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32 2021-01-1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2]
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
汪清四中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㈠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差序格局(节选) 费孝通
①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来是最美丽也没有了,文人笔墨里是中国的威尼斯。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什么东西可以向这种出路本来不太畅通的小河沟里一倒,有不少人家根本就不必有厕所。明知人家在这河里洗衣洗菜,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制的地方。为什么呢?——这种小河是公家的。
②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谁看不惯,谁就得白服侍人,半声谢意都得不到。于是象格兰亨姆的公律,坏钱驱逐好钱一般,公德心就在这里被自私心驱走。
③从这些事上来说,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了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现在已成了外国舆论一致攻击我们的把柄了。所谓贪污无能,并不是每个人绝对的能力问题,而是相对的,是从个人对公家的服务和责任上说的。中国人并不是不善经营,只要看南洋那些华侨在商业上的成就,西洋人谁不测目?中国人更不是无能,对于自家的事,抓起钱来,拍起马来,比哪一个国家的人能力都大。因之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我们传统的划法,显然是和西洋的划法不同。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
④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⑤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④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网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家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浏览完整试题
⑦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努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象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象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象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⑧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⑨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
⑩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1.根据第①段的内容,适合填入划线处的语句是( )
A.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B.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
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D.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以下对“差序格局”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差序格局中固定的时间地点个人圈子一定不相同。 B.差序格局中社会圈子会因个人势力的厚薄而伸缩。
C.差序格局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没有严格的界限。 D.差序格局中,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3.能依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
A.西洋社会团体界限分明,每个人只能参加一个团体。 B.从个人对公家的服务和责任上说,中国人的确无能。
C.我们的社会用同一个体系认取的亲属可能是相同的。 D.乡土社会中亲属圈子的大小与家庭人口多少有关系。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便捷是货币发展变化的主线,支付在形态上的无形和时间上的无感,就是支付货币的最高境界。纸币并非终极的空间占用最小者;作为仅有支付功能的观念性的东西,数字货币连纸张都不需要,显然更为方便。和方便一样,支付的快捷有种内在的力量,促使支付的时间耗费由多变少,而且越来越少,最后走向无感,几乎完全不耗时间。如果说纸币支付可在数秒中完成那么数字货币的支付速度就是“瞬间”的概念,敢说实时到账又能够真正到账的,非它不可。支付速度的超级加快,必定实现市场交易量的急剧增加,而单位时间内支付手段的周转次数恰恰能反映这个增加过程。一张纸币一天周转可以达到五次或以上,理论上讲,数字货币因其无有形形态,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可以有无以数计的周转次数。
由此可见,纸币的消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数字货币将承载全部支付手段的功能,开创人类支付货币崭新的历史。
(摘编自陈彩虹《常识中走来的货币》)
材料二
数字货币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非现金支付取代现金支付,在吃喝玩乐行、政务金融医疗方面,人们不再受现金的约束,只要拿着手机,不带现金也能畅通无阻。也少了丢钱包、收假币的担忧,人们在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也大大减少。并且,无现金社会之“惠”比现金社会更普遍更普及:每一次消费支付不仅可以瞬间完成,而且都能为人们积累更多信用,且社会信用体系将更完善。但另一方面,没了实物货币,很多人逐渐失去“钱”的概念。发工资、奖金只是卡上或数字账户上数字的变化,失去了以往数钱的满足感;婚庆礼金不需用红纸包了,也少了一份仪式感。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现金支付会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和谨慎,有助于消费者控制成本预算与消费冲动。非现金支付则增加消费的冲动,催生更多“月光族”。无现金社会也会夺走个人隐私,你所有金钱收支信息都有电子痕迹,鼠标一点,账户就可能被冻结。
(摘编自《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的利与弊》)
材料三
一个支付手段从现金朝无现金过渡的时代,表面的泥沌与无序不可避免。固然在确认支付安全的前提下,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最便捷的支付方式,并且无现金支付积累的信用将等于财富,良好的信用可以让人们都获得公平金融和公共服务;但认知水平不一的客户,有权利选择合法的支付手段。无论使用何种合法的支付手段,都需要被平等对待,都需要被提供相应的最起码的服务。这非但属于技术范畴,也属于社会道德范畴。除了央行的强力纠错,公共服务机构也要提供备选的救济手段,在用技术给用户带来便利和价值的同时,关照特殊群体的需求,帮助k个社会平稳过渡到无现金社会,而不是自筑藩篱,自毁来之不易的行业生态。无现金不是拒绝现金,扫码也不是不要钱,大可不必在出门用不用带钱包上纠结。扫码支付并不是社会的天然产物,而只是现阶段智慧生活外延的一种,是智慧生活降临过程中的一瞬。生活场景的智慧化反过来加速金融等行业的重构,这才是无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蒋光祥《无现金社会绝不是拒绝现金的社会》)
4.下列对材料中“数字货币”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货币作为观念性的东西,没有物质实体形态,又具备支付功能,达到支付货币的最高境界。
B.数字货币支付快捷,几乎不耗时间,真正做到了瞬间支付、实时到账,急剧增加了市场交易量
C.数字货币因不存在周转次数的限制,必将取代纸币,承载起社会对支付手段功能的所有需求。
D.数字货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支付习惯,让支付不再受现金约束,从而加速了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支付手段经历了从货币形态的有形到无形、从支付时间耗费的多到少甚至无感的变化,人们对空间方便和时间快捷的追求是其中重要的推力。
B.钱的概念会因实物货币淡出货币舞台而逐渐失去,数字代替实物货币支付会让人们在消费时失去理性,不控制成本盲目消费的现象将越发普遍。
C.社会支付手段从现金过渡到非现金,必然带来混乱,比如个人隐私面临泄露的风险,公众的不同支付方式可能会被区别对待,这些只能靠央行解决。
D.无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不在于支付方式的变化或消灭现金,而在于生活场景的智慧化对金融等行业的重构,提高社会道德,让社会消费变得有序。
6.根据上述材料,按照示例概括无现金社会带给人们的另外两点好处。
(1)更方便:吃喝玩乐行和政务金融医疗方面支付便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水和叶子 [意大利]卡尔维诺
(1)在公司各种杂七杂八的任务中,马可瓦多要负责每天早上给玄关的盆景浇水。那是通常会被摆在家里的绿色植物的一种,只是一株长得就像植物的植物而已。尽管只是一株植物,它也有它的痛苦。它缺乏光线、空气和露水。马可瓦多每天早上都会发现一些不好的征兆。有一支叶梗低下头去,另一片叶子则布满了斑点。同时,植物的茎不断长高,但枝叶不再茂盛,而是光秃秃像一根棒子。
(2)马可瓦多在照顾植物的简单的动作中,贯注了做其他工作所没有的关心,每次浇完水,他总是要盯着看好一会儿,然后叹一口气,不知道是为了植物还是为了他自己。因为在那株封闭于公司墙壁间日益变黄变瘦的灌木身上,他找到了一个患难之交。
(3)植物(大家如此简而化之地称呼它,好像任何其它更精确的名字都无济于事,因为它在这个环境里就只代表着植物界)进入了马可瓦多的生命,主宰着他日夜的思路。当他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时,渴盼得像一个期待早灾结束的农民。自工作中抬起头,从逆光中察觉窗外已经下起雨来时,他便抱起植物盆子放到外面的中庭里。
(4)男人和植物就这么仁立在中庭。男人共情植物的感觉,而植物则像突然全身淋湿、陷入惊愕的人。马可瓦多品尝着雨水的滋味,那是属于树林、草皮的滋味,触发他的记忆。但是那最清晰的片段,却是每年都折磨着他的风湿病痛。下班的时间到了,马可瓦多实在不愿意再将植物关起来。为了让它淋更多的雨,马可瓦多说服主任,把植物带回去一晚。
(5)在倾盆大雨中,他与植物成为一体,穿越城市,回到家中——那是个有窗台的拥挤的阅楼。马可瓦多把植物放在窗台上,从房间可以看到植物映在窗台上的影子。自从他们离开那个半地下室搬来阁楼后,生活状况已经改善了不少,然而天花板漏水仍烦扰着他们。下雨的夜晚,就会听到水珠的嘀嗒声,像风湿病的预警器。而那个晚上马可瓦多每次从睡梦中醒来都伸长了耳朵,那嘀嗒声成为欢乐的音符,这告诉他雨还在下,而还在温柔地、不间断地滋涧着植物,让叶子如帆一般张开。
(6)尽管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早上打开窗户时他还是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植物塞满了半个窗户,叶子起码多了一倍,并且不再低垂,而是如剑一般挺立锋锐。他将植物贴在胸口下了楼,绑在货架上奔向公司。此后,马可瓦多便将植物留在了中庭。
(7)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六,工作到下午一点结束,直到星期一才上工。马可瓦多希望能把盆景再带回去,可早已经不下雨了,不知道还能找什么借口。天空其实并不晴朗,累积的乌云传达着下雨的可能。在得知主任住的那区还在下雨后,马可瓦多趁机建议:我可以带着植物再到有而的地方转一转。”说做就做,他马上带着植物出发了。
(8)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马可瓦多都是这么度过的:载着植物在小摩托车上颠簸着,观察着天空,寻找一朵他认为最有可能的乌云,在路上追赶直到遇见雨水为止。有时,他转过身来,看见植物又长高了一些,高得像计程车,像小卡车,像电车!而它的叶子也越来越宽阔。现在它已经是一棵树了,奔驰在城市里,把交通警察、汽车驾驶和行人弄得晕头转向。同时,云跟着风的痕迹投射雨水,近人们把手伸出来,然后把伞收拢起来。沿着不同的路,马可瓦多追着他的云,带着植物沿着雨的轨道走。就好像跟在云层身后的水迹与叶片一起,全部被同一个力量拖着跑:风、云、雨、植物和轮子。
(9)星期一,马可瓦多空着手去见主任。他带着主任来到外面,指着一棵有两层楼高的树:“它长大了一些…………”它被装在一只桶子里,再也不能被放在玄关了。生气的主任让马可瓦多将它还给苗圃,换一株大小合适的来。
(10)马可瓦多重新跨上座椅。这棵树用它的绿叶填满了道路中央,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警察将他拦下来。可是,兜来兜去,马可瓦多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在这植物上他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他实在不忍心与它分开,于是,他继续穿梭在城市中。这棵草木泛滥到把他的头、肩膀和手臂部遮掩起来,直到他整个人都消失在绿叶中。所有的枝梗、树叶还有茎,无时无刻不在晃动颤抖。
(11)雨停了。接近傍晚时分,在路的尽头、家与家之间的空隙,出现彩虹朦朦的光。在雨水中竭尽全力猛然成长的植物开始筋疲力尽,四处奔驰的马可瓦多并没有发现他身后的叶子一片一片地由绿转黄,再转为金黄。
(12)已经好一段时间,由摩托车、汽车、脚踏车和小孩子组成的队伍跟在这棵穿梭于城市中的树木后面,而马可瓦多毫不知情。他们喊着:“猴面包树①!猴面包树!”然后惊异地看着树叶变黄。每有一片叶子剥落飞去,便有许多只手举起捕抓它。
(13)刮起一阵风,一串金黄色的叶子随风扬起,四处飞舞。马可瓦多仍以为自己肩后有一棵翠绿茂盛的树,直到突然间回过头去。树不见了,只剩下一根插满了光秃秃叶梗的树干,还有枝头最后一片黄叶。在彩虹的光中仿佛其它东西都是黑的—人行道上的行人和两侧边房的立面。在这黑幕前方,半空中飘的是数以百计的金黄色的叶子,闪闪发亮,而数以百计的红色、粉红色的手在幽暗中举起争夺着叶子。风把金叶子刮向尽头的彩虹那儿,还有那些手,那些呼喊。连最后一片叶子也掉落了,由黄变为橘、红、紫、蓝、绿,重新变黄,然后消失不见。
(有删改)
【注】猴面包树:猴面包树生长在炎热地区,它有粗壮的树干贮藏水分,不仅维持自己的生长,还能为其他生物和行路人提供水分解渴救急,被称为“生命之树”。
7.概括文中画框的句子所表达的马可瓦多的心理。
(1) 然后叹一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长大了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8段与第12段画横线句都写了行人,简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9.小说中植物的称呼经历哪三次变化?概括并简析其背后的意蕴。
10.在小说创作上,卡尔维诺一贯秉持“轻逸”的美学追求,推崇“以轻写重”。结合本文结尾谈谈你对“轻”与“重”的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先生①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问:“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何以免此?”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纵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屑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先生曰:“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因叹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担搁了几多英雄汉!”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顾田间禾曰:“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范兆期在旁曰:“此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取材于《传习录•黄修易录》)
注释:①先生: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1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为心累 累:牵累 ②亦易觉克之而已 克:克制 ③窃闻穷通有命 通:通达
④徒自苦耳 徒:只是 ⑤今却不济 济:渡过 ⑥处处是进德之资 资:资助
⑦顾田间禾曰 顾:照顾 ⑧把此根戕贼蔽塞 戕:残害
A.①⑥ B.②④ C.③⑧ D.⑤⑦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无根之树 即克去之 B.读书所以调摄此心 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
C.不知何以免此 何累之有 D.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 人自累于得失耳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虽然树暂时新鲜,但最终自然会精神不振
B.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 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一种科举的思虑随之产生
C.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做学问如果自己能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进步
D.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 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
1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2)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15.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请结合第二段简要分析。
㈡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怀友二首 宋•郭祥正
其一
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 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抱琴一写之,
冰霜溅孤怀。但惜对樽酌,而无良友偕。聊将幽独思, 滔滔寄长淮。
其二
晚坐庭树下,凉飕经我怀。亦有樽中物,佳人殊未来。佳人隔重城,
谁复为之侪。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想闻诵①声作,崩腾满江淮。
[注释]①诵,汉朝时,各地人民对某些好官常用民谣来称赞他。
⑴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夕阳在窗写到晚坐庭树,时间渐晚,听萧萧之音,感凉风经怀。
B.诗人怀友,第一首写自己思念友人,第二首“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两句想象友人思念自己,虚实结合,感情深浓。
C.怀友第一首由夕阳西下之景引得诗人抱琴抒怀,由“孤怀”过渡到怀念友人,“溅”字使诗人孤单的心境又添凄凉。
D.诗人情感由“滔滔寄江准”到“崩腾满江淮”,情感逐步强烈,奔放纵横,近于李白。
⑵《怀友二首》 (其一) “夕阳在窗户, 凉气何处来?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⑶“ 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想闻诵声作,崩腾满江淮”这四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㈢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小题。
“却送己亥去,将把庚子迎。”在这辞旧迎新的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却大肆_______着人类健康。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危急时刻,广大医护人员无惧生死,驰援武汉,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最美逆行者”。面对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疗用品供不应求的现状,这些“白衣战士”,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竟速,_______出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也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人闻令而动,瞒着家人提交“请战书”;有人主动请缨,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有人孜孜不倦,不断向公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广大医护人员经受了严竣考验,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双忠义悬壶手,十万柔情杏林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可敬的人。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用炽热的情怀定格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这是________的决胜战线,也是不容有失的生命防线。鲁迅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坚信只要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疫情防控阻击战定能捷报频传,广大医护人员定能早日凯旋,无疆大爱定会载入史册。
⑴文中加粗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硝(xiāo)烟 大肆(sì) 冠(guàn)状病毒 B.竟(jìng)速 请缨(yīng) 供不应(yīng) 求
C.炽(chì)热 捷(jié)报 夜以(yǐ)继日 D.严竣(jùn) 载(zài)入 孜孜(zī)不倦
⑵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侵蚀 展现 同仇敌忾 B.侵害 彰显 同仇敌忾
C.侵蚀 展现 众志成城 D.侵害 彰显 众志成城
⑶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信念、使命担当,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打
上一篇:
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四)语文试卷
下一篇: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12月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汪清县汪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