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75  2021-01-24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5]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2020.11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首先,国与家,国与国民、国土具有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国与家是统一的。《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土地,本也;人民,干也。”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与国土、国民是一体的。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中国古代美学总结出了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汉代《毛诗序》不仅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了“公志”——家国之志。二是“兴寄”论。“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中国当今审美生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因而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新生活写真创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还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互利、公平。宋代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在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万世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浏览完整试题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彰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所以历代统治者把拓展疆土作为治国之本。
B.家国情怀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而成为一种美学情怀。
C.“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到了这一命题。
D.“教”转化为“志”,“言志”的“志”就从“私志”成为“公志”,就不再属于个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论证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文章第四段中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对“天下情怀”的理念形态进行了分析论证,具有说服力。
C.文章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文字、名人名言,用于说理或佐证,内容丰富,论述有理有据。
D.文章结尾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了当下“天下情怀”的现实意义,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时代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为万世开太平”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开”字体现了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B.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限制,本质上还是一种空想,不可践行。
C.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彰显了中华美学的精神内核:家国情怀及天下情怀。
D.娘化,后宫争宠剧热播等现象显示了当今“过娱”化审美,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共享单车、共享医疗、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共享雨伞……中国共享经济迅猛发展,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
雨伞1小时3元,单车1小时4元,充电宝1小时最高可达8元……最近一些中国共享经济形态纷纷跨入“涨价时代”。从此前的大规模补贴和优惠,到如今行业集体上调价格,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变化?分析认为,共享经济已经从当初疯狂的跑马圈地,发展到如今的精细化运营阶段,近5年的互联网风口终于慢慢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涨价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的表现。共享经济虽然发展遇.上不少困难,但依然有丰富的潜力。据阿巴库斯新闻网报道,对于少数剩余的参与者来说,共享充电宝行业会有一个有利可图的未来。中国有大约1.5亿人使用共享移动电源,超过一半的商场、餐馆、机场和火车站现在都设有共享电源租赁网点。
随着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和共享经济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中国的共享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报告(2019)》指出,未来3年共享经济整体年均增速将在30%以上。政府监管与企业合规力度加大,市场各主体行为更趋理性,各领域,发展不平衡性加大。
(摘编自《共享经济告别野蛮生长,纷纷跨入“涨价时代”》
材料二:
网约车新规最终落地,意味着那个野蛮生长的共享经济1.0时代已经过去了。
滴滴正按照新政逐步调整,将逐渐停止对北京三环内的非京牌车辆派单。从滴滴快的厮杀、到优步进入,再到神州易道搅局,网约车出行市场的大战硝烟仿佛还在昨天。如今,曾经的市场蓝海已经变成红海,来自监管规则的约束,也使这一市场趋于平静。网约车新政给曾经的新领域明确了行业规则,没有法外之地的市场,没有规则之外的交易。
如何平衡创新商业模式与基本社会秩序规则,将会是未来共享经济在发展壮大之后都将面临的不可控风险。对于经过多次兼并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滴滴来说,即使没有来自监管的规则更新,也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继初始狂热过后,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需要形成自己更清晰的商业模式架构。
如何在发掘新市场、实践新模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合规可控,是新经济领域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方向,也是必须面对的门槛。
(摘编自《北京网约车停派“非京牌”》
材料三:
共享经济有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的阶段,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供给失衡的情况:一方面市场提供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库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状况的解决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优化产能,注重需求方的需求,提升合理的供给能力。
共享经济的出现带动了资源的再分配,使得部分资源得以重新组合,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参与成本低,平台参与度广,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市场造成了冲击,削弱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滴滴快车与出租车相比为例,滴滴快车的司机税收政策不明确,收费低,接单多。而传统的出租车因为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打车费用高而逐渐失去市场占有力。这自然会引起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不满。
我国还未对共享经济颁布明确的责任追究、税收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资质认证门槛较低,交易平台很难提供足够安全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厘清真正的责任人。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共享经济已经渗透进许多领域和市场,并且还将进一步拓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B.中国共享经济行业集体上调价格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的表现,表明其发展遇上了困难,很难再如当初一样风光。
C.共享经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余下试题D.共享经济虽对于我国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约车新规落地后,滴滴就按照新政逐步停止对北京三环内的非京牌车辆派单。
B.网约车市场接受监管的约束在所难免,即使没有外在规则的约束,网约车也需要实践新模式。
C.共享经济衍生出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市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D.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于解决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供给失衡情况。
6.精细化运营阶段共享经济该如何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牛骨汤
朱山坡
两年来,父亲早出晚归,像野狗一般东奔西跑。有时候带回来可怜的一点食物,更多的时候是一无所得地回来,进门时他不知该如何安放空空荡荡的手。
外出觅食的人每天早上都在村口交流信息,然后空着肚子出发,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等着他们的食物延续生命。饿死人的消息和人吃人的传闻此起彼伏,事实上,已经有人饿死了,只是我们以为是撑死,因为他们的肚子里全是黑土。
父亲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善于从纷繁而真伪莫辩的信息中评估食物存在的可能性。他还机智地爬上山顶张开鼻孔嗅闻风带来的气味,以此判断应该往哪个方向奔跑。然而,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现自己跟其他人一样,在现实面前,他比别人高明不到哪里去,他原先硬朗的身躯迅速瘦削疲软下来,仿佛一匹病马无力奔跑。
一天,来了一个疲惫不堪的陌生人,摇摇晃晃地一头闯进我家,向母亲讨要一口饭。母亲起了恻隐之心,要从刚刚煮好的小半锅红薯稀粥中取一勺给他。父亲敏锐地闻到面包的味道,厉色地指着那男人的口袋。那男人极不情愿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块干硬的黑面包。母亲艾怨地质问那男人:“你这个人,怎么不吃自己的?”男人羞怯而有气无力地说,那是给我妻子的一点食物,我离家觅食四五天了,今天我再不带吃的回家,她就要饿死了——关键是她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快要生了!
父亲冷漠地说,我们也快饿死了,谁也逃不掉,我们不能分一口粥给你,因为分一口给你,我们就少了一口,我家就得提前饿死一个,你希望让我们哪一个先死掉呀?
那男子哀求的眼神让人同情,但父亲的硬心肠不可能在关乎生死的问题。上突然变软。这些日子以来,他常常上门讨食被拒之门外,甚至,有一次,几个村民围上来要把他宰了煮食。
母亲把粥端到了那男人的面前。父亲欲扑过去从那男人手里夺回那碗稀粥,但被母亲孱弱而坚决得不容逾越的身体阻拦住了。那男人说:“我给你们提供一个信息,如果你们认为值一碗稀粥,我就把它喝了,如果不值,我把它还给你们。”那男人小心地端着碗,瞧了瞧四周无人,诚恳而悄声地说:“昨天,容县纳福村死了一头牛。”
父亲说,这种骗人的消息每天都有上百条,那些传播谣言的人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累死在路上——谁都在埋怨这世界人太多了……
那男人说,你可以不相信。等我缓过气来,我也是要奔赴容县的,我要用牛骨汤给妻子续命。那男人挺直身子,动用全身的力气,张大鼻孔,闭上眼睛,朝北方向猛吸一口,然后陶醉地说:“我又闻到了牛骨汤的味道了。汤水里放了八角、薄荷、柚子叶……你也闻闻。”
多少年了,老祖宗留下了个规矩,不管是哪个村,宰牛后,把剩下来的牛骨头要放进几口大锅里熬汤,撒进八角、薄荷、柚子叶,熊熊大火,热汽腾腾,把骨髓油都熬出来了。村上的人可以喝,路过的陌生人可以喝,甚至外村的仇人也可以喝,来者不拒,客客气气地待之如亲戚,这是宰牛人家的惯例。
父亲叮嘱祖母、母亲,一定要撑到他捎牛骨汤回来。父亲带着我开始往北走。路上有熟人拦住我们:你们去哪里?父亲怕我说漏了嘴,不让我回答,毕竟僧多粥少。我们饥肠辘辘,用尽最后的一口力气,傍晚时分,终于赶到纳福村。
黄昏中的纳福村一片死寂,一路上闻到的牛骨汤的气味到了这里竟然骤然消失了。我们一户一户地敲门,但毫无回响。这是一个空村。我们绝望地敲最后一户人家的门。屋里的人似乎等我们很久了,叹息一声说:“纳福村根本就没有宰牛。估计是你们都听错了。”其实我们已经意识到纳福村没有宰牛,只是需要亲耳听到村里人的证实。父亲沮丧的说:“我们白跑了一趟,纳福村的人呢?”屋里人悲伤的说:“村里的人都往纳寿村跑了,因为听说纳寿村宰牛。我走不动了,我在等儿子拎牛骨汤回来,可是,我撑不到明天了。”
父亲又带着我去纳寿村,这是一段孤寂的旅程。山河寡言,田野荒芜,渺无人烟。我们保持了默契,不说话,只顾往前走。在道路变得漆黑之前,终于抵达了一条峡谷的尽头。村口的一堵断墙下,坐着一个妇人。瘦骨如柴,披头散发,肚皮却腆得老高,仿佛在此等待我们好久了。
父亲迈步上前,刚要开口说话,那妇人抢先说了:“这里没有杀牛。两年前这里就没有牛了,这两年,连老鼠、蟑螂都被他们吃光了。不过,听说纳禄村杀牛,人都往纳禄村走了。你们赶快往那边去,说不定还能赶上喝上最后一碗牛骨汤,要不是我今晚就要生孩子,我也要往那边跑。我丈夫刚刚死了。三个钟头前,他刚回来,给我带回来了一小块黑面包,发霉了,发臭了。几天前,有人悄悄告诉他,纳福村杀牛(可能是他听错了)。他便前往,本来要饿死在路上了的,幸好有人给了他一口红薯粥。但纳福村的人告诉他,傻瓜,是你们纳寿村杀牛。他耗尽那一口粥的力气,回到纳寿村,便一头倒地,死在我跟前。我守在这里,就是等待给了他一口粥的人,我得好好感谢他,好歹让我丈夫回到了家。”
妇人突然拉住我的脚,恳求说:“你不要再跟着你爸走了。”
我愕然问:“为什么?”
妇人说:“你爸已经死了。难道连你也看不出来?”
我大骇。忽然醒悟起来,从纳福村出来,父亲的举止神态就变得不一样了,眼神无光,说话的声音虚无飘渺的,关键是,他并不叫饿,一路上连水也不喝一口,浮肿的双脚腐烂了也毫不知觉。现在他举火把的样子有些怪异,他的手伸进火把燃烧的柴中,脊背冒烟,双脚仿佛离开了地面,头顶长出了一副弯曲的牛角。
我惘然不知所措。父亲在夜色中转过身来对我说:“快跟我来,慢半步他们便要抢光牛骨汤了。”我犹豫不决。父亲一次又一次催促我,语气越来越严厉:“快去吃几碗牛骨汤,吃饱了,我们还要连夜赶往更远的村,因为还有更多的牛骨汤等着我们……”
妇人不肯松开她树枝一样枯瘦冰冷的手。我轻轻抖了抖脚,挣脱了她,咬咬牙,迈开步伐,追随父亲走向黑夜深处。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外出觅食一无所得地回来,那双不知如何安放的空空荡荡的手,透露了人物沮丧、失望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B.“牛骨汤”象征了希望,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它是真的。父亲在寻找中迎来死亡还不自知,也引着儿子慢慢走向灾难的深渊。
C.小说以写实性的笔法呈现了食物稀缺,人们争相外出觅食求生的景象,令人联想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确切时段,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D.小说从子辈的视角,展现了本应给孩子提供更多指引的父辈同在生存线的挣扎中,并没有高出任何人一筹,表明了人在灾难前的无奈。
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的人物形象。(6分):
9.有人评价此文“在人世的苍凉与丑恶中注入了怜悯和温暖的力量。”这股“怜悯和温暖的力量”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己醉,左右以水靧①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己卒,年六十余。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靧(hùi):洒(水),洗脸。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B.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D.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书原指《诗经》和《书经》,后来也泛指“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
B.举就是由地方官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
C.赐金放还,皇帝给臣子一定的钱财,让臣子回家,实则是体面地罢免了臣子,历史上较有名的就是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
D.金陵是南京的古称,战国时楚威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除此之外南京还有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等别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是天,上下降人间的仙人。后来经贺知章的推荐,李白担任翰林。
C.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安史之乱时,永王聘请李白他到幕下当僚佐,永王谋反后,逃回彭泽,兵败后,永王被判处斩,李白被流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登兖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探亲之际,初登兖州南楼而咏此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说明自己登楼是在刚来兖州省亲之时。“趋庭”用《论语》“鲤趋而过庭”的故事。
B.尾联“多”说明深广,是杜甫登楼远眺,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独”字表现了杜甫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感。
C.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D.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面三联中都是实写,尾联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虛写的意味。
15.这首诗的颔联和《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似,请简要分析其相同点。(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中写出了种树的许多错误做法,其中最严重的是种好树后还要“ , ”,导致树木的本性背离。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人生的有限与水月无尽的“永恒”对比,体现对人生对宇宙的思考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B.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C.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D.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D.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常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