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34  2021-02-2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作业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
B.摄乎大国之间 乎:在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同
D.子路率尔而对曰 尔:……的样子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以吾一长乎尔,毋吾以也:
(3)居则日:
(4)不吾知也: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则何以哉: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千乘之国:
(4)摄乎大国之间:
5.完成下列填空。
(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 六艺 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2)《论语》是一部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___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公冶长》)
(1)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B.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C.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D.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称为 B.敏:聪敏 C.好:爱好 D.耻:可耻
【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浏览完整试题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季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__________(2)老者安之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苏淘《六国论》
C.吾与点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失其所与,不知。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文中(二)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
6.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表明孔子尊重差异。
B.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没有评价。
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围。
7.两篇选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关于“志”的对话,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请举例比较赏析。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论语》二则,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分别解释句中“敏于事而慎于言”“未足与议也”的意思。
2.这两则中,孔子强调了什么主张?对你有哪些人生启示?
二、阅读下面《论语•学而》中的一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选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后学者对“无友不如己者”中的“不如”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认为是“比不上”,第二种认为是“不类(似)”。
1.请根据上述两种不同的解读,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简析这两种不同的解读分别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主张。
【片段写作】
《论语》中曾多次论及君子的修养,如: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种品质?请结合《论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方六七i十,如五六十”的意思是: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或者。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C项,“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故选C。
3.【答案】(1)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2)以,介词,因为。毋,不。后一个“以”同“已”,是“止”的意思。(3)居。平日,平常;则,那么、就。(4)知,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意思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2)“以吾一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第一个“以”,介词,因为;“毋”,不;第二个“以”,同“已”,是“止”的意思。(3)“居则曰”意思是:(你们)平时常说。居,平日,平常;则,就。(4)“不吾知也”意思是:没有人了解我呀!知,了解。
4.【答案】(1)何,怎么;以,做。(2)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3)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4)摄:夹处。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1)“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何,怎么;以,做。(2)“子路率尔而对曰”意思是: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3)“千乘之国”意思是: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4)“摄乎大国之间”意思是: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夹处。
5.【答案】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20 《孟子》 《大学》 《中庸》
【解析】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2)《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展开余下试题6.【答案】(1)C (2)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孔文子”是“谓”的主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曰”的主语是“子贡”,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本句的意思是: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D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故选D。
【文本阅读】
1.【答案】怎么 使……安逸(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语意来推导。(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么,句意: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2)老者安之,安:使……安逸,句意:使老人安逸。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A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与,和。句意: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B项,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句意: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C项,吾与点也。与,赞同。句意:我赞同曾皙的想法。D项,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结盟。句意:失去自己所结盟的诸侯国,不明智。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汉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爪牙”古义为动物的尖爪和利牙,也有得力帮手的意思,属于褒义。今义指帮凶,是贬义词。B项,“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指行者所携带的少量物品。
D项,“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建筑内外结构的精巧严整。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今人用它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含贬义。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此句句意为:(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车马衣轻裘”是东西,是后文和朋友分享的对象,所以中间需要断开,“敝之”是“用坏了这些东西”的意思,所以与“共”之间需要断开。故选A。
5.【答案】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都已穿定了。(我偕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起)唱着歌走回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莫”,通“暮”,晚;“既”,已经、……之后;“冠者”,加冠的年轻人,指成年男子;“浴乎沂”,“乎”相当于“于”,介词结构后置,在沂水里洗澡;“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乎”相当于“于”,介词结构后置,在舞雩台上吹风;“咏”,唱歌。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C项,“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错误,从文(一)“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可知,孔子赞同了曾皙的想法,实则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曾皙的相同。
故选C。
7.【答案】《侍座》注重细致描写。对话中师生的情态都有具体的描述:如:“子路率尔而对”中的“率尔”就表现了子路直接坦率,不太谦逊的性格。“夫子哂之”中的“哂”则表现了孔子听到子路的回答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子路回答不够谦逊的看法。对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描写更是表现了他胸有成竹,自然洒脱,与众不同的情态。《侍座》中的描写简洁传神。《侍》注重简笔叙述。对话则直抒胸臆,直接明确。如子路只一句,既表达了目的,又反映了性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技巧。两篇选文都以对话为主,不同的地方在于,选文(一)在对话之外还对师生的动作、神情有具体细节的描写,如“夫子哂之”中的“哂”虽然是微笑的意思,但“哂笑”其实带有不以为然和略带嘲讽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孔子不赞同子路回答的情态。又如“夫子喟然叹曰”解释为叹气,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结合后文孔子赞同曾皙的话,刻画了孔子对曽皙志向的满意和欣慰。以及“子路率尔而对”中的“率尔”、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描写都具体刻画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神态。选文(二)的描写相对就比较简洁,直接刻画出孔子与弟子直抒胸臆表达各自志向,结合人物的对话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至于使这个国家修明礼乐,(只好)等待君子来做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呢?”
(公西华)回答说:“(治国的事)不敢说能做到,但是愿意学习。祭祀宗庙的工作,或者在同别国盟会及朝见天子时,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接着问)“曾皙,你怎么样呢?”
(曾皙)弹瑟的声音稀疏下来,铿的—声(就停止了),(他)放下瑟挺起身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装已经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澡,再到舞雩台上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道:“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问孔子:“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老师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靠的是礼义,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说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的祭祀,同他国的盟会以及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谁又能做大相呢?”
(二)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拓展阅读】
一、1.【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要追求敏捷,说话要谨慎。(或:做事快,少说话);未足与议也:不值得和他讨论问题。意思是不值得搭理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敏”,勤奋敏捷;“慎”,谨慎。句意为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足”,值得;“议”,讨论。不值得和他讨论问题。即为不值得搭理他。
2.【答案】人不应过多关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在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道理这些精神方面上有所追求。我们正处于青年时期,要把心思放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应比吃比穿,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并加以阐释的能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说人生活应简朴;“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少说多做;“就有道”,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可知孔子观点为:人不应过多关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在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道理这些精神方面上有所追求。启示方面谈如何不讲究物质享受,专心求学即可。青年正是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时期,青年人应该不比物质比学习,不比吃穿比精神。这样才可学有所成,成就理想。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二、1.【答案】第一种: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第二种:不要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第一种,无:同“毋”,不要、禁止之意。友:名词作动词用,交朋友。不如:比不上。者:……的人。第二种,无:同“毋”,不要、禁止之意。友:名词作动词用,做朋友。不如:不似,不同。
2.【答案】第一种,儒家的主张是:我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人不如自己。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第二种,儒家的主张是:交友需谨慎,交友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志同道合,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种:“无友不如己”,并不是说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是功利之谈,而非圣贤之学。这句话意思是每个朋友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多看朋友的优点,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我们一般人总爱以己之长度人之短,老是看别人短处,这就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谈不上以友辅仁了。第二种: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确有一个兴趣、爱好和志向的指向问题,往往是志趣相投的人才会更容易成为朋友,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志趣不同的人则难以成为朋友,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交际,需要朋友。但交友需谨慎,交友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志同道合,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便是孔子要告诫我们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所学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片段写作】
【示例】君子是有修养的,有修养的人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是有自己人生之准则与底线标准的,是可以独处一地而又能自得其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这不是君子吗?在《论语》开篇,孔子就说到了这一点。别人不了解我可以,我还是应当了解别人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可以自得其乐,可以享受孤独,但我不能无视别人的存在,了解别人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也是君子修为的一个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微写作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熟知《论语》论及君子的修养的相关语句,然后选择最看重的一种,先亮明观点,而后围绕观点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具体阐释,注意字数限制。文段可采用总分式写作结构,开头用一句话引出话题,提出观点,“君子是有修养的,有修养的人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是有自己人生之准则与底线标准的,是可以独处一地而又能自得其乐的”,围绕观点选择相关语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紧扣观点对这两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我可以自得其乐,可以享受孤独,但我不能无视别人的存在,了解别人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也是君子修为的一个途径”。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子路、曾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