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9  2021-01-1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中新课标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语文试卷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法文化虽遇百折而不挠,勇克时艰,代有兴革,形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影响深广的中华法文化体系。中华法文化的一切特质,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着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历史法学派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及产物。中华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法律发展不受宗教干预,体现理性务实的民族精神。
宗教的存在要依附于政治权力,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但是一旦宗教势力膨胀至干预政治,便会遭到政权和法律的打击。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均田制度遭到破坏,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势力膨胀,交结藩镇,影响国家的统治,因此武宗下令灭佛,在全国范围内拆毁庙宇,强制僧侣还俗,佛教遭到沉重打击。可见,中国古代统治者对于宗教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不使其干预现实中的政治活动。西方中世纪存在的教会法与宗教法庭,在中国是没有的。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制度的构建、法律生活的缔造、法律文化的延伸渗透了中华民族理性与务实的民族精神。
法文化传承创新的历程,体现坚韧进取的民族精神。
中国法律文化首尾相衔、辗转相承、代有兴革,自“夏有乱政”而制“禹刑”以后,商有“汤刑”,周有“九刑”,秦有“秦律”,汉有“汉律”,魏有“新律”,晋有“泰始律”,唐宋元明清也各有律,源流清晰,损益可考。这与中华民族自古就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秉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分不开的。例和,汉初经过泰末以来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生凋敝,百物匮乏,但是在汉初相对宽松的政策影响下,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努力生产,至文帝时不过二十余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盈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不仅如此,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推动了,上层建筑的进步,如文景两帝的废肉刑、汉律的儒家化、私家律学的发展等,为文景之治的繁荣提供动力源泉。
法以诚信为本,体现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
诚信是中华法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是法的灵魂。失去诚信,法也就丧失权威,等同于一张废纸。在敦诚守信民族精神的孕育过程中,儒家思想也起了化俗正风的作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将“信”看得重于生命,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儒家认为,“信”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五常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常道,是最为重要的具有永恒价值的道德规范。与信密切联系的是诚。孟子将诚提到天道的高度:“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道与人道的沟通就在于“存乎诚”。儒家思想的长时间熏陶,使得敦诚守信成为主宰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准则。正是在与各种欺诈行为不懈斗争的过程中,锤炼了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法律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浏览完整试题中华民族自形成之日起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顽强的生产斗争、生存斗争中形成了优秀独立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国家制度、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使之带有民族性的特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使优秀的民族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实际和时代精神密切融合,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宗教的高度政治警觉,使中国政治活动未被宗教干扰,足见理性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
B.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因而在各朝代都有自己的法律文化,呈现出辗转相承、代有革新的特点。
C.对于中国法文化而言,诚信是必须要坚守的价值取向,如果失去了这一灵魂, 法将丧失权威,变得一文不值。
D.中国法文化包含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因为其受到了中国民族精神长期的渗透,所以带有明显的民族性的特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通过与西方历史上存在宗教干涉政治活动情况的对比,更体现了中国理性务实的民族精神。
B.文章第五段用汉初时社会生产由衰转盛的例子,为我们直接证明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法文化的推动。
C.文章末段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凸显写作目的。
D.文章使用道理论证,紧扣住中国法文化中呈现的民族精神展开论述,不仅具有说服力也具有文化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法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虽不是一帆风顺的,却能做到辗转相承、从来中断,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B.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还是在法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拥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往往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C.在当今社会,“五常”依然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常道,每个人都应该把它作为最重要的道德价值规范。
D.让中华法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磁合,将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面向未来,故宫博物院在数字化领域逐渐构建数字文物体系,并将数字文物概念逐渐覆盖文文物数字化保护实践等工作,建立以文物三维可视化数据为基础的所有文物数据。例如文献、文样、视音频、化学成分分析、病虫害数据等等,通过文物统一身份识别可进行正向追踪、 反后潮源、横向展开、纵向对比文物全信息集合体,为文物智能化应用奠定坚实数据资源基础。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将利用分布在故宫各处传感器来实时获取故宫全体、全城数据。未来通过5G+AR+人工智能+物联网对故宫实施智能化监测、预警、干预。故宫利用5G+AR+人工智能开展全面、科学、细致的保护工作,从而实现险情可防控、保护可提前的目标。
(《故官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VR相关技术占据数字故官重要一席》,《中国电子报社20年10月23日)
材料二
想象一下,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在“数字故宫”小程序上“云”体验传统纹样之美,依次欣赏同样纹饰的文物集合,发掘文物间的历史关系;可以通过“ 相识大考验”趣味答题了解文物知识,分享自己与文物的“缘分”……值此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之际,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别有韵味?
这就是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保护的魅力所在,是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不禁想起去年4月也黎圣丹院一场太大,整座建筑严重受损:世人为此揪心不已。所有文物都需要预防性保护,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文物预防性保护插上“数字化”双翼,使预防性保护更加坚实有效。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了助力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意义,而成为文物保护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标配。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确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法律地位,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数字化采集应用、资源数据库建设、新文创产品开发等确立规范。还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数字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专项资金或保护基金等方式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
(郭海英《“数字故官”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北京青年报》2020年08月13日)
材料三
所有的数字化演示、传播,都是建立在基础数据之上,基础数据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今后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多模融合”技术是“多模态影像融合”的简称,它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集合人工智能图形分割算法、3DWEB渲染技术、3D数据传输优化技术等,对精准采集的数字化信息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文物的多模融合就是根据文物的形状、材质及纹理深度不同,在数据采集时,兼顾多种类扫描设备和技术的优势,完成一件文物数字信息的高标准采集,并将构建的多个数字模型融合在一起,有效规避采集过程中文物结构、材质、光线等的影响,弥补采集设备的短板,准确还原文物的尺寸精度和纹理信息。
多模融合后的数字模型尺寸精准,细节丰富,色彩及纹理是通过“算法”算出来的,而不是行业普遍采用8-16张的彩色图片贴图法贴出来的,杜绝了纹理拼图接缝明显,变形误差较大,造型复杂的文物细节丢失严重的情况。目前,在文物保护领域运用多模融合技术构建精准的数字模型还是一项新技术,运用这种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细节精准不丢失,其细部表现,有时已经超出了人眼识别的范围,能达到容灾备份的目的。其数据不但满足文物保护修复、复制、研究、3D打印等要求,而且完全能满足陈列展示、宣传、网络交互、出版等需要。3D打印出来后,其几何尺寸与原文物别无二致,是真正的克隆和“备胎”。因其数据量巨大,对运算处理设备和存储设备有制殊的要求因而推广还需一段时间。
(卫国、张孜江《基于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中国文物报》2020年8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A.“数字故宫”小程序集欣赏、学习、分享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展现了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保护的魅力。
B.文物都离不开预防性保护,否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毁,巴黎圣母院严重损毁于大火便是一个令世人揪心的典型例子。
C.“多模融合”技术是对精准采集的数字化信息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它需要使用多种技术,但其础是数字化技术。
D.文物的多模融合可以有效规避采集过程中文物结构、材质、光线等的影响,准确还原文物的尺寸精度和纹理信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指出,故宫将建立以文物三维可视化数据为基础的所有文物的数据,为文物智能化应用奠定坚实数据资源基础。
B.据材料二可知,只有完善立法、确立规范,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才能保障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获得长足的发展。
C.据材料三可知,目前文物数字化行业普遍采用彩色图片贴图法,纹理拼图接缝明显,变形误差较大,文物细节丢失严重。
D.基础数据精准度是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核心要求,多模融合技术因其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优选技术。
6.三则材料涉及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诗人金希普
莫言
每年春节前,我们县的领导,会常上家乡的特产来北京设宴,招待老乡。说心里话,我对这样大张旗鼓的聚会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每年都去参加,因为那家乡小麦磨粉后蒸出来的大馒头,总能引发我的乡情。
去年的聚会在宏都大饭店。 大厅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工作人员引导我进入,县里胡书记正与几位退休将军谈话。正在此时,东北乡著名诗人金希普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金希普与我表弟是同学,我这表弟起初学习还不错,后来参加了金希普的女神诗社,学习便一落千丈,高考落榜后,游手好闲,成了村里的怪物。我对金希普这人的印象很差。
他一进门,就直奔胡书记而去,握手、送名片,一遍遍地重复着:“对不起,来晚了,刚从北大那边赶过来,堵车实在令人头疼……”
他在我身边落座。“三哥,好久不见!”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诗人,最近忙什么?” 胡书记问他,同时向几位将军介绍,“这是我们的诗人,金希普,俄国有个普希金,中国有个金希普。”
在众人的笑声中,他说:“今年,我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我要掀起一个诗歌复兴高潮,让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
我看到他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金希普。
大家开怀畅饮时,金希普说:“各位领导,各位老乡,我即席创作了一首诗歌,献给你们!”
我有些烦,但还是为他鼓掌。
“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从小就热爱诗歌,三年级时写的一首诗被编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材,初中时我成立的女神诗社,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学生诗社。我已出版诗集五十八部,荣获国际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一百零八个。我去美国访问时,曾与克林顿在林肯中心同台演讲……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家乡父老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我深知,一个诗人,离不开乡亲的提携帮助……”
有将军悄悄说:“咱们县竟然出了这么伟大的人物!”
“我知道很多人以为我在吹牛,我不辩解。喜马拉雅山有8882米高,有人不相信,但喜马拉雅山从不辩解,有人劝我低调些,不要张扬。佴大海,浩瀚的大海,从不低调,它卷着巨浪呼啸而来……”
宴会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有人要我修改我的诗歌,我说,闪电是不能修改的!领导们,老乡们,”他激昂地说,“现在:把即席创作的诗歌献给你们!”
他清清喉咙,念道:
“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凝结着爱情的大馒头,象征着纯洁的大馒头,形状像十二斤重的西瓜拦腰切开的大馒头,远离家乡的游子啊,一见馒头泪双流……”
具委宣传部马副部长站起来大喊:“各位乡亲,现在请品尝家乡的大馒头!”
四十多个服务小姐,用金色的盘子,每人托着一个白生生的大馒头,鱼贯而入,欢声笑语为诗人的朗诵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半年后,二哥跟我说:“咱姑父被普希金给骗了。”
“全希普,”我说,“别糟蹋那个光辉的名字。”
“他说跟县里领导是拜把子兄弟,要帮表弟谋个事儿。咱姑父一听就动了心。”
“谋个什么事儿?”
“说是可以安排到电视台当副台长。”
“这不是说胡话吗?”
“咱姑父说他当场拿出手机,拨通了胡书记的电话,胡书记骂他添乱,说不可能一下子就安排当副台长,起码要跟着扛半年机子,增加点业务知识,才可以就职。”
“接下来就该要钱了。”
“要钱就不是全希普了,”二哥说,“他说,叔,以我这样的身份地硬,只要我愿意去,中国所有的五星级饭店都会热情接待我,但我哪儿都不去,跑到这里来,睡土炕,吃农家饭,为的就是考验你们。叔,你把热炕头让给我,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炖给我,我深受感动,我一定要报答你们。叔,你大概也知道现在办事的规矩,没有这个,他捻了一下手指,那是万万不行的。”
“嗨,”我说,“骗术高明呀!”
“咱姑父七借八凑,弄了两万元,悄悄塞到金希普的提包里。”二哥说,“表弟和咱姑父,过了年就在家等信儿,至今也没等着。”
金希普许给我表弟的“副台长”自然是个骗局,我姑父曾到县派出所报过案,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前不久,我去济南观看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歌剧《檀香刑》,入场时遇到了金希普。他热情地与我握手,一口一个三哥,叫得十分亲热,他拿出手机,要跟我扫微信。我犹豫着,他说:“三哥,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我要告诉你许多事情的真相。”
他在微信中,毫不避讳地谈到了那两万元的问题,他说如果不是反腐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他是真心实意想帮表弟,那两万元他迟早会还的。他对我说:
“三哥,我知道您对我有很深的成见,您也许认为我就是一个骗子,我不解释,就像高山从不解释,就像大海从不解释。”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参加老乡会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无法割舍乡情,一方面又对聚会颇感不屑。
B.“金希普”这一名字是对“普希金”的荒诞模仿,作者对主人公的命名颇具讽刺意味。
C.金希普愿意主动加“我”微信,且毫不避讳地解释“骗局”真相,显现出他坦诚的态度。
D.小说结尾处,“高山从不解释”形成了前后照应,显现出作者艺术构思的严密性与精巧性。
8.小说中的金希普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 请结合全文,从“我”、县里干部、姑父对待金希普的态度来分桩作品的讽刺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吏,郡决曹,补廷尉史,那中为之生科鄂日于公村定国少学法千仪,父元,后定国乐为狱更、那决曹,补廷府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甚见任用。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廉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治请谳,饮酒益精明。为廷尉十八岁,迁御史大夫。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租,以故重困。关东流民饥寒疾疫,已诏吏转漕,虚仓廪开府臧相振救,赐寒者衣,至春犹恐不赡。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亡光,上复以诏条责曰:“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各以诚对,毋有所讳。”定国惶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录于君。能毋过者,其唯圣人。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永执纲纪,务悉聪明,强食慎疾。”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
B.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
C.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
D.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话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面,即面向北,古时天子面向北方受臣子朝拜,后用“北面”代指君王;弟子行敬师之礼也是面向北。
B.鳏寡,老而无妻者称鳏,老而无夫者称寡,少而无父者称孤,老而无子者称独,都是指无依无靠的人。
C.两千石,汉代以禄米为俸禄,汉制郡守(太守)俸禄一般为两千石,后以“两千石”代称郡守(太守)。
D. 仓廪,“仓”和“廪”都指贮藏谷物的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仓廪”就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定国受父熏陶,子承父业。于定国幼年时就向父亲学习断案知识,父亲死后也像父亲一样担任了狱吏、郡决曹等职务。
B.于定国断案审慎,心念百姓。他判案公允,体恤弱者,罪行有疑者从轻发落,朝廷称颂说,他断的案百姓都自认不冤。
C.于定国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他拜师学习《春秋》,即使地位低下步行来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尊敬厚待他们。
D.于定国能力有限,自请退职。甘露年间,宣帝先后两次因政事分条指查于定国等,定国提不出解决办法,以病为由辞官。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治请谳,饮酒益精明。
(2)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治请谳,饮酒益精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淡黄柳·空城晓角①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根据作者自序,此词写于客居合肥之时。当时金人南侵,江淮一带已是边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一、二句写诗人所闻,荒凉寂静的空城中,“晓角”的声音随风吹入垂杨巷陌,显得悲凉凄清。
B.“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中的“寒恻恻”,不仅写出单衣不耐寒,更写出晓角吹寒带来的心理感受。
C.上片最后两句中的“看尽”两字最为传神,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看到旧识——杨柳之后的欣慰之情。
D.在此词的上片中,诗人分别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客居合肥之时的岑寂之感。
15. 词的下片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岑寂”的?请从炼字的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没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体现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描写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万箭齐发的战斗场面的两句为“ , ”。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写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持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探究盛唐诗歌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究其原因,便在于唐代诗评家殷璠所说的“声律风骨始备。”那么,何谓“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解释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在南朝齐梁宫体诗绮靡之风 的境况下,唐代的陈子昂、李贺、李白、杜甫等诗人相继倡导恢复并高扬“风骨”传统,尤其是盛唐诗人对“风骨” 有加。此后,“风骨”成为了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在变迁衍化中,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下,“风骨”的凝聚构成了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
然而,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一些诗人便不再讲究文辞、技巧,虽然形式上采取了新诗的分行形式,却不过是将一句话分行排列,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去了汉语诗歌的美感,更不用提精神气质,风骨显然早已 。因此,新诗急需 ,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所以,要重塑新时代诗歌,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我们就要不断研究,继承,发扬古典诗歌延续下来的“中国风骨”。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都在探究盛唐诗歌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B. 究其原因,便在于唐代诗评家殷璠所说的“声律风骨始备。”
C. 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
D.我们就要不断研究,继承,发扬古典诗歌延续下来的“中国风骨”。
8.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行其道 崇尚 荡然无存 反躬自问
B.甚嚣尘上 崇敬 付诸东流 闭门思过
C.甚嚣尘上 崇尚 荡然无存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昆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