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98  2021-01-0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训练卷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女儿树
郭荷香
①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②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喜品不多不少四件。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饼子的中央。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贺喜。
③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我父亲把喜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④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
⑤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老公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⑥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筹备嫁妆。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之为“女儿树”。
⑧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⑨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计算好了。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精巧而又喜庆。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⑩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⑪河的这边,每家每户的门洞里一定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蜂拥而出,穿着缀满补丁的破旧衣衫,光着脚丫顺着送亲队伍行进的方向边跑边喊:“快来呀,看新姑娘啦,看新姑娘啦!”于是,人越聚越多哪个是新娘子,哪个是媒婆,哪些是送亲客,哪些是接亲客……叽叽喳喳,争执不休地有大姑娘、新媳妇、老太婆。一会儿,人们又细数着新娘有“几台几担”的嫁妆,几口箱、几个柜、几床花被……这时,所有的女孩子都开始做从对岸官道走过的梦。
⑫我姐姐就是做梦的大姑娘之一。姐姐有一对好看的酒窝和一双乌黑的大辫子,常常在样板戏的舞台上跃动。她还会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戴上顶针用兰花指的指尖捏着瓷碟边敲边舞边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⑬每到过年时,团年饭后,姐姐总是组织我和妹妹拿出各自最好最新的衣服换上,然后跑到属于自己的泡桐树下去“摇泡桐”:“泡桐树,我的娘,你长粗,我长(zhǎng)长(cháng)……”我们使出浑身力气一边摇着树干,一边唱着母亲教我们的歌谣。姐姐的树已经粗得快抱不下了,更是摇不动了,她每次都让我们三个妹妹一起帮她抱住使劲摇。那时,我看见姐姐大辫子在风中飞舞,烈烈生风;会笑的眼睛里有光,如泡桐上晶莹的露珠。


浏览完整试题⑭我不知道绍兴的女儿红在地下窖藏那么多年,长大的女儿们是不是真的在出嫁时都喝了它。反正我家的这些泡桐后来几乎都没有派上用场。
⑮姐姐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只留下属于她的那片落了又绿绿了又落的泡桐在风雨中。
⑯我和妹妹们后来也都远走他乡,不可能抬着泡桐嫁妆满世界漂泊。
⑰我们的女儿树依旧在老屋角的风中飒飒作响。
⑱如今,母亲又固执地在我们的泡桐园栽上了几棵小小的女儿树。我的女儿长大以后还能否记得在那偏远的乡村还有几棵属于她的女儿树呢?
(《散文百家》2018年第三期,有删改)
10.概括加点词语体现的人物心理。(4分)
(1)瞥了又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磕得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2.文中描写“看‘新姑娘'”出嫁情景,有何作用?(4分)
13.试简要分析“女儿树”的多重意蕴。(6分)
10.(1)父亲充满期待、疑惑(茫然)。
(2)父亲感到焦急、恼火。
11.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树生机盎然。
②多处使用叠词,用层层叠叠、细细等叠词,突出了树叶的浓密。
③对老屋泡桐树林的描写,引起下文,并与后文姐姐去世、我和妹妹们远离家乡形成对比,表现深切的怀念。
④“染上”刻画静态的树叶,“招摇”表现动态变化,化静为动,表现女儿树的蓬勃生机。
12.①以传统习俗入篇,重现出嫁场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阅读趣味。
②(内容上)高亢的曲子、红红绿绿的队伍表现姑娘出嫁的欢快、热闹,与姐妹们远离家乡、只留下女儿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深层思考。
③(结构上)承接上文女儿树用作嫁妆的表述,并以热闹的结婚场景,引发下文对姐姐做梦、摇泡桐的描写。
13.①女儿树被用来制作嫁妆,是父母荣耀、家庭颜面的象征。
②女儿树既是女儿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父母对女儿的爱的载体。
③作者对女儿树念念不忘,表现对亲人和家乡的牵挂,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民俗逐渐远逝的隐忧。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训练卷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恒的海
〔日本〕东山魁夷
登上斜坡,立即吹来剧烈的风,我出现于断崖之上。透过松林,俯视着水沫飞溅的海洋和黝黑的岩礁。蓝色的波涛,汹涌奔腾,叩击着岩石,抛洒着银白的浪花,轰然作响。岩石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在波谷中时隐时现,在海浪的冲刷下,个个呈现出坚强的姿态。
这里是山口县青海岛。岛的南侧,和缓的绿色的山峦包围着仙崎湾,多么宁静的海景。而北面却是岩石峭立的断崖,日本海波高浪险,形成了喧嚣雄奇的景观。
我从去年就开始到海滨旅行,寻觅波涛和岩石的绘画素材。我想从相互搏击的海浪和岩石那里,发现海国日本的象征。有一次,我听到台风将要通过铫子海面的消息,立即驱车赶到犬吠崎。我在灯塔旁下了车,大风挟着飞沙,使我睁不开眼睛。我冒着被刮走的危险,来到断崖的边缘。
遥远的海面上白沫飞溅,浪涛汹涌,灰黑的云朵低俯着水平线在流动。海浪咆哮着袭来,接着又退去,粉碎了,扬起了水花。在这一片混沌的海洋上,不时有阳光下射。我从崖上下来一点找个风势较弱的地方站住,凝神眺望。只见洋面上的狂涛巨澜,按照一定的节奏反复着。这种大自然的脉搏,自太古以来从未停止。
然而,最豪壮的景观是北海道日高海岸南端的襟裳岬。日高山脉入海处,其余脉形成一列大岩礁在水中绵延六七公里,海水袭来,荡起银白的浪花。丘陵上有一片狭窄的草原,随处生长着矮矮的柏树,低伏在地面上。这北国边陲的景观,和北端的鄂霍茨克海滨的能取岬,给人留下相同的印象。密布着原始森林的半岛的尖端,立着一座涂着黑白花纹的灯塔,背衬着灰色的大海,孑然独立。我面对着这片荒寂的风景,寒冷的雾气包裹着我。
我寻求的不是这种沉郁的海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初夏季节,我沿着海岸从宮津到了丹后半岛。我经过宁静而碧绿的水湾里排列着船坞的伊根渔村,顺着半岛北侧的断崖,站在屏风般的巉岩上,眺望间人海滨。
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留心观察自然,我悟出这样的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种规律正因为是运动着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应当确信有一种基本的力量存在着,尽管这种力量的归结及意义尚不得而知。我的整个青年时代都坚守着这样的信念:对待一切现象,都要看作是某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我虽曾陷入了那种失意和悲惨的深渊,但没灰心气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有着上述这样的观点。
经受过那场战争带来的苦恼和悲哀,到了不得不抛弃自己一切的时候,就越发强烈感觉到某种力量的存在。事情不是这样吗?后来,我在心中回味着当时的情景,多多少少杜绝了精神上的安逸和松弛。然而我回顾着战后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又不能不感到惭愧。我一步个脚印坚持不懈走过来了,但我的艺术却不能认为是深刻的了,大凡艺术作品,只有摆脱创造它的作者的偏爱以及世间欢迎它的一切好意之后,才能获得这样的命运:它将被评判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我有没有经得起这种严峻考验的作品呢?我只能说那要等待将来了。如果不这样想,那也就不能前进了。
如今,我聆听着波涛的声音,这是永恒的音响。左右着水波搏击的力量是什么?我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受某种力量支配的缘故。这种力量应该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10.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征。(4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2.文章为什么多次描写海景?(4分)
13.根据全文,探究标题“永恒的海”的深层意蕴。(6分)
【答案】10.文中的“我”是一个画家,勤奋创作,坚强自信,谦虚富有反思精神。
11.(1)运用拟人及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大海的浩大壮观;(2)作者运用移步换景、远近结合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表现海的壮观;(3)运用视听结合,通过声音和视觉画面展现海浩大的声势。
12.①作者多次描写海景,写出大海的魅力与永恒,表现“我”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②作者不断寻觅绘画素材,从侧面表现作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③由海景的描写引出下文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呼应标题,有利于主旨表达。


展开余下试题13.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种规律亘古不变。②大海的永恒与神秘力量带来作者深刻启示,杜绝精神的安逸与松弛,坚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③启迪人们对艺术对人生需要不停地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与艺术。
【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首先指出“我”的身份定位,根据“寻觅波涛和岩石的绘画素材”可知是“画家”;然后概括我的性格品质特点,主要抓住关键句:根据“登上斜坡,立即吹来剧烈的风,我出现于断崖之上”“我冒着被刮走的危险,来到断崖的边缘”概括出勤奋创作;根据“我虽曾陷入了那种失意和悲惨的深渊,但没灰心气馁”概括出坚强自信;根据“然而我回顾着战后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又不能不感到惭愧。我一步个脚印坚持不懈走过来了,但我的艺术却不能认为是深刻的了”“我有没有经得起这种严峻考验的作品呢”概括出谦虚富有反思精神。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先划分句子结构层次,找出关键词和修辞手法。这是一段景物描写,主要赏析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白沫飞溅”“浪涛汹涌”“低俯”“咆哮”“扬起”运用一系列动词和拟人手法,对海浪进行描写;“遥远的海面上白沫飞溅,浪涛汹涌,灰黑的云朵低俯着水平线在流动”是远景描写,也是视觉描写;“海浪咆哮着袭来,接着又退去,粉碎了,扬起了水花”是近景描写,有视觉也有听觉描写;“不时有阳光下射”“只见洋面上的狂涛巨澜,按照一定的节奏反复着”是视觉描写。多种手法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大海的浩大壮观景象,表现“我”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解答本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海景”是作者绘画的素材,多次描写海景,有宁静的海景,有波高浪险,喧嚣雄奇的海景,有豪壮的景观,也有沉郁的海景,写出了海景的丰富多变,大海的无穷魅力,表现“我”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结构上,“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留心观察自然,我悟出这样的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是作者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可见对海景的描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本文标题“永恒的海”,关键词有“永恒”和“海”。“海”有隐喻艺术与人生之意;“永恒”结合文中关键句来理解:“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种规律正因为是运动着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应当确信有一种基本的力量存在着,尽管这种力量的归结及意义尚不得而知”“我聆听着波涛的声音,这是永恒的音响”“大凡艺术作品,只有摆脱创造它的作者的偏爱以及世间欢迎它的一切好意之后,才能获得这样的命运”。大海有永恒的魅力,艺术家对作品有不懈的追求。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赏析是散文考查的重点。赏析的综合性题目是需要从多角度进着手,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常见的赏析点分别是:①对文学形象的概括。②对文学形象的意义的理解。③对语言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④对叙述角度、人称变化及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⑤对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⑦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意义或影响。⑧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⑨结合文章的写法,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时需要与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结合起来。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训练卷3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小题。(20分)
永恒的海
〔日本〕东山魁夷
登上斜坡,立即吹来剧烈的风,我出现于断崖之上。透过松林,俯视着水沫飞溅的海洋和黝黑的岩礁。蓝色的波涛,汹涌奔腾,叩击着岩石,抛洒着银白的浪花,轰然作响。岩石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在波谷中时隐时现,在海浪的冲刷下,个个呈现出坚强的姿态。
这里是山口县青海岛。岛的南侧,和缓的绿色的山峦包围着仙崎湾,多么宁静的海景。而北面却是岩石峭立的断崖,日本海波高浪险,形成了喧嚣雄奇的景观。
我从去年就开始到海滨旅行,寻觅波涛和岩石的绘画素材。我想从相互搏击的海浪和岩石那里,发现海国日本的象征。有一次,我听到台风将要通过铫子海面的消息,立即驱车赶到犬吠崎。我在灯塔旁下了车,大风挟着飞沙,使我睁不开眼睛。我冒着被刮走的危险,来到断崖的边缘。
遥远的海面上白沫飞溅,浪涛汹涌,灰黑的云朵低俯着水平线在流动。海浪咆哮着袭来,接着又退去,粉碎了,扬起了水花。在这一片混沌的海洋上,不时有阳光下射。我从崖上下来一点找个风势较弱的地方站住,凝神眺望。只见洋面上的狂涛巨澜,按照一定的节奏反复着。这种大自然的脉搏,自太古以来从未停止。
然而,最豪壮的景观是北海道日高海岸南端的襟裳岬。日高山脉入海处,其余脉形成一列大岩礁在水中绵延六七公里,海水袭来,荡起银白的浪花。丘陵上有一片狭窄的草原,随处生长着矮矮的柏树,低伏在地面上。这北国边陲的景观,和北端的鄂霍茨克海滨的能取岬,给人留下相同的印象。密布着原始森林的半岛的尖端,立着一座涂着黑白花纹的灯塔,背衬着灰色的大海,孑然独立。我面对着这片荒寂的风景,寒冷的雾气包裹着我。
我寻求的不是这种沉郁的海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初夏季节,我沿着海岸从宮津到了丹后半岛。我经过宁静而碧绿的水湾里排列着船坞的伊根渔村,顺着半岛北侧的断崖,站在屏风般的巉岩上,眺望间人海滨。
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留心观察自然,我悟出这样的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种规律正因为是运动着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应当确信有一种基本的力量存在着,尽管这种力量的归结及意义尚不得而知。我的整个青年时代都坚守着这样的信念:对待一切现象,都要看作是某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我虽曾陷入了那种失意和悲惨的深渊,但没灰心气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有着上述这样的观点。
经受过那场战争带来的苦恼和悲哀,到了不得不抛弃自己一切的时候,就越发强烈感觉到某种力量的存在。事情不是这样吗?后来,我在心中回味着当时的情景,多多少少杜绝了精神上的安逸和松弛。然而我回顾着战后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又不能不感到惭愧。我一步个脚印坚持不懈走过来了,但我的艺术却不能认为是深刻的了,大凡艺术作品,只有摆脱创造它的作者的偏爱以及世间欢迎它的一切好意之后,才能获得这样的命运:它将被评判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我有没有经得起这种严峻考验的作品呢?我只能说那要等待将来了。如果不这样想,那也就不能前进了。
如今,我聆听着波涛的声音,这是永恒的音响。左右着水波搏击的力量是什么?我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受某种力量支配的缘故。这种力量应该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展开余下试题10. 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征。
1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 文章为什么多次描写海景?
13. 根据全文,探究标题“永恒的海”的深层意蕴。
【答案】10. 文中的“我”是一个画家,勤奋创作,坚强自信,谦虚富有反思精神。
11. ①运用拟人及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大海的浩大壮观;②作者运用移步换景、远近结合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表现海的壮观;③运用视听结合,通过声音和视觉画面展现海浩大的声势。
12. ①作者多次描写海景,写出大海的魅力与永恒,表现“我”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②作者不断寻觅绘画素材,从侧面表现作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③由海景的描写引出下文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呼应标题,有利于主旨表达。
13. 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种规律亘古不变。②大海的永恒与神秘力量带来作者深刻启示,杜绝精神的安逸与松弛,坚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③启迪人们对艺术对人生需要不停地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与艺术。
【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首先指出“我”的身份定位,根据“寻觅波涛和岩石的绘画素材”可知是“画家”;然后概括我的性格品质特点,主要抓住关键句:根据“登上斜坡,立即吹来剧烈的风,我出现于断崖之上”“我冒着被刮走的危险,来到断崖的边缘”概括出勤奋创作;根据“我虽曾陷入了那种失意和悲惨的深渊,但没灰心气馁”概括出坚强自信;根据“然而我回顾着战后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又不能不感到惭愧。我一步个脚印坚持不懈走过来了,但我的艺术却不能认为是深刻的了”“我有没有经得起这种严峻考验的作品呢”概括出谦虚富有反思精神。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先划分句子结构层次,找出关键词和修辞手法。这是一段景物描写,主要赏析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白沫飞溅”“浪涛汹涌”“低俯”“咆哮”“扬起”运用一系列动词和拟人手法,对海浪进行描写;“遥远的海面上白沫飞溅,浪涛汹涌,灰黑的云朵低俯着水平线在流动”是远景描写,也是视觉描写;“海浪咆哮着袭来,接着又退去,粉碎了,扬起了水花”是近景描写,有视觉也有听觉描写;“不时有阳光下射”“只见洋面上的狂涛巨澜,按照一定的节奏反复着”是视觉描写。多种手法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大海的浩大壮观景象,表现“我”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解答本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海景”是作者绘画的素材,多次描写海景,有宁静的海景,有波高浪险,喧嚣雄奇的海景,有豪壮的景观,也有沉郁的海景,写出了海景的丰富多变,大海的无穷魅力,表现“我”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结构上,“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留心观察自然,我悟出这样的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是作者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可见对海景的描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本文标题“永恒的海”,关键词有“永恒”和“海”。“海”有隐喻艺术与人生之意;“永恒”结合文中关键句来理解:“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顺着生长和衰亡的圈子永远循环往复”“这种规律正因为是运动着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应当确信有一种基本的力量存在着,尽管这种力量的归结及意义尚不得而知”“我聆听着波涛的声音,这是永恒的音响”“大凡艺术作品,只有摆脱创造它的作者的偏爱以及世间欢迎它的一切好意之后,才能获得这样的命运”。大海有永恒的魅力,艺术家对作品有不懈的追求。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赏析是散文考查的重点。赏析的综合性题目是需要从多角度进着手,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常见的赏析点分别是:①对文学形象的概括。②对文学形象的意义的理解。③对语言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④对叙述角度、人称变化及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⑤对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⑦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意义或影响。⑧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⑨结合文章的写法,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时需要与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结合起来。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训练卷4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小题。(20分)
岂有哑巴缪斯
余光中
①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千五百英里。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②“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
③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更为迅速而直接。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④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这一点,似乎有不少的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尚无明确的认识。缪斯,一半是神,一半也是女人。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缪斯如果成为哑巴,那么其所以成为女性的魅力,已经丧失了一半,不幸的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浙江省湖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