廉。⑨“猥贱”,微贱,形容词作名词。 8.A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
9. A ;10. B ;11. C ;(一)阅读《说木叶》选段, 12. B ;13. D ;
(二)阅读《滕王阁序》选段,14. B  ; 15. A ;16. C
15.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理解不正确,前两段采用的是色彩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而不是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略(8分) 18. (10分)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9.D 虚实结合错,尾联想象之景,是虚写。(3分)
20.(6分)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或明媚与凄凉的对照);
②“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或短暂与长久的对照);
③“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大意对就可以,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21.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4分)
解析:本题几个选项分 别考查了小说的情节(A)、表现手法(A)、人物(B、C)和主题思想(D、E),涵盖面广,设置科学,难度适中。B选项的问题在于“强为因果”,差拨对林冲的“辱骂和恐吓”是其唯利是图的小人心态的自然流露,与高太尉的陷害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的道理,C选项中“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也不是因为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长庆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