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07 2021-01-2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测语文试题
宁县二中2020-2021学年度
高二语文周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沉 香
鲍尔吉•原野
在海南,我见到了沉香树。外观上,沉香树并不比其他热带树木更奇特,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人堆里并不扎眼一样。沉香树不会如椰子树高耸入云,也不会如木棉树开花热烈,(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如果没有发现树木伤口的结痂,如果没人去烧这块木片似的结痂,世上就没人知道沉香。
是什么人会想到烧一下沉香树伤口的结痂?为什么是烧呢?他可能把热带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烧过,嗅一嗅哪个香。即便被毒树熏至昏厥仍在烧,直至找到沉香。开始,这个李时珍式的奇人并未以烧树为己任,他先把所有草木的根、茎、叶尝一遍,对治他身上的奇疴无效而有忿,他愤怒地把它们一样一样扔进火里,烧到沉香树时,香来了。
物不在乎被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灵魂,附着于大自然之中。芳香、甜蜜、坚实、笔直是植物们现世的荣耀,只有沉香木有来生,而它的来生被人窥破,竟在伤痂里。沉香树朴素。树干显得圆拙一些,看不到香樟树的富贵气派。它的叶子普通,四五月份开出的花朵微红带紫,也没什么香气。它就这样长着,像集市上的海南农夫一样普通。谁也没想到沉香生在这样的树上。树,遭雷劈蛇咬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又在真菌的干预下结成沉香,被人类誉为“聚日月之精华”的珍品。
点燃沉香,开始没察觉它汇聚了怎样的日月精华,香烧尽了,也没觉出来日月精华在哪里。我燃香喜欢观烟。这支细细的沉香斜插在白米粒上,它的躯体在烟的舞蹈中消失。沉香不是香水,无须用鼻子探究它。沉香的神秘首先在烟雾的形态里。沉香的烟似比其他香更细腻,人的视网膜观烟雾实在很粗陋,只见到烟的线条而见不到烟的颗粒。如果用超微摄像机拍下来慢放,其图像应该是一颗颗圆珠排列而出,色彩不灰,由红变为白,在热力中滚滚上升。但我们只长了人的眼睛,就用人的眼睛对付看烟吧。人眼看烟雾,可看出其艺术性,由此想到怀素、张旭。烟雾在上升中转折,人却说不出线条从哪个地方转折,正琢磨,转折的线条又转折了,与草书笔势相同。沉香的烟势挺拔。我拿出另一种香点燃对比,后者雾气疲软,爱分叉,跟营养不良而头发分叉的意思差不多。
我把沉香放在主卧室铁红色的墙壁前观赏。香的烟气像一支马蹄莲,笔直地拔上去,在高高的地方分开。它上升的样子十分沉静,烟柱保持同样的精细,仿佛上方有一个东西吸着它们一样。烟气散开时便淡了,如一朵花的影子。烟的花朵开放后,依然不忍离开,有流连,似回头观望。看烟气动摇,人却感觉非常静。或言之,你不觉得它动,它却在动,幡不动风动;如站桩时所说“静极生动”。观其他事物的动——鸽群飞翔、溪水湍流,均生不出静态感。唯观香,愈看其动愈觉其静。动和静真是不好言说的东西,它们会在一些地方重合。
地球据说是动的,但我们觉不出。白云显然是在动的——我小时候见过的那朵白云早已不见了——但我们抬头看云,云并不动。人低头系鞋带的工夫,云没了,投入另一朵云的怀抱。远看大河未流,如一面镜子,进河方知漩涡奔涌,我在黑龙江差点儿溺毙,即被漩涡拖住了腿。人看了一辈子的东西,看到的多是假象。人所乐所悲者,也因为把假象当成了真相。
练功的人,如京剧之盖叫天,书法之怀素,战将如曾国藩都爱观香静坐。(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
观香实为观沉香木早年的痛。这世上,谁的伤疤被人燃烧?谁的痛苦散发香气?谁的血泪价值不菲?谁的回忆化为青烟?唯有沉香。所有名贵香水都有沉香的成分,它保持着香气的沉稳。沉稳是向下的力量,正如沉静也是一股大力量。
我观香时很小心,这是一些伤口,伤口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香雾。我一点点嗅这些香气,树木当年的痛苦和血泪变成了这样一种香味,似有若无,些许药性,像一个人憋了十年的痛苦经历突然不想说了。有些经历大痛的人会变得空灵,沉香之香即空灵。人类常常忍不住述说自己的痛苦。人说出苦痛相当于把伤口又豁深了,永远结不成一个痂。沉香沉默,它用分泌液里的芳香安慰自己。它懂得怎么爱自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香树朴素而又普通,从自然的角度看,沉香是在沉香树遭雷劈蛇咬受伤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然后在真菌的作用下形成的痂。
B.文章考证了沉香经燃烧散发香气的由来,那个李时珍式的人物为了治病歪打正着地发现了沉香之香,这件事情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真切。
C.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写观沉香之烟,作者一方面借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它的特异形态,一方面借沉香之烟的动静变化暗含着对生命形态的感悟。
D.文章以沉香为线索,将作者对沉香的观察、理解、联想和感悟串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味深长。
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6分)
(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3分)
展开余下试题
(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3分)
6.文章以“沉香”为题,却为什么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还写了怀素、张旭、盖叫天、曾国藩等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集中资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优先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强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
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材料二: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都是民生工程,两个民生都要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措施予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在技术路线上,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为防止出现“气荒”,强调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为确保取暖民生,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上。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摘编自《专家解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材料三:
《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其中,“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等领域。
计划更加突出精准施策。重点防控区域的调整,综合考虑了当前各地PM2.5的浓度水平,京津冀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仍是当前我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是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同时是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PM2.5浓度已经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把这三个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有利于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解决污染相对突出的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中各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倒逼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打好攻坚战 ,又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摘编自《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实现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B.清洁取暖不能一刀切地进行“煤改气”,但“煤改气”仍然是清洁取暖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必须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
C.“四个重点”分别涉及污染因子、污染区域、污染季节及污染行业和领域,其中污染行业和领域事关斩断污染源,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须加大治理力度。
D.在重点污染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最高,汾渭平原次之,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的PM2.5浓度紧随其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三则材料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污染程度较重,应该重点治理,治理了这些地区的污染,也就意味着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B.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必须“煤改气”“煤改电”或“煤改热”,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洁净煤。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思路既细密又清晰,但必须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方案,确定相关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D.清洁取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其中政策支持层面是指中央财政要扩大支持试点范围,制定合理价格,目的是让百姓用得起。
9.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展开余下试题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传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 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 铿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①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鸟城闉②。
【注释】①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此处指荡浆(鼓枻)之声。②闉(yīn):古时城门外层的曲城,这里指城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然”表明诗人明知确实已赶不上送行,但他还是来到江津长望以送。
B.第四句写帆势与云相接,暗示船已走远,也表明诗人立于江津时间之长。
C.“空余鸟” 比喻江津只剩下了自己,孤单之意、惆怅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D.尾联以江汉与城门相距远,写诗人与友人相距远,形象生动,写法别致。
15.诗的前四句与五至八句,对诗人形象的刻画,侧重点各是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 ”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论述一番后,也以反问语气质问:“ !”
(2)《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耿介的句子是“ , ”。
(3)《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体现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7-19题。(9分)
“百度已死”固然__________,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__________,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曾经的教训__________: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__________、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耸人听闻 良莠不齐 记忆犹新 竭泽而渔
B.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历历在目 釜底抽薪
C.骇人听闻 参差不齐 记忆犹新 釜底抽薪
D.耸人听闻 参差不齐 历历在目 竭泽而渔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20.下面是某校开展“语言得体”主题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部分材料,请从中提取出一条语言运用得体的规律并以其中的两则材料为例加以分析。(5分)
①某医院在大门口张贴春联:大财源日进斗金行旺运,好生意招财进宝开门红。
②为助兴老人生日宴会,某君高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③某单位举办活动,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上写道:务必准时出席。
④某幼儿园教师对小朋友作自我介绍说:我在唱歌、跳舞等方面多有建树。
⑤某学校校庆日广播: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全部开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茶叶,与中华符号“茶马古道”息息相关。随着文成公主和亲,唐蕃古道开通,茶文化传入了吐蕃,饮茶迅速在吐蕃地区传播开来。但是酷寒的高原气候,①____________,只能依赖于中原入藏。在以马匹作为主要动力的年代,中原地区主要为农区,不产马匹,②_____________,这种出产的互补性使汉藏两个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马互市”产生了,③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来的艰辛之路。
高二语文答案
1.C 2.A 3.D
4.B【解析】“考证”说法错误,文章写发现沉香之香的情形,带有想象色彩,并非考证,目的应是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5.(1)沉香此生普通却酝酿着来生的升华。(2)沉香之烟,静观细思,会有非同一般的感受,蕴含着生命的辩证法。
6.①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意在与沉香树形成对比、反衬,突出沉香树的质朴与普通。②体现静坐观烟能带给人多方面的人生启迪。③广泛联想,丰富了散文内容,行文开合自如,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每点2分)
7.B【解析】“‘煤改气’……方式”无中生有,原文为:“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
上一篇: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庆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