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87 2021-01-11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7]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阶段考语文试题
2020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二次阶段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人类本应有道德责任和义务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植物,但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自我贪欲的满足,人类不断去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一些人认为,人类凭借科学理性可以穷尽宇宙的一切奥秘,万物的一切应该臣服于人类的利益,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②从道德境界的角度来看,这种道德观念,实质是一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人当作自然界的唯一主体,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只是具有低级生命体征或无生命体征的客体。实际上,人类来自大自然,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为了自我欲望的满足,不遵守大自然生物链的平衡原则,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大自然。人类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保护自然界的一切,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③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学说被称作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学说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中心,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目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应当按照人类的价值观去解释。人类中心主义曾经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作用,帮助人们摆脱中世纪神学统治,将人从天国拉回人间。但是,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为了经济的发展,在自我贪婪的欲望中,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原本和谐的大自然。
④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具有致命的自负流弊,那么,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就具有道德上的正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应对人类中心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人们应当进行一次彻底的“伦理革命”或“道德革命”,让自然的一切存在物享受道德主体的地位和道德资格。但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倘若将大自然的一切存在物都纳入道德共同体范围,那么人们就连踩死一只蚂蚁,拍死一只苍蝇,甚至是杀死自己豢养的一头猪,都应该承担道德责任。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将失去主体性和能动性,面临较大的危险。
⑤恩格斯曾经这样说:“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恩格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流动的处于永恒变化的自然做了正确的解答。因此,我们既不要痴迷于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要沉溺于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坚持辩证的有机的自然观。同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以“去道德化”的立场为所欲为。
⑥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节选自欧阳辉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道德哲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因此人类理应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植物。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类欲望的膨胀,使大自然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
C.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恩格斯认为新的自然观是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D.“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无视了人类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事实。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论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B.文章既不回避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不否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论证理性而辩证。
C.文章用人踩死蚂蚁等行为都要承担道德责任的推断,来论证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
D.文章具体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弊,得出了二者应有机结合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人类中心主义在道德上将人和自然的一切存在物置于同等的地位,使人类丧失主体性和能动性。
B.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只要处理好这一关系,人类发展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C.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会限制科技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限制将使自然免受科技发展的伤害。
D.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为了经济的增长和贪欲的满足,在破坏大自然时也会有道德上的负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材料一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展开余下试题
C.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有哪几种方式。(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尉黄琬辟 辟:征召
B.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收买
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恒:经常
D.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节度:(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C.无所知,因破取/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一心一意从事治病救人之职责,且从不后悔。
B. 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 华佗善用医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 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心灰意冷,将书烧掉。
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1、请比较两诗颔联写景手法的不同之处。(4分)
12、作者在这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2分)
(1)《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 “ , 。”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 , ”。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的高尚情操,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如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仲春时节,稻身鹅黄半绿。那如万锅齐沸般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清展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_______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天人合一般的纤丽和 ,倘若你看到江南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我相信你会为这种说法感到惭愧。
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才构筑成瑰丽雄奇的春天图画,而且让它永葆 的生机和蓬勃。
春天的多彩和烂漫,既包括具象的自然界万紫千红、 的摄影和绘画,也包括抽象的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乐享与滋润。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铺天盖地 小巧玲珑 雅致 美不胜收
B.漫山遍野 小家碧玉 雅致 秀色可餐
C.铺天盖地 小家碧玉 精致 美不胜收
D. 漫山遍野 小巧玲珑 精致 秀色可餐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春天的华丽、奇异,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B.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春天的华丽、奇异,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C.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D.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的耕耘加上气象、物候的驱使,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
展开余下试题
B.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耕耘,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
C.人类的耕耘加上气象、物候的驱使,两者的美美与共、和谐互动
D.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耕耘,两者的美美与共、和谐互动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18、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一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3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毛泽东……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注:香菱,《红楼梦》中的人物)
下联:
1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2019年8月14日,人民体育与上市公司三夫户外签订《人民户外产业开发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整合运营的以户外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开发平台“人民户外”。人民体育是人民网的全资子公司,深耕各垂直专业体育领域,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体育产业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人民体育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获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
答:□□□□□□□□□□□□□□□□□□□□□□□□□□□□□□□□□□□□□□□□□□□□□□□□□□50字
四、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二: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20、材料一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21、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4分)
五、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到饭点,城市的大街小巷、商超楼宇就会出现外卖小哥奔忙的身影。配送时间短让用户享受到“美味不用等”便捷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送餐人员超速、逆行、闯红灯、边骑车边打电话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以至于不少人惊呼外卖小哥是在“以命送餐”。
据媒体报道: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平均每天要发生近2起交通事故。
超速与车祸、算法与异化、资本与人性……围绕外卖骑手的相关争议不断升温。有人认为外卖小哥“勤抢单,多挣钱”但不应该置安全利益和公共利益安全于不顾;有人认为外卖公司脱不了责任,因为时间是外卖公司争夺客户的杀手锏之一,外卖平台的薪酬和用工制度设计在“催促”外卖骑手疯狂抢时间;也有人认为交管部门也要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管,避免更多外卖员和交通参与者为超速外卖买单。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一名当代青年的身份选择外卖小哥、外卖平台或交管部门等相关方中的一方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收信人,并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安徽省安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南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