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04 2020-12-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4]
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泸州市高2018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 卷 前 考生 务必 把 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 2B铅 笔 将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回答 非 选 择 题 时 ,用 0.5 毫 米 黑 色墨 迹 签 字 笔 将 答 案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写 在 本 试 卷 上 无 效 。
3 .试 卷 满 分 150 分 ,考 试 时 间 150 分 钟 ,考 试 结 束 后 将 本 试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交 回 。
第 1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 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共 3 小 题 ,9 分 )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 种较为独特的 文学体 裁。回文诗充分展 示并 利 用了 汉语以单音节语 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 语法手段 这两大特点 ,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 ,给人以 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 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 文学 色彩 。对于回 文诗 ,不仅 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 文字驾驭 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 其美妙之 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 着中华民 族的无穷智慧。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 至开头一 字, 能够成为另一首 新诗,这样的文字功 力十分 了得 ,这般”文 才”不是 什么人 都敢“卖弄 ”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 它完全 没有艺术价 值。实际上 ,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时期的学者 刘坡公 先 生在 1934 年出版的《学诗 百法》一书中 就指出:“回 文诗 反 复成章,钧心斗角,不得 以小道而轻之 。“当代诗人 、语文教育家周仪 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 艺术价 值,但不失 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 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 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 代就已经形 成,而兴 盛于宋代。 它有 着“反复成章”之 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 回 文 ””就句回 文 ”“ 双句回 文”“ 本篇回文”“ 环复回 文”“ 图形回 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 最难 驾驭 ,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 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宋代大文 豪苏轼 (1037—1101)的《题全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全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 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逆逆绿树 江天晓 ,霜窝红 霞晚日晴 。遥 望四边云接水,碧峰 千点数 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 霞红需需 ,晓天江树绿逆追。清波石眼泉当槛 ,小径松 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捕远 ,倾山雪浪暗随 潮。
苏轼被 贬 出北 宋京城 开封去杭州的路上,游览了镇 江全山寺,并写下 了这首著名的诗 歌。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 鸟,轻盈地飞翔 着“,这是《题全山寺》沿着吟 诵的时间所呈现的 场景 ,描写了全山寺 从午夜到清晨的景 色,体现了黑 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苦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 自皎 洁”,这是《题全山寺》呈现的 真实场 景,展现了全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 色,体现了生 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浏览完整试题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 ,正读倒读慾境不同,可看作 两首 诗。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 江夭破晓的话 ,那么倒读则是 黎明晓日到 渔舟唱晚 。由于构思奇特 ,组织巧妙 ,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 为自然, 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 穷。经典的回 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 ,音顺意通,意境优 美,真是千古奇观 ,实在 令人叫绝。读完它们 ,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 了不起 ,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剧,中华民族的文化博 大精深。
(节选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
1.下列关千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 语语 素为单音节,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这两个特 点。
B.回文诗产生的背景有二:一是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二是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打标点符号。
C.回文诗博大精深,这对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根 据记载,回文诗形成于晋代,兴盛 于宋代,其种类有很多,最难写的是“通体回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 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作 者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贞来证明回文诗有艺术价值。
C作 者例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苏轼这首诗是诗歌中的极品。
D末 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3根 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 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是千古奇观。
C回 文诗本身没有标点符号,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 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 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 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 ”,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 ,结合历 史经验和现 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
根食安全是国 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倘若粮食受制 于人 ,必然被别人 牵着鼻子 走。靠别人 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
根食安全是治国安 邦的 头等 大事。新中国成 立后特 别是 改革 开放以 来,中国人民 经过艰苦卓绝的 努力,用全球不到10 %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 的根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 ”到“吃得饱 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 变。 当然,我们也要 清醒看到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什么时 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 关了。 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 ,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
(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材料二:
农 业农村部 新闻办公 室举 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 报告 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 1.3 亿吨左右的根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 意味着未 来国 家根食 安 全会 出现 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 指出,目前 我们国 家根 食 安 全是 有保障的。我国根 食已经连 续五 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 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 ,人均占有 量超过 200公斤,目前我 们国 家人均口粮 消费不到 150 公斤。
潘文博还指出,粮食 总量平衡 下,结构性 的矛盾 将长期 存在。根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术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术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 了 ,面积稳 定在 6 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 。进口谷 物的 总量偏 少,2019 年净进口谷物是 1468 万吨,占国内的 产量 2%左右。
唐珂指出,我国谷 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 ,更好满足 个性化 需求,多样化 消费 。 针 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 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 1.3 亿吨粮食缺口,唐珂 认 为 ,这应该指的是包括 大豆在 内的粮 食产需缺口,而不是 实际供 给和需求之间的缺 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 了国 内蛋白 饲料和油脂的需求。
(《“十四五”末 或有 1.3 亿 吨粮食 缺口? 农 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 日)
材料三:
表1 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 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悄况
品种 播种面积(千公顷) 播种面积同比涨幅 总产量(万吨)
稻谷 29694 —1.6% 20961
小麦 23727 - 2.2% 13359
玉米 41284 —2% 26077
大豆 9334 10.9% 1810
(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9年数据)
表2 2019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悄况
品种 出口(万吨) 出口同比涨幅 进口(万吨) 进口同比涨幅
大米 274.8 31.4% 254.6 —1 7.3%
小麦 31.3 9.7% 348.8 12.5%
玉米 2.6 110% 479.3 36.0%
大豆 11 —1 4.5% 8851.1 0.6%
(来自农业农村部 2019年数据)
材料四:
我国”舌尖上 ”的浪费触目惊心 ,而餐 桌上游的整个粮食 产后 损失同样 严重。我国粮 食产后 损失到底有多大? 国 家根食局局 长任 正晓近日接 受了新 华社记者专访。
任正晓指出,粮食 从 生产 出未到摆 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 节都 存在损失浪费。 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 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 失浪费总量 达700亿斤以 上。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
8 % 左右,每年因虫霉鼠 雀造成损失400 亿斤以上 。
我国根 食物流方式 落后,散根 运 输比例约为 15 % , 大多采用 包根 运输方式 ,抛洒、遗留损耗 大。 全国根
食企业有近1800 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根食逾 150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根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 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根损失130 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 物价值达 2000 亿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
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 历史性转变。
B 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C.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
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臼、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
B.2019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
C.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鼠低。
D.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 , 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 ,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
6.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 题。
诗意姜桥傅玉善
我们是带着诗意来的,希望在你那儿淘到诗,我们是带着画意来的,希望在你那儿淘到画!姜桥,这名 儿在耳旁熟悉到起 了老茧, 就是没有空去看一看 ,访一访。今天终于依梦而行 ,随大冶作 协一同去那东楚的“周庄”,铜都的“乌镇!
我总以为姜 桥的桥就是那小车大车忙忙碌碌穿过的桥 ,是省道的一块肌 肉,一块骨 骼。姜桥街的街只是省道两旁水泥钢筋构筑的店 铺高楼,如此而已 。 当我们在姜桥 广场下车 ,马上否定 了先前的答案,才明白想象与现 实存在的误差太大。顺着汤汤的 河自东而西 ,岸两边大 凡是古色古 香的游廊,红柱黛瓦,一路都被青石铺就。河堤由麻 花卵石堆砌 而成,色彩斑娴 。碎廊尽处被石栏护着 ,得体大方 ,恰到好处!刷黑了的街道顺栏杆游廊游走,一旁傍水一旁倚着飞檐斗拱的古老楼台,让人仿佛是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诗行间,在梦里 水乡的画册中 ,在斑驳安静的旧照 片 里…… 时光仿佛逆转 ,岁月的碎 片重 回古老明 清。 河和街在 百余未处转个弯弯,在那弯弯上横卧一座 高大 的三孔石桥 ,这才是名副其 实的姜 桥了。
据史籵记载 ,元初十三年(公元一二 六六年),姜公维远,看到散居 于小河两岸居民 ,出入 极不方便 。 为此,他四处募捐 ,终于建成宏伟 大气的 三眼石拱桥 ,接通了南来北 往的动脉。此桥 秀美大方 ,高、宽两丈 余, 长百余尺 ,全由大冶石加 工后 垒砌而成 ,千百年 来,纹丝不动摇。其牢固程度 ,时间可作证 ,其秀美凤姿 ,日月可作证!
姜桥街就是在 背靠楼台的一方 。从别致高雅、店铺林立的建筑群,可以想象这小镇曾经的富庶 ,商贾的殷实,无愧为解 放前大冶南区的 一方重镇 。我们用心一 点能在老墙的裂缝中查找到早期居民的 文明,在某块碎瓦里看到旧时的 星光。古街建筑集各 大流派之 大成,有苏派山水环绕、曲径通幽的典雅 ,有徽派青砖高墙、谨雕精刻的灵秀,有京派高雅脱俗、富裕尊贵的 大度 ,有晋派斗拱飞檐、彩饰全 装的稳重。在古街上,迎面走来挑着竹筐的老妪,晃晃悠悠向前,慢慢悠悠叫卖:西瓜,又香又甜的土生土长的西瓜!那情景恍若隔 世,轻轻地能让人 深入古装电影中的 某段情节 。 忽地小巷上走来一撑花伞儿的 小姑娘 ,带着点忧伤的模样儿,此刻又恰似走进了戴望舒那长长的雨巷……
修桥的姜公早已作古,走在古桥上的不再是元明清代的人,今天走着的是会唱《春天的故事》的新时代 的人。桥在沧桑中见证岁 月的 凤浪云月,街在历 史的流转中记录下沧桑旧事 。尽管那桥 那街都是一 大把年纪了,但还是蕴存着大姑娘般的婉约、清秀、端庄 。那碧水 ,那石桥 ,那飞亭 ,那楼阁 ,那古街 ,那眉柳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走进 了周庄 。
登上楼台,放眼四望,是垄昄上散发着稻香的田园,禾苗正在使劲拔节,赢得的不止布谷的赞美!稻田 间镶嵌着碧碧的荷,白色粉色的荷花袅娜地开着,几只绿色靖蜓从那荷塘那边向我们飞过来,它们该不是来 赶诗会的代表吧?一群鸭子在荷塘自在嬉戏,那鸭子不时侧耳倾听岸上铜铃敲铜铃的民歌: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望着哥哥笑……阵阵鸡呜与狗吠不时入耳,农闲之余的老牛悠然在河滩上自酌自饮……这景致不正是中外年轻人正追捧着的李子染牧歌式的田园凤光吗?
久立于桥上,且听水车的短唱,且听轻凤的长吟 ,那是难能的 享受。一群大鱼 穿越石桥逆流而上 ,那身影是在哪部电影里见过?它莫非是穿过梦境缝隙的大鱼海棠?
我静静地坐在青石岸边,看无意的清浅河水轻柔流去,顺便把手伸入水中,那水流如晃荡的绸缎,净凉 中带着温润 ,让人体味到 玉的质地 ,那贴肤的 亲切与细腻叫人心 惊。我去过周庄 ,那里的 水是不够活泛的 , 总感觉被一层污垢封印着,只有桨橹才能敲出粗糙的纹理,桨橹的声音是沉闷的,总带着莫名的惆怅!
还是美女们飘逸的身影惹眼,撑把花伞儿在凉亭旁留个影,戴上有色镜在凤币桥上拍个照,尽显流年里 的芬芳。男士们在古 木树影下悠闲点着半 支黄鹤楼 ,咬文嚼字的闲篇 里来的 全是灵感!此时此刻 ,年龄没了界限,清一色重返玲珑少年!
什么地老呀,什么天荒啊,当所有的繁华落幕,淡出了荣华与富贵,姜桥,唯有那水还在相伴你的日月, 那街相伴你的过往 。总想找个懂你的人给你写几行诗或谱一 支曲,都没能如愿。但诗意总是会默默流传下去的,或许是那个怀揣琴弦的歌者,或许是那个寡言落魄的文人……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 者满怀期待来到姜桥,感受到了姜桥的诗情画意,认为姜桥之美不亚于周庄,某种意义上还胜过周庄。
B在作者看来,姜桥历史悠久、山水秀丽、入情闲雅,汇集了天下古镇之美,让游人流连忘返,超尘脱俗。
C文 章开篇开门见山,具有较浓的抒情性;结 尾照应开头,以抒 情收束全篇。全文诗情流转,结构完整谨严。
D艺术表达上,全篇既有正面的摹写,也有侧面的比衬;既有面上的概述,也有点上的描绘,手法十分娴熟。
8.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 ,请从“形散”“神聚”两个角度对本文作简要分析。(6 分)
9.傅玉善的散文语言优美雅致,请以画线句子为例,就此作简要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穆赫林,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蓝旗人 。祖琐诺木,为兀鲁特贝勒 。 太祖时 ,从明安来归。积战阀,授二等总兵官。卒,顺治间 ,追谥顺良。再传,子僧格袭世职 ,遇恩诏,累进三等伯。卒,穆赫林袭职。康熙五年, 授 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列议政大臣。
吴三桂反 ,十三年 ,偕都统拉哈达率兵驻防兖 州,旋命移驻 江宁。时耿精 忠叛应三桂 ,大将军康 亲王杰书、将军贝子 傅喇塔讨之。穆赫林率所部喀喇沁、土默特兵赴浙江,与傅喇塔 师会。十四年 ,从攻台州,精忠将林冲纠众万余,列十三寨拒战 。穆赫林督兵攻拔其寨,斩获无算 ,复仙居。
师自黄岩进 ,精忠将曾养性偕叛将祖弘勋据温州分水陆迎战 ,穆赫林击败之上塘岭,得战舰三十余。精忠将彭国明率众五千濒颐江列寨,穆赫林率兵至宝带桥奋击,斩级千余,尽获其枪械旗帜,遂薄江而阵,贼来犯,辄战却之。温州绕城 为壕属殴江,为闸以蓄 水,师争闸 ,贼护甚力,久未能薄城。时康亲王杰书驻全 华, 檄傅喇塔与穆赫林速攻城 。穆赫林言必得大炮乃可克 。十五年 ,上责王贝子等 迁延,师无功 。王因劾穆赫林与副都统 吉勒塔布、提督段应举等违令瞻顾状 ,命事平议 罪。八 月,康亲王自衢州攻克仙霞关 ,精忠降,徙养性、弘勋等至福州,檄穆赫林移师福建 ,驻守延平。
展开余下试题
郑锦使其将吴淑、吴潜自邵武来攻,穆赫林击之浦塘隘口,阵斩其将杨大任等,乘胜复邵武、汀州二府及所 属县。锦屡犯泉州,复侵潮州,穆赫林与副都统沃申、总兵马三奇等分兵 赴之,屡捷。十七年 ,锦犯海澄,穆赫林与海澄公黄芳世率兵迎击于虏腰树 ,战失利,退保海澄。锦复纠众环倡 ,据高阜瞰城中,炮石交下,穆赫林与应举协力固守 ,根尽, 身负重创,未几城陷,乃与应举自经死 。事平吏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 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贯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世宗时,诏与应举并入祀昭忠祠。
(清史稿《卷二百六一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平庋议穆赫林征温州/师尤功守海澄/闻援且至吓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瓜昔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I 贯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
B.事平庋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 贯籍没命淇从子赫达色袭爵
C.事平吱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馆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 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
D.事平吱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且钉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 贯籍没命淇从子赫达色袭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皇帝的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叫庙号。后文的康熙、世宗都是庙号。
B.追谥,死后追加谥号。古代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综合评定后给予的称号称为谥号。
C.都统,官职名。清代时设有八旗,都统为每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兵械及操演训练等事务。
D.昭 忠祠,我国古代为了纪念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 赫林家世显赫,出身高贵。他的祖父归附清太祖后,凭战功被封为二等总兵官;父亲和自己都袭父辈职,后加官进爵。
B穆赫林转战浙江,杀敌无数。他率军奔赴浙江后,在攻打台州、收复仙居的战斗中,他攻陷林冲的营垒,斩 杀了无数敌人。
C穆 赫林温州 之战,受人弹劾。温州久攻不下,皇上责令亲王等转移,大军尤功,亲王就弹劾穆赫林等违背军令瞻 前顾后。
D穆赫林不敌郑锦,城破殉国。郑锦围攻海澄,居高临下炮击城内,城中粮尽,穆赫林身受重伤,与守将应举 一同自杀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州绕城为壕属丽江,为闸以蓄水,师争闸,贼护甚力,久未能薄城。(5 分)
(2)穆赫林击之浦塘隘口,阵斩其将杨大任等,乘胜复邵武、汀州二府及所属县。(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 15题。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全屋里 人。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
年年道我蚕辛苦 ,底事浑身着芒麻 。
【注】: (D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 底事,何事、为何之意。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晓夕采桑多苦辛“紧扣诗题,"晓夕”二 字点明采桑叶的时间,突出了劳动艰苦。
B. 粉色全无饥色加“一旬描写蚕妇的脸色,形象地写出了蚕妇生活的窘迫和困苦。
C.第一首诗语言通俗又略带诙谐,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
D.第二首诗全诗语言含豁蕴籍,情感浓烈悲愤,深刻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15.两首诗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旬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旬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旬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蜀道难》中李白在表达对蜀中惨烈 战祸的猜想后 ,用“ ”规劝友人尽早回家,点
明送别的目的 。
( 2)屈原的《离骚》中“ “两旬写到:穿 戴上多彩的服饰,芳香就更加明显。
(3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里先借荆柯事故以言悲壮之意,接着描写将士苦战场面的两旬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第1I 卷 表达题( 共8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
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 的支撑所在 ,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 所 系。 孔子尚仁,所谓“仁”者就是 、由家及国;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 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 家, 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巷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 在中国人的眼 里,家是 最小国,国是 于万 家。( )。家国同构、家国 一体 ,是中国社会的 组织特征 ,
“ 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 ”,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 困难的思维方式、文明 逻辑。
在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上,每每有”而宅禹迹”“处禹之堵”字样,说明九州一统的观念 。秦始皇统一六国 ,车同轨、书同文 ,开启了中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历 史 中,中华文明与大一统国 家交织互动 ,文明为国 家提供向心力凝聚 力,国 家为文明 庵续、文化繁盛提供 支撑和 荫庇,有人因此将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 悠悠上下五于年 ,不论朝代如 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炎黄子孙的血脉之 中始终流淌着对原 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对多元一体的国 家认同始终召 唤着华夏儿女团结奋 斗。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家护佑国民平安,国民乃家之基石
B.国民乃家之基石,家护佑国民平安
C.国护佑万家平安,家萸定国之基石
D.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绵延不绝 以己度人 根深蒂固 过程
B. 绵延不绝 推己及人 古已有之 进程
C. 源远流长 推己及人 根深蒂固 过程
D. 源远流长 以己度人 古已有之 进程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B.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如何变迁,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索情感
C.无论朝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士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D.不论世事如何更迭、朝代如何变迁,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
上一篇: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