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75  2021-01-0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5]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专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概括要点失当、缺乏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概括要点失当、缺乏整合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三版诊疗方案,并在后面几版不断完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专门设置了中医治疗内容,针对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列出了中医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抗疫实践受到世界关注。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匈牙利卫生部补充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艾瑞•阿扬道克表示:“相信中医药会在匈牙利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
中国及时主动同世界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经验。在一些国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同样发挥着独特作用。据介绍,目前,中国已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并选派中医师前往有关国家支援抗疫。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
材料二:
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症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


浏览完整试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
(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强化中西医结合,积极推广中医药,赢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B.匈牙利是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在抗击新冠之初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的作用。
C.相较西医,中医具有优势。什么疾病都能找到致病根源,并从经典中找到诊疗方案。
D.我们要明确中医和西医的治病方法,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中医的辅助治疗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人使用了中医药,其中湖北省有九成多的人使用了中医药。
B.在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经验方面,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不仅及时主动分享信息,还捐赠药品和器械。
C.临床发现,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中医验方有其独特优势。
D.《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
3.下列表述中,与材料二论述的中医诊疗原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治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
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治病求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D.“多吃杂粮,不生杂病。”
4.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治疗中不断突显其地位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概括题要点适当、缺乏整合
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而实际概括时,考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概括时抓不全或滥加要点,有的概括时缺乏必要的限制。
对于整合文本信息类试题。考生不能的高分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能将提干中的关键词与文本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有效对接而遣漏某些答题区间:二是对信息的筛选缺乏整合或转化,概括语言不够准确。
【对策】
一、梳理段落思路,强化概括能力。
1.全面准确地抓住文本要点,不缺漏也不滥加。概括, 就是归纳总括,把文本内 容的要点归结在一起。概括能力对考生解答试题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例如一道高考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他连续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每一口没有找到水的井下其实都有水。考生往往只看到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事,而忽略了另一个要点:干任何事都有一个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 概括材料失误,立意就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对文本的概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材料,做到滴水不漏,全面准确把握事物特点、文本内容,既不能漏掉也不能滥加。
2.要注意概括是否具有准确的限制。这种限制, 有范围的限制,如“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全体”等;有态度的限制,如“肯定”“可能”等,还有其他如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3.概括是否准确,可采用反向验证法。通过反向验证, 看看这个概括是否能准确囊括它所指向的内容:通过验证句子中的指代性内容,看与指向的内容是否有缺失和超出的现象;通过验证句子的修饰语看它对所指向的内容是否进行了恰当的限制。
二、揣摩出题意图,归纳、整合信息。
1.认真审题,确定筛选方向。对这类筛选并需要整合信息的题目,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翻越的第一道障碍是审题,信息整合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抓住题干里的关键词,更需要仔细思考出题者的意图,发现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链,开拓答题思路,找到答题的方向。
2.整合信息。整合信息,就要有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意识,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提取信息上。从题干中提取的信息是表面的、肤浅的,必须自觉地将提取、理解、储存的信息作为加工改造的原料,才能针对题目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3.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运用。有时候考生 需要对原始的、粗糙的信息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挖掘,并进行合理的转化。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展开余下试题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
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他还说,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
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B.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 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
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
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任选两种,分点简要说明。
5.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二次元是一个ACGN[注]亚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于日语的“二次元(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维”。次元即维度的意思。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二次元就是指以动画、漫画、游戏等非写实画面构成的作品,它既区别于“一次元”——以文字为表达形式的作品,又区别于“三次元”——真人电视剧、真人电影等以真人表演写实画面构成的作品。还有一种“2.5次元”,即真人表演与人造动画合作作品,以及由ACGN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Cosplay(角色扮演)被认为是“2.5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次元”还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指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用各种憧憬的体现虐袭观赏者的视觉体验,本质其实还是三次元世界的人类心中模糊的对梦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二次元在ACGN文化圈中广泛被用作对“架空世界”或者说梦想世界的一种称呼,但ACGN并非等同于二次元。
注: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网络小说)的合并缩写。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二次元”概念条目)
材料二:
在日本学者大塚英志通过考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亚文化现象,指出以“角色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是建立在“动画——漫画想象力”之上的文学类型,是对于动画、漫画进行描写的文本生产。诚然,二次元文化符号本身的表现方式与内容中多出现的魔幻、科幻等元素很容易让研究者误认为二次元文化在本质上即是“虚幻”的,是不能反映现实的文本。这种说法显然值得商榷。二次元文化的根基——日本动漫在产生初期,以《桃太郎海之神兵》为代表的一系列动漫片即裹挟着特定的政治含义;而在当代的二次元国创中,写实性要素为卖点的动漫作品如今亦不少见。例如,以《我是江小白》为代表的系列现代城市动画作品,不但以初入职场青年人的困惑与成长为主题,甚至通过美术的方式精确再现了重庆的城市风貌。可见,二次元世界中固然存在虚幻,但也不能否定其对于现实的指涉能力,正如诸多日本研究者提到的战后日本动漫所表现的“阿童木问题”:以一个不能成长的身体(阿童木的角色)来表现生老病死的社会现实性。


展开余下试题由于二次元符号本身所具有的再现与阐释之间的二义性,使其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呈现了多层面的含义。这种多层面性已经不能简简单单将其定义为“虚构”抑或“现实”,而正如电子游戏研究者艾思宾•阿塞斯(Espen Aarseth)在讨论电子游戏的真实与虚构时所提出的,将游戏视为传统文学语境之下的虚构并不符合数字时代出现的新状况,游戏中所出现的客体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并不完全真实也不完全虚构的中间状态。对于这一中间状态的归属,从米尔格拉姆(Paul Milgram)与岸野文郎所提出的“现实—虚幻”的连续轴来看,在当下的数字环境下,虚幻与现实分别处于轴线的两端,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与“增强虚拟(Augmented Virtu-allity)”均处于“混合现实(MixedReality)”的状态。由此来看,二次元本体所表现出的无疑具有一种“混合现实”的特征,其既可以通过符号形态引导受众、使其对表征背后的现实狂热;又可以看似再现世界,但却使得受众仅仅沉溺于虚幻快感之中。毫无疑问,与其个别讨论二次元内容所具有的现实抑或虚幻属性,不如以“混合现实”的方式去定义二次元的本体更为恰当。
混合现实不单单限于文本之中,亦存在于认识论体系之内,这种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意义建构或因二次元文化的社会背景而造就,或由于二次元依赖于媒介使用而产生。换言之,二次元受众不仅在解读二次元的文本,也在消费之中重新发现自我、以现实的维度对其文本内涵进行重新建构。
(摘编自张路《从“符号”到“世界”:二次元文化的审美路径》)
材料三:
我国的二次元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2017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亿人,核心二次元用户0.8亿人,泛二次元用户2.3亿人。“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二次元文化企业在借鉴他国优秀动漫作品时,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以创新为动力,将本土文化植根于人物设定、背景设定、世界观、文化内涵等,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二次元文化作品。学校和家长要帮助青年学生理解二次元文化,对二次元文化中侵蚀心理健康的成分予以摈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也要重视新兴文化,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摘编自陈宁《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次元以非写实画面为主要表现形式,其视觉体验虐袭观赏者,架空了三次元世界。
B.由ACGN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是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
C.材料二认为二次元世界呈现出一种“混合现实”的特征,能够让受众重新发现自我。
D.材料三指出我国青年被二次元文化侵蚀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必须予以摒弃。
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小说”是建立在“动画——漫画想象力”之上的,这种文本能否反映现实值得商榷。
B.艾思宾•阿塞斯认为电子游戏不属于传统文学语境之下的虚构,而是处于真实与虚构之间。
C.二次元文化是新兴文化,对青年的影响不断加大,应该在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加以引导。
D.在借鉴二次元文化的优秀成果时,还要将本土文化植入其中,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
8.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其超越时空的弹幕功能构建出一种共时性关系,其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预示着二次元亚文化将成为时代主流。”
B.“二次元文化中‘萌’‘腐’‘虐’‘燃’‘佛’等标签化的审美情趣,正是文化符号背后二次元受众‘丧’的现实表征显现。”
C.“二次元世界与现实世界是无法调和的二元对立世界,很多二次元受众往往因逃避现实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D.“二次元文化表现的内容并不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描写,但其基于动漫的独特的‘语言方式’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隐喻功能。”
9.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10.面对“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如何引导青年群体正确对待,请结合材料三简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是属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高光时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教育、医疗等配套工程开工,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第一批市级机关已正式入驻,通州区也进入了城市副中心的时代。
通州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2200多年的建置史。京杭大运河从这里起航,多种文化和资源要素交汇流通,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水陆都会和商贸重镇。燃灯佛舍利塔、三教庙、大光楼、曹雪芹墓等一大批历史古迹和遗存,让通州散发着古老和迷人的魅力。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建设中,还发现了始建于西汉初年的路县故城遗址。
通州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天津、河北交界,作为北京城的“东大门”,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交通节点,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这里交通十分发达,距长安街20千米,15分钟可到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可到达北京新机场,1小时可到达雄安新区。
通州是美丽的滨水生态城区,多河富水,是北京流域面积最广的城区,也是北方不可多得的内陆水城。这里有万亩森林公园,绿带环绕,蓝绿交织,水城共融,鸟语花香。
通州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域面积906平方千米,境内一马平川。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155平方千米,通州境内产业园区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
早在1993年,通州镇就被定位为北京14个卫星城之一。2005年,通州新城被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中心城区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2010年年底,北京市委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际新城”。
一路走来,通州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直至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主导职能包括行政、居住、商务办公等,通过优化交通路网、配置优于中心城区的公共设施、绿地环境等,吸引人口到通州就业和生活。
按照新的定位,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要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还要带动北京整个东部地区,乃至北京和河北地区的协同发展。目前,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香河县)正在统一规划,统筹推进。
建设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根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