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59  2021-01-0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观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象所呈现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是以“象”为载体、以“意”为主导的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意象。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普遍看法。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以汉字为载体和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感性生命的存在,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中国戏曲艺术是诗、舞、乐与舞台表现的有机结合,它不像西方戏剧观那样以演员角色为中心,而是以舞台形象创造的美、所达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为中心,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重视抒情写意,所以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造意象的艺术。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是一脉相通的,它们的核心范畴都是“意象”。
B.中国传统美学以“意象”为本体,而西方美学却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
C.中国戏曲艺术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戏曲中的诗重视抒情写意。
D.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艺术,没有西方艺术的形象模拟,而是以形写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比较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美学界有关“意象”理论的不同之处。
B.文章引述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的看法,论证意象与艺术实践之间密不可分的观点。
C.文章列举中国的书法、戏曲艺术、音乐等的特点,论述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差别。
D.文章的第三段,先总说,后分说。分说部分从诗学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有详有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象”概念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从西方输入的。
B.中国古代的人尚象重象的思维是一种崇尚形象思维、不崇尚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
C.“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明中国美学将美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D.从中国书法的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书法是一个意象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本报讯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教育已发生深刻变化。”近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论坛上,国家教育体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延保的开场演讲,直击会议主旨——“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
与此呼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的发言,也引发了与会者饶有兴致的关注与讨论。“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这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共享课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丁钢认为,共享教育的提出,更多是强调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多关注非系统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成为一种可自由获得的生产资料,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专家断言,未来三五年,学校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办学体制上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不限固定学习场所;在教学结构上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重建课程体系。这些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今后的智能学习过程中,定制服务不再是难题,‘有教无类’能够真正实现。”
教育的作用始终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彰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这没有办法按图索骥,只有在未来的实践进程中才能够创建。
(摘编自时晓玲《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
材料二:
未来几年,共享教育将成为一股巨大的新动能,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不足等,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
记者走访一些农村学校发现,硬件设施都不错、但软件建设跟不上,网速慢、网络不畅通,导致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率低,时常遇到这边的教师已经讲完了一个知识点,那边却因网络“卡壳”还没有听到。“学校现在是10兆、50兆宽带,不能满足授课需要,希望能提高到100兆。”相关人士如实说。
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存在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现象,部分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学校只抓项目建设,不重视应用效果,不想用、不会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据反映,目前,宁夏各级各类学校有3406所,进入在线课堂平台的不到十分之一。
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应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应当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输送到网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一位副厅长说。
(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
“随需所获,学以为己”,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
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段和方法,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与共享。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契合。
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共享教育体系下,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个性化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流动的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
(摘编自丁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发生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教育与中国未来”论坛上,很多专家各持己见,畅所欲言。
B.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而为了发挥共享教育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让其服务于全人类。
C.共享教育有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然而受制于经费不足、设施不足等因素,我国一些地区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
D.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学习者可以“随需所获”,同时每个学习者也是“学以为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就无从诞生和发展。
B.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教无类”能落到实处,不同类别的人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C.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制作网络课件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供其他教师共享。


展开余下试题D.作为新生事物,共享教育未来会获得蓬勃发展。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被弱化,使用权被突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大大提高。
6.在共享教育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粒儿
冯骥才
粒儿是刘八的闺女。
刘八因说话磕巴,人称刘磕巴,他老婆没了,和女粒儿相依为命。他在三岔河口开个小吃铺,只卖一种吃的——嘎巴菜。
粒儿打小眼睛刚看见桌面时,就帮她爹端碗扫地,搬凳挪桌,张罗客人,一直忙到了十九,还在忙。现在忙还为了一件事,为了自己的嫁妆。邻家一位教私塾的郭先生,看粒儿这姑娘好,能干、乖巧又实在,要给儿子娶过来当媳妇。郭先生知道刘八的家境差,不叫刘八花钱,可嫁女哪能没有陪嫁?这就得拼力气干活,多赚点钱。
嘎巴菜不过是把煎饼切碎煮了,上边放些佐料,可天津人做小吃很用脑子,东西不贵却好吃解馋。刘八这小吃店虽然连个名号也没有,整天人来人去很少闲着。河边都是船工脚夫,饿了就来要一碗,热热乎乎,连嚼带喝,有滋有味,吃饱便走。
一天,来了两个穿长衫的人,这种小摊小铺很少来这种打扮的客人,衣衫讲究,细皮嫩肉,举手投足都斯文,尤其那略高略瘦的一位,眉清目朗,脸上带笑,还向四边看个不停,看什么都新鲜好奇。瘦高这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时而打开,时而合上,檀木扇骨,丝线穗子,一面题诗,一面有画,挺讲究。
两人进了店铺择了靠外的一张桌,粒儿立刻像只小鸟飞至桌前。问他们吃什么吃多少。执扇这人抬眼一看粒儿,眼睛一亮。粒儿是人见人喜欢的姑娘,别看不是大家闺秀,不是金枝玉叶,却清纯得如小花小树,小兔小鸟。看这姑娘的长相,应是地道的天津闺女,谁有弯弯眼角,鼻儿微翘,下巴略尖,透出一点江南模样。人说粒儿她娘是扬州人。
两位客人刚点了吃的,粒儿即刻把嘎巴菜送来。执扇那人问她:
“姑娘,我看你这儿人来人去,每人要的东西不同你都记得一清二楚,不会乱吗?”
“我爹说,用心就乱不了。”粒儿说。
执扇人点头说:“这话说得好。”顺口一吃,便说,“你家这嘎巴菜味道特殊,比我上次在城里吃的好得多。”
“是我爹做得细心。米浆要熬得稀稠合度,煎饼要烤得只焦不糊,葱花、菜叶、辣椒,都是我爹精选的,你们要吃着哪点不对口,我去跟我爹说。”粒儿说。
“难怪你爹,这点小吃还这么用心用力。”
“我爹说,东西不贵,口味就更不能差。差了就等于骗了人家钱。”
粒儿说完,一笑便去,却叫这执扇人十分感叹。真正的好人原来都在民间。
一会儿两人吃完,执扇人叫同来的人掏出二十个铜子儿码在桌上。粒儿来收碗敛钱,一看这么多钱,是两碗嘎巴菜的十倍,慌忙摇着两只又厚又红的小手,连说不能要。
刘八来了也是摇手不要。他是磕巴,愈急愈想说,就愈说不出话来。执扇人忽问刘八:“粒儿这名字特别,为什么叫粒儿呢?”
粒儿眉头皱起来,似有难言之隐,但对方诚心问,她还是说了出来。原来她娘生她时是难产,肚子里没食,身子没劲,眼看她要憋死在她娘肚子里。多亏她爹从锅底抠下一些饭粒,塞在她娘嘴里,才把她生出来。完事她娘力尽气绝。她爹感谢那些救她一命的饭粒,便给她取名粒儿。
粒儿说到这儿,已哽咽无声,流下眼泪。
执扇人动了性情,便对刘八说:“我喜欢这孩子,收她做干闺女了。以后你们碰到什么难,自管来找我,你们就去京城找台阶最高的房子,找到台阶最高的房子就找到我了。门口的要是不让你进去,你拿这把扇子给他们看——”他把手中那把金贵的扇子递给了粒儿。
一年后,粒儿没嫁,还没凑上嫁妆。爷儿俩再三合计后便去了京城,终于数到一座台阶最高的深宅大院。门口站着不少执枪挎刀的兵。守门的官兵收了折扇,问清她在京城的住处,叫她回去听信儿。
爷儿俩在小客栈等到第三天午,还是没信儿,出门吃饭回来,客栈老板却迎上来问他们在京城惹了嘛事。再一说,原来刚刚来了四个官差寻他们,嘛事没说,可样子挺凶。
爷儿俩从没惹过官,一听不好,浑身发凉,赶紧退房回津。
到家听邻居说,头一天县衙门也来人找他们。
刘八说,一个人好躲,两个人难藏。粒儿姑姑家有个表姐出家在西城外一个小尼姑庵里,四边是水,很是清静,便把粒儿送到那里躲一躲,自己藏身到芦台镇一个远亲家中。
据说一天忽然有一帮官家的人,打鼓敲锣,到西城外小尼姑庵,在门前起梯子给小庙挂匾,木匾青底金字:皇姑庵。
庙门“吱呀”一开,打里边走出一个剃度过的姑子,四十多岁,穿一件素色袈裟。她说那个叫粒儿的姑娘在这里借宿几天,便被她爹接走了去了哪里,只有天知地知。
从此,这小尼姑庵倒有了“皇姑庵”一名。
(摘编自《收获》2020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粒儿的身世和从事的职业,交代了故事的缘起和叙述对象,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小说叙述了粒儿的婚姻情况,可以看出穷苦人家的女孩必须要为自己的嫁妆拼命赚钱,否则难以被夫家接受,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
C.客栈老板说官差“嘛事没说,可样子挺凶”,既暗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也表现了世人的冷漠。
D.小说详细介绍了民间特色小吃“嘎巴菜”,通过吃“嘎巴菜”引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权贵之人的伪善。
8.结合小说概括“执扇人”认粒儿做干女儿的原因。(5分)
9.本小说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中的一篇,有人评论“充满传奇色彩”,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十一年,高后诛淮阴候,布因心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赫恐,称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
反书闻,上乃贲赫,以为将军。
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奈何?”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①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上遂发兵自将东击布。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史记·黥布列传》,有删改)
【注】①重:重,此指贵重财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
B.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
C.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
D.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阴侯,指张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
B.万乘之主,指大国的国君。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C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
D.千户,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黥布惊恐于淮阴侯的被杀,暗中令人部署军队,后来又怀疑宠姬和中大夫贲赫与朝廷勾结,便要逮捕贲赫。
B.朝廷派人暗中调查黥布的谋反传闻,黥布认为自己的举动已经败露,便杀了贲赫家人,公开起兵造反。
C.针对黥布造反,汝阴侯滕公曾问计于门客薛公,并对薛公关于局势的见解极为欣赏,滕公因此向高祖举荐薛公。
D.面对汉高祖刘邦的征询,薛公分析黥布可能采取的三种策略及其结果,并胸有成竹地断定黥布会采用下策。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5分)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用字精炼,“二月”“五月”极言时间之早,“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农民的辛酸。
B.第三、四句写农民生病,濒临绝境,无钱医治,只得剜去心头肉来疗眼前疮。这样,其实是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
C.“君王”之“烛”只照地主豪绅,不涉及逃亡的农民,反映出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
D.本诗内容丰富,把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描写得历历如绘,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15.本诗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与成语“格格不入”意思相似,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直接点明羁旅漂泊之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暗写愁绪无法排遣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来,邹忌做出两个举动,这之后认识到妻、妾、客称赞他都是源于各自所需。邹忌做出的这两个举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纪录片创作中,航拍已从________的“奢侈品”成为一种常态化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什么才是好的航拍?除了精美的构图与画质之外,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必不可少,这也是纪录精神的应有之义。在湘西,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使凤凰古城扬名于世,航拍镜头于沱江的烟波中勾勒出偏远边陲的景象,________。今天的凤凰已成为一座度假天堂,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旅行者,飞机场将其与外界紧密相连。纪录片用这样的对比提示着,身处都市文明的人们仍然需要湘西的青山绿水、吊脚楼,因为那里________着《边城》中所描述的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憧憬。湖湘文化的担当与沉思,均________于天际遨游之中。《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传达着精神动力。它以鸟瞰影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一个精彩的索引,壮阔的航拍被赋予了人文内涵,(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高在上 别有洞天 寄予 流淌
B.高高在上 别具匠心 寄托 流动
C.高不可攀 别有洞天 寄托 流淌
D.高不可攀 别具匠心 寄予 流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吸引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影像之中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
B.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的影像,吸引着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
C.观众被吸引潜入影像之中细心品味,因其饱含了文化自信的表达
D.影像之中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引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图景,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动力。
B.《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动力。
C.《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图景,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传达着精神动力。
D.《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源源不断地为今日中国的发展传达着精神动力。
20.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横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①________________?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②________________。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但就算一天做到一百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个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③________________。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儿,而是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7月26日,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是一架名副其实的“国产大飞机”,其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飞机机体结构、动力装置和主要机载系统100%由国内配套,包括4台涡桨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鲲龙”AG600可在陆地机场和水面起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蛟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