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65 2021-01-2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双基测试试卷语 文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双基测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号在本试数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认为,“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其实,韦勒克所反对的“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即物理意义的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
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构筑出作家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理解和现场感,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叙事性是非虛构文学的必由之路。上世纪 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虛构作品,这种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它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虛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虛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虛构的真实》),有刪改)
材料二: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虛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 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浏览完整试题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虛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洪治纲《“非虚构写作”的价值》,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否认了“真实”这一艺术标准,其实,这就否认了物理层面的真实和文学层面的真实。
B.那些让我们以新的视野去进一步思考与辨析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关系的文学作品,往往也符合既有的文学概念。
C.非虚构创作从习惯上改变了传统写作的模式,使创作者主观意愿更明确,问题意识更强烈,其创造过程更显理性。
D.仅仅通过二手的资料去了解社会,凭借经验对现实惯性地进行处理,这样创作出的作品,问题百漏,也不接地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些年被国内外频繁提起的非虚构写作,既有其内在魅力,又让作家有所疑惑,未来将引起学术界百家争鸣。
B.如果想要拍摄一部纪录片,来展现梁庄的社会变化和梁庄人的生存状况,《中国在梁庄》会是重要参考资料。
C.无论是对于非虚构文学还是对于社科专著《乡土中国》,作者深入现场调查,获得一手资料都显得十分重要。
D.作家李天田走出书斋,深度介入社会,通过自己相亲经历创作了《相亲记》,该作品更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非虚构写作的作品是(3分)
A.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B.李辉的《封面中国》
C.贾平凹亲访之作《定西笔记》 D.梁鸿的《梁庄在中国》
4.请结合材料内容,尝试给非虚构写作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稻子和吃稻子的人
学 群
我开车从洞庭湖边的春风大堤上过。火车在铁路上奔驰,收割机在收割稻子。大型收割机从田垄上开过,稻子的上头不见了,稻田一拨拨矮下去。谷粒流水一般从一根管子里涌出,被装进一只只蛇皮袋。还有一些东西,一些跟随谷粒的叶片和穗条,打碎之后被机器随风一口吐出。
稻草傻傻地站在那里。上面那一段没有了,它们当然摸不着头脑。看看周围,那边吓唬鸟儿的那位也没有脑袋。如今做稻草人,已经不作兴要脑袋了。它又不相亲,又不用想事情,要一只脑袋做什么?它只要两只袖子在晃就行。
月亮打这里过,它只看到收割留下的尖利,被禾茬们高举着。怎么都找不到一处又软又白的草垛,好让它的光躺在上面。风来到田间,不见了往日的玩伴。露水来了,没有一片带绒毛的叶子可以把它托起。萤火虫打着灯笼,找不到回家的路。
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我是弯着腰在稻田里割过稻子的人。一个割过稻子的人,不会不知道腰酸背胀的滋味。我想说的是机器收割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力,那种君临众稻之上的力,那种话语方式。在钢铁的轰鸣之下,稻子这种从泥地里长来的东西是多么卑微,多么柔软无力。我是吃稻米的,吃下去的稻米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想起以前我们割稻子。
每一株稻子都知道。从河姆渡那里,或者更早,它们就知道了被收割的命运。等到上面抽穗灌浆,等到饱满的颗粒压下来,它们就弯起了腰。弯起的稻杆,是多么适合拦腰抓握,是多么适合收割。顺着禾稻弯斜的方向,人的手把它们拦腰收作一握,稻根露出来,另一只手把禾镰端平了,一下从根处划过,稻子的一生就到了人手上。
稻子弯着腰送上它的一生,人去接受,同样弯着腰。一根稻子弯着腰所承受的,也会来到人的腰背上。说来也巧,那些用来收割的禾镰也弯成新月的模样。那时候,老人们都相信,这一年的新月是从收稻子开始的。
一根稻草,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稻草。稻子的意义,好像都集中在那根稻穗上。直到谷粒离穗。好比一个人退休了,不再去上班,不再是这个是那个。稻草是在这时才开始成为稻草的。
这以前,阳光在春天照过,夏天照过。这一次是单单把它们作为稻草来照耀。秋天的阳光一照,一根稻草的一生就都来了,从头到脚干净明亮,还带着草的干香。想来这些事情,月亮是知道的。月光一来到稻草上,就变得这样鲜亮。就这样躺在稻草上。即便是黑色的夜,到了这里也会停下脚步,把稻草的地方,留给稻草。
我至今记得昭大哥的拖拉机拖了一车稻草,我们搭他的拖拉机回家去。我们躺在上面,用一车稻草摇晃着镇上的房子和路灯。到后来,连天上的星子和银河都被一齐摇动。一天夜里,我在山上走迷了,下山看到一堆稻草。顺着稻草往下看,田里的禾茬带一点亮色一直排过去。我明白了:踩着禾茬,就可以一直走到家门口。
谷粒不在了,稻草是稻草。牛是懂得这一层的。稻草吃下去之后,它们在反刍。那时候,稻子收了,稻草还是完整的。稻草身上还留存着做稻草的尊严。现在不同了,上面那一段没有了,下面还在禾茬上,它是做稻草呢还是做禾茬?稻草也好,禾茬也罢,它们只好没头没脑地待在稻田里。直到冬晴时,种田的人过来放一把火,烧了的就烧了,没烧尽的就黑乎乎留在那里。
展开余下试题
看来,稻草存在的意义,是跟着谷粒一起收走了。那么谷粒呢?蛇皮袋装上之后,一小部分大概会留在主人家里做米饭,其余的就都进了市场。种子要从种子公司来。两头都在人家手上,它们只管从身上长出稻子来。稻子一旦长成,收割机就来了,它们生存的努力随之被没收。收割机的专横粗暴,其实也意味着对稻子之为稻子的否定。
开收割机的人,想来是不会拿起禾镰去收割了。杂货店也已经不卖禾镰了。稻田当然还会种上稻子,是种子公司来的杂交种。杂交产量高。以前那些稻种,已经从地面上消失。就算某处种子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还有它们的孑遗,它们与这个世界的交流互动也已停止。
我开着车在大堤上走。大堤在下面,收割机在收割。远处靠山的地方,火车在铁路上奔驰。上车下车,人们都按照火车时刻表,把自己装进去,把自己卸下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不相亲”也“不想事情”的稻草人无需“脑袋”,如今的它们已经成为纯粹的工具化产物,相比以前的稻草人少了一些传统的味道。
B.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稻子的机械收割方式,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有着对旧时收割方式的怀念与留恋。
C.文章写轰鸣的收割机对稻子不再怀有敬意,只留下了喧腾和暴力。那不可一世的态度不仅颠覆了稻子的生命意义,也否定了稻草的价值。
D.文章写随着大机器时代的到来,人们搁置禾镰、种杂交稻子,而以前的稻种不能再在土地中“生生不息”了,已经沦落为博物馆的孑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一拨拨矮下去”“被机器随风一口吐出”等细节描写,刻画出机械们生产“君临众上”的霸气,为后文写稻子的卑微弱小铺垫。
B.“我想起以前我们割稻子”一段,承接上文作者对机械化收割的不喜欢与稻子的同情,引出下文传统收割方式中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C.文章语言明快而有表现力。如“摇晃着房子和路灯”“星子和银河被摇动”等句,形象表现出乡下生活独有的自然情趣及人与稻草的和谐。
D.文章构思独具匠心,作者将对稻草与人、传统与现代两组价值的思考贯穿在“稻子”的“前世”和“今生”中,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8.散文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传递的“情”和“理”,请简要理解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分)
9.文章中写了两种不同收割方式下的“稻草”,它们有何不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沉厚好学。琚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既长,博通经史,工词章。天眷二年,中进士第一,再调弘政、邢台县令。邢守贪暴属县,掊取民财,以奉所欲,琚独一物无所与。既而守以赃败,他令佐皆坐累,琚以廉办,改秀容令。累迁使部郎中。世宗旧闻其名,大定二年,擢左谏议大夫,侍郎如故。……,拜参知政事,琚辞让再三,上曰:“卿之材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丁母忧,寻起复,进拜尚书右丞。是时,议禁网捕狐、兔等野物,累计其获,或至徒罪,琚奏曰:“捕禽兽而罪至徒,恐非陛下意,杖而释之可也。”上曰“然”。久之,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琚尝请命太子习政事,或谮之曰:“琚希恩东宫。”世宗以此言告之,琚对曰:“臣愚以为太子天下之本,当使知民事,遂言及之。”因乞解少师。参知政事唐括安礼忤上意,出为横海军节度使,数年不复召。琚对便殿,从容进曰:“唐括安礼忠直,久在外官。”世宗深然之,遂自南京留守召为尚书右丞。琚以年老衰病固辞,上曰:“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居一年,复表致仕,乃许。即命驾归乡里。久之,世宗谓宰臣:“知人最为难事,近来左选多不得人。惟石琚为相时,往往举能其官,左丞移刺道、参政粘割斡特刺举右选,颇得之。”又曰:“惟石琚最为知人”。二十二年,以疾薨于家,年七十二。谥文宪。
(节选自《金史•卷八十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号,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的第一名就是状元。
B.根据儒家孝道观,在职官员若父亲或母亲去世,须辞官回祖籍守孝,即丁忧。
C.古代诸侯之死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亦称薨,天子死则专曰崩或千秋。
D.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叫致仕,也叫致事、致政或休致,都是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石琚沉厚好学,能博通经史。他七岁时,读书即能过目成诵;长大又博览儒家经典书籍和史学著作;天眷二年,考中进士第一,从而走向仕途。
B.石琚廉洁正直,能独善其身。在担任邢台县令期间,以太守为首的官员因为贪赃枉法而被法办惩治,只有他,因为清廉奉公而被改任为秀容令。
C.石琚赏罚分明,能守中执法。世宗派他详定各项制度,他上疏阐明要赏罚分明;对地方在执行禁网时的过分做法,提出批评,受到世宗的支持。
D.石琚长于知人,能举荐忠直。唐括安礼因抵触世宗意志而被贬官地方多年,石琚不避前嫌,从容举荐;退休后,他的知人之能被世宗多次感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邢守贪暴属县,掊取民财,以奉所欲,琚独一物无所与。
(2)琚辞让再三,上曰:“卿之材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14.石琚为什么要请求世宗免去太子少师一职?请依据文本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
【宋】方岳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
注: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
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
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
l6.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用的两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犀利指出当时士大夫们借年龄和学问相当就耻为尊师的两句是“ , 。”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 , ”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站在迪荡湖边极目远眺,视线越过层层树林,可望见一片高大的楼影。沿水路向南,在和迪荡湖连通的梅龙湖岸边,能看见一片高楼从岸边拔地而起——高级酒店、写字楼、商贸中心……青色的玻璃幕墙连接起来,将圆形的梅龙湖半拢入怀。而那些高大的建筑,因水面的波光和湖岸的曲线,也多了几分温情。
我想起,在西施山遗址公园看到一面石壁上刻满历代文人描写绍兴的诗词佳篇,这是绍兴悠长文脉和悠久历史的见证。时光流转,如今绍兴人在昔日的钢厂上建起的这片湖,不也是一首意韵主富的好诗吗?诗情里,有水乡人对水的依恋,有保护老城的情怀,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决心,也有以一湾碧水向生态求发展的智慧。
在湖边,我发现一面高大的“相框”。“相框”中空的部分,恰好对着迪荡湖对岸最鲜明繁华之处,“取景构图”皆已完成,只待游人快门一按。这样的小心思让我不禁莞尔,忍不住也拿出相机留影一张。取景器里,湖水深邃,却映着现代的流光溢彩。快门响起时,我仿佛听到一座古老城市的拔节声。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天清晨,小区里“——咿——咿——咿——”的声音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
B.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
C.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D.走进婺源青石板街巷——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处处彰显着张力。
19.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排比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片由如今的绍兴人在昔日的钢厂上建起的涉也能够体现出人与城市的丰富意韵。”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11月21日,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举办专场成果,发布多项5G+工业互联网重要成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现我国 5G+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成果。日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我国5G商用一年多,已建设 5G 基站近70万个,终端连接数突破1.8亿,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 5G基站总数超过3.2万个左右。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 分)
在辽宁省卫健委组织下,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与辽宁省新冠病毒检测专家组组长、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勇教授团队组成攻坚小组,仅用了一个多月建成了辽宁省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设置了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检测3个子系统。通过工作人员预装的手机APP,识别被采集人身份证信息,并与预制条码标本采集管、转运箱、相关实验室绑定,实现身份信息录入和查询、标本转运和接收、样本检测等全流程信息化,全面提升了核酸筛查检测工作的速度。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成功防控新冠疫情; 可你是否知道,这背后凝聚着中国人民肝胆相照、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6月23日,中国成功发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从此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名扬全球;可你是否知道,这背后是科研人员30年脚踏实地的奋斗与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全球瞩目;可你是否知道,这后面是科技人员的攻坚克难的身影与民族精神和国家力量?12月19日,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从月球带回土壤的国家;可你是否知道,这背后是中国人长达16年漫长探月工程的坎坷与付出?
读完上面的材料,慷慨激昂之后,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为班级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理性之光。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 C (A项韦勒克没有否认文学层面的真实。B与原文“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说法不符。D项与原文说法相比过于绝对化。)
2. A (“未来将引起学术界百家争鸣”于文无据。)
3. A(材料二中提及报告文学不属于非虚构写作,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
4.非虚构写作是作家(创作主体)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2分)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1分)直接展示其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理性思考的叙事模式。(1 分)
评分标准:独特的现场感、真实感为关键词语,各1分;深度介入、叙事模式为关键词语,各1分。意思对即可。
5.材料二首先立足概念的严谨性,从已发表的部分作品归纳出非虚构写作的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 (2 分)然后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指出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及其特点,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分)最后通过对比,突出非虚构写作的意义;并在客观指出其艺术性不足之后,再次强调非虚构写作有助于文学创作。(2分)
评分标准:归纳出文体特征、魅力与特点、意义与帮助作用为三个关键词语(组),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二)
6.D (“已经沦落为博物馆的孑遗”并非作者的肯定说法,只是一种假说而已。)
7.C (本文的语言并不明快,而是蕴藉舒缓。)
8.
句:作者对卑微、无力的稻子充满同情; (1 分)人要懂得感恩,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敬畏生命。(1分)
句:顺着禾茬,“我”找到了回家的路,无比喜悦,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1分)万物都有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价值。(1 分)
评分标准:每句“情”和“理”各1分。“理”不必拘泥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9.
传统方式下:干净明亮有干香;有使用价值,有尊严; (2分)
现代方式下:“没头没脑”,失去名分,失去价值;任人宰割,毫无尊严; (2分)
评分标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 C
11. C (“千秋”是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并非天子专称。)
12. D (不避前嫌,与文无据。)
13.
(1) 邢台守臣对所属县贪婪横暴,搜刮老百姓的钱财,以供自己挥霍,只有石琚一件东西都不给他。
评分标准:句意2分;“掊取”、“与”各1分。意思对即可。
(2)石琚再三推辞谦让,世宗说:“你的才能声望没有不可以的,为什么要推辞呢?
评分标准:句意2分;“材望”、第二个“辞”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
兼太子少师时,石琚认为太子应当了解民情, (1分)因此让太子学习政事。
(1分)有人借此谗言他企图取悦太子,(1分)石琚得知后,请求世宗免去太子少师一职。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15. C (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无奈之情)
16.“二三”与“十五”是数词,既照应上联中的“梦中语”与“天下事”,又巧
妙运用对比,(3分)将诗人误入宦海十五年的深深内疚与一觉顿悟人生二三字真言的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3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17.
(1)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评分标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理解性默写检测专练(含晨读晚背)
下一篇:
名著阅读《镜花缘》知识梳理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大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