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3  2021-01-0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3]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赤峰二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①,到内地支盐行销。不少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在当地的经商活动。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及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仍踊跃捐资捐物。
  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徽州人不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接物,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如婺源②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
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子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徽州商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徽商义举捐赠。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他认为应该让老百姓度过灾荒,重新复苏,这才是大利。  
徽商多“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至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
  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对于自己主持的商务如此,对于代他人主持的商务亦如此。这种敬业精神对于徽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①盐引: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②婺源:婺源县当年归安徽徽州管辖,如今已划归江西管辖。
(节选自洪永平 裴德海《弘扬徽商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1.下列关于“徽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帮是我国历史上旧徽州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兴盛时间长且推崇文化。
B.从明朝建立之初直到近代,徽商在朝廷号召之下全力支援朝廷守卫边疆。


浏览完整试题C.徽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商业道德体现了朱子理学中的“诚信”理念。
D.徽商多崇尚文化,有的努力让自身具有儒者气息,不少人捐资办学振兴文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采用并列结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至今论述了徽商精神的几个特点。
B.文本重点论述了徽州商人的商业文化精神,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一些徽州文化。
C.文本立足于“徽商”对其概念及特点进行了论述,从中可见作者“弘扬徽商精神”及“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立场。
D.文本利用婺源茶商朱文炽标注“陈茶”、徽商胡荣命断然拒绝他人以高价租赁自己茶肆名号的例子,形象鲜明地再现了徽商的“诚信”经营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要弘扬徽商精神,就不能忽视徽商那热心公益、诚信为本、重视文化素质等优秀思想文化。
B.古代徽州的文化受到朱熹理念的影响较深,“礼义、诚信”也都被徽州商人奉为圭臬。
C.徽商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资本雄厚的商派之一,也得益于其诚实守信、贾名儒行和执著专注等文化特性。
D.“商人重利轻别离”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哀怨,但这也恰恰是徽州商人对事业的执著和专注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从表情包的发展来看,字将式、颜文字,Emoji和QQ表情包的情感表征比较直观,是对人表情、肢体特征的模仿,主要表达和反映人们的情感。而动漫和真人表情包构成较为复杂,通过各种拼贴、同构、戏仿等手法实现各种形式的混搭。既可为单纯的图像,又可为“图像+文字”的多模态话语;既可以静态,又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正如赵爽英所言,表情符号的发展经历了传达表情、表达情绪以及陈述情节等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表情符号的象形意义逐渐淡化,象征意义日益突出。表情包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是与霸权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主导文化相对的边缘文化、附属文化、次元文化,具有天然的抵抗性。亚文化通过抵抗和挑战主流文化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尽管这种抵抗是仪式性的,但却能调解社会矛盾。
(摘编自谷学强、张子铎《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
材料二:人们所说的表情包,主要指用于表达情感、情绪与态度的图片。表情包可以是简单的图形符号,也可以由真实人像、动漫人物、动物、自然景色等构成,有时还会辅以文字,包括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的表情包以多种元素组合的方式呈现。表情包的意义与作用,也从早期单纯的情感表达,走向多样化。这使得表情包有可能成为各种群体的标签,以及社交互动中的面具。
今天各种社交平台自带的基本表情符,是平台专业生产者提供的,它们采用的是某些通用编码规则。但是,当表情包生产者走向多元,表情包被赋予了人际交流的情绪表达之外的更多功能时,多数表情包往往会被添加一些其他编码元素或规则。既有一般的虚拟表情的编码规则,也有阶段性或群体性文化的编码规则;而在每一个使用情境中,使用者个体也会在其中加入个人规则。因为有些规则并非是普适的、主流的,而是小众的,甚至是个人化的,这些非大众化的规则为某些表情包设置了加密“门禁”,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到它们的深层意义领地。
(摘编自彭兰《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
材料三:网络空间的表情包并未许诺言行一致,“言过其实”才是真正的可乐之处。统计与分析表明,人们往往乐于将种种有趣的表情赋予小动物,猫、狗、兔子、公鸡、鸭子均是表情包队伍之中的常客。熊猫虽体量庞大,但性情温顺,不具攻击性,无妨与小动物为伍。小动物的特征即是“萌”,一只公鸡拖一柄缺口的菜刀气势汹汹地夺门而出,谁也不会被这种表情包吓住。没有人觉得强敌将至,如此装腔作势无非博人一粲。
事实上,表情包这种修辞方式无法扩展到某些举足轻重的文本。人们很难想象,哪些表情包可以插入蓝皮书、白皮书或者鉴定一个人品行的档案材料。哲学著作大门紧闭,社会学论文或者教科书拒绝联系。在目前,这种修辞方式仍然与文学存在很大的距离。这时,人们不得不意识到,这种修辞方式仅徘徊于文化的边缘而无法进入正统的思想和学术。
(摘编自南帆《微信表情包:网络空间的一种“软性”符号》 )
4.下列对材料中“表情包”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情包类型多样,有字符、颜文字、Emoji、QQ表情包、动漫表情和真人表情包等。
B.表情包组合形式多元,既有单纯的图形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加上文字的多模态话语。
C.表情包由表情、肢体特征、真实人像、动漫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色等多种元素构成。
D.表情包意义多维,象形意义和象征意义互为补充,传递情感、陈述情节又隐喻社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亚文化通过抵抗和挑战主流文化来证明自己与霸权文化、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立性。
B.社交平台自带的表情符采用通编码规则,不带有阶段性、群体性文化或个人编码规则。
C.非普适、非主流的、小众的、个人化的非大众化编码规则,使大多数表情包的意义复杂。
D.猫、狗、兔子、公鸡、鸭子等动物是表情包中的常客,因为人们喜欢比自己弱小的动物。
6.有人说表情包盛行是“向文盲无知时代的倒退”。根据材料,列举反驳这种观点的依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展开余下试题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决定去森林里砍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份,也推动了情节的合理发展。
B.“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画面看似滑稽,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马可瓦多的同情,值得深思。
C.作者写作时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本文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
8.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牟子才字存叟,井研人。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入对,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理宗顾问甚悉,将下殿,复召与语。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左丞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迁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独相,亟请外,通判吉州,转通判衢州。后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逾年,迁太常博士。升兼侍讲。御史徐经孙劾府尹厉文翁,不报,出关,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绍兴府,又缴其命。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行。帝曰“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丞相欲改则自改之。”乃已。明堂礼成,帝将幸西太乙宫款谢,实欲游西湖尔,子才力谏止。皇子冠,面谕作乐章,礼部言:“古者嫡子一醮无乐,庶子三醮有乐,用乐非是。”子才言:“乐章乃学士院故事,况面谕臣,不敢不作。”诏从之。升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前是例兼提领江、淮茶盐,子才以不谙财恳免。至郡,首教民孝弟,以前人《慈竹》《义木》二诗刻而颁之,间诣学为诸生讲说经义。修采石战舰百余艘,造兵仗以千计。召入对,权工部侍郎。时贾似道自谓四方无虞皆其力,故肆意逸乐,恶闻谠言。子才言“开庆之时,天下岌岌殆矣,今幸复安。不知天将去疾,遂无复忧耶?抑顺适吾意,而基异时不可测之祸也。奈何怀宴安以鸩毒,而不明闲暇之政刑乎!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帝曰:“非卿不闻此言。”宣坐赐茶,间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里疾苦对,帝顰蹙久之,即兼侍读,寻擢权礼部尚书。每直,辄召对内殿,语至夜分,或就赐酒果。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B.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C.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D.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等,后世沿设。
B.孝弟,即孝悌。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朋友同辈之间的友爱。孝悌是中国文化精神,文中“孝弟”与《孟子·梁惠王上》中“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孝悌”同义。
C.东宫,是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汉代长乐宫称“东朝”,又称“东宫”,太后所居,因以借指太后。文中之义为前者。


展开余下试题D.致仕,即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代官员想退休必须再三恳请君王批准,因而退休又被形象地称为“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牟子才有才华,深得君王赏识。入朝奏对,得到理宗皇帝反复询问政事;度宗上位前,总尊称他为先生。
B.牟子才讲原则,认定之事绝不更改。他撰写的贬官文书多褒语,皇帝和丞相先后向他提意见,他也坚决不修改。
C.牟子才为官清廉,绝不贪财。他以集英殿修撰身份担任太平州长官,却不愿意兼任领江、淮茶盐等多财的官职。
D.牟子才为官正直,敢说敢做。贾似道自恃功高,牟子才对他的一些做法直言不讳地进行了批评,得到皇帝赞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贾似道自谓四方无虞皆其力,故肆意逸乐,恶闻谠言.(5分)
(2)宣坐赐茶,问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里疾苦对,帝颦蹙久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①。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六郡雄:原指六郡一带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这里立功的赵充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一二句暗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犹”“复”表现了离
别的依依不舍。
B.诗歌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三河道”,抒发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惆怅心情。
C.诗歌第四句用西汉时在边境立过功的“六郡雄”赵充国典故,对友人寄托期望。
D.五六句虚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横”“接”两字写出了山隘险峻,地理位置重要。
15. 诗歌七八句用典,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也用了相同的典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请分析两首诗用这个典故,在表达的情感方面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大鹏腾空万里而飞向南方大海凭借的条件是“ ”,如果“ ”,则鲲鹏这种大鸟恐怕也难以展翅翱翔。
(2)《虞美人》中,词人李煜遥望金陵,展开想象并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小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 ,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 ”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大相径庭 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B. 大相径庭 鞭辟入里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C. 泾渭分明 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D. 泾渭分明 鞭辟入里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B.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C.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虽然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D.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即使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19. 根据语境,不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项是(3分)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D.“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的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地支”来表示____,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立竿”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_____”,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日晷计时简单可靠,却存在连个缺陷:一是日晷依赖阳光,______,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发布公告,称为丰富学生选择,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术和学生交流,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将有工业系统概论、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等12门优质本科课程向北京大学本科生开放。同样,北京大学也将有社会博弈论、公共财政学、发展心理学等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程向清华大学本科生开放。清华大学规定,学生所选的北大课程的学分计入学校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北京大学则规定,因清华大学的成绩是等级制,选课同学取得的等级制成绩将按转学分的规则由系统自动计入成绩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赤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