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选自刘娜《<红楼梦>中的女子“诗教”》,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红楼梦》是体现中国古代诗教光芒尤其是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典范。 B. 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是当时富贵人家女子接受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C. 红楼女子的诗教既有贾府读书环境的影响,也有在生活中学习切磋的因素。 D.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依然沿用了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红楼女子的诗教典范为例,文章指向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矛盾。 B. “香菱学诗”的例子证明了学习交流对女子诗教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C. 文章从内容、风格和作诗手法等角度阐述了红楼女子的诗歌创作情况。 D. 清代女性诗人和妇女诗集的大量出现是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重要证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清之际,更多女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得益于思想进步的大家们所做的努力。 B. 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与女性的心理特性相关,也是女子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 C. 红楼女子主要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和借鉴前人诗作的方式来提升创作水平。 D. 红楼女子摆脱了正统礼教观念的束缚,因而彰显诗才,表现出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是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述。 在2014~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时代》) 材料二: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6.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