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七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往往仅停留于文本的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 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简单粗暴,或刻薄抬杠,或恶意诋毁,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想要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地说,它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如何质疑,即“会提问”,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二是如何判断,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批判性思维就可以表述为: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得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指“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有两个层次:有能力和有心智。首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移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师,其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的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HEI ghten 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与 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中国高考语文题中也有类似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题目。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中的统计学家沃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他在统计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幸存者偏差”的概念,那就是我们只看到能够从战场飞回来的飞机,而看不到那些被击落没能飞回来的飞机。所以只依据“幸存者”数据做出判断是不准确的。这就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 但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在能力层次之外,批判性思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了能力,是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当它作为一种心智模式时,更多的则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有关“how”的问题,多属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而有关“what”和“why”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它也可通过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不变型心智模式”(固定思维)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开放思维)。后者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批判性思维教育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但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说:“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警觉。”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论,更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网络时代,保持生而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北京日报》——《批判性思维多是建设性的》2019年9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一种高端思维,批判性思维都以大胆质疑为起点,最终指向有说服力的解答和判断。 B. 批判性思维具有可迁移性,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因此它能引导人们探索思维盲区。 C. 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逻辑学、统计学等进行训练,而不必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 D. 批判性思维心智模式比能力层次更具自主性,它能通过感悟、启发等方式而非训练习得。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针对网络时代人们阅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鲜明地提出论点,使立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 文章从能力和心智两个层次来阐释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特征,两个层次并行展开,论述详尽。 C. 文章列举美国ETS和GRE试题,与中国2018年高考题类比,论证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可测性。 D. 文章最后强调当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迫切性,与开头一段相呼应,使全篇论证结构紧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沃德的经验启示我们,批判性思维的真谛在于要获得正确的结论就必须注意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B. 遇到问题时刨根问底,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会提问”“会解答”的特征。 C. 基于网络时代表层化阅读现象的普遍性,批判性思维教育应当在能力和心智的培养上狠下功夫。 D. “批判性”与“批判”不同,鲁迅《拿来主义》具有批判性,契诃夫《套中人》则是对现实的批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来自国家民政局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 这一趋势并非中国大陆独有。台湾媒体报道,2012年台湾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为939万人,占总人口约42%;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终身未婚男性比例将增至30%,而女性则增至23%。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图一:2013年20-59岁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及结构 图二:单身女性幸福感来源 (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亦舒在小说《我的前半生》里说,婚姻仍是最体面的制度,她笔下的罗子君离婚后,用再婚重启后半生。尽管亦舒被新女性尊为师太,但距离小说出版不过短短十年,新女性却已升级换代,更为果决。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着重提供的一个思路是:在人类社会中,家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是经济功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工作收入使她们更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附身于一个家庭才能生存。如此一来,当家庭产生的最大意义消失后,这一社会单元本身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四: 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范围的独居人口的增长?除了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福利,独居人口异军突起地激增,来源于世界性的历史文化转变——社会学的创始人爱弥尔·涂尔干称之为“对个体的宗教崇拜”。根据涂尔干的观点,个体崇拜产生于传统的农村集舍向现代工业城市发展的过渡期,当个人主见被称为“一种宗教式的实体”,因而具有了比群体更神圣的意义。作为一个主要创作都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涂尔干无法预见身后激进的经济个人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艾茵·兰德、玛格丽特·撒切尔等诸多人物纷纷宣扬的个人主义;涂尔干也同样无法认同这些人物的观点:将个人从国家中解放出来,是创造财富和共同利益最有效的方法。但涂尔干也绝非一个完全的悲观主义者,他提出,现代社会的劳力方式,将会自然而然地让人们聚集在一起。毕竟,个人主义只有在得到现代最核心的社会制度——家庭、经济以及国家的支持下,才能成就所谓“独立”与“解放”。这便意味着,所有个人主义者都拥有清晰的利己主义,并聚集起来以达成公共利益。 (摘编自[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图中未婚人口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最终趋同。 B. 稳定的工作、健康的父母是单身女性幸福感的两大主要来源。 C. 总体而言,各个年龄段的男性未婚人口总数均多于女性未婚人口。 D. 拥有稳定的工作,将有助于单身女性实现独立和个人价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 单身者日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据预测,到2030年,日本终身未婚男比例的增幅高于女性。 B. 克里南伯格认为现代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后,家庭存在的意义将会逐渐消失,家庭这一社会单元在未来会岌岌可危。 C. 由于个体崇拜是从农业集舍向现代工业城市过渡的产物,因此个体比群体具有更神圣的意义。 D. 与激进的经济个人主义不同,涂尔干不认为将个人从国家中解放出来,是创造财富和共同利益的最有效方法。 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年我国单身女性人口增加的原因。(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流泪的故事 胡 平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 我接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 “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搂住,“再跟妈亲亲,妈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
展开余下试题 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号啕大哭起来,我一面吩咐司机开车,一面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 妻子辞别人世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封家书,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只有背面注有日期。我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我们的雯雯听: “心爱的宝贝儿,我的小雯雯:你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每天都想,妈妈是在国外给雯雯写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最后一句是:“妈妈抱雯雯。” 这些信整整齐齐地包在一方弥漫着爱珍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共有十七封,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收到”其中的一封。信里爱珍交待我们按季节换衣服,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等。读着它们,我的眼眶总是一阵阵地发潮。 当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时,爱珍的温柔话语和口吻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小时。逐渐地,我和孩子一样产生了幻觉,感到妻子果真是远在国外,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 第九封信,爱珍劝我考虑为雯雯找一个新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你再结一次婚。我也还是你的妻子。”她写道。 一年之后,有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气质和相貌上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对孩子毫无经验。我喜欢她的天真活泼,惟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阴影。我和她谈了雯雯的情况,还有雯雯母亲的遗愿。 “我想试试看,”雅丽轻松地回答,“你领我去见见她,看看她是不是喜欢我。” 我却深怀疑虑,斟酌再三。 四月底,我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与上一封信相隔了六个月之久。 亲爱的小乖乖: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你爸爸和我的宝贝儿了!你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你还能认出妈妈吗?…… 我注意着雯雯的表情,使我忐忑不安的是,她仍然在专心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 我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三岁了,她渐渐地懂事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的日子,到处弥漫着栀子花的芬芳,我陪着雅丽来到家里。 “雯雯,”此刻我能感觉到自己声调的颤抖,“还不快看是不是妈妈回来了?” 雯雯呆呆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谢天谢地,雅丽放下皮箱,迅速走到床边,拢住了雯雯:“好孩子,不认识我了?” 雯雯脸上的表情由惊愕转向恐惧,我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接着……发生了一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孩子丢下画报,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满面通红,她用小手拼命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你为什么那么久才回来呀?” 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雅丽看了看我,眼睛里立刻充满了泪水。 “宝贝儿……”她亲着孩子的脸颊说:“妈妈再也不走了。”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一年半前挣扎在病床上为我们安排的。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爱珍的信包在一方弥漫着她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为后文安排雅丽在有栀子花香的季节首次见雯雯做好了铺垫,促使雯雯对雅丽产生亲近感。 B.在“我”为雯雯读最后一封信时,雯雯仍在专心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见,是因为雯雯心中对妈妈的感情已慢慢淡化。 C.雅丽抱住雯雯时,“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细腻地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和担心妈妈再次离开的恐惧。 D.出色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病中的妻子在人世最后的时光里细心地为女儿与丈夫安排好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8.小说在刻画爱珍的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标题是“流泪的故事”,有人认为标题改为“妻子的信”更好,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命俊巡视。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 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比贼败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 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改刑部。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明史·林俊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B.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C.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D.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诏狱,主要是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才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B. 巡抚,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主要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 C. 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唐玄宗生日时始设,后来历代皇帝生日皆称为圣节。 D. 镇抚司,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置的官署,可以不经过司法机构审理,直接向皇帝负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林俊不惧权贵,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宁王更换琉璃的请求被林俊否决,宁王借此弹劾他并罚俸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