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77  2021-01-1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7]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江南十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国粮食生产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存在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造成如此惊人的餐饮浪费,原因有多方面。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使得当今的大多数国人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感。如果将餐饮浪费现象分为“集体性浪费”和“个体性浪费”的话,个人或家庭浪费占很大比重。轻易地浪费来之不易的餐饮食品,核心因素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式微或断裂。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少参与家务劳动了,不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
制止餐饮浪费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不健全。餐饮浪费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在我国现行诸多法律中均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但这些规定比较分散,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国人的“爱面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餐饮浪费行为。一些集体性用餐不是以人为本,不考虑能否吃掉,而是以讲排场、争面子、讲攀比为主,唯恐客人对宴席菜品有怨言。这一文化基因既增加了主办者的经济负担,更加剧了餐饮食物的浪费。
让每一个人学会尊重劳动,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对食物心存敬畏感,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全社会的劳动教育,增强人们对劳动和食物的敬畏感,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首要任务。
在道德教育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补充。现实表明,仅仅依靠道德力量,还是无法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尤其是一些浪费行为严重的发达国家,法治就成为重要治理手段,如美国2019年推出《食品日期标签法案》,法国在2016年推出的《反食物浪费法》。从这一点看,我国除了加强劳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需要在现有法律体系基础上,制定一部类似《反食物浪费法》的专门法律,以刚性的制度约束来依法整治“舌尖上的浪费”。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外,更要发挥和调动市场业、社会组织、社区民众的多元力量,尽快形成一套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长效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治,切实杜绝家庭、社会的餐饮浪费行为。
(摘编自陶希东《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需要采取系统性综合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家庭中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餐饮浪费的原因之一。
B.造成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有法律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惩戒。
C.加强劳动教育,对劳动和食物心存敬畏,是杜绝餐饮浪费的首要任务。
D.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德治法治并举,以法治为主,全社会共建共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浏览完整试题A.文章开篇指出存在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第一段列出了具体的数据,既论证了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又引出了下文对原因的分析。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三段提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三种方法和措施,三者角度不同,各有侧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讲排场、讲攀比为主的“爱面子”文化加剧了餐饮食物浪费。
B.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国还缺少专门的法律和刚性的制度约束。
C.对于以法治理餐饮浪费的做法,美国和法国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D.为整治“舌尖上浪费”,我国已形成一套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
根据《文物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即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文物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市、县还设有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文物事业单位,负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调查、发掘、研究、保护以及文物藏品的收藏、保管、研究和展示工作。
(摘编自《中国文物保护状况》)
材料二 位于山西朔州的应县木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只是这座木塔是否能完美地留给后人,如今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应县木塔始建于1056年,历经近千年的风雨、灾害,塔体早已扭曲变形。按理说,这一代表中国传统木制建筑最高成就的木塔,应该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可是从1991年就已经立项的木塔维修工程,维修方案至今“难产”。无独有偶,今年4月,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武安州辽代白塔就因修缮滞后、存在损毁问题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问题也是卡在了维修方案上。
由于目前我国文物保护以属地管理为主,也就意味着文物的保护力度跟是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系并不大,而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出现维修方案“难产”的两处文物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从而导致保护力度有限。
导致效率拖沓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山西被誉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浓缩地,地上文物众多,很难面面俱到地关注到每一处文物。二是受地方研究水平的限制,对于木塔构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三是受保护体制的限制,地方上出钱出力,但实际拍板维修的权力不在地方。根据《山西省文物维修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原有构件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原有构件因折断、糟朽已无法加固使用而必须更换的,要经过专家充分论证,方可更换。也就是说,没有专家认可,修缮工程是无法启动的。
值得反思的是,武安州辽代白塔的加固工程也是延宕许久,两版方案均遭到专家组的反对,但是媒体报道之后,修缮工程就已经全面展开了。重视程度可以提升,保护体制可以改革,资金投入可以增加,但如果文物保护者没有担当,一味地逃避责任,不顾文物不断朽坏的趋势,就很难真正保证文物保护的成效。
(摘编自柯锦雄《应县木塔摇摇欲坠 文物修缮别拖拖拉拉》)
材料三 10月20日下午,中国三大石窟“掌门人”以学术沙龙对话方式“聚会”洛阳,共话文物保护和发展。
“毋庸置疑,文物保护必须是第一位的。经过多年探索,敦煌找到了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在保护好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可以让游客看到无限丰富的敦煌壁画。”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对此感受颇深:“这些年,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和3D打印,保存石窟测绘与形象数据,开展洞窟复制试验,实现了‘可拆装、可运输’,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归,因为各种原因有各种困难。我们将通过数字化技术,通过跨学科、国内外多种合作,让遗产信息回归,让文物造像回归。”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把文化遗产保护好、阐释好,分享给社会大众,有助于提升公众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三大石窟的紧密“合作者”,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李志荣当天也受邀来到现场。她理解的文物保护是除了本体保护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更重要的是信息保护,只有把信息保全下来才能传得更久远。
敦煌、云冈、龙门的石窟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谈到未来的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三大石窟“掌门人”纷纷表示:文物保护专业研究人才缺乏,建立专业的科研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摘编自田宜龙、温小娟、郭歌《三大石窟“掌门人”洛阳聚首共话石窟保护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西应县木塔和武安州辽代白塔作为世界最高、最古老的建筑,都存在损毁问题。
B.文物保护的力度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是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关。
C.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文献、手稿等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D.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跨学科、国内外多种合作,可以让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物首先要加强保护,然后再通过数字化技术分享给社会大众,实现了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
B.内蒙古武安州辽代白塔的修缮工程一经媒体报道就能全面展开,充分说明文物保护者要有担当。
C.三大石窟“掌门人”都谈到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重获新生以及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迫切性。
D.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作者认为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更是对文物信息的保护。
6.怎样才能让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成效,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底线
娟子
血!
鲜血顺着吴玉的额头流到眼睛里,一片慑人心魄的红。
剧烈的头痛,让吴玉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年的茫然,车内的血腥气,将他拉回现实。
他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车祸。
人若点儿背,喝口凉水都塞牙。
吴玉在工厂下岗了。他和妻子买了一个临街的门市房,想开个超市,现在还差三万元资金做周转。
这三万元和谁借呢?想了半天,吴玉想到了老家的朋友王羽。
吴玉就给王羽打电话,本来是想说借钱的事,但一紧张,竟把借钱的事说成:“王羽,我想你了!在老家县城吧?我明天回去看你。”
王羽告诉吴玉,他正好开车来省城办事,让吴玉在家等他,办完事后来接他,一同回老家县城。
吴玉和王羽是发小。吴玉从小是一路被赞赏着长大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工厂做设计师。而王羽则是坏孩子中的标杆,逃学、打架如家常便饭。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就做起了水果生意。生意越做越大,直到现在成了县城的知名企业家。
王羽办完事,驾车到了吴玉家小区,接了吴玉,便出了城。
车在高速路上行驶,快要到县城时,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吴玉,刚要对王羽说借钱的事,一辆大货车逆行冲了过来,刺耳的急刹,惊惧的呼喊,与空间的混乱颠倒,几乎同时发生。吴玉抱住自己的头,被动地随着轿车撞击的惯性,在死亡即将来临的恐惧中颤抖。
吴玉睁开眼睛,下意识地看了看,场面比电影画面更惨烈。驾驶位置上的王羽双目紧闭,整个上半身压在方向盘上,脑袋上插着一块玻璃,而自己的脸也被玻璃扎出了血,但身体其他部位无大碍。
吴玉不敢再看,他害怕了,想赶紧逃走。
吴玉解开安全带,抹了一把脸上的血,伸手扶正王羽,那一瞬间,他的手触到了什么硬物,那硬物就在王羽的身体倒过来的腰窝子里,两个座位的夹缝间。吴玉顺手一抽,发现那是王羽的鳄鱼皮手包。
包的拉链已经开了,露出三沓现金,一截露在外面,一截还在包里。应该是三万块钱,吴玉打算和王羽借的就是这么多。
死亡的气息笼罩着车内,吴玉直勾勾地盯着那三沓钱,心跳如擂鼓。
吴玉的心很乱,怕王羽醒过来。他喘息着,心怦怦跳,将手慢慢伸向了那三沓钱。把钱攥在手里的时候,吴玉哭了,他后悔了,想把钱再送回去。
但就在这时,昏迷不醒的王羽忽然呻吟一声。
吴玉在王羽睁开眼睛的前一秒,迅速把钱揣进自己衣服兜里,然后胡乱把鳄鱼手包往座位下面一扔。
他怕了……他坐的车出车祸了,他的人生从此翻车了。
王羽哼了几声,睁开眼睛,动不了。
王羽的眼珠转到吴玉这边,张开嘴,嗓子拉着弦,发出呼噜噜的声音,许久,才问道:“出车祸了?”
“嗯,大货车逆行,一连撞了好几辆。”
王羽呼吸急促,闭上眼睛又睁开,张口喷出一口血……
吴玉被吓得语无伦次,一手摁住心口,另一手摁住兜里的钱,生怕它们跳出来,问道:“王羽你感觉怎么样?”
“难……受……疼。报警……报警没?”
“报了!”
“吴玉……你得赶紧出去,我……怕车爆炸!”
吴玉会意,抹了把泪,费了好大力气,把副驾驶门打开,开辟了一条逃生通道。
吴玉打开驾驶室的门,他不知道王羽伤成什么样,但出去总比留在车内等着爆炸烧死强。他解开安全带,动手想搬王羽时,才发现王羽被卡在座位和方向盘之间。
吴玉使劲抬着座位,想把王羽拉出来。
王羽求生欲很强,咬牙想配合吴玉,可努力了半天,他全身能动的,只有一双眼睛、一张嘴还有一条胳膊。
空气中的汽油味越来越浓,“吴玉你快走!别管我!”
吴玉的眼前是重伤的王羽,后退一步是活路,兜里是罪恶的证据,心里是坍塌的意志。
吴玉不想活了!
王羽大喊:“走啊!我不能拖着你一起死!”
吴玉抱着王羽,没动,他等着,心里默数痛苦结束的倒计时……
救护车、消防车及时赶到,吴玉和王羽被同一辆救护车拉走,吴玉看着王羽,“我回去把你包拿来。”
王羽拉住他:“不要了,命要紧,回去拿,多……多危险!”
吴玉张着嘴,嗯了一声。
吴玉不得不承认的是,不管怎么样,他在最后关头踏破了自己的底线,他前半生的善良、正直统统作废,全因这一次变成了天大的笑话。
而那个从小恶劣到极致的王羽,在最后关口,守住了底线。
手术室门口,王羽的家人等在门外。
吴玉慢慢走过来,他掏出那三万元钱,双手递到王羽的老爸面前,说:“这是王羽的,事故发生后,我……我拿了!”
众人沉默。许久,王羽的老爸伸手接过钱,反复看了看。吴玉不知他如何理解那句“我拿了”。
半年后,吴玉的超市开业了。开业第一天,有酬宾送礼,顾客特别多,吴玉和王羽站在超市的门口,迎来送往,喜笑颜开。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开篇以血腥的车祸场景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再以人性善恶的剧烈冲突展现人性的本质,最后以“善”收束全文。
B.小说插入了对吴玉夫妇生活境况以及吴玉王羽关系渊源的介绍,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和背景,对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小说对吴玉和王羽人物形象的刻画都采用了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在特殊状态下本真的一面。
D.小说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和内心活动勾勒,凸显了人性的挣扎,并在人性冲突中使小说主题得以彰显,即做人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8.车祸现场吴玉经历了激烈的心理冲突,试分析吴玉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的精彩处在于以简淡的情节展示“惊心动魄”的善恶“战争”,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善恶“战争”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拨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①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仕,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七月卒,年七十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及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宣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B.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C.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这里说赵匡胤登上帝位是“受禅”有美化的成分。
B.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者私访,目的是秘密了解情况,文中太祖是了解功臣。
C.乞骸骨,就是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古代六十岁就可以退职归养,也叫做致仕。
D.甍,古代称侯王死叫甍。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大夫死称卒,士死为不禄。赵普的死称为甍,可见其地位之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普出身行伍,得到太祖提携。他原本是下级军官,攻打滁州时,亲自服侍宣祖药饵,宣祖把他看成了家人,太祖也赏识他的才能。
B.赵普为人谨慎,君臣关系亲密。他平时在穿衣方面比较随便,太祖雪夜登门拜访赵普,并叫来晋王一起饮酒,称呼赵普夫人为嫂子。
C.赵普少无学术,晚年开始苦读。他年青时只是熟知官场吏制,在皇上的劝导下,晚年坚持研读《论语》,对他治政产生较大影响。
D.赵普深沉刚正,敢于犯颜直谏。太祖曾因厌恶某人而不让此人升迁,赵普坚持为他说话,甚至在惹怒了皇上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深渡驿①
张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房②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
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注]①深渡驿:位于今歙县新安江边上的一个古驿站。②洞房:深邃的内室,指驿站的卧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五律写诗人秋夜旅宿依山傍水的江南古驿站,显得十分清新脱俗,颇富情致韵味。
B.首联二句从容有致,将山、水、秋、夜、驿五要素囊括无遗,“旅泊”二字贯穿了全篇。
C.颈联写夜宿古驿听到清猿之啼、看见流萤之飞的凄清荒寂,抒发有家而不能归的伤感。
D.结尾二句写诗人他乡看到秋日肃杀、草木枯黄零落的景色,更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旅愁。
1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第二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称誉或非议而奋勉或沮丧,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2)韩愈《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说法基本相同。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两个地名巧妙地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八四五年,梭罗移居瓦尔登湖,开始了他的人生_________。梭罗的这番探索被时人理解为_________的游浪,而他本人也被视为无聊的闲汉,对于这种讥讽和谬见,梭罗给予了坚决的回击和从容的应答。
梭罗的探索首先从“生命之必需”入手,他把这种需要定义为“于生命关系甚大,乃至成了没人能够离得开的物品”。因此,这种“生命需要”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食物、住所、衣物和燃料,__________,是为了“保持机体热量”。然而,他通过试验发现,“一年只需要三四十天的劳作便足以供养自己”,实际情况是,人类的生活,从群体到个体,都围绕这一“需要”展开,都服务于这一需要,人彻底变更为这一“需要”的奴隶!
这种“保持机体热量”的“需要”直接表现为营谋生活,而间接表现为追求金钱,因此,人为了这种“需要”,就被金钱___________了,通过这一分析,( )。他断言,“要满足灵魂的需求,金钱没有用武之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试验 无所事事 归根结底 挟持
B.实验 一事无成 总而言之 挟持
C.试验 一事无成 总而言之 绑架
D.实验 无所事事 归根结底 绑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的生活,从群体到个体,都围绕这一“需要”展开,都服务于这一需要,人彻底蜕变为这一需要的奴隶!
B.人类的生活,从个体到群体,都围绕这一“需要”展开,都服务于这一需要,人彻底变更为这一需要的奴隶!
C.人类的生活,从群体到个体,都围绕这一“需要”展开,都服务于这一需要,人彻底变更为这一需要的奴隶!
D.人类的生活,从个体到群体,都围绕这一“需要”展开,都服务于这一需要,人彻底蜕变为这一需要的奴隶!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梭罗颠覆了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观念,实现了对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理论体系的瓦解。
B.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被梭罗瓦解,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观念被梭罗颠覆。
C.梭罗实现了对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理论体系的瓦解,颠覆了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观念。
D.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观念被梭罗颠覆,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被梭罗瓦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芯片项目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都对技术、资金、人才要求很高,尤其是芯片设计和制造,既需要密集的技术,________,而不是投入几千万、几亿资金和几个“海归”人员就能支撑的。
一旦项目铺开,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就会源源不断,_________,都有可能使项目烂尾,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如果十分简单地就能拿出芯片产品,且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芯片就不会那么重要,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不会拿芯片来要挟和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___________,才让芯片成为美国等国家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江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