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91  2021-02-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测试
第一单元 2. 烛之武退秦师 同步测试
一、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以其无礼于晋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吾不忍其觳觫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烛之武在劝说秦伯退兵时很讲究技巧,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直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解除了对方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B.在分析郑国的存亡时,烛之武从秦国的利益出发,讲明存郑之利和亡郑之弊,最终使秦伯放弃了攻郑的计划。
C.鉴于秦、晋是同盟关系,烛之武措辞委婉而谨慎,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巧妙地点明了秦、晋两国的各自利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D.烛之武从现实说到历史,分析晋国的忘恩负义,提醒秦伯,晋国灭郑之后,必欲灭秦,让秦伯对晋国产生警惕之心。
二、填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0.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天仅有12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少得可怜的时间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国小学生已经很少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了。久而久之,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理念中就会逐渐被____________。如何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______的问题。家庭劳动应该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 )。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社会______。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应成为今后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是____________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边缘化 棘手 趋势 不容置喙
B.隔离化 敏感 共识 不容置疑
C.隔离化 敏感 趋势 不容置喙
D.边缘化 棘手 共识 不容置疑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B.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C.这些生活技能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尽管都很琐碎。


浏览完整试题D.这些生活技能能帮助孩子们第一道跨越自我锻炼的门槛,尽管都很琐碎。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能一层层夯实成长的基石
B.生活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C.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
D.人生的基础才能一步步夯实
三、按要求做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点明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写大敌当前,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诚恳自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否定泰国出兵的合理性,并借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列材料和课文中烛之武的形象,给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
《史记》中记载“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虽是只言片语,但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致到了朝堂之上,“左右无不含笑”。
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所给材料,补写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材料:纵刘失增 功名古已传 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有意打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反弹”就是从与某观点对立的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弹琵琶”的特点,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人说“近墨者黑”,我说“近墨者未必黑”。池塘里的淤泥够黑了吧?可是,就在这淤泥中却生长出了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古代文字中的“吃”,①____________,而是指人说话结巴,即口吃。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个大臣叫周昌,《汉书•周昌传》中有“昌为人吃”的记载,指的就是②____________,绝非周昌被人吃掉的意思。古代讲到吃东西,③____________,如食肉、食菜等,但又有“食酒”“食水”等词,可见“食”也有“饮”的意思。
6.某中学计划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参观项羽纪念馆,预先设想了一些活动环节,请用下面给出的各活动环节的关键词,设计一个简明的活动方案。要求:流程合理,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关键词:采访 查阅资料 备好行装 参观 活动报告 拍照留念 宣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①,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求之不毂?”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②,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廧咎如:春秋时夷国名,隗姓,赤狄别种。②囊鞋:收藏箭和弓的器具。
1. 下列对文中第五段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配步卒七十二人。
C.子,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子”居第四等。
D.《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既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逃亡到狄,娶了叔隗,生下了伯儵和叔刘,并在狄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展开余下试题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后来姜氏和子犯谋划把他灌醉,将他送出了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对他以礼相待,这也是重耳执掌晋国后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返回晋国后怎样回报自己时,重耳做出了“退避三舍”的承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日“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
(节选自《史记•吕不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第三段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嗣,嫡子,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在本文中实指王位的继承人。
B.薨,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C.顿首,即头叩地而拜,古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因重大的事情而表示请求时。
D.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符,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遣兵将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吾门待子门而大”的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进而与之深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的形势,并指明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并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译文:
(2)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簿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元本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细也 细:小事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位卑则足羞
B.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士不为便,而还其故;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3.文中第二段加粗部分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展开余下试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日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译文: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译文: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译文:
五、写作
1.微写作
高超同学今年刚上高一,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平时酷爱读书和写作。但是最近他多次和母亲发生争吵,心情很糟糕。因为母亲不允许他再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并且跟考试也没多大关系,只有学好课本才能考上好大学。如果你是高超的好朋友,会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呢?请结合从本课中学到的论辩技巧,同高超的妈妈进行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00字左右。
答案:
一、
1.D厌:满足。
2.A B.“刑”同“型”。C.“知”同“智”。D.“共”同“供”。
3.C A.代词,指代使者。B.代词,指代晋国。C.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D.代词,指代郑国。
4.D A.夫人: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B.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古今都指“因恐惧而战栗”。
5.B“退”为使动用法,使……撤退。A.阙:使动用法,使……减少。B.鄙:意动用法,以……为边邑。C.亡:使动用法,使……灭亡。D.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6.C 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7.D“从现实说到历史”错,根据课文内容可知,应为“从历史说到现实”。
二、
1.(1)D ①边缘化: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隔离化: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劳动教育的地位会越来越不被重视,应选用“边缘化”。②敏感:易于引起反应的。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应选用“棘手”。③共识:共同的认识。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应选用“共识”。④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应选用“不容置疑”。
(2)B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生活技能”与“门槛”不搭配;二是语序不当,“锻炼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应改为“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综合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3)C根据各选项内容及括号前的分号可知,前后两个分句在句式及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由近及远”对应“由小及大”,括号里的内容对应“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一句,有完整的主谓结构,由此排除A项。“生活的‘技能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有C项中的“成长的基石”可与之对应,由此排除B、D两项。故选C。
三、
1.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答案:烛之武,须眉尽白,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却机智聪慧。能了然利弊,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步步深入,逞抱负于交锋,息蜗争于顷刻。他是小人物,更是大英雄!
解析:颁奖词一般要求饱含真挚情感,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使大众了解人物的事迹以及其所展现出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一般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因此,颁奖词不必详尽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有针对性地展现出人物的风采和神韵即可。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所给材料和课文内容,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对烛之武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3.答案:上联:(楚霸王)鸿门设宴,纵刘失增,是非今难断。
下联:(烛之武)深夜出城,退秦存郑,功名古已传。
解析: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即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能彼此孤立)。根据对联的特点从所给材料中选择内容进行组合即可。
4.答案: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47岁才揭竿而起的刘邦够“老大”了吧?可是,就在这“老大”时却族灭了秦国,统一了天下。
解析;例句先引用一句名句,再说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的句式形式是:人说“……”,我说“……”。……(事例)?可是,……(事例)。仿写的句子要注意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
5.答案:①并不是“吃东西、吃饭”的意思(或并没有“进食”的意思)
②周昌是一个说话结巴的人③常常用到的字是“食”
解析:①处,注意后文的“而是”,由此可知所填句子的句式应为“不是……”:从内容上看,此处应该是说古代文字中“吃”的本义不是“吃东西”。②处,结合前面的“人说话结巴,即口吃”和“周昌”可推出所要填写的内容。③处,注意后文的“食肉、食菜”,结合前后文判定此处应为“常常用到的字是‘食’”。
6.答案:参观项羽纪念馆要求学生事先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项羽的史实,并自行准备好所需行装。活动期间主要进行实地参观、采访、宣誓,并拍照留念。返回后每人写一份活动报告。
解析:首先要挑选出能够体现参观活动的流程的词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好,再用简明、连贯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在参观前,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项羽的史实,再“备好行装”前去参观。然后按照“参观”“采访”“宣誓”“拍照留念”的顺序完成参观的整个过程。参观活动结束后才写“活动报告”。
四、
(一)1.C“曰”表示说,其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根据文言句式的对称性可知,“子女玉帛则君有之”与“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之间应该断开,由此排除B项。故选C。
2.A“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错,“稽首”一般是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3.C A.重耳娶的是季隗。B.“二十匹马”错,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