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04 2021-01-0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4]
2021届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句意理解肤浅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19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句意理解肤浅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捧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浏览完整试题
⑪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⑫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⑬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⑭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⑮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⑯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在向阳和背阴的房间里工作的不同与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生命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捧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些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过日子”。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顽强拼搏。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
C.作者善于借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表达哲思,比如通过记叙读《火龙衣》的故事,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什么是过日子→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有条理。
3.第④段中提到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4.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意蕴理解肤浅
考生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时,如果只考虑题干中句子的字面意思而不联系语境、文章主旨、句子特点等去分析,便不能抓住句子的深层意蕴,以致得不到高分甚至不得分。
【对策】二“联”二“抓”三“分析”
1.联系语境。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2.联系文章主旨。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3.抓住句中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 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4.抓住所用修辞。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 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翻译”成没有技巧的句子。
5.分析句子性质。描写性的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如果描写对象是人,答题的落脚点应是人物的内心、性格等;如果描写对象是景,答题的落脚点应是景物所 营造的氛围。对抒情性的句子进行分析时,要抓住对谁的什么情感,或因什么而产生 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到了什么作用。 的什么情感。对于议论性的句子,要明辨是非和事理中的逻辑关系。
6.分析句子位置。如是总领句,句意就从其后面的内容入手总结;如是过渡句 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如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内容归纳句意;如是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了什么作用。
7.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语及补 充成分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要先区分分句间关系,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①一片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为羊们提供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它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②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⑤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为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
展开余下试题
⑥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⑦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有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
⑧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⑨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⑩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
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
B.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
C.文章语言简洁直白、平淡质朴,如“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饱含着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
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
3.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①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领导?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孝养,待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②时,我不去执绋③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④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日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有删改)
[注]①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②善果寺:坐落在北京广安门内广义街东侧,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伟的寺庙。③执绋(fú):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④虫豸(zhì):虫子的通称,骂人的话。犹不是人。
5.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等语句可见,微笑是刘和珍的常态,这样温和而和蔼的刘和珍惨遭杀害,足见执政府之残忍。.
B.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展开余下试题
C.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既寄托着作者的哀思,也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忧与迷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下列对这篇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运用了反问修辞,既强烈表达了偕行社同学痛失战友的悲伤,又刻画了刘和珍果敢勇毅的形象。
C.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和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D.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这是衬托手法。以自己的渺小衬托了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了和珍的英勇无畏。
7.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8.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①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②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③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展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吗?
⑤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尽管立在路旁的音频显示器,提示分贝不超,但各路音乐汇聚起来,还是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没了。
⑥这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在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着,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零零散散,却透着春的消息。
⑦鲁迅墓很好寻,绕过一群唯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所以鲁迅的雕像免去了我在世界文豪广场所见的那种尴尬,肃穆庄严。
⑧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我随手摘下一片片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
⑨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表述绝非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就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
⑩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都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⑪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⑫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以“旧书”“名言”为喻,形象地说明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魅力。
B.作者笔下的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C.“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中,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斗的男人。
D.第①段写鲁迅墓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清寂的气氛,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谒鲁迅墓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开始写到了世界文豪广场,其实这并不多余,恰恰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有力地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
B.文章插入当年萧红买早点的事情并不显得突兀,由此又引出了鲁迅复信的内容,表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幽默风格,为文章平添了趣味性。
C.“我”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将它轻轻摆在鲁迅墓的墓栏上,这处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于喧闹之中对伟人的静静缅怀。
D.“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
上一篇:
2021届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主题解读牵强
下一篇:
2021届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不明语言风格及文本特征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1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