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30  2021-01-1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
吉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
吉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题。(7分)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則,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 ”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一方者最快活…… 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 ”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已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20.根据文意,在文章第③段横线上补上适当的句子。(2分)
21.如果为本文增加论据,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C.“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政府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
D.列宁去克林姆林宫理发室理发的宗旨是“按次序理发”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⑤自然段中,论证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
22.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6题。(15分)
请吃饭
周海亮
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浏览完整试题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就是到了周末,也得学习韩语、电脑和国际贸易,还要打各种各样的电话,请别人吃饭或者被别人请。靠着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他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话,问他现在走到哪里了,上司在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种恍然大悟的口气,说:真不巧,刚才一个重要客户要我去一趟,事关重大,不能来了。
周小五说:没关系,您忙您的。他说完,把服务生喊过来,说:请把套餐换成380元钱那一档的,有一位朋友不能来。
这时,电话来了,是另一位上司打来的,说突然出了点事,得留在家里处理,不能来了,周小五忍不住自己的失望,问:必须您处理吗?
上司说:是的,这样吧,明天或者下个周末,我请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五也只好认了。他又一次喊来服务生,尴尬地问:能不能换成180元钱那一档的?
服务生有些不乐意了,周小五连忙赔着笑脸,解释说,又有朋友不能来了,不想浪费。
只剩那位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了,周小五想,这么要好的哥们儿,到门口吃个大排档,60块钱就能让两个人吃得乐呵呵的,这顿饭请得有些多余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朋友肯定快到了,于是他就让服务生赶紧上菜。
菜很快上齐,桌子上的煮锅开始沸腾。服务生指着几盘生肉和生菜,问:现在下锅吗?
周小五点点头,服务生就将几盘菜倒进了煮锅。
想不到的是,这时候朋友也打来电话,说他身体很不舒服,得去医院挂盐水,实在对不起,改日一定摆酒谢罪。
周小五好一阵沮丧,沮丧过后又为难了:这满满一桌菜,他一个人怎么吃呢?打包?他宿舍里连个热饭的炉子都没有,再说,好多菜已经下锅,根本不能打包。
这时,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这次是父亲打来的,问周小五:今天是周末,你回家吗?
周小五说:忙,不回了。
父亲说:你有空了就回来看看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你妈老是念叨你。
周小五嘿嘿筻了几声,说:真的有点忙。
父亲又问:你现在在哪里。
周小五说:在酒店哦,对了,你和妈吃过饭没有?要是没吃,你们就过来一起和我吃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父亲在电话那头愣怔了一会儿,然后问周小五:你刚才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吃饭?
是啊,是啊,我请你和妈来酒店吃饭。
放下电话,周小五想起,自己请过无数人吃了数不清的饭,却唯独没有请父母吃过一顿饭!
父母一会儿工夫就赶了过来,看来是叫了出租车。他们脸上全是笑容,丝毫没多想儿子为什么突然请他们出来吃饭,一家人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一起吃饭,吃一份最低档次的套餐。
周小五分别敬了父亲和母亲一杯酒,他将酒一饮而尽的时候,一心里突然涌出想哭的冲动。
吃完饭,周小五和父母一起回了家,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星期一一上班,一位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就跑过来告诉周小五:昨天你爸妈在小区里逢人便讲,说你请他们在大酒店里吃了一顿高档饭,还说你给他们敬了酒,祝他们身体健康。
周小五一下子泪流满面。
(有删改)
23.初读全文,从周小五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节 周小五的心情

失望
知道朋友不舒服来不了 ②  
③    自责、惭愧
听说父母逢人便说儿子请吃饭 ④   
2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标题《请吃饭》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是文章的线索,突出了以“周小五”为代表的一类人对外人冷漠对家人热情的现实,揭示出文章提醒人们亲情不容忽视的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写周小五的一位上司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种恍然大悟的口气,这一细节和对话说明他的上司没把吃饭的事放心上,有些不真诚。
C.当一桌菜无法打包时,周小五就打电话请很久没在一起吃住的父母来酒店吃饭,周小五的父母很高兴,也没问原因,就坐出租车很快来到酒店。
D.周小五的父母逢人就说儿子在大酒店请他们吃了一顿高档饭,并给他们敬酒,祝他们身体健康,说明周小五的父母也很要面子,为此说了假话。
E.小说语言平实,但故事性强,层层铺垫,环环相扣,请吃饭这一情节贯穿全文,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亲情出现的问题,引人深思。
25.作为获奖微型小说,《请吃饭》这篇作品发人深省,震撼心灵,其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运用对比的实例,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6.文章结尾处,周小五为什么会一下子“泪流满面”?请联系全文内容回答。(至少答三点)(3分)
20. 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
21.B
22. 文章第⑤段首先提出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的观点。接着,举朱元璋与群臣的例子论证,最后得出守规矩者,自然能够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结论。
23. (1)①知道前面两个上司都来不了 ②沮丧、为难③喊父母吃饭,给父母敬酒 ④悔恨、愧疚。
24. BE
25. 示例:小五对领导、朋友的重视与领导、朋友对小五的忽视形成对比,突出小五内心的失望;小五对父母的忽视与父母对小五的重视形成对比,突出小五对家人的冷漠;小五请父母吃饭前后的心理变化,突出小五对自己为人处事态度的反思,突出他的内疚自责;小五请父母吃的是最低档的套餐,而父母认为是高档大餐,突出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高。通过强烈的反差起到引人深思、震撼心灵的作用。
26. 为自己很少回家看望、陪伴父母,未尽到孝心而惭愧;为自己忽略父母,将父母排在杂事闲人之后而愧疚;为父母如此容易满足而愧疚;被父母的爱感动;对自己为人处事态度的反思。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万物皆有分寸
黄小邪
古人讲,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何为分寸?该是知谦卑,懂进退,举止有度,言谈得体。为人处世最是不懂分寸易吃亏,譬如骄纵傲慢,自以为是,刻意表现自己,完全不给他人留下余地。


展开余下试题战国时期,曹军进退两难,有部下向曹操询问守夜指示,曹操脱口而出:鸡肋。士兵不明曹操深意。杨修则洋洋得意地讲:“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这是准备打道回府了啊。”曹操听后大怒,当即便以扰乱军心之罪斩杀了杨修。
细想,全军上下怎会无人懂得曹操的深意,只不过有人看穿不戳穿,而杨修则犯了大忌,不懂分寸,自作聪明,才导致英年早逝。
前不久,参加一场剧本研讨会,原也是思想交锋,互相勉励,可偏偏就有一位编剧很不懂分寸。某创作者无意间讲起自己失败的经历,该编剧便当众追问其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感想如何,甚至拿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人做对比,丝毫不为对方留情面。对方回避无果,一再陷入难堪,场面尴尬至极。据说,后来该编剧被资方解除了合作关系。理由是,与一个毫无分寸者共事,恐怕他的张扬跋扈会拖累团队;一个做事不懂分寸、毫无谦卑之心者,艺术境界恐怕也不会太高。
国人向来推崇中庸之道,凡事讲究适可而止。做饭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一过,饭菜易焦。作画讲究留白,画作太满,易生逼仄,空白太多,易陷空洞。做人讲究分寸,克制过度,显得失真,肆无忌惮,容易逾矩。如此,行事有度,便格外要紧。
身边常有那种自以为与朋友很熟而毫无分寸者,他们举止轻浮,习惯开过分的玩笑,深度挖掘他人的隐私,不留情面诘责对方,给他人带来了不便与伤害,还反问,我哪里错了?
显然,这是不懂适可而止、不越雷池的分寸感。
有人讲,分寸感是由内涵沉淀而成,是對自己或他人的合理认可,它常常使一个人的境界高下立见。
村上春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主办方请他选择发言的语种,他放弃了母语,选择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发言。记者问,会场有同声翻译,为何不用更自如的日语发言?他解释,自己作为一位作家,使用母语容易在丰富的辞藻中夸夸其谈、自我膨胀,给人以自大的感觉,而有悖本意。相反,使用英语自己能更诚恳,也更能克制自己。
村上春树用另一种方式将他的谦卑与分寸感,巧妙地传递给了读者。此是修养,也是境界。
作家贾平凹曾讲过一个故事:某朋友有口吃,说话很慢。有一次,路上遇到人问路,不巧的是,问路者也有口吃,朋友便一言不发地看着他。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朋友答,人家也有口吃,我要回答了,他会以为我在模仿、戏弄他。
对于如何说话,何时沉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最好的标准就是分寸二字。
万物皆有分寸,分寸因人而异,最好你我做人恰如其分,行事恰到好处,进退有度,把握分寸。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分)

13.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按要求填空。(2分)
引出中心论点——论证 (1) ——对比论证“ (2) ”观点——总结全文并提出希望
14.文章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儿时拾柴记
王祖远
○1农村人把日子好,说成“芝麻开花节节高”,然而,这种高之内涵,是让生活若干细节,变得愈来愈简单。
○2如今,我们做饭时,把煤气灶开关旋钮,转动一个角度,灶眼上火苗,就冒出来了。然后,把锅放到上面,加上水,用不了几分钟,水就开了。
○3可在我小时候,烧水做饭却是天大的事。仅就烧柴获取而言,繁杂艰辛,需经若干环节,秋天,是获取天然燃料的集中季节,农作物成熟,果实收获后,秸秆被砍下,成排晾晒在地里。色泽青青的秸秆,分量很重,不容易搬动,需在地里自然风干若干时间,等里面水分渐渐蒸发,变得轻盈,才用靿子扎成一搂粗的柴捆。
○4地头胶轮马车等待着,农人们靠着肌肉发达的肩膀,扛着沉重的柴捆,穿梭于崎岖逼仄的阡陌。遇顶风扛柴,柴捆不能横亘在风的正前方。若被风顶住,寸步难行不说,弄不好,连带人都要刮倒在地。
○5此时还需调整方向,将柴捆顺风而置,让端头与风相会,脚横着走。为此,农村有一喻世明言:“我们干什么事,都不能顶风扛柴禾。”强调顺势而为。
○6装好柴捆的马车,拉到村里,和粮食一样,分配到农户,。农人舍不得用这些宝贝,垛好,用泥封严防雨淋,储藏应急。“一垛柴草,一囤粮食,一缸咸菜”成农户标配,柴草垛,乡村景,是农户家底殷实与否的标志。
○7农户平时用的柴禾必须到地里捡拾。上小学时,到了冬天,天还未亮,邻居小黑就把我叫醒了,我俩背上竹青蔸,手持小铁镐,拾茬子。茬子是秸秆作物收割后留下的残根,顶部有镰刀砍伐留下的椭圆形茬口,明晃晃,尖锐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
○8因此,拾柴时都是戴上手套。看准一颗茬子,从侧面一镐刨下,镐起,茬子连同埋在土里根须被掀起,而后拾起,在镐把上摔打,去掉沾连在其上的土坷垃,人们称这个动作为“磕打”。
○9村里有一句话,是从“磕打”动作衍生出来的,那就是把对他人的讽刺挖据说成“连磕打牵涮”。“涮”指的是什么呢?
○10有时到河滩上拾茬子,遇到小水洼,茬子被水淹没,只露出茬子头,拾柴时,就要下水,一镐刨下,拾起的茬子,根部沾连的不是土坷垃而是泥,去掉这些泥,就要找水深的地方,把茬子在水中来回的摇晃,让浮泥溶解在水中,这个过程成为“涮”。
○11比方说,某个人长得不好看,你非要夸他长得好看,这让对方感到难堪,如果说这是讽刺的第一步,可解释为“磕打”;你若再说一句,你长的像某某明星似的,加重讽刺程度,就可解释为是“涮”,这令人更加难受。
○12我对冬天刮风的时候拾柴,印象深刻。有一天,天还未亮,邻居小黑叫我,他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去拾柴,一定会大有收获。”
○13我疑惑不解,西北风刮得这样猛烈,能有什么收获?太冷了吧!
○14他说:“今天风大,夜间把残枝败叶都刮到壕沟里去了,我们早点出发,不用我们到地面上用耙子去搂柴,到壕沟里直取,就行了。”
○15我们去那儿果然大有收获,我们趁着天早抢得先机,那些晚醒的人后悔不已,从那以后,我对西北风,除凛冽外,竟有多层好感。
○16猛烈的西北风像一把大笤帚,大地上的柴草归纳到低洼处,聚集起来,省了拾柴者的力气,让耗时的拾柴变得快捷些,风成为拾柴助手。即使寒冷,心里也暖,这种感受惟有拾柴者才有吧!
○17“大道至简”在那个年代,为燃料问题须经诸多繁杂程序,汗水、血水、泪水没少流,耗去不少时间、精力。
○18如今,丢弃繁杂,变得简单。以至利用手机、微信,拨动手指,叫外卖,即有“小哥”送上门,解决吃饭问题。前提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使燃气进入千家万户,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活。幸运我们赶上好时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对年轻人,眼下生活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的好,以为就是这样子,没经历过往昔的繁复,就觉不出生活的美好幸福。为此,多请老者讲古,很有必要。
15.作者说烧柴的获取“繁杂艰辛,需经若干环节”,请认真阅读文章○3—○6段,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概括出这一艰辛的过程。(2 分)
砍秸秆——○1 秸秆——○2 秸秆——○3 秸秆——○4 秸秆——分秸秆——储秸秆
16.认真阅读第○8——○11段,请思考以下语段应该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2分)
繁杂的劳动细节,渗透到农人的歇后语中,渗透到思想深处,足见人们对柴草的珍视。
A. 第○8段 B. 第○9段 C. 第○10段 D. 第○11段
17.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展开余下试题我们去那儿果然大有收获,我们趁着天早抢得先机,那些晚醒的人后悔不已,从那以后,我对西北风,除凛冽外,竟有多层好感。
18.你如何理解第16段画线句中“即使寒冷,心里也暖”的矛盾感受?(3分)
19. 作者为什么说“简单”是非常可贵的?(4分)
12.万物皆有分寸,我们要知谦卑,懂进退,举止有度,言谈得体。(共2分,只答“万物皆有分寸”得1分,展开答1分。意思对即可。)
13.(1)不懂分寸的危害(2)凡事讲究适可而止(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举例论证。举“做饭讲究火候”与“作画讲究留白”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国人向来推崇中庸之道哦,凡事讲究适可而止”的观点,使观点更鲜明。(共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5. 砍秸秆——(晾或晒)秸秆——(捆)秸秆——(扛) 秸秆——(运) 秸秆——分秸秆——储秸秆
16..D(2分)
17.“果然”表示与预期的结果相符,表现了作者对邻居小黑正确判断的佩服和大有收获的喜悦。“竟”字表示意外,表明作者对西北风由反感到好感的变化,反映出风中拾柴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共4分,每处2分)
18.“寒冷”是指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外在感受,“暖”指本来繁杂艰辛的拾柴突然变得简单起来之后的一种轻松感,这是“我”内心的感受。(共3分,理解“寒冷”1分,对“暖”的理解及分析2分)
19.这是相对于“繁杂”而言的。在文中,“繁杂”意味着贫穷、艰辛的生活;而“简单”意味着轻松、富足,这是国家给予我们的,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作者意在以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珍惜、热爱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共3分,每点1分)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人脑的生理规律是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所以,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古人的。
——(摘自《梁衡杂文集》九州出版社)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标题即作者的观点,开门见山,统领全篇,全文围绕标题展开说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将“干柴”比作背诵积累的知识,“火种”比作生活的启发,“会着”比作对所积累知识的理解。
C.“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中的“剪”“击”“横”“穿”都表现了“飞”的意思。
D.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需要继承性创新的,只要记住了前人的东西,就一定能记忆不创新。
13.本文重在论事理,却又在第三段用了不少文字叙述“娘子关看瀑布”的经历,其用意何在?说说你的理解。(2分)
14.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反思自己,谈谈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发。(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吉林省20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