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92  2021-01-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2]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推断题抓不住关键词句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7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推断题抓不住关键词句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似诗,便“非本色”。这是陈师道对东坡词的评价。因为词作为一种新文体,它的文化属性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庶族文化特性,即平民文化属性,更多是表现与再现个体私人生活和个体内宇宙细腻情肠。在气质与风调上,苏轼一部分词不具备这种词的特性,线条粗放,境界疏阔,本质上更接近于诗。
我们检点苏词,可发现苏轼的“似诗”之作有三个特征。一是在价值取向层面,苏词符合主流文化价值取向。传统儒学特别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在内容上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家国怀抱及政治使命感。苏轼将这一诗教要求迁移至词的创作,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二是在审美意义层面,苏词强调作品的阳刚之气,也就是男性美。中国古代诗歌体现出阳刚与阴柔两大审美系统的对立与调和,主流文化往往强调阳刚之气和豪杰之风。苏轼一向反对阴柔艳冶之词,尽管他也有大量婉约词作,但主要词风,表现出对阳刚之美的偏爱执着。三是在表现方式上,苏词以直抒怀抱为主,既少用比兴,又不像柳永那样铺叙形容,而是议论的成分较多,没有词的曲尽其意的婉转韵味。
苏轼词的“士大夫化”,是其词“似诗”的重要因素。苏轼的人生观、思想意志、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都体现了典型的士大夫人格。他从本质上是瞧不起柳永的,也不屑与柳永为伍。他对柳永的不认同,实质上是对世俗与平民文化的不认同。尽管他也肯定柳永有雅词,“不减唐人高处”,但正是他这种对于柳永词中“雅”趣的肯定,暴露出其不满意柳永之“俗”的本质。苏轼的士大夫人格,决定了他“词似诗”的文学创作态度和价值取向。所以王灼在批评那种认为苏词“似诗”乃“句读不算之诗”的观点时,很气愤地说这种观点是中了“柳永野狐涎之毒”。这实际上从另一角度证明东坡词与柳永词疆界分明,是典型的士大夫词,因而得到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定。
(摘编自沈家庄《苏轼“词似诗”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部分词作不具备词的平民文化属性,线条粗放、境界疏阔,其本质与诗相同。
B.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在内容上体现了家国怀抱,符合当时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C.苏轼偏爱阳刚之美,一向反对创作阴柔艳冶之词,他的词作都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
D.苏轼对柳永雅词“不减唐人高处”的否定性评价,反映了他对柳词本质的不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引述陈师道对苏词的评价,引出了对苏词“似诗”这一现象的思考。
B.文章第二段从价值取向、审美意义、表现方式等方面,阐释了苏词“似诗”的特征。
C.文章第三段论证了苏词之所以“似诗”,主要是受苏轼典型士大夫人格因素的影响。
D.文章先提出苏词“似诗”现象,再阐释了苏词“似诗”的特征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拓宽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作的风格,得到了古代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定。
B.苏词多有体现家国怀抱之作,符合传统诗教要求,可见儒学对苏轼创作影响很大。
C.苏轼因为瞧不起柳永,对柳永不认同,所以对世俗与平民文化也持不认同的态度。


浏览完整试题D.苏词士大夫文化属性与柳词平民文化属性的不同,是二人词作疆界分明的主要原因。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抓不住关键词句
在判断推断题选项的正误时,考生要同时关注每一个分句以及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考生在进行文本与选项比对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找错比对的节点,抓住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而疏漏了真正应该关注的节点,这样很容易导致解题错误。
【对策】区分选项,合理推断。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等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考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1.对有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是看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等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是看选项所述的结果、结论等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是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如①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只要……,就……”来表示。②因果关系错乱:因果关系错乱分为两种,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中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错乱。③条件与结果错乱:条件与结果错乱分为两种,一是条件与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但选项却表述为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与结果倒置,当选项的表述中出现条件与结果时,要注意其是否错乱。
2.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是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是看结论(在推断题中,选项中的“结论”没有在文中提及)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如果选项中的某些内容在原文中未直接表述,也不能从原文中合理推断出来,这个选项则属于“无中生有”。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备战2021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