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7  2021-01-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è) 峥蝾 自诩(xǔ) 望洋兴叹 量体栽衣 砌石为磴
B. 熨帖(yùn) 摒弃 纠葛(gé) 声名狼藉 和颜悦色 横朔赋诗
C. 隽永(juàn) 嬉游 潜意识(qián) 残羹冷炙 梳妆打扮 钿头银篦
D. 徂徕(cú) 坐落 混沌(hùn) 雷历风行 义无反顾 洞庭早籼
【答案】C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14天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________了的雄蕊。
②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_________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她第一次听清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在夜晚,在风的_________下“豁啷啷”地歌唱。
④香雪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_________。
A. 退化 开拓 唆使 委屈 B. 退化 开辟 怂恿 委屈
C. 蜕化 开拓 怂恿 委曲 D. 蜕化 开辟 唆使 委曲
【答案】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B. 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得其所。
C. 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邯郸学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D.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答案】C
4.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D.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王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应指农历十六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答案】D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洗盏更酌 莫辞更坐弹一曲
B. 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答案】A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小学而大遗 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A. ①④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B. 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C. ①④⑨\②⑥\③④⑧\⑦ D. 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答案】B
7.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岩限当道者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⑨使快弹数曲
A. ①③⑦\⑤⑥\②④⑧\⑨ B. ①③⑦\④⑤⑥\②⑧\⑨
C. 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D. 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D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8.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
B. 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 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C. 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D. 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10.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 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 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展开余下试题D. 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11.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答案】8. C 9. B 10. D
11. 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
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
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
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
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 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
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 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
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
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
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
“中。”小香哽咽道。
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
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
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
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
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
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
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
D. 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 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
13.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
B. 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
C. 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
D. 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 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14. 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5.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2. B 13. C
14. 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③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15. ①这种手法叫烘托;②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常香玉,但大部分不从正面写,而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来表现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③小说中起到烘托作用的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通过父亲的埋怨烘托她深明大义;通过几个孩子对她的思念表现她的慈爱;通过她父亲的口吻和补叙新闻的方式表现她的豪情壮志。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 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 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 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 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 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 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答案】16. C 17. B 18. C
19. (1)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
(2)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方 干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①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注】①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天色破晓后的月光冷湿、居所逼近天宫,极言禅居之所地处湿寒,山势高峻。
B. 山上已日照东墙,山下晨鸡还未报晓,表明两处差异悬殊的同时,也为后文抒情张本。
C. 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无奈还得回到令人烦忧的世俗之中。
D. 这首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借寻常物象传达出真实的感受,语言清丽而又含蓄隽永。
21. 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20. C 21. 含意:居于斗室之中想起人世间的奔波辛劳,就像看一杯水中起伏的波澜,看上去轰轰烈烈,其实微不足道,表现出一种超然达观的心态。
作用:承上启下,由前面的写景转入后面的议论抒情,禅居赏景后,心有所悟,油然生情;为尾联的抒发胸臆作铺垫,正因有了参悟,才会怀有“长住”的愿望和“入俗笼”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予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蟹六跪而二鳌,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 用心躁也 (9). 绛皓驳色 (10). 而皆若偻 (11). 万里悲秋常作客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