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59  2020-12-2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
宁夏长庆高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20年11月11日
考试说明:
1.本卷考查范围为高中语文必修⑤内容,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信息和作答,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和作文纸。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赍jī发 央浼měi 睇眄miǎn 鹤汀 tīnɡ凫渚 命途多舛chuǎn
B. 叨dāo陪 潦水láo 遄飞chuán 白云出岫yòu 舸kē舰迷津
C. 坳āo堂 晦朔huì 逋bū慢 决起而飞jué 茕茕孑立qióng
D. 傩nuó送 轻飏yáng 泠lěng然 门衰祚薄zuò 终鲜xiān兄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B项,“叨dāo陪”读音错误,应为“tāo”;“潦水láo”读音错误,应为“lǎo”;“白云出岫yòu”读音错误,应为“xiù”;“舸kē舰迷津”读音错误,应为“gě”;
C项,“坳āo堂”读音错误,应为“ào”;“决起而飞jué”读音错误,应为“xuè”;
D项,“泠lěng然”读音错误,应为“líng”;“终鲜xiān兄弟”读音错误,应为“xiǎn”。
故选A。
2. 选出对作品出处、作者及相关情况说明准确的一项( )
A.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一百二十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十回,这是清初金圣叹的删节本,作者为施耐庵。《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B.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用夸张手法写成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的中篇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已是惧怕变革、保守僵死的代言词。契诃夫与马克•吐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作者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谈创作动机时提到“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D. “辞”是介于散文与传记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错,《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B项,“契诃夫与马克•吐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错。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D项,“‘辞’是介于散文与传记之间的一种文体”错,“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故选C。
3.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寻找。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美好。
B.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特别。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C. 奚惆怅而独悲 奚:为什么。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接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D.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项,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意思是“不久又蒙受国家恩泽,任命我为洗马”。寻,不久。既窈窕以寻壑,意思是“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B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意思是“可是彭祖如今独因长寿而闻名”。特,独。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思是“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矜,爱惜。
C项,全都正确;
D项,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意思是“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故选C。
4.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D.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此小大之辩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
A项,“销”通“消”,消散;“有”通“又”;
B项,“闵”通“悯”,可忧患的事;“机”通“几”,预兆;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衡”通“横”,横木;“辩”通“辨”,区别。
故选C。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问征夫以前路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尝从人事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至于成立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高朋满座 奚惆怅而独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
A项,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战士,也指离家远行的人。告诉,古义:申诉;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B项,人事,古义:做官;今义:人员录用培养。奔驰,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迅速的跑。
C项,至于,古义:一直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表身心劳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倦的感觉。现多指工作和劳作的感受。
D项,高朋,古今都是指贵宾。惆怅,古今都是指伤感、愁闷、失意。
故选D。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B.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 天柱高而北辰远
D.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
A项,容膝,指代狭小的居所;借代修辞;
B项,簪笏,指代官职;借代修辞;
C项,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比喻修辞;
D项,桑榆,指代日落的地方;借代修辞;
故选D。
7.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刘病日笃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 乐琴书以消忧⑥谨拜表以闻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察臣孝廉 ⑨猥以微贱
A. ①②/③⑧⑨/④⑥/⑤/⑦ B. ①③/②⑧/④⑥/⑤/⑦⑨
C. ①③⑨/④⑤⑥/⑦/②⑧ D. ①②/⑧/④⑥/⑤/②⑦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判定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词意思和活用类型能力。
①“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②“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③“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
④“屈”使动用法,使……屈;
⑤“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⑥“闻”使动用法,使……闻;
⑦“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⑧“孝廉”名词作动词,为孝廉,做孝廉。
⑨“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贱低微的身份。
故选B。
8. 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 而刘夙婴疾病
C. 都督阎公之雅望 D. 千里逢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正确判断能力。
例句是状语后置句,“于西畴”是“有事”的状语。
A项,状语后置句,“以六月息”是“去”的状语,标志是“以”;
B项,被动句,被疾病缠身,意念上的被动;
C项,定语后置句,“雅望”是“都督阎公”的定语,是“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D项,宾语前置,这里“千里”指远道而来的朋友,是宾语,而“逢迎”是谓语;
A项与例句相同。
故选A。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
9. 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语言运用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能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来传递最大的信息,即用语要简明;同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一般用排除法解答此类题目较为简单。本题中,选择②放在首句,很关键,因为要承接上一句,所以,还需要联系下文,排除法需选择,至于⑤,则完全需要考虑关联词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B. 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 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茕茕孑立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展开余下试题D. 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这里形容父子深情,不符合语境。
B项,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此处用的本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此处指小沈阳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望文生义。
D项,穷且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该词中的“穷”指的是处境艰难,而非贫穷,此句中是说贫穷的处境让他发奋改变贫穷的现状,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故选B。
11.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 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 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C. 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 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明确儿子、女婿、侄子对死者称呼的不同,最后做出选择。本题中,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情怜犹子”中“犹”意为“好像”“犹如”,这说明不是亲生子女,应为侄子所赠;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春雨萱花”称母亲,人们常用“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康,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萱草”为忘忧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亲,可见这应是儿子所赠;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东床袒腹”“乘龙”都是说女婿,可见这应是女婿所赠。故选B项。
三、课内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说“木叶”》选段,完成各题。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而古诗中也有用“高树”的,如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可是“高树多悲风”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担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岂不正有“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又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半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有着一般“木头”“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具有繁茂的枝叶,与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这是“树”与“叶”的形象之间十分一致的地方,也正因为此 “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多带来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它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与叶还是比较相近的;而“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窣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 “木叶”的干燥之感,也就缺少飘零之意。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空阔,它连“叶”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然“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高树多悲风'的“树”的“饱满”形象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 “木”具备秋风落叶的形象,诗句意境更加空阔清冷。
B.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并交织组合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
C. 相较于“树”暗示的颜色而言,“木”就显得有些枯黄和干燥,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也具有了这个特点,能给人带来疏朗的秋天的气息。
D.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形象和“木叶”不同,它没有干燥、微黄、疏朗的秋季的特点,它饱含着水分且较繁密。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及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屈原把“木”准确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中,“木”似乎就带有一层浓厚的秋意,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就能传达出萧瑟、凄凉的秋意。
B.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木”在中国古诗中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的主要原因。除“木”字外,古诗中“月” “水” “柳”等也具有暗示性。
C.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很常见,但少有“树叶”这个词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树”“叶” 二字意蕴较相一致,连用起来便使语言显得重复啰嗦。
D. “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是疏朗与绵密交织而成的一个迢远情深的美丽形象,就空阔疏朗之意的传达上,“落木”远远不及“木叶”。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B项,“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 艺术特征”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尾句“‘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第二段首句“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里的“特征”指的是“木”“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而不是指“暗示性”。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项,“‘落木’远远不及‘木叶’”错。原文在最后一段,“然‘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选项说的“远远不及”表达不准确。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D。
(二) (每题3分,共9分)
阅读《滕王阁序》选段,完成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B.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都是更加的意识
C.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
15.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 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C. 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 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16. 《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1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2)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答案】14. B 15. A 16. C
17. (1)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
(2)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A项,第一个“属”,属于;第二个“属”, 通“嘱”,嘱咐
B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C项,第一个“且”,连词,表转折,却;第二个“且”,将要、将近。
D项,第一个“美”,英雄才俊;第二个“美”,认为……美。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错误,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理解不正确,前两段采用的是色彩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而不是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错误,“非谢家之宝树”这个典故是说自己并不象谢家子弟那样的好,有谦虚的成分;“接孟氏之芳邻”这个典故是说自己年幼时父亲也曾经择邻而居,使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很高兴能与参加宴会的各位嘉宾结交。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俨:“俨”通“严”,使动,使……整齐。骖騑:驾车的马匹。上路:高高的道路。崇阿:高达的山陵。临:来到。得:发现。
(2)迥:寥廓。觉:令人感到。盈虚:兴衰成败。数:定数。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回族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