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65 2021-01-2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八中2020—2021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的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②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中。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④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⑤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己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另一方面又是在地的、生根的、非排异的;前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后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⑥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摘编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逐步有了江南意识。
B.江南意象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也涉及家国之爱。
C.江南意识的产生伴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南方认同北方政治文化的过程。
D.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有先后,它们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更强调政治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内涵、产生、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精辟独到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为江南争取了战略时间,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中原文化悠久而深厚,深受江南心灵的崇拜,它在影响南方文化过程中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文化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初步预计“双11”期间,即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8.7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5%;预计最高日处理量可能达到4.1亿件,比去年增长23.9%,是二季度以来日常处理量(1.3亿件)的3.1倍;“双11”期间日均处理量达3.1亿件,接近日常处理量的2.4倍。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介绍,今年的快递旺季服务保障工作,将以实现全网不瘫痪、重要节点不爆仓、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为目标,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的核心机制作用,确保全行业快速响应、稳定运行。
目前,邮政、快递企业进行了充分准备。在网点、转运中心、车辆、人员等方面,均增加了20%左右的投入,针对性扩容了信息系统,并将继续通过增设前置仓、减少跨省调拨流转包裹数量等方式,科学控制揽投进度。同时,电子运单逐步普及,主要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均接近或超过95%,加上自动化分拣、无人仓和智能分拣机器人等逐渐规模化使用,均将进一步提升发货速度和分拣处理效率。
(《“双十一”期间快件量将超十八亿件》,《 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9年快递行业分析报告》)
材料三:
我国快递业繁荣的背后,是大量快递包装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之痛。据《中国快递绿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各类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2.1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941.2万吨。一件快递一般会有运单、封套、纸箱、塑料袋、编织袋、胶带和缓冲物等7大类包装。据了解,我国快递纸箱回收率不足20%,资源浪费显而易见;透明胶带、气泡膜、塑料袋等内部的包装物,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此类包装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填埋处理则需上百年才能降解;一些外包装更是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严重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说: “回收成本高、回收率低,加上当前我国垃圾分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快递垃圾不利于回收。”受制于成本和效率,企业更多注重眼前利益,对绿色发展积极性不高。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后,往往会把包装物随手丢弃或在拆解过程中破坏包装箱,使其失去利用价值,成为一次性包装,造成包装循环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现象。
目前对于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和减量化,国内政策法规都以倡导为主,缺少相关强制或激励性政策。专家认为,推行快递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势在必行。专家建议,快递包装绿色化还需社会每个环节协同合作,共同推进。
(《快递包装带来环境污染之痛》,北极星固废网2019年12月13日)
材料四:
“大力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是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共同的责任”,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在2019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说,今年以来,全行业在推进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利用等方面成效明显。截至6月底,全国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6%,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已达45%,循环中转袋使用率已达44%,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刘君说,我们率先探索快递废弃物的垃圾分类装置,目前已有1万个邮政快递网点安装启用这类装置,同时推动建设一批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实现土地、能源、水的节约利用,目前快递企业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已达2万辆。
据悉,顺丰、京东、苏宁等企业建立绿色包装实验室。邮政企业、京东、苏宁物流推进胶带“瘦身”,邮政企业已在23个省份采购使用窄胶带。顺丰丰景计划推广应用紧固包装,累计节省用纸约115吨,节省编织袋材料80吨,减少气泡膜使用量约500吨。
(《中国全力破解百亿快递包裹“环保”困境》,中新社北京2019年8月14日电)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有企业无论在吸纳快递人员就业方面还是在快递行业收入方面,都高于其他四类企业,是快递业的主力军。
B.异地与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在快递业务收入结构中所占比例,与它们在快递业务量中所占比例都成反比例关系。
C.外资企业的快递行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它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D.同城快递业务在快递业务收入结构中所占比例很低,其在快递业务量结构中占比却较高,说明同城快递业务净收益较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双十一”期间,快递全行业无论是总业务量还是日均处理量,同比增长都超过了20%。
B.为确保“双十一”期间快递行业高效、稳定运行,国家邮政及快递企业采取了错峰发货、增加投入、规模化使用人工智能等措施。
C.网上购物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随之而来的数量连年攀升的快递包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保问题,快递企业及消费者对此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余下试题
D.目前,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但对于快递包装的绿色化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作为企业他们更注重成本及效率。
6.快递包裹带来了相应的环保问题,你认为各方该如何着力解决?请结合材料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阿弟
黎晗
她第一次来,在他办公室窗外面探一探头,很快又缩了回去。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她又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去,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绷着脸朝窗外问:“你找谁?”
她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有没有碎纸旧报纸卖,阿弟?”
“哦。”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他开了虚掩的门。
她进来了,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归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
“一斤两毛钱,阿弟。我去拿秤子。”她满脸堆笑地说。
“送你,都拿去吧。”他说。
“这么多,好几块钱呢!”她的脸上有点吃惊,又有点喜出望外。
“没事。你拿去吧。”他轻声道。
“哦……那我去拿袋子来装。”她小跑着出去了。
她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根拖把。
“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
她走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
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整个这个突然出现的收废纸的女人,太像他已经去世近十年的母亲了……
她突然出现之后,他心里有了份奇怪的牵挂,屋角的报纸堆得有点高了,偶然间看到,他会在心里突然想起她。
她算是个灵活的女人,机关单位的门房其实是很难对付的,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有办法混进来。有一回,他到另外一栋楼去开会,看到人家的过道上堆满了旧报纸,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了一下。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板呢。她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垂下来的刘海,有点害羞地笑了。他也笑着点了点头。刚好旁边有机关同事看到了,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突然有点不好意思,很快地走开了。
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他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她的手里拄着拖把,倚靠在门侧,跟机关工作人员在聊天。她的谦卑和勤奋渐渐征服了冷漠的机关小职员们,她几乎包揽了整个机关大院的废品收购业务。他远远地旁观着这微妙的变化,有时抽着烟,思绪突然就飘远了。有时,她迎面走来,他却故意走开了。
她对他还是那么尊重。“阿弟,你人真好!”她总是这样说。“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亲对儿子的称呼,也是哥哥姐姐对弟弟的称呼。母亲一直到临终,都是这样叫他的。她的声音太像母亲了。
她的废品收购生意越做越顺,他看到她已经购置了一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这是要过年的时候,机关各单位大扫除,清理出来的旧报纸和其他废品特别多。她忙了几天,每天都载着一大车满满当当的废品,吃力地骑出机关大院。最后一天,她带了帮手来,那是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他默不作声地点起一根烟,慢慢地走了过去。
她骑在三轮车上,那个小男孩跟在车后面。车上的东西遮住了她的视线,她并不知道,他就站在车的后面。小男孩发现了他,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
他和他小时候一样瘦,但是跟他长得一点都不像。他有些失落,却长吁了一口气。
他要走开来时,三轮车子突然急刹住了。她和她载满废品杂物的三轮车被门房拦住了。
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颇为强硬。她忙不迭地解释着,情绪有些激动。
这个新来的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你这东西怎么来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买的还是怎么的!”
他一时有些发蒙。他看到了她身后的那个小男孩眼里藏着的泪光。他捕捉到了那泪光中潜藏着的委屈和愤怒。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
她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去了,那个孩子跟在后面。她骑得很慢,小男孩走得更慢,他慢慢地落在了后面。
他目睹着这一切,心里涌出了一种酸楚。
过了年,上班以后,他突然被任命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他上班的第一天,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
“领导,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刚来,我不知道那个女的是你家亲戚……”
“啊,你说什么?”他的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
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卫科长喊了过来。
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之后,那个保安被炒了。
(摘编自《大家》2015年第5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将故事安排在一个单位的大院中,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特定的场所和背景,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也使情节更集中。
B.小说明暗线交织,表面上写收废纸女人的酸甜苦辣人生,实际上借她的故事来呈显“他”的成长历程,这使得小说含蓄而饶有韵味。
C.“他”心性敏感,虽然牵挂着收废纸的女人,但因害怕机关同事说闲话,又害怕女人影响到自己的前途等想法,有时会故意躲开她。
D.新来的保安是本文一个重要角色,他尽职而势利,他向“他”道歉是本文情节转折的一大关键,是促使“他”赶走收废纸女人的导火索。
8.小说以“阿弟”为题目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9.小说的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
展开余下试题
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家,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他们通常是世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此处与“陈涉世家”中的“世家”意义相同。
B.童子,即儿童,指尚未成年的男子。此处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句读者”及“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中的“童子”意义相同。
C.膏粱,本指肥肉和细粮,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此处与“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中的“膏粱”意义相同。
D.皂隶,指衙门里的差役。皂指黑色。“皂隶”因这些下级差役常穿黑色衣袍故名,此处与俗语“贩夫皂隶”中的“皂隶”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陆游家族在唐朝兴盛与宋朝复兴过程中,可以见到优良家风对振兴家族的重要作用。
B.随着家族兴盛,之前困窘时节俭的德行往往被淡忘甚至刻意隐瞒,陆游对此十分忧虑。
C.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以士(读书人)为首,读书人理应做好表率,积极谋取生计。
D.节俭是守护家族的要诀,人需要克制欲念,不能为了让自己家富余而使公家仓库匮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5分)
(2)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③,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③劳人:劳碌之人,宦游之人。白屋:百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就表明了本诗的写作目的:向朋友介绍常州的风土人情。
B.王安石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常州知州,但从诗中仍可看出他对此地百姓的深情。
C.颈联的“忽”字既有对朋友去常州任职的惊异,又有对常州得到好官的庆幸。
D.因沈、王二人的特殊身份,本诗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更像是工作交接。
15.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诗,你会获知哪些关于常州的信息及王安石对此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 , ”时,就能够感受到陶渊明辞官返乡途中“无官一身轻”的轻松与畅快。
(2)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诉说祖母常年卧病,不能自理的情况,因此必须由自己来照顾。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思考的人往往会发现一种现象: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经长时间研究得出的真理或见解, 地翻开书本来看,原来别人早已发现了。泄气?失望?大可不必。这个真理或见解是经过你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其价值自然非同寻常。惟其如此,才更能证明该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这种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并且,它不像一般读来的理论,只是 而已,它在你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永远不会消逝。
自己思索的人,他的意见今后可能会成为权威的例证。这里的“权威”和一般学者理解的“权威”不同:前者的意见和他自身有着强而有力的连结;后者不过是搜集整理归纳别人的意见。就好像后者是用一些不知名的材料做成的自动木偶,而前者则活生生的是个人,因为那是从“思考之心”中孕育出来的。
依靠学习得来的真理,就好象义肢、义齿或移植的皮肤一样;自己思索得来的真理,则像是自己的肢体,真正属于自己所有。哲学家和一般学者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此,他们在精神上的收获也 。哲学家有如一个画师以正确的光影、适当的比例、调和的色彩,画出一幅动人的杰作。而学者呢?他只是把各种色料加以系统的排列而已,它酷似一个大的调色板,既无变化也不调和, 。
17.下列对第一段“惟其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B.经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真理或见解
C.大可不必泄气、失望
D.别人早已发现了自己经长时间研究得出的真理或见解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经意 浮光掠影 迥然不同 索然无味
B.漫不经心 浮光掠影 泾渭分明 寡淡无味
C.不经意 空中楼阁 霄壤之别 索然无味
D.漫不经心 空中楼阁 众寡悬殊 寡淡无味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者就好像是用一些不知名的材料做成的自动木偶,而前者则是个活生生的人,因为那是从“思考之心”中孕育出来的。
B.就好像前者是用一些不知名的材料做成的自动木偶,而后者则是个活生生的人,因为那是从“思考之心”中孕育出来的。
C.后者就好像是用一些不知名的材料做成的自动木偶,而之所以前者活生生的是个人,是因为那是从“思考之心”中孕育出来的。
D.前者就好像是用一些不知名的材料做成的自动木偶,而之所以后者活生生的是个人,是因为那是从“思考之心”中孕育出来的。
四、课内文言文考查(本题共2小题,6分)
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怀良辰以孤往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感吾生之行休
D.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园日涉以成趣 乐琴书以消忧
B.而后乃今将图南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襟三江而带五湖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五、《红楼梦》专题考查(本题共2小题,6分)
22.在红楼梦第5
上一篇: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重庆市第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