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勇德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中华民族对“勇”的阐释是人类勇德建设的重要部分。 B. 中华民族对“勇”的探索持续不断呈现出不同时期维度与侧重点不同的特点。 C. 儒道两家对“勇”包含的内容的看法存在相通之处,对“勇”的认识角度却不同。 D. 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和“心”一样,具有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文章论述古代中西方关于“勇”的认识,主要是从认识的截然不同这一方面展开的。 B. 文章在对“勇”的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经典著作、名人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纵向论述了古今对“勇”的认识,横向揭示中国古人对真正的“勇”的理解。 D. 文章把主要的论述内容放在中国古代对“勇”的认识上,这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中国儒家更多是从“人道”方面为我们揭示勇的性质,中国道家则更多是从“天道”方面切入勇的应有之义。 B. 如果不能从心论认识“勇”,“勇”就成为“气力之勇”,心也会失去“生生不已”的潜在可能性。 C. 不把“心性”和“气力”两方面割裂开来,才能完整地认识把握“勇”的“形上超越性”的特点。 D. 当今人们生活中要面对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和人生困境,因此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勇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材料一: 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用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国文明起源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的源头可以概括为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是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在对夏商王都的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黄河中游地区。《论语·为政》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统。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尧舜禹时代与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夏商西周与“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秦汉以后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这三种背景指向、三个层次的大一统观念,是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标识。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直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因性要素之一,而建都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夏商周三代和汉唐王朝,是为其奠基的两个重要阶段。 费孝通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划分为“自在民族”和“自觉民族”两个阶段,古代属于“自在”阶段,近代以来进入“自觉”阶段。民族类型与国家结构形态有对应关系。中国从秦汉开始,国家结构形态变为“中央—郡县”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大一统的王朝内,有两个层次的民族:一个层次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另一个层次是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相当于费孝通所说的作为自在民族的中华民族。“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出现是与从秦汉开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形态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中央一元化统辖的郡县制结构。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国家结构本身使大一统的国家至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也促进了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从秦汉到唐宋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就建在黄河中游地区。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同心圆的圆心。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也因此而成为了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所在地。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立新谈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的战略要求。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要挖掘其时代价值,以文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 “要推动黄河文化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黄河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成黄河文化的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特别要推动黄河文化和旅游业高度融合,形成历史文化展示带、旅游观光休憩带,建设人们感受黄河、亲近黄河的休闲旅游后花园,让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主要承载地。”李立新补充道。 (摘编自余璐、丁亦鑫《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新时代,我们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要我们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用好这笔财富,就能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贵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一般认为,虽然夏商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实现了形式上的一统,但我国真正的大一统始于秦朝。 B. 在研究文明起源时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的原因之一是,聚落形态的演进可以反映社会复杂化进程。 C.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挖掘黄河文化 的 时代价值,推进其与产业相融合,让黄河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D.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二者实现共赢。 5.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黄河流域新发展理念的是( )( 3分 ) A. 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清淤工作启动,临河公园即将开放。 B. 郑州市黄河国家博物馆选址初步确定。 C.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启动。 D. 三门峡市举行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广会。 6.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内容上有何异同?(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恨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②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尘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使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尘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子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0回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②敁敠: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7.下列有关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做“女篾片”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在刻画众人大笑的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将湘云、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D.“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场景就完整了,“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8.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文段后面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有何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学。年十四,翁弃养,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竅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