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65 2021-01-2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年上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丁雪峰 审核人:梁晓霞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 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
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浏览完整试题
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
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6月7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 863 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 A1-MATHS 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了2017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最终,机器人分别用时 22 分钟和10分钟答完2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了105分和100分的成绩(满分150分)。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
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外以微软、谷歌等为首的巨头们已经抢先一步,国内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也紧跟步伐。2016 年 7 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 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人工智能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列入规划。“未来5至10年,人工智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全球话语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摘编自《人工智能改变世界》,2017 年 6 月 13 日《安徽日报》)
材料二:
从 1956 年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言、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摘编自《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2017 年 4 月 17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预言:“未来100年内,电脑将凭借人工智能把人类取而代之。我们的未来就是这种科技力量和人类智慧之间的较量。”1997 年,IBM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标准比赛时限内以 3.5比 2.5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震惊世界。2011年2月16日, 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第三场比赛中,IBM另一超级电脑“沃森”以三倍的巨大分数优势力压该竞猜节目有史以来最强的两位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夺得这场人机大战的冠军。理论上人脑的利用率是有限的,人工智能的大脑却要容易开发很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在未来都极有可能比人类更“聪明”。
(摘编自《人工智能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材料四:
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 2014 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观的联系。日本机器人学会提出“实现、维持健康社会”的理念,要求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符合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世俗观念与伦理道德。
德国美因茨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梅辛革认为,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大多是基于人工智能高度“类人”这一前提。如果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变成“人造烦恼”。他还认为,“我们不应该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这样就能绕过人工智能“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柏林分所所长汉斯·乌斯克莱特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摘编自《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A.高考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要比逻辑分析能力逊色。
B.面对国际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我国科技公司和政府同时加大投资力度。
C.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在技术实用的层面,人工智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D.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坎坷,遭遇过技术瓶颈,受到过时代的限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决定人类未来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全球话语权,它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B.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种种探讨,这些探讨进一步促使人类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C.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
D.霍金的预言有些危言耸听,因为人工智能打败人类是低概率事件,更何况我们不会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6.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 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 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展开余下试题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C), 白天奇热(99°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 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①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 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惟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②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因为,天堂是没有的。(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7.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A.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
B.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
C.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D.文章详细介绍了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目前来看,其他星球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去,还不知道。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与下文月球、火星、金星的情况作对比;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B.文章介绍月球、火星、金星等情况,就是想表明人类科技还不够发达,还不能改造其他星球,所以只能生活在地球上。
C.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二是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但是第二条路不能实现,所以只有一条路可言。
D.文章重点描述了火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与地球的状况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了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9.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谦,字元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嘉之,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从征卫辰,以功赐僮隶三十户。昭成崩后,谦徙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以继母老辞还。
登国初,遂归太祖。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佛嵩曰:“夫杖顺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将军据方邵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令其时也。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佛嵩乃倍道兼行。太祖大悦,赐谦爵关内侯。重遣谦与佛嵩盟曰:“昔殷汤有鸣条之誓,周武有河阳之盟,所以藉神灵,昭忠信。夫亲仁善邻,古之令轨,歃血割牲,以敦永穆。今既盟之后,言归其好,分灾恤患,休戚是同。有违此盟,神祇斯殛。”宝败,佛嵩乃还。
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及闻垂死,谦上书劝进,太祖善之。
并州平,以谦为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官,时年六十三。赠平东将军、 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选自《魏书·许谦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B.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C.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D.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
B.“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
D.“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牛羊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许谦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受到器重。许谦年轻时就有文学才能,擅长天象图谶方面的学问,归附昭成帝后,执掌文书记录,并与燕凤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
B.许谦秉正刚直,不愿攀附权贵。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洛镇守和龙期间,亲自前往许谦的住地请来了许谦,但没过多久,许谦就以继母年迈而推辞返回。
展开余下试题
C.许谦富有智慧,劝说佛嵩有功。慕容宝来犯,太祖派许谦请姚兴前来援助,但姚兴属将杨佛嵩行动迟缓,许谦奉命劝说杨佛嵩获得成功,击退敌寇。
D.许谦功绩显赫,位显生前身后。许谦在辅助太祖建立基业、平定慕容宝来犯之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功劳,生前被封官赐爵,死后也得到朝廷的追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解: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当年玄宗与杨贵妃的居所。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人类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人间的“银河”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一般百姓夫妻离散的的悲惨遭遇。
D、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15.宋人李觏的《读长恨辞》“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也是诗人在读了《长恨歌》之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否一致?为什么?(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恨歌》中,用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_____。
(3)《离骚》中,屈原用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3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 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 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深闺(guī) 回眸(móu) 玉扃(jiōng) 马嵬(wéi)
B.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
C.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
D.衾寒(qīn) 临邛(góng) 钗擘(bò) 霓裳(cháng)
2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
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
C.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D.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22.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字)(5分)
最近,法国科学家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动,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这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的系外行星的照片。
答:
23.中国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下面是中国空间站的构想图,请把这个构想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次月考答案
1A (B项过于绝对。原文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由此并 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D项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错,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
2 A(A 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上一篇: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重庆市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内蒙古集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