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58 2020-12-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白塔中学高2018级高三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刘莉 审题:邓春梅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方俗谚语是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体现中国风范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然而,方俗谚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亟待发掘、整理。
方俗谚语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谚语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例如,“看花容易绣花难”,说的是知易行难。方俗谚语富有哲理,给人启迪。例如,“心急喝不了热粥”,提醒人们只有注重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方俗谚语的实践性和哲理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话不说不透,灯不挑不亮”,反映了说话与明理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与民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
方俗谚语口语性强,浅近易懂,但不失深刻。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话”比抽象复杂的政治语言更易深入人心。同时,方俗谚语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常常使用轻声词、儿化词,讲求音节的和谐和句式的整齐。从语言表达上来看,既有“好汉不吃眼前亏”之类的直接铺陈叙述,也有“万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综合运用不同修辞手法的文学性表达。
方俗谚语融通古今文化,为民众架起了一座又一座通往国学经典及传统文化的桥梁。例如,方俗谚语与《论语》相映生辉的例子也很多。例如:“人巧不如家什妙”对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方俗谚语口耳相传,可以用来摆事实、讲道理;可以用于提醒、告诫、劝谏,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如方俗谚语提醒人们“他不仁,我不能不义”“宁在直中取,不在弯中求”“父母家中坐,何必远烧香”“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无信不立”“只做善事,莫问前程”“人美的是知识,鸟美的是羽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方俗谚语仍停留在口耳相传的层面。语音过而不留,随时间、空间、人群而改变或消失。例如黑龙江的方言志、地方志中所收录的方俗谚语数量严重不足。有些谚语语焉不详,有些负面俗语混杂其中,从而影响了谚语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群众的认可度。如俗语“看人下菜碟”成了庸俗的处世哲学;俗语“兔子倒霉遇老雕”催生了自怨自艾的消极情绪。
出于方俗谚语传承、传播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根据系统的文献查考和全面的田野调查,建立方俗谚语电子资源库,编撰大型、权威词书,为方俗谚语的使用、教学、研究与传播提供基础服务。其次,拓展传承渠道,将方俗谚语合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谚语的认知与教育功能;将谚语纳入家庭教育,使之成为家庭成才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参考。此外,还应探索适应国际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丰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文化内涵。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周晓燕《大白话、大实话里的中国风、文化范》
1.下列关于“方俗谚语”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方俗谚语是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它口耳相传,浅显易懂,文学性不强。
B.方俗谚语具有教育功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仁、义、孝、礼、信、善、美等的传承。
C.方俗谚语流散民间,多数包含着庸俗处世哲学和消极情绪,不利于社会文明和谐。
D.保护方俗谚语,建立资源库是前提,拓展传承渠道是关键,丰富文化内涵是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B.文章论证具有思辨性,既肯定了方俗谚语的文化教育功能,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论点和论证具有令人信服的雄辩力量。
D.文章最后一段论述发掘、整理、传承和传播方俗谚语的具体方案,颇具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方俗谚语来源于实践,包含哲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知识传播与文化教育功能。
B.方俗谚语是大众创作的口头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开展抢救性发掘、整理和保护等工作。
C.冯骥才说:“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才能传承下去”,这与文中观点是相通的。
D.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告诚人们要明辨是非,追求正确的思想认识与道德情操,为此我们必须学习各种方俗谚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者:近期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方言: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额。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粮农组织认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
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有保障,疫情中的粮价上涨并非由产量不足引起,而是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问题。不过,由于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贫困和收入不均衡等原因,局部地区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者: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曾在三月中下旬上涨约15%,如何看待当前粮价出现的波动?
方言:粮食是人类必需品,弹性很小,刚性很强。粮价是百价之基,价格波动除自然灾害减产外,常与政治事件、石油价格等挂钩。粮食期货交易的存在,使得粮食的金融衍生品属性也越来越明显。
当前粮价不平稳,全球经济也呈下行趋势,投资者很可能借机炒作粮价以弥补损失。长期看,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消费需求减少,若传导至生产者,生产者会因对市场的悲观情绪而减少农作物种植。目前全球粮食库存状况已大为改观,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的进出口秩序,粮价就会平复。
记者:疲情之下如何维持粮食全球供应链稳定?
方言:各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在粮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消除贸易壁垒,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这样对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益。
记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约为全球粮食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对中国的粮食供应产生影响?
方言:这是一个统计口径问题,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2019年,中国谷物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4%,小麦进口350万吨,稻谷进口约250万吨,且主要为品种调剂。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记者:当前春播粮食面积约为9亿亩,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此前也发布了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如何判断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
方言: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后期只要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问题不大。今年的粮食生产重点在于稳定水稻面积,稻谷是重要口粮,近几年全球稻谷贸易量约4500万吨,国际市场调整的余地不是很大。
近年南方地区“双改单”势头较猛,双季稻面积下降。早稻播种面积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8200万亩下降到2019年的6675万亩。早稻面积减少,意味着晚稻的生产也会受到影响,抓好早稻生产,晚稻就有保障。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
(摘编自《专访粮食专家方言:世界粮食安全有保障,警惕投资者借机炒作粮价》,《南方都市报》2020年4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回答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前,方言先介绍了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库存消费比这一关键指标,为之后的回答做了铺垫。
B. 目前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0%,远高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17—18%这根红线,由此可见今年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C. 方言认为当前粮价波动不是孤立事件造成的,粮食是刚需品,弹性很小,在全球经济下行、粮价不稳的当下,投资者可能借机炒作粮价。
D. 在中央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春耕生产工作指南的指导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进展顺利,春播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恢复粮食进出口秩序,那么即使全球粮食库存充足,也会因供应链得不到保障导致粮价持续波动。
B. 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若仅从谷物进口角度来看,中国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C. 稻谷是重要口粮,在方言看来,如果今年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这一粮食生产的重点,又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
D. 尽管当前我国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双改单”势头较猛,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还是存在一定压力。
展开余下试题
6.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发现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作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 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丰富,引人入胜。
D. 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8. 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9. 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登,字元登,武定侯英孙也。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善议论,好谈兵。正统中,从王骥征麓川有功,擢锦衣卫指挥佥事。又从沐斌征腾冲,以功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循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众,追至栲栳山,斩二百余级,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边将自土木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时镇守中官陈公忌登。会有发公奸赃者,公疑登使之,遂与登构。帝谓于谦曰:“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遣右监丞马庆代公还,登愈感奋。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代王仕壥颂登功,乞降敕奖劳。兵部言登已封伯,乃止。二年,登以老疾乞休,帝不听。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其秋,以疾召还。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成化八年卒。赠侯,谥忠武。
(节选自《明史·郭登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B.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C.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展开余下试题
D.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指明英宗朱祁镇。
B.世券,犹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
C.兵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
D.赠侯,赠即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高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郭登出身名门,从军立功。他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自幼聪敏,长大后博闻强记,擅长议论,喜好谈兵,后跟随王骥、沐斌出征,立有战功并且升职。
B.郭登临危不乱,勇于担当。大同战败后,人心惶惶,他挺身而出,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吊死问伤,亲自为士兵裹伤敷药,发誓与城共存亡。
C.郭登以少胜多,大败敌寇。景泰元年春,敌寇几千骑兵入侵,郭登率兵跟踪追击,杀敌二百余,俘虏八百多,一改边将畏战之风,令士气为之一振。
D.郭登治理大同,颇有成就。他刚到大同时,可以作战的士兵才几百人,战马一百多匹;等到离开时,战马达到一万五千匹,精兵数万,大同屹然成为大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5分)
(2)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义公 ① 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②净,方知不染心。
【注】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与义公习禅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意境清远。
D.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尽显空寂落寞。
15.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用“ , ”写出了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
(2)《出师表》中,体现侍从大臣们在宫里毫不懈怠,忠诚将士在朝廷外舍生忘死的原因的句子
是:“ , 。”
(3)《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各级政府对“新基建”布局已久,高度重视。2020 年, 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新基建”对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 。在抗疫期间,“新基建”正当其时助力抗疫情稳增长。在后疫情时代,( )。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还能够满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正重构物流生态, ,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波及 倍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B. 波及 备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C. 涉及 倍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D. 涉及 备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
B. 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
C. “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 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B. 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还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C. 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而且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D. 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同为“低头族”,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与看书的,社会观感却大不相同。①_____________,后者则常常被看作是热爱学习。②_____________,除了我们这个社会重视读书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考虑在内。手机等电子终端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如果定力不够,很可能接收了一大堆无效甚至有害信息,从负面影响了人的专注力。看书则不然,除了增长知识外,③_____________,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5分)
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江口沉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证实了记载。二期考古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20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发掘文物10000余件,最重要的发现是一枚重约16斤的“蜀世子宝”金印。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的心中有一些
上一篇:
浙江省杭州市开元中学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辽宁湿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南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