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27 2021-02-25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7]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随堂演练
第二单元
4 窦娥冤(节选)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亲眷(juàn) 嗟怨(jié)
当垆(lú) 杳然(yǎo)
B.嘱咐(zhǔ) 应验(yìng)
阡陌(mò) 枷锁(jiā)
C.埋怨(mái) 罪愆(qiān)
苌弘(chánɡ) 浆水(jiānɡ)
D.亢旱(kàng) 桃杌(wù)
尸骸(hài) 甘霖(lín)
答案B
解析A项,“嗟”应读“jiē”;C项,“埋”应读“mán”;D项,“骸”应读“hái”。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十余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博采众长,使他的书法创作日渐成熟,他既能写出谦和宁静的《心经》,也能呈上洋洋洒洒的《洛神赋》。
②《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人们评头论足的电视节目,相较于近几年博人眼球、追求搞笑效果的各色综艺节目,可谓卓尔不群。
③我本来要把这本书扔掉的,但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做顺水人情送给了他。
④“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⑤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⑥困难从来都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会在我们面前“望而却步”。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①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使用正确。②评头论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感情色彩不当。③顺水人情:不费力的人情,顺便给人的好处。④“不容置喙”意为“不允许插嘴”,此句应用“毋庸置疑”。⑤“诚惶诚恐”形容极端小心以至恐惧不安。错在望文生义。⑥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里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澄澈)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答案A
解析B项,暄:炎热。C项,月一十五:初一和十五。D项,亢旱:大旱。亢,极。
4.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运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答案D
解析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窦娥冤》是关汉卿大约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社会黑暗,阶级压迫深重,人民苦不堪言。
B.让窦娥临终的三桩誓愿都实现,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让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乃至发生的事在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当时社会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真实写照。
答案D
解析A项,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只能保留一个;B项,成分残缺,删除句首的“让”字;C项,语序不当,“实现”与“发生”位置互换。
浏览完整试题
6.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前两个当时应验,后两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
答案C
解析“当时应验”与“后来应验”本无“轻”“重”之分,这些典故都和“冤”有关,借此表现人物冤情及性格。
7.下列对元杂剧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通常四折。
B.“楔子”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在的过场戏,有的放在剧首,相当于现在的序幕。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元杂剧角色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
答案C
解析“端正好”是曲牌名。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8.对【端正好】一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叫声屈动地惊天”结构上呼应题目“感天动地窦娥冤”,内容上说明冤屈之大。
C.“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D.“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反映了窦娥的抗争精神。
答案C
解析“暗示”不当,此时已在法场;“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理解不正确,此句体现不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9.从节选的内容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表现了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
解析在节选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端正好】与【滚绣球】展示了窦娥指天斥地、申告无门的强烈反抗精神;【倘秀才】以下,又展示了窦娥善良贤孝的一面。据此概括即可。
10.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这正体现了窦娥难以舍别婆婆的感情,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②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③可以增强悲剧气氛;④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的黑暗及无公道。
解析这段文字,不可单看成窦娥对婆婆的要求,这中间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既有自己冤情无处申告的痛苦,也有对自己死后婆婆生活的牵挂,更有对这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无奈。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5分 实际得分: 分
一、课外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狱卒中也有人交头接耳。]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 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展开余下试题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高和尚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这不少哇,老朋友。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贼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节选部分看,狱吏因为关汉卿曾经救治过他的母亲,对关汉卿比较礼貌客气,狱卒却凶狠残暴。
B.关汉卿“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等几个简短的句子,都印证了“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C.戏剧善于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等都属于动作描写。
D.叶和甫与关汉卿的这段对话,采用了先恐吓后利诱的方式,先讲了一个“极可怕的消息”,再告诉忽辛大人的想法。
答案C
解析“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应是神态描写。
2.(对应训练)“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部分中有哪些矛盾冲突?(6分)
参考答案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
解析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个人心理的矛盾,根据文本依次进行概括即可。
3.“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6分)
参考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质。
解析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 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寿终正寝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照猫画虎,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 ,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答案C
解析括号前一句的主语是“创新”,C项和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上下文衔接更顺畅;C项是常式句,简洁自然。A、B、D三项要么换了陈述对象,要么用被动句或添加不必要的介词结构,破坏了句子的简明性和连贯性。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赋予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藩篱
B.付与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樊篱
C.赋予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藩篱
D.付与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樊篱
答案C
解析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交给。“赋予”的对象比较抽象,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比如赋予某某意义,赋予某某使命;“付与”的对象比较具体。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根据语境,应用“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博采众长”和梅兰芳艺术水平与艺术追求吻合。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樊篱: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藩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实物“篱笆”的门户或屏障;“樊篱”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观能动(一般多指思想、观念方面)的虚物“篱笆”的限制和束缚。“藩篱”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樊篱”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
6.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B
解析第一分句中,“不是”的宾语中心语应是“创新”,画线句子中,“不是”的宾语中心语却是“眼花缭乱”和“创新”,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所以应在“眼花缭乱”前加上“令人”。第二分句的主语不能是“戏曲的创新”,而应是“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的做法,所以本分句犯了“主语残缺”的毛病,应加代词“这样”。据此可判定正确项是B项。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流传千古。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 。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以做到,更别提展现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参考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解析①处根据前面“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判断,应该用“而且是”或“更是”等关联词,再根据前面“文化遗产”的提示,这里所填的应是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内容。②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丽”判断,应该填写“宋词”加一个概括其特点的四字词语。③处根据前后的内容判断,应填写汉字被忽视之类的内容。
8.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分)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二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参考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而且一般采用单句的形式。解答本题应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
上一篇: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2.25)
下一篇: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同步习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