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27 2020-12-24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7]
江苏省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调研语文试题
2020江苏长江中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用时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 1925 年 8 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30 年,陈寅格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
他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
1981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 拟
成立相关研究机构。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
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
煌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了。20 世纪 80 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影 响最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
早在 1956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 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 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则敦煌一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料。廓大到全个河西,全个西域,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姜亮夫先生所定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 新疆、中亚地区的历史及出土的文物。在 1983 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 了《敦煌学规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卷子算作‘学’。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 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
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国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 这可
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这样也容易混淆敦煌学与西北史地学、
吐鲁番学、中西交通史、中亚史等学科的界限。
另一个有影响的观点是周一良先生提出的。1983 年 5 月,周一良在为《敦煌遗书论文
集》作序时说:“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
系的学科。如果概括地称为敦煌研究,恐怕比“敦煌学”的说法更为确切、更具有科学性吧。”
由于周先生是提出“敦煌学”一词的陈寅恪先生的学生,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所以他的意见在学术界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当时,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也不称“敦煌学”,而称
“敦煌”研究。
1984 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 他
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
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
敦煌版本文献研究。针对林家平等学者的意见,我发表了《试论敦煌学及其研究 对象——
浏览完整试题
兼与林家平等同志商榷》, 对学界已有的敦煌学、敦煌研究、敦煌文献研究进行了考辨,提出“所谓敦煌学,就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001 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
‘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此外,郝春文最早将敦煌学定义为交叉学科。
敦煌文献发现已经 120 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
象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敦煌学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摘编自刘进宝《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材料二:
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
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
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
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当然,作为交叉学科的敦煌学, 与
我们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在认识世界过
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解决共同问题产生的学科交融,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产生的新
的学科领域,其核心和实质是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互相渗透,渗透的目的是为了
解决同一问题。而敦煌学的多学科交叉则只是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
因为诸多不同学科的资料都是在敦煌发现的。所以敦煌也就成了敦煌学的特定空间范围,这是敦煌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标志。如历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整体上看,这门学科不属于敦煌学,但如果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古代的历史问题,就属于敦煌学的范围;当然,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的古代历史问题也还仍然属于历史学的范围。这样,敦煌学就与历史学产生了交叉。其他如宗教、语言、文学等学料的情况可依此类推。所以,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
(摘编自郝春文《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
刘进宝、荣新江等。
B.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导致其对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没有得到
学界的广泛赞同。
C.周一良提出“敦煌学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的意见影响广泛,仅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
D.以地名学的敦煌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目
前仍有一定的争议。
1.D(A.荣新江不是;B.原文是“可能”;C.原文原因中还有“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针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B.如果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文科,也有自然科学。因此学科交叉是
敦煌学的本质特征。
C.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
术、医学等各类材料。
D.敦煌学作为集合体与历史学、宗教学等单体学科面貌明显不同,不少学者认为敦煌学
不是一门学科。
2.C(“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讲的是一般学科,所以错。)
3.在刘进宝看来,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宗教影响下的敦煌变文源头考释
B.敦煌曲子词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探析
C.敦煌景区情景剧《丝路花语》演出
D.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研究
3.C(敦煌景区情景剧是文创活动,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
4.文章说敦煌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兴”的理解。(4
分)
4.(1)时间短。从 1925 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 100 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 开放以后。(2)发展快。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3)研究对象和方式新。与一般的交叉学 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4)命名方式新,“以地名 学”。(每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5.文化研究者应怎样从事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 分)
5.(1)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
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2)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 值。(3)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如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 看法。(每点 2 分,共 6 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逝的紫围巾
符浩勇
本来商贸局局长韩风出差回来可直接回家的。可他忘了带钥匙,妻子朱珊要等到五点半才能下班。他决定先到县委大院里自己单位去一会,顺便处理一下出差期间的信件和报刊,然后等朱珊下班后与她一起回家。
县委大院里各单位清洁工由机关事务局统一管理,派往他单位的清洁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弱女人。大家称她小卢。平时她打扮很朴素,或者说有点土气。他进入单位大楼时,正碰上小卢在清扫楼梯。她说:“谢谢局长你那天送我报刊。”韩风记起了出差前清理过期的报刊,正碰上她在打扫走廊,随手把一堆没用的报纸和杂志给了她。他说:“一堆旧报刊,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清理了。”他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果然堆满了信件和杂志。他坐下前,给朱珊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已回到单位。
韩风读完信件正要翻看杂志时,朱珊已来到了办公室门口。他说:“等我把这些杂志扫一眼就走。”顺手把刚刚收到的一本时装杂志递给了她。朱珊一接过就惊叹一声:“呀,好漂亮的围巾啊。”朱珊说到围巾,韩风就想起给她买的礼物,立刻起身从旅行袋取出了一条紫色的围巾。
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显出什么激动,这让韩风有些失望。事实上,朱珊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因韩风的礼物而激动了。朱珊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就顺手把紫围巾放到沙发的拐手上,接着继续看那本时装杂志。稍刻,有人打朱珊的手机,是约她去打麻将的。她兴奋地将家钥匙甩给韩风就飘然走了。韩风回家时看到紫围巾仍在沙发的拐手上,就想朱珊一定是不喜欢紫围巾,要不,她走时会带上的。他走过去捡起紫围巾,放进了公文柜里。
展开余下试题
次日,韩风来到办公室,发现床几上放着三个苹果。苹果又大又红,以为是秘书放的。可秘书说:“这是小卢送来的,她说你送过她旧报刊。”韩风说:“难怪她昨天在楼梯上说要谢我。”
韩风上班途中走出单位大楼时又看见了小卢。她正在忙着清扫单位门口的落叶。寒风还在拼命地刮着,飕飕的冷风像长了腿一样直往她脖子里钻。她显然感到了寒冷,她使劲地往衣服里缩脖子。他看见她的脖子越缩越短。后来,她只好把衣领竖起来,想让衣领挡住寒风。但衣领毕竟太软弱了,寒风一下子就把它吹倒下去。
有一条围巾就好了。韩风猛然想起那条妻子不喜欢的紫围巾。他转身踅回办公室。当他再次走到了小卢身边,发现她已经冷得浑身发抖了。“小卢”,他轻轻地叫了一声。小卢从落叶中抬起头来,嘴唇都变乌了。他没有马上把紫围巾给她,他先说到苹果。小卢低下头说:“只能算是一点心意。”韩风这时把眼睛移到了她的脖子,说:“这么冷的天,为什么不披一条围巾呢?”小卢的身体颤了一下,说:“乡下很少披围巾的。”话音未落,韩风把紫围巾递到了她面前,说:“我这围巾,给你吧。”她顿时一惊,立刻抬起头看他,却不敢接紫围巾。韩风说:“今天的风很大,快围上吧。”他说时已把紫围巾塞进了小卢的手中。
朱珊一直都没提到那条紫围巾,她似乎将它忘得很干净。韩风想可能主要还是她围巾太多的缘故吧。她在家里有一个围巾专柜,各种各样的围巾挂了十几个衣架,几乎每天都要换一条围巾。
一个下午,韩风刚走下单位门口的台阶,一条紫围巾突然映入他的眼帘。“韩局长,总算等到你了。”说话的是小卢,她脖子上的紫围巾在这寒天里分外醒目。韩风一愣,问:“你等我?”她点点头说:“等你有好一会了。”韩风看见小卢手里拎着一只塑料袋,忙问:“你等我有事?”她脸一热说:“我从老家给你找来了几斤野蜂蜜。”
韩风摆摆手说:“你留着吧。一条围巾,不值得你说谢的。”小卢想了想说:“你要是不要这几斤野蜂蜜,那我就把紫围巾还给你。”她说时手已伸到脖子上要解紫围巾。韩风赶忙说:“我收下你的蜂蜜还不行吗?”小卢沉默了一下说:“只是一条围巾,可它暖心,这一年冬天我都不会觉得冷。”
那天单位召开职工大会,韩风看见小卢出现在窗口,她仍然披着那条紫围巾,格外惹目。忽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敲响了。敲门声很重,职工们都愣住了,可韩风没想到,朱珊来了。
韩风迅速走出门去,朱珊就冲了上来。韩风问:“什么事这么急?”朱珊迫不及待地问:“你上次买的那围巾呢?”韩风想朱珊可能见到甚至怀疑小卢披的紫围巾。他反问朱珊:“我已交给你了,你怎么来问我呢?”朱珊说:“落在你办公室了,你收起来,或许已送人了。”韩风保持沉默,对朱珊说:“别闹,这事回家说吧。”他说完就转身进了会议室。
当晚,韩风回到家,朱珊并没有提及紫围巾的事,对他显得很客气甚至生出几分柔情。
次日,韩风没有见到小卢,而是另一位清洁工来单位清扫。快下班时,秘书来对他说:“事务局打来电话说,小卢辞职走了。据说是她跟一个男的好上了呢,她那条紫围巾就是那男的送的。”
韩风一听差点栽在地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二段介绍了小卢的职业和身份,并且因为得到韩风局长的一些旧报纸而说感谢,说明小卢是一个懂得感激的人。
B.小说写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有显出什么激动”“紫围巾仍扔在沙发的拐手上”,为下文韩风将紫围巾送给小卢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间写朱珊在召开职工大会那天询问围巾的下落,可能是朱珊已经见到小卢披的紫围巾,并且产生了误会。
D.小说结尾交代“小卢辞职走了”,其实并不是她自己主动辞职,背后一定是朱珊动用了关系,进行了处理,赶走了小卢。
7.下列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小卢送给韩风“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具有深刻象征意味,象征小卢那颗对人感激的心犹如又大又红的苹果,深化了主题。
B.小说围绕“紫围巾”写了韩风局长与清洁工小卢的两件事情,以再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情冷暖的社会问题来表现主题。
C.小说结尾引人深思,韩风局长送小卢“紫围巾”完全是出于善良的本性和对群众的关心,但没有想到被大家误会。小说更是呼吁为官要关心民众,人们也应该以纯洁之心对待干群关系。
D.小说注重情节感人,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更注重其价值取向,旨在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能力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C项,“具有深刻象征意味”“象征小卢那颗对人感激的心犹如又大又红的苹果”拔高了其作用。从文中来看,小卢是一个朴素、土里土气的人,透露出的是为人质朴忠厚,因此,送苹果只是感激韩风送她旧报纸,并没有深刻含意。故选A。
8.小说的标题是“飘逝的紫围巾”,那么你认为“飘逝”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5分)
8. 【参考答案】“飘逝”是指小卢被辞退,带走了紫围巾;“飘逝”是指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心(纯洁的干群关系);“飘逝”的是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关心、爱护)。(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题目的关键词是“飘逝”,结合全文分析其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即可。表面来看,飘逝的是紫围巾,小卢被辞退,深层的思考可以发现紫围巾的飘逝更是人与人之间纯洁关系的飘逝,对底层人物关心爱护的飘逝。
9.这篇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平实简单。请你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探讨一下。(5分)
9. 【参考答案】
情节上简单明快,没有一波三折。小说开端于韩风出差回来,小卢感激他给报纸;中间写韩风给妻子带来紫围巾,妻子并不喜欢;接着韩风送给小卢紫围巾;最后韩风与小卢被人误解。情节简洁明快,无波澜,无起伏,可谓平实简单。
人物形象平实简单。小说塑造了一个关心社会底层人物的好官形象。其形象的塑造简单到送旧报纸被感激、送紫围巾被感激而遭遇误解这些平实简单的生活实际和为人处世之道中,于平实简单生活中塑造人物形象。
主题上主要表现人物的心地纯洁、为官关心民众,呼吁为官要关心民众,以纯洁之心对待干群关系。以小见大,平实简单中孕育大主题。(分析语言平实简单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和基本特征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平实简单”的意思,从文章角度来看,“平实简单”是指文章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没有过多的繁复复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考虑小说如何体现“平实简单”的特点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10.下列选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绝幕 横渡 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
尝与鲍叔贾 经商,做买卖 皆惊,上山陈 陈列
B.故其称曰 称言,主张 军亡导,或失道 同“惑”,迷惑,迷失
与俗同好恶 百姓 项梁尝有栎阳逮 有罪相连接
C.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吩咐 项王军壁垓下 安营驻守
展开余下试题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废除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勤奋
D.睨其旁有 一胡儿骑善马 斜视 马童面之 面对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扶持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
10.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20分)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征至。叔英固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
迁汉阳知县,多惠政。岁旱,绝食以祷,立应。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归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又曰:“太祖除奸剔秽, 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元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
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 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载一时。但事
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时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王叔英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
/沐浴更衣冠/
B.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
/沐浴更衣冠/
C.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
为/沐浴更衣冠/
D.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
/沐浴更衣冠/
11.B(根据文意,先讲齐泰来奔,而后讲王叔英对他的态度,故第一断应在“来奔”后;第五断处,应该是讲两人先抱持恸哭,而后谋划日后举措,故应在“恸哭”后断。)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征,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教授,学官名,宋代始设,主管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官阶为正七品。
C.翰林修撰,官名,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
D.御史,自秦朝开始, 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A(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叔英任知县时,施行仁政,一心为民,曾给皇帝献策并得到赞许和采纳。
B.京城失守,国事难为,王叔英以死尽忠,后来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也一同自尽。
C.当时井田制虽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为依据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变。
D.王叔英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彻,委婉中透出心迹,表露出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13.B(并非“一同自尽”。)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
14.(1)治病太急有时(或“也许”)损伤身体,除草太猛有时(或“也许”)损害庄稼。病治好应调养血气,草除完应培育庄稼的根苗。(或、严、培养、语句通顺各 1 分。)
(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贾谊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却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周勃、灌
婴之类的人能够说他坏话。(易言、属、短、语句通顺各 1 分。)
15.文中王叔英的信中给方孝孺提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3 分)
15.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要考虑国君对建议的态度;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变化;
要考虑民生问题。(每点 1 分,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年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一同被征召至
京城。王叔英坚决推辞,回到家中。洪武二十年,王叔英凭推荐担任了仙居训导,后改任德
安教授。
王叔英调任汉阳知县,多有仁政。年逢旱灾,王叔英绝食祷告,立刻得到了应验。建文
时期,王叔英被召回担任翰林修撰。向皇上进呈《资治八策》,说道:“(皇上)应致力于
多问多学,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好恶,明辨邪恶与正直,接纳规劝和直言,察清(官员)是否
有才,慎重地对待刑罚,明晓事情的利与害,裁定法律制度。”又说道:“太祖铲除奸邪,
剔除污秽,抑制豪强,消灭凶恶势力,如同医生治病,又如农民除去田中杂草。治病太急有
时(或“也许”)损伤身体,除草太猛有时(或“也许”)损害庄稼。病治好应调养血气,
草除完应培育庄稼的根苗。”皇上赞许并加以采纳。
燕兵到了淮水边,王叔英奉朝廷之命招募士兵。走到广德,京城失守。恰逢齐泰奔逃而
来,王叔英认为齐泰有反叛之心,想捉住他。齐泰告诉他原因,于是相互抱持恸哭,共同谋
划今后的举措。不久,王叔英知道国事不可有所作为,于是沐浴更换衣帽,写了绝命词,把
它藏在衣襟间,在元妙观银杏树下上吊自尽。天台道士盛希年在离城西面五里的地方安葬王
叔英。燕王做了皇帝,陈瑛查抄了王叔英的家产。妻子金氏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被关进锦衣
卫监狱,投井而死。
王叔英与方孝孺亲密友好,常用道德义理相切磋。建文初年,方孝孺想推行井田制。王
叔英写信给他说:“大凡人拥有某方面的才学固然难得,但是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尤其
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是能运用自己才学的人;贾谊对于汉文帝,是不能正确运用自己
才学的人。张良知晓汉高祖可以实行(他的建议)然后进言,所以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
到好处。即使像樊哙、郦食其那样受亲近的人,陈平和周勃那样受信任的人,萧何和曹参那
样受重用的人,也没有人能离间他们。贾谊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却轻易进言,并
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周勃、灌婴之类的人能够说他坏话。现在明君良臣相逢,这是千年难
逢的好时机。只是天下的事本来有既能通行于古代,也能通行于现在的,如夏代的历法、周
代的冠服就是这一类。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不能通行于现在的,如井田制、分封制就是这
一类。可通行的就施行,人们遵从它就容易,百姓就
上一篇: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江西逝江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长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